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玉雕中的龍紋都是什麼龍,為什麼模樣還不一樣?

龍作為一種瑞獸,甚至是一種精神圖騰,在國人心中有著很特殊的地位。而龍在玉雕作品中的運用也非常多。

尤其是仿古題材中的各式龍紋,其造型之千變,形制之複雜,再加上古人又給他們起的眾多生僻字名稱,讓人看後難免一頭霧水。


玉雕中的龍紋都是什麼龍,為什麼模樣還不一樣?



究竟這些龍紋都代表了什麼龍呢?他們又蘊含著怎樣的特殊意義呢?今天我們不妨就來聊聊龍紋的門道。


玉雕中的龍紋都是什麼龍,為什麼模樣還不一樣?



龍紋在經過各朝代的推演和發展,其種類和造型也發生了諸多變化。而總結起來,最為經典的龍紋有如下幾個:夔龍紋、螭龍紋、虯龍紋、蟠龍紋、應龍紋、蛟龍紋等,我們逐一來說。

夔(kuí)龍紋

夔龍紋樣貌變化為回首形,呈S形具有非常獨特的形式美感符合對稱、均衡、節奏、韻律等審美需要是歷經千年歷史流傳的文化象徵。

玉雕中的龍紋都是什麼龍,為什麼模樣還不一樣?


宣德青花夔龍

有相關學者認為“夔”的原型可能是“鱷”,聯繫黃帝擒夔制鼓以及殷墟出土的鱷皮夔鼓,該想法不無道理。


玉雕中的龍紋都是什麼龍,為什麼模樣還不一樣?



唐代《龍經》中寫道:“夔龍為群龍之主,飲食有節,不遊濁水,不飲濁泉。所謂飲於清遊於清者。”由此可見夔龍是個潔身自好的龍中大佬,擁有著無上的能力與權力。


玉雕中的龍紋都是什麼龍,為什麼模樣還不一樣?


應龍紋

應龍紋主要特點為雙足與飛翼,鱗身脊棘,頭大而長,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齒利,前額突起,尾尖長。

玉雕中的龍紋都是什麼龍,為什麼模樣還不一樣?



玉雕中的龍紋都是什麼龍,為什麼模樣還不一樣?


宋代應龍紋


應龍相比之下就比較好區分,指有翼的龍,俗稱“翼龍”“飛龍”。在古人看來修煉千年的應龍,不僅是王者的象徵,其神之處更非同尋常。

螭(chī)龍紋

螭紋是一個很大的概念,不同時期的螭龍紋體態有肥有瘦,可以相差懸殊。現在人們將四腳、長尾、頭上無角、類似壁虎或蜥蜴的爬形動物飾紋都歸入螭紋之列。據推測,螭龍的原形應該是我們生活中的壁虎。

玉雕中的龍紋都是什麼龍,為什麼模樣還不一樣?


明代時期的螭紋


玉雕中的龍紋都是什麼龍,為什麼模樣還不一樣?


春秋戰國時期的螭紋

螭(chi,讀音為吃)在古代傳說中是一種沒有角的龍。對螭有多種說法,一種是指黃色的無角龍,一種是指雌性的龍,“赤螭,雌龍也”,故在出土的戰國玉佩上有龍螭合體的形狀作裝飾,意為雌雄交尾。


玉雕中的龍紋都是什麼龍,為什麼模樣還不一樣?



所以螭龍紋寓意美好吉祥,也寓意著男女的感情。

玉雕中的龍紋都是什麼龍,為什麼模樣還不一樣?


虯(qiú)龍紋

虯龍,說白了就是幼年時期的龍,頭上長著兩隻小犄角,但是沒有鬍鬚。虯龍寓意潛力無限,蓄勢待發。古稱“母龍曰蛟,子曰虯,其狀魚身如蛇尾,皮有珠。”虯這個字具有“漩禍姣”“捲起來”的意思,所以虯龍紋的角多是螺旋狀的角。

玉雕中的龍紋都是什麼龍,為什麼模樣還不一樣?


元代和明朝初期,龍紋形象多是普通虯龍,元代虯龍紋多是三爪或四爪。

蟠龍紋

蟠龍紋,又稱“盤龍紋”,蟠龍指蟄伏在地上沒有昇天的龍,龍呈盤曲環繞狀。龍形巨首有兩角,雙目圓睜,身似蛇形,有鱗紋,蟠曲如球狀,空間填以雲紋、獸、鳥和魚紋等。


玉雕中的龍紋都是什麼龍,為什麼模樣還不一樣?


西漢末 鏤雕蟠龍環


蟠龍紋一般用於建築細節裝飾中,一般把盤繞在柱上的龍和裝飾莊樑上、天花板上的龍均習慣地稱為蟠龍。在明清兩代的宮殿、規格較高的寺廟建築中較為常見。此外蟠龍紋也常用於傢俱、金銀器、玉器等的裝飾。


玉雕中的龍紋都是什麼龍,為什麼模樣還不一樣?


魏晉 玉龍螭紋佩


玉雕中的龍紋都是什麼龍,為什麼模樣還不一樣?


龍的形象千變萬化,由簡單走向繁雜,由質樸變為華美。總體來說,有鱗者稱為蛟龍,有翼者稱為應龍,有角的稱為虯龍,無角的稱為螭龍,無角有一足的稱為夔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