如何才能拍好微距?

器材準備

1、單反相機、微距鏡頭

其實現階段的微單、手機、卡片機都可以拍攝很精美的微距作品,但是在操作、畫質等方面來說,還是單反相機比較好一些。

鏡頭:首選微距鏡頭,微距鏡頭可以讓我們足夠近的接近所拍攝物體,可以得到比例更大的近距離效果。各大品牌的微距鏡頭還是很多的,焦段有:60、90、100、105、180、200等,可根據我們的經濟能力或需要購置,其實一般愛好者有一款就夠了。(國產老蛙60也是一款相當不錯的微距鏡頭)


2、三腳架:

因為我們拍攝微距一般來說景深很淺,稍有晃動就會讓畫面的清晰度受到影響,於是我們得藉助三腳架來穩定相機,三腳架可以讓我們在拍攝的時候,不必擔心小光圈所帶來的進光量的減少,而導致的快門數的降低。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震動,建議搭配快門線使用。

3、燈光:

燈光實際上在微距攝影中還是很重要的,一些專業拍攝工作者或許會用一些外接燈光來補光,也有專業人員給微距鏡頭加環閃(微距攝影的利器),或是反光板進行補光。

不過,我們普通愛好者,就不用這麼苛刻了,在光線好的情況下拍攝就可以了。

拍攝技巧

1、小光圈拍攝

可能有些朋友會說,我拍微距就是要漂亮的焦外虛化效果,小光圈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嗎?

實際上這是多餘的想法,用小光圈(例如f/8或f/11)拍攝微距,優點就是在拍攝昆蟲的時候可以獲得最佳光圈值時的最高分辨率,並且可以把清晰的地方全部表現清晰,景深夠大。如果你用大光圈來拍攝(比如2.8),那麼拍微距時,景深實在是太淺,清晰範圍受到限制,拍出來的片子大多會失焦。

2、手動對焦

上面我們提到,微距拍攝時的景深很淺,一不注意就會失焦,在拍攝過程中,用自動對焦的話時不時會產生拉風箱狀況,或是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焦點,這時我們用手動對焦,就會達到我們預期的目標。

3、拍攝時間

實際上什麼時間段都可以拍攝微距。但是,如果我們拍攝一些小蟲子,建議在早上10點之前拍攝,這個時間段裡,昆蟲的活動不是很活躍,很多是在葉子上“靜止”狀態,這樣我們可以安心創作了。

後期

微距的後期並不複雜,補光、調色,有必要的話可以銳化一下我們拍攝的內容,當然前期我們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後期只能是輔助,更多的東西在前期已經被決定了。

今天我們就聊到這裡,願各位新手朋友拍攝出漂亮的微距。


劍舞影像


如何才能拍好微距?

一直以來,微距攝影都是屬於單反的拍攝領域,隨著智能手機拍攝功能的不斷提高,其實手機也能拍出來不亞於單反的微距效果,今天我就來說說手機微距的那些事兒。

什麼是微距攝影?

微距攝影指相機通過鏡頭的光學能力,拍攝與實際物體等大(1:1)或比實際物體稍大的圖像。微距攝影的放大倍率通常在1倍到50倍之間,嚴格來說應該在1倍到10倍之間。

微距攝影可以拍什麼?

比如昆蟲、花卉、水滴等,一切微小的事物在微距攝影裡都是一個美麗魔幻的新奇世界,只要你願意用心發現生活中微小的美好,都可以作為微距攝影的素材來進行拍攝。

手機微距需要哪些設備和道具?

1、微距鏡頭是必不可少的。對攝影有一些瞭解的朋友都知道,所有鏡頭都有一個最近對焦距離,如果鏡頭離被攝物體太近,小於最近對焦距離時是無法對焦的,所以對於微距攝影來說,普通的鏡頭無法滿足拍攝需要。

2、白卡紙(需要一點硬度)。一方面可以在光線不足的時候進行一點補光,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室外拍攝微距時擋掉一些風力以免影響拍攝。

3、暗色的布料,可以用作背景,保持背景的乾淨簡單,從而讓主體更加突出。

4、小噴壺/礦泉水。在拍攝微距之前往主體上噴一些水滴,會有更好的效果,給作品帶來一些生機與活力。尤其是拍攝花卉和昆蟲時。

在給昆蟲噴水時要保證不驚到昆蟲,這裡面有一個小技巧。噴壺噴出的水要很細,最好呈霧狀。但不要直接對著昆蟲噴水,否則它一定會被你嚇跑的。

要往昆蟲上方(大約半米左右)噴灑,讓水滴自然的落下,一是這樣昆蟲比較不易察覺,二是水滴會比較細膩,拍出的效果也更漂亮,三是昆蟲身上覆蓋著小水滴會減緩昆蟲的移動速度,方便我們對焦。

手機微距攝影應注意哪些事項?

1、勤奮:這個很重要,尤其是拍攝昆蟲和花卉,最好清晨時候拍攝,並且要深入大自然,這樣才能更好的捕捉動植物最原始或者最精彩的畫面。

2、對焦:不同的焦點選擇,能營造出不同的圖像效果。一般情況下應該選取畫面上最吸引人的部分,也就是你最想表現的部分,比如昆蟲的眼睛。

微距攝影的對焦非常關鍵,需要有很大的耐心才行,由於手機微距鏡頭的對焦距離太近,一般也用不到三腳架,只能手持拍攝。出現脫焦的情況是難免的,所以需要大量的拍攝,才能確保最終能挑出對焦準確的片子。

3、呼吸:沒錯,呼吸的方式也很重要。為了儘量減少我們身體帶來的顫抖,在按動快門的過程中一定要屏住呼吸。因為微距鏡頭的對焦範圍很小,所以哪怕是輕微的抖動都會影響到最終的成像。

4、曝光:在野外拍攝時儘量調整好自己的機位,運用好自然光。在室內拍攝微距時由於拍攝距離非常近,會遮擋到一定的光源,所以適當的時候需要一些外部光源(也可以用白卡紙)進行補光。也可以在逆光的情況下拍攝植物的葉子,可以呈現出葉子清晰的脈絡,營造通透感。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如果你還沒嘗試過手機微距攝影,那就趕快去行動吧。


我是路偷攝,蜂鳥網、大美攝影網、京內網特邀手機攝影講師。免費贈送60G的攝影資料,免費收聽我的攝影課程。點擊“關注”,進入我的頭條號“手機攝影手冊”,打開文章下的“瞭解更多”即可。您每一次的點贊、轉發和評論都是我繼續創作的無限動力。


手機攝影手冊





新百微拍的。


雁城美攝


一,使用光圈優先或者M檔

拍出一張好的微距攝影作品,對景深的控制要求非常嚴格。只有背景得到很好的虛化了,那麼主體才會凸顯出來,畫面的細節才會凸顯出來。而控制好景深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光圈”。

大家在拍攝時可以選擇光圈優先和M,這兩個拍攝模式能很好的控制光圈大小,從而有效的控制景深。

使用光圈優先拍攝模式,你只要調整光圈的大小就行,相機會根據你的光圈大小,給出相應的快門速度。使用M檔,也就是全手動模式,你則需要手動調整光圈,快門,感光度等參數。

光圈優先拍攝模式適合拍攝靜態的物體,這樣你只需調整光圈大小就行。而全手動模式則適合拍攝動態的物體,因為你需要手動調整快門速度來吧動著的物體拍攝清晰。

靜態物體適合用光圈優先模式:


動態物體適合用全手動模式:

二,手動對焦

所謂微距攝影,就是近距離拍攝體積很小的物體,並且有著非常淺的景深。這個時候是很考驗對焦的,稍微對焦不準,整個畫面就是模糊的。

在拍攝微距題材時用自動對焦是行不通的,使用自動對焦容易出現對焦不準,跑焦等情況。拍攝微距你要使用手動對焦才行,這樣才能準確對焦。

手動對焦很簡單,你把鏡頭上的AF/MF或者A/M調為MF就行。然後擰動鏡頭的對焦環,就可以實現手動對焦了。

拍攝微距題材手動對焦才能對準確:

三,實時取景

手動對焦雖然比自動對焦更加精準,但並不是萬無一失的。在拍攝微距題材時,手動對焦有些時候都行不通。如果手動對焦都出現對焦不準的情況,那麼你可以打開實時取景器,實現精準對焦。

這個也很好操作,你把實時取景器打開,畫面就會顯示在lcd屏上,這個時候你在lcd屏中放大畫面,查看對焦是否準確。

四,使用延遲拍攝

如果你是手持相機拍攝微距,是很容易產生抖動,導致畫面模糊的,建議大家使用三腳架,它能起到很大的幫助。

如果沒有三腳架,延遲拍攝是最好的方法。在相機的菜單欄裡攝影延遲自拍,設置好後相機會在你按快門一段時間後才會拍攝。延遲拍攝能減少因為反光鏡升降,按快門產生的震動。

總結:今天講的微距攝影知識,基本上都是關於相機設置方面。因為我想很多人拍不出來,跟相機設置有很大關係,所以先給大家講講設置方面的事情。關於拍攝技巧這塊,後面會給大家補上。


攝影初級班


我沒有微距頭,看看我拍的微距照。









琥珀狗


如何才能拍好微距?初學者,並不是是該用大光圈還是小光圈的問題,需要相機有微距功能或者加一些微距的設備才能達到微距效果。入門微距可以用一下三種方式:

第一種:使用增距鏡 其實所有使用增距鏡的朋友都知道,接駁了增距鏡以後,相機能把遠處的東西放得更大,同樣的,在進行微距拍攝的時候,由於使用增距鏡時,最近相機對焦距離不會改變,所以也能讓拍攝的物體比原來更大。

第二種:使用近攝鏡 近攝鏡,其實就是凸透鏡。有三片一組的,也有單片的。有+1、+2、+3、+4等幾種規格,數值越大的,放大倍率越大。可以單片使用,也可以多片疊加使用,非常靈活。 優點:投資不大,一般就200~300元, 可以買三片一組的了。機動靈活,鏡片畢竟不像增距鏡那麼佔體積。幾片任意組合,靈活度高。使用近攝鏡的時候,光圈不會像使用增距鏡時一樣減小,所以可以比增距鏡更為大膽的使用。

第三種:倒接鏡頭這個方法,很多人都說過了,就是把單反的鏡頭——一般是使用50mm標頭,通過雙陽頭,倒接在DC或者是單反機的前邊。這種方法,放大倍率最大,成像質量最好。但雙陽頭相對難找,操作不便,機動性差,同樣有頭重腳輕的問題,而過大的放大倍率一般來說使用較少,所以,也許這是最精彩的拍攝方法,但卻不是最實用的。


凡是宜昌


喜歡拍微距,希望給予幫助











一江春水223443745


您好,關於您提出的“如何才能拍好微距?”這個問題,我用拍攝小昆蟲這個微距題材來為您舉例。


拍攝設備

首先來簡單說一下拍攝昆蟲微距常用的設備。

1. 補光燈

一般我們會使用專用的微距閃光燈,比如環閃。

2. 微距鏡頭

這個不必說了,是必備內容。目前市面上不錯的微距鏡頭除了原廠,還有騰龍90微距以及老蛙目前的幾款微距鏡頭。


拍攝技巧

1.拍攝檔位及參數

一般來說,我會使用M檔進行拍攝,因為採用了閃光燈,光環境還算穩定。拍攝參數大概恆定其實就可以,比如IOS100-200,快門在1/160-1/320s,光圈再F8-F16。

2. 對焦模式

對焦的話會選用自動對焦,極弱光的特殊情況會用手動對焦。

3.特殊情況

如果F16的光圈還不夠小的話,可能就會用到景深合成了。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回答,希望對您有幫助


Bearie


拍微距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可以說難度並不小,很多新手沒辦法很好的完成微距拍攝、因為不明白其中的小技巧,以為用上微距頭就能拍出好的微距照片了,其實不盡然、微距拍攝的基礎要點有哪些呢?下面咱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第一個:光

微距拍攝跟普通拍攝不同、它對於光線要求其實非常高、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專業的微距燈組存在的原因,甚至有高手自己DIY微距燈,可見燈光對於微距攝影的重要性!

所以拍攝微距時、最好有一套合適的燈,雖說自然光也能拍、但效果很好的自然光可不多,畢竟自然的東西 可遇不可求,那麼在大多數情況下 光線不理想、而你又一定要拍!這時候人工燈組就有重要作用了,比起自然光、人工燈組更靈活 隨時想拍就拍、光線亮度角度顏色 都能自己掌握,可以說是非常好用的!


第二個:穩定

很多時候可能大家覺得拍微距特別容易糊、哪怕是上百的快門速度依然不夠,這也是很常見的問題,因為微距攝影本身就是纖毫畢現的活兒,它能夠放大切 包括抖動造成的影響!所以穩定是很重要的,上腳架拍攝能夠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第三個:參數設置

很多新手拍微距直接用最大光圈!其實大多數微距高手都是用小光圈拍攝,因為微距頭景深特別小、最大光圈拍攝的話 那可憐的景深連蟲子的全身都拍不清晰、所以一般會用到小光圈, 這也是前面提到的 為什麼要燈和腳架的原因之一!

其實也就是光圈和快門速度的匹配問題,小光圈必定快門速度慢了、要麼人工布光提升快門速度、要麼用腳架增加穩定性,相輔相成的東西 很好理解、這也是我們必須搞明白的攝影知識!


當你做好上面三件事情,那麼你才可以更好的體驗微距拍攝的樂趣,還是那句話: 一切技巧和鋪墊、都是為了拍出更好的照片存在的。什麼都不會 就想拍大片 那是不現實的,努力學習技巧 總結經驗、大家都有機會拍出好片的。




光影的光陰社


我也隨便放兩張存在手機裡的微距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