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2020投什麼?沈南鵬、朱嘯虎等20位投資大咖總結5個關鍵方向


2020投什麼?沈南鵬、朱嘯虎等20位投資大咖總結5個關鍵方向

過去一年,風口沉寂、資金難募,創投神話在消亡。

曾經叱吒風雲、估值過百億的獨角獸們在2019接連走向滅亡;新晉獨角獸“砍半”,從2018年新增58家驟減至22家;投融資數量、體量雙雙大幅下滑,直接跌回五年前。

根據《2019年中創投報告》顯示,2019上半年一級市場共發生2787筆投融資交易,總金額接近3629億元人民幣,不足去年的四分之一。

王興說,“2019可能會是過去10年裡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10年裡最好的一年。”

2020會更差嗎?

新年伊始,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通過對20餘家頭部投資機構、20餘位一線投資人的預判總結,凝鍊出這批“創投預言家”們對2020年的期待、規劃和預判。

其中,產業互聯網、供應鏈重塑、5G、雲計算、出海、消費升級、下沉市場是他們過去一段時間演講、分享中的關鍵詞,圍繞此我們總結了2020年投資人們的5個核心預判,以供參考。

資本寒冬醞釀出最佳投資機會

過去兩年資本寒冬愈演愈烈,一方面投資機構募資難、下注少,靠資本供血的企業走了一批又一批;另一方面風口在消亡,過去通過風口造富的神話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從風口跌落的企業數量劇增、體量在刷新、泡沫被依次戳破。

但對優秀的投資者而言,雖然寒冬之下創業者人人自危,同樣也有可能為投資人醞釀出“投資的春天”。

梅花創投創始合夥人吳世春:未來十年,依然是中國創業者的黃金時期

“很多人說現在是寒冬,我認為未來最好的機會還是在中國。因為按照過去40年來看,每個十年就是一個週期,每一個週期都會有寒冬,都會有爆發期。在每一個週期,都會誕生很多優秀的企業,像BAT誕生在1998-2001年、TMD誕生在2008-2011年之間。每一個週期,我覺得都是厚積薄發的機遇。對比現在的美日歐,中國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最好的投資機會還是在中國。”

GGV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符績勳:寒冬之下,錢少能讓拿到錢的資本效率更高

“往往市場不好的時候是最佳的投資機會,此時此刻更需要反向思維。寒冬之下,估值必將更加理性,而且錢少能讓拿到錢的資本效率更高。”

IDG資本創始董事長熊曉鴿:資本的寒冬是投資的春天

“我們投資的比較好的公司,很多都是在金融危機時投的,上一次金融危機是1997年,我們投了搜狐、搜房,99年投了百度;2006年至2007年有次小寒冬,我們投了91無線(後來19億美元賣給百度);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我們投了暴風科技。”

洪泰基金創始人盛希泰:未來創業環境將肅清偽創業,肅清小圈子自摸的遊戲,一定有利於進化環境

“20年的投行經驗告訴我,整個二級市場的估值下降是趨勢,而不是暫時的。不管是中國市場,還是美國市場,二級市場的估值下降、市盈率下降,一定是趨勢。因為市盈率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泡沫,但它是促進人類社會進步的泡沫。未來創業環境將肅清偽創業,肅清這個小圈子自摸的遊戲,一定有利於進化環境。”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在一些比較大的挑戰的時候,反而是一些投資甚至創業最好的機會

李開復認為在大的挑戰出現之時,那些真正有能力、有想法、有理想的人才會出來創業,也才能分辨出哪些是有特色、頭部的投資人;在“寒冬”中才能顯出一家VC的優勢和特長。

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資本寒冬是播種的季節,差異化打法是關鍵

對於“資本寒冬”,沈南鵬的態度是在紅杉的世界裡沒有資本寒冬,寒冬反而是播種的季節。在他看來,今天的機會往往是小公司的機會,如果一個行業只有大公司的機會那恐怕對於創業者來講不是一個好事情。但是如果你是一個小公司,你能夠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你跑得足夠的快,你是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巨頭的。

產業互聯網進入深水區,2B獨角獸將成群出現

從2018年開始,下半場存量經濟競爭日益激烈,整個互聯網圈紛紛吹響進軍產業互聯網的號角,過去兩年關於產業互聯網定義、話語權的跑馬圈地從未停歇。

一線投資機構在企業服務、產業互聯網領域的押注日益果敢,到了2020年這種趨勢將愈加明顯,他們對比中美市場差距、計算企業服務市場空間、預判產業發展方向,期待ToB春天的到來,預言未來十年ToB獨角獸將成群出現。

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企業服務的資本效率遠高於消費互聯網

企業服務在過去十年為美國投資人賺的錢,超過消費互聯網公司,即便其中有些公司的市值不是那麼高,名氣也不是那麼大,但創造的收益更多。

“中國也將走類似的路,企業服務的資本效率遠高於消費互聯網,我們相信未來十年,企業服務能給投資人創造很多回報。事實上,過去12個月企業服務公司在資本市場表現遠遠領先消費互聯網。”

美團高級副總裁王慧文:To B產業的春天似乎真的來了

“下一波中國互聯網如果想回暖的話,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是供應鏈和To B行業的創新。2年時間過去,風水輪流轉,To B產業的春天似乎真的來了。”

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首席投資官李家慶:2020年是2B企業服務領域非常危險的一年

“2020年是2B企業服務領域非常危險的一年。我看到太多的公司在過去兩三年的時間都拿到了錢,進行了擴張,估值水平都有上漲。但是大多數的公司實際上比較難找到合適的落地場景,實現運營資金上面的收斂。隨著2020年再融資變得更困難,在這個領域裡面死掉的會很多。”

寬帶資本合夥人劉唯:中美To B差距不降反升,但蘊含機遇

“近幾年中美ToB之間差距是不降反升,在如此大的市場差距和機會中,蘊含了很多值得仔細分析的地方——我們是不是能夠實現這種ToB公司多過ToC公司的結構,並且形成類似的體量?我認為這不是三年、五年的事,可能是十年,甚至更長期的事。

我們相信,對中國的ToB來說,現在是一個機會巨大的好時間,未來有望產生好的公司。”

華興資本CEO包凡:改革進入深水區,互聯網技術將會深入改變全產業鏈

過去,我們中國的互聯網主要服務終端消費者。改善衣食住行、精神和物質生活,重在連接、呈現,是為消費者的精神和物質生活提供便利未來。由於互聯網在消費者端的滲透率已經大幅提高,互聯網的增長點將轉向產業端。“改革進入深水區”,互聯網技術將會深入改變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方方面面,從根本上提高全產業鏈運轉效率、生產效率——此時,融合、打通是重點,“數據”的獲取、傳輸、分析,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我們認為產業互聯網在研發、製作、組裝、服務、營銷、流通這6個比較重要的環節裡面,都需要先完成數字化的改造,再完成一個數字化的升級。當數字化改造完成之後,就產生了五個核心的生產要素,或者說是核心的能力——數據的採集、數據的傳輸、實時的決策、資源的調配和供需的匹配。當這五個核心要素綜合產生互動的時候,那麼我們就開始創造價值了。

徐小平:產業互聯網的寬口徑賽道已經打開

“一個屬於產業互聯網的寬口徑賽道已經打開,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這個大潮,青春‘戰放’,最終把中國整體經濟推向高潮。”

三、流量紅利滑坡後,重塑供應鏈日益迫切

“一件商品從工廠生產出來,最後傳遞到消費者的手中,其間會經歷漫長的分銷和流通——包括工廠、經銷商、批發商、零售終端和電商在內的各方,也就由此構成了我們今天的商品供應鏈條。供應鏈條,讓我們能夠及時享受到所需的商品與服務,並催生了接近10萬億元巨大但分散的市場。”經緯中國投資經理周曉把供應鏈看成是資本寒冬下為數不多的投資機會。

事實上,在流量紅利日益枯竭、各大綜合電商平臺MAU漲幅持續下滑、流量逐漸去中心化的困境下,開源越發艱難,如何提高整個供應鏈條上的效率實現“降本增效”,自然也就成為很多企業、投資人所關心的命題。

過去一段時間,在生鮮、服裝、金融、餐飲等領域誕生了一大批以供應鏈思維為主導的明星企業,他們以資金作為起點提高整個鏈條週轉效率、協調整個供應鏈條進而結構性改變終端成本利潤模型、用新的供應鏈結構體系催生出新的終端形態......

GGV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符績勳:中美摩擦將推進供應鏈重構,中國可能會發展出更多進口替代產業

“中美關係矛盾導致供應鏈重構,中國可能會發展出更多進口替代產業,這個進口替代是多元的,包括政府、國企、央企的消費行為;又比如手機供應鏈的重塑可能需要更好的國產化技術和產品。這裡面都湧動著新變化。”

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豐:最大最全的供應鏈是做科技/產業升級無法爭辯且已經被驗證的中國優勢

“中國「最大最全的供應鏈」正是在不同歷史階段或主動或被動的適應結果。這是其他國家或地區很難去複製的。除了其形成的歷史過程極具特殊性,考慮到它涉及到的勞動力總量和基數之巨大,我認為這個鏈條很難短時間內被遷移到其他國家,或者說,這個遷移過程要比許多人想象的難很多、慢很多。

如果短時間內不用擔心它被遷移,緊跟著的一個問題是,中國的供應鏈就止步於此了嗎,它還有可能進一步以科技作為驅動力來實現產業升級嗎?

過去這幾年,我看到了中國科技企業們已經做了很多事情,去提升技術附加值,把產業鏈上的釘子即關鍵技術嵌進產業鏈。要知道,中國的工業附加值是 20% 出頭,離發達國家的 35% 還有很大差距。

圍繞「核心技術國產化」這個宏大戰略的創新創業之所以有希望,一個重要的前提是,我們離成熟的產業鏈更近,因此可以快速反應,並先於對手實現技術的迭代與演進。

這能部分解釋北美消費級無人機制造公司 3D Robotics 為什麼敗給了大疆。大疆長在硬件之都深圳,它得以與強大的供應鏈協作、日夜兼程,不論是反應速度,還是技術應用、創新迭代速度是美國同行沒法比的。

援引《福布斯》的報道,3D Robotics 前首席營收官 Colin Guinn 曾說:「3D Robotics 的失敗讓我們意識到,以軟件為中心的硅谷傳統公司,已經很難與中國擁有強大垂直整合能力的製造商相抗衡了。」3D Robotics 後來轉做無人機軟件與服務,創始人 Chris Anderson 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至於硬件製造,還是留給中國人吧。」

在中美科技之爭的格局裡,離供應鏈近並基於此隨時調整、快速迭代並推向市場,是做科技/產業升級無法爭辯且已經被驗證的中國優勢。哪怕我們的美國挑戰者背景強大,來勢洶洶。”

經緯中國《經緯低調報告》:當開源越發艱難,提高整個供應鏈條上的效率實現“降本增效”就成為關鍵命題

從2018年開始,綜合電商行業MAU數據漲幅非常有限,這背後對應的是眾所周知的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已經不再上漲。電商行業各家的DAU均值,出現了此消彼長的情況,這意味著移動流量這個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零和市場,用戶增長紅利已經觸碰到了天花板。這也是為什麼今年以來,直播賣貨、私域流量頻繁被提及的原因——開源越來越難,集中的渠道越來越貴越來越少。當開源越發艱難,如何能夠提高整個供應鏈條上的效率實現“降本增效”,自然也就成了很多企業所關心的命題,生命攸關的話題。

在“供”這個環節,本質上所有的貿易商或者經銷商都在從事著無差別的勞動,就是買進、壓貨、以及賣出給下一個層級的貿易商或者是終端。從“供”這個層面,無差別意味著可標準,可標準意味著可規模,可規模意味著百億美金公司的機會。

四、硬科技帶來新變革

從人工智能、5G、半導體到自動駕駛、雲計算、邊緣計算、RPA、區塊鏈技術,硬科技在過去數年迎來快速發展,依次進入融資風口,迎來“當打之年”。

事實上,從很多投資人的預判也能發現大部分投資機構依然對新科技持樂觀態度。在他們看來,中國正在經歷一大波新的浪潮,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抓住這一波浪潮的變革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抓住未來。

百度創始人兼董事長李彥宏:智能經濟將帶來人機交互方式的變革

“數字經濟在經歷了PC的發明與普及、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三個階段後,正在進化到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力的智能經濟新階段,智能經濟將是拉動全球經濟重新向上的核心引擎。智能經濟的發展,將帶來人際交互方式的變革。未來20年,人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會下降,與之對應的是智能音箱、可穿戴設備等多種智能終端會超越手機的範圍,改變應用與服務的形態。”

網易創始人兼CEO丁磊:競爭會從拼人口紅利走向拼技術

“未來企業的機會,要走向上游,競爭會從拼人口紅利,走向拼技術。技術創新,是數字經濟最牢固的支撐。未來AI等技術型的公司,會成為新的主流,和各行各業做大跨度的融合。現在對教育、醫療、製造業和農業等硬核領域敢投入的公司,未來會有更好的機會。”

德聯資本創始合夥人李權:信息化對製造業的產業升級和變革是初創企業抓住市場的關鍵切入點

“中國整個的製造業正產業升級過程中,正經歷一大波新的浪潮,而且這波浪潮會持續十年。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基本完成了從工業自動化到信息化的改造,現在正開始進入到智能化階段,尤其是以物聯網和AI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推動整個製造業產業升級速度。

現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製造工廠,擁有最全的產業鏈,而且急需產業升級,因為我們的製造也面臨成本上升的壓力,同時,整個產品品質要求不斷提升,所以製造也升級,既是剛需,我們又有主場優勢。面對這一形勢,作為創業企業如何介入,定位是什麼,我們認為,最好的切入點是為高端製造業賦能,而不是從事所謂的製造。賦能就包括是工業物聯網、AI、工業視覺、機器人等,這是從創業公司角度抓住市場機會的一個切入點。”

華創資本合夥人熊偉銘:2020年在生命科學或者醫療的核心科技領域,會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創新

“2020年會是2019年的持續,沒有特別的大主題,除了科技是大主題,過去行業習慣了每一兩年有一個大詞出來。大家等著明年Mary Meeker寫報告,報告一發大家沿著PPT找項目。今年年初出了RPA,但是RPA國內和美國情況不一樣,可能還得再看一看。

我們內部分成三個組,科技組也分了兩個小組,一個是計算組,一個是生命3.0組,試圖尋找交叉型的投資機會。反而在生命3.0組看到了特別多邏輯性持續演進的變化,2020年在生命科學或者醫療的核心科技領域,會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創新。”

五、出海、下沉、消費升級仍是投資關鍵詞

事實上,除了產業互聯網、企業服務、供應鏈重塑、硬科技等近年來被投資人看好的領域依舊被寄予厚望以外,出海、消費升級、下沉、直播電商等在2019年不斷被熱議的賽道依然是投資人眼中的關鍵詞。

GGV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符績勳:出海和雲端遷移是未來GGV的兩大主題

對於未來GGV有兩個大的主題,其一是下一個十億用戶在哪裡。我們現在花蠻多的時間在看下一個十億用戶的市場,就是面向中國周邊出海,印度、東南亞市場等一系列的這些機遇,我們在尋找當中的機會。印度、東南亞周邊大概有將近20億的人口,文化割裂和語言等面臨一些挑戰,當地市場人均GDP偏低等一系列的問題都是存在的。但是移動在改變他們的生活、消費方式,所以裡面會有一定的機遇,這是我們在看的。

另外一個大的主題是萬億級的雲端遷移,在美國,整個雲化的遷移已經發生了十年,都是百億級的公司,中國企業互聯網雲端的這些服務公司在哪裡?未來五年、十年會有這一類公司的出現,當然中國整個產業結構跟美國很不一樣,所以冒出來的公司也會長得不一樣,不一定是以SaaS的形式出現,可能是產業互聯網、B2B公司。

紅點中國合夥人張涵:每一次技術平臺級技術革命到來,就會有一大波創業創新機會

“每一次技術平臺級的技術革命到來,就會有一大波創業創新的機會。目前在消費互聯網領域,主要在消費服務、交易平臺、社交網絡、視頻娛樂及數字廣告領域篩選優質項目。”

從C端的角度來說,未來消費互聯網的機會,有可能在以下幾個方面:1.、針對下沉流量和下沉人群市場的市場增長機會依舊存在;2 、放眼全球,中國已經很多產品是可以出海的。海外一些國家它們的基礎設施發展的速度比中國要慢,有一定的滯後性,這給TO C企業帶來很多機會;3. 挖掘新人群、挖掘新場景:中國每年兩千萬的新生人口將會產生不同的新的需求,這是價值挖掘的巨大市場。

青山資本的創始人張野:未來十年是新消費領域創業的黃金時代

消費這個鏈條最上游是生產,要把商品生產出來。下游是消費者,買商品的人,中間是流通環節。我們發現這個鏈條上中下三個環節都在發生變化。上游,我們過去這些年的供給側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麼在出口放緩的過程裡面,上游效率大幅提升帶來的一個結果是什麼?我們的產能有一定的溢出,而且我們已經能夠生產出來全世界最好品質的商品了。下游,消費者這端,尤其以90後95後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為消費主體的一個時代。他們的需求或者消費行為都在發生變化。

整個流通環節,無論電商還是物流還是支付,甚至是新媒介都給消費創業帶來了一套全新的基礎設施。消費的初創企業,通過捕捉下游消費者的訴求,撬動上游的生產,再通過利用新基礎設施,就能夠在短期內締造很優秀的企業。這些都在給消費領域的初創企業提供機會,因此我一直講,包括現在的未來十年,都是新消費領域創業的黃金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