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利潤表銷售收入大於增值稅納稅申報收入,是否合理?

無序之風


利潤表的銷售收入大於增值稅納稅申報表的收入,這種情況當然是合理的。

一般情況下,利潤表的銷售收入會略大於或等於納稅申報表的收入,在存在視同銷售的情況,也會小於納稅申報表上的收入。但一般相差不大。但如果相差過大時,是需要引起重視,查明差異過大的原因。

那為什麼利潤表的銷售收入會大於增值稅納稅申報的收入呢?主要原因會計和稅法上確認收入的時點的不同。比如,公司發出了一批商品,該商品無需安裝,對方收到驗收即可確認收入,但需要對方收到貨物後,對方才打款。那這種情況下,會計上是確認為收入。因沒有收到貨款,商品發出時,稅法上無法確認收入,待收到貨款後,開具了發票,才會確認收入。如果剛好該業務發生在月底,收款在下月初,那是會出現利潤表銷售收入大於納稅申報表收入的情況。

另外,實際中,納稅申報表上的收入一般是根據開具了發票的收入來計算,同時也包含了宣傳費視同銷售,送客戶禮品視同銷售等其它視同銷售的收入。但視同銷售的收入可能在會計做賬處理上,是費用和支出。

還有一些營業外收入,比如固定資產的處置,個稅手續費返還等,雖然都是營業外收入,也是需要進行納稅申報的。

再者,會計計量是權責發生制,並不是根據是否開票來確認收入,而稅法申報一般是根據公司開具了發票再申報收入,避免日常報稅複雜化。所以當出現會計上已確認收入但未及時開票時,利潤表上的銷售收入會大於增值稅納稅申報表上的銷售收入,但這種一般只是時間差影響,是可以的。但在年底要避免出現這種情況,能及時收款就及時收款開票,避免出現時間差。


財務紫苡依依


合理,一切的存在都是合理的!利潤表銷售收入,準確點說應該叫“營業收入”,增值稅納稅申報收入,準確點說應該叫“銷售額”。

營業收入大於銷售額,其實只要仔細看看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就懂形成的原因!

增值稅納稅申報表當中稅跟銷售額是分開列示的,“銷售額”在上,“稅款計算”及“稅款繳納”在下!一般企業只有其中的“(一)按適用稅率計稅銷售額”。

主表的銷售額並不是手工填寫的,而是要根據納稅申報表附表(一)自動生成的!

銷售額填寫的來源有四項,即

  • 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 開具其他發票;
  • 未開具發票;
  • 納稅檢查調整;
前面兩項好理解,不是開專票就是普票,並且不是手工操作的,而是根據一個月的開票數據自動生成的。第四項一般不常見,所以問題的重點就在第三項,這是往往財務人員在申報增值稅的時候容易忽略的或者說約定俗成不申報的項目。
財務上確認收入並不是以開具發票作為依據的,發票只是多數時候恰巧是交易完成最有力的證明而已。
生產的商品已經運輸到對方廠區,並且經過對方確認驗收了,實際上就可以確認收入了!
那麼這個時候就會產生已確認收入未開票的情況,這塊如果填寫到納稅審報表上其實挺麻煩的。
這個月確認了100萬未開票收入,可能是幾十筆業務,到下個月對其中部分業務進行開票,一般是很難劃分出來的到底是那幾筆。
別看單個月具有可操作性,但是企業運營滾動起來,規模越來越大的時候,分得太細,會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人力,而且會越理越亂!所以對未開票銷售額一般企業都不會申報!

財經奧迪特


關於這個問題回答如下:

首先提問有點小問題,不知道你提的利潤表銷售收入是否含營業外收入,這裡回答假設你是不含的。如果不含銷售收入規範講在利潤表指營業收入。

1.一般而言,增值稅申報表銷售收入與利潤表營業收入在大中型企業中不相同是非常常見的現象,而且往往會前者大於後者。因為增值稅申報表的銷售額確認依據是增值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而利潤表營業收入的確認是按企業會計核算收入準則規定確認的,收入確認以控制權的轉移是否為判斷標準,這是兩者存在差異的根本原因。

比如,只要你開具了增值稅發票(不徵稅發票除外) 即使貨物的控制權沒有發生轉移,也要確認納稅義務,也就要申報銷售額。比如你處置固定資產,即使是營業外支出,但你收取的處置價款就要確認銷售額。

2.小型商貿企業、服務企業一般情況下兩者大多數情況下是相等的。因為這類企業一般除了主業不會有多少其他特殊收入,也一般不會提前開票。

3.無論是什麼類型企業,如果兩者數量差額過大 ,一定要查明原因 。分析原因是否合法,如果存在問題應及時更正,避免帶來稅收風險。

如有疑問,歡迎諮詢。


稅眼看世界


一般來說利潤表中的銷售收入與增值稅納稅申報的收入是有可能出現不一致的情況的。但如果出現了利潤表的銷售收入大於增值稅納稅申報收入的情況,需要查明具體原因,看是是否存在稅收的風險。

  1. 出現不一致的原因

兩者出現不一致,只要是因為會計上確認收入和增值稅上會存在口徑的不同。

利潤表中的營業收入,是根據會計準則來進行確認和是計量的,新的收入準則,很多企業還沒有執行。企業確認收入,應當是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約義務,即:在客戶取得相關商品控制權的時候確認收入。

而增值稅納稅申報表中的收入,我們一般按照增值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來進行確定。

通常是收到銷售款項或者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如果先開票,那麼就是開具發票的當天。

有時候企業先開具了發票,但是並沒有發貨或者提供相關的服務,那麼可能並不滿足會計上確認收入的條件,但由於收了款開了票,在增值稅上是需要進行申報的。

並且,有時候增值稅中還會有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視同銷售等,所以二者之間並不一定是一致的。

2. 出現不一致,需要尋找差異的原因

雖然說利潤表上的營業收入與增值稅納稅申報的收入並不一定是完全相同的,但是當出現不一致的時候,企業還是需要仔細分析原因,查看是否存在相應的稅收風險。如果出現了利潤表上的銷售收入大於增值稅納稅申報收入情況還是需要予以關注,因為一般來說,增值稅的銷售額的確認範圍比會計上的銷售收入是要廣泛的。因此需要特別注意是否存在增值稅的銷售收入沒有及時確認的情況。

所以,總的來說利潤表上的銷售收入與增值稅納稅申報的收入是可能存在不一致的,但出現了不一致的情況,特別是利潤表的銷售收入大於的增值稅納稅申報收入的時候,需要仔細分析原因,排除稅收風險。


財會小童


合不合理要分情況而定,一般來講是不合理的,但由於會計準則對收入確認的時間與稅法對收入納稅義務發生的時間存在差異,會導致利潤表的收入與納稅申報表上的不一致。

案例1:A商貿公司與b企業簽訂了一份85萬元的銷售合同,合同約定A企業在10月28號之前全部發貨,B企業分三期支付貨款,10月31號支付40萬,11月30號支付25萬,12月35號支付20萬,發票在a企業收到B企業最後一筆貨款時開具。

A企業於10月27號將貨物全部發給b企業便於10月31號收到b企業支付的貨款40萬。

A企業10月共實現銷售收入200萬,A企業10月納稅申報收入是填寫200萬嗎?

分析:A企業與b企業的85萬銷售合同,A企業在10月31號之前將貨物發給b企業。合同義務已經完成,B企業已確認該筆合同銷售收入。

但是按照稅法規定,企業採取分期收款銷售貨物,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的當天,A企業和b之間的企業合同約定10月收款40萬。因此在納稅申報表上,該筆合同體現的收入為40萬而不是會計上確認的85萬。

這樣就出現a企業利潤表收入是200萬,納稅申報表填報收入155萬。



老楊會計


自然是可以的。 這是稅務確認收入和會計核算確認收入有一定差別導致的,那自然就會有財務賬面不需要確認收入,但增值稅納稅申報需要確認收入的情形,典型的如一些視同銷售業務。

那一種情形是財務核算的主動選擇。

相比稅務來說,會計核算的隨意性要更大一些,賬自然也可以做得比較隨意,其中,銷售業務就很典型,多數公司通常是把銷售業績和獎金綁定在一起的,那有時候可能就有會一些核算以外的管理分析需求,自然賬務處理也會跟著變。

而稅務肯定不行,做不對了是要罰款的。

所以,很多公司在賬務處理時,是會把稅務的要求放前邊,萬一有衝突,那就要優先保證稅務數據的正常,於是就可能出現納稅申報的收入比利潤表大的情形。自然是會計不想確認為收入,但稅務上必須要交稅,所以要提現出來。


總之,在實務中,會面臨形形色色的問題,最簡單的處理辦法,自然是稅務和核算保持一致,一套賬既能滿足稅務要求,也能滿足核算要求。


康愉子


區分具體情況:一是如果因增值稅納稅義務時間導致與收入確認時點的差異則是合理,二是如處置固定資產等原因導致利潤表不確認為營業收入而計入資產處置損益(營業外收入)則也是合理,三如果存在人為操作則不合理。

總之,要結合具體情況分類分析。希望能幫到您!


玲陽頻道


利潤表銷售收入大於增值稅納稅申報收入,這種情況是不合理;

通俗的講:只要有了收入都要繳納增值稅,原因是增值稅納稅申報表裡的按適用稅率徵稅銷售額等於利潤表裡的營業收入金額.

當然也有些其他情況,比如申報表上的收入應大於利潤表上的銷售收入;像一些應作為視同銷售的,這些只體現在申報表上,而不會在利潤表的銷售收入中反應.如果有其他業務收入,申報銷售收入和利潤表中的銷售收入就會不一致了.

那這種情況怎麼處理呢?

你只需要找到多申報的是那一部分,證明你曾經申報過,然後照實說明,其實,增值稅申報是允許異常申報的,即你申報的應稅額可以小於你的稅卡金額,到專管員那裡做一個備註就可以了。

喜歡可以的,可以點擊頭像,關注“柒子菌言稅”,謝謝!


柒子菌言稅


不合理。沒有做錯賬的情況下,可能存在偷稅漏稅的情況。

現在每個月申報增值稅都得先稅盤上報彙總,既然你每個月都能正常完成增值稅申報,說明利潤表中那部分比增值稅報表多的收入是未開票收入,這也是需要申報繳納增值稅的。增值稅的申報範圍為當月取得的全部收入,包含開票和未開票的收入。你這種情況有點屬於偷稅漏稅,最好是下個月申報的時候把未申報收入也申報了,如果賬務處理錯誤把錯賬更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