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怎樣養好魚苗?教我幾招?

美食瑩兒


怎樣養好魚苗?教我幾招?

這個問題村民小江來回答。

養殖業中水產養殖佔有很大部分的市場比例。其中魚類養殖又佔有整個水產養殖的約1/4的市場比例。魚類養殖的商品來源,是魚苗的外部供給(當然自育苗的也有,只不過佔有很小的市場份額)。魚苗的正常充足的供給,是保證魚產品市場相對穩定的前沿基礎。那怎麼樣才能養好魚苗呢,村民小江要說以下幾點。




一:育苗環境。

培育魚苗我建議應設有專門的育魚池(塘),這樣可避免魚苗被大魚及其它外來物侵襲或吃掉。養殖魚苗的池(塘)應選擇接近乾淨水源;堅固;防漏;並留有遮陰及朝陽相對水面。魚池(塘)的水位不宜過高,一般水深最高不超過80cm為最佳。在放苗前,應對魚池(塘)進行清淤,並用石灰粉對魚池(塘)進行潑灑消毒。

二:選苗。

育苗的好壞,第一步也是關建的一步就是選苗。選擇健康壯碩的好的魚苗不僅能保證其成活率,且對後續成長期提高魚自體的抗性也大有益處。

這裡說一種簡單易操作的方法,也是老養殖戶常用的方法。準備一口大缸,並注入清水。把魚苗放入清水中用木棍快速攪動,這時可發現有些魚苗遊動自如,而有些則易上浮或翻白。我們可選擇遊動自如的,剔去上浮甚至翻白的弱苗。

當然也有更直觀的方法,以魚苗外形為準:畸形尾及歪尾;不具備3尾4尼鰭的;背鰭發育不良的;左右眼球大小不一,或不對稱的等,均要淘汰。

在把魚苗放入塘(池)口之前,應充分飼餵。因為魚苗進入塘口後(新的塘口對魚苗來說,環境較陌生)其有一個適應的過程,而在這段過程中魚苗很少進食,或幾手不進食。


三:注意水質的乾淨。

魚苗成活率及發病率的高低,水質佔有絕對大的比例。其實選塘或建塘前,我們就應該選好接近或方便於乾淨水源的地方。

要注意一點的是,喂料時應掌握用量,切忌過多喂入。若過多喂入,則就有多餘的剩料留滯於魚塘(池),易發黃、變質、腐壞、從而至病於魚苗。若是出現這種情況,我們應及時排水與注水。排去原有水的2/5至3/5,並注入新的乾淨的水源就可以了。

四:魚塘(池)殖苗密度。

隨著養殖時間的堆移及苗體的漸大,魚池養苗密度會逐漸增加。先選出足夠大的苗體,分離出塘。或選擇生命力活力更強的進行分離。亦或淘汰出稍弱的分塘養殖。


總結,養好魚苗,是以增強其活力提高魚苗整體的成活率,及壯苗為標準的育苗模式。在育苗過程中應注重日常管理加大巡塘頻率,及對水質苗體的監測監控等,對育苗活苗壯苗則大有益處。


村民小江


1.投餵餌料

剛孵出的魚苗,體長0.2~0.3釐米,靠吸收體內卵黃囊中的營養生活。孵出後2~3天,卵黃囊中的營養物質被吸收殆盡,魚的消化系統已初步發育完全,魚鰾中充滿氣體,魚苗開始向各方向遊動、覓食。對這些剛開食的魚苗,應酌量投餵輪蟲、纖毛蟲類的浮游動物,即“洄水”。若無“洄水”,可投餵熟蛋黃,方法是用1~2層紗布將蛋黃包住,擠碎,然後將紗包置於水面上輕拍,邊拍邊移動,使蛋黃均勻懸浮於水中,供魚食用。每天投餵2次,投餵量以1小時內吃完為宜。這樣餵養7~10天后,魚苗漸大,可停止喂蛋黃,改喂活水蚤。魚苗長到1釐米以上時,可投餵各類輪蟲。

2.換水

魚苗孵化後,每日吃剩的食料積存水中,日久腐敗則會影響魚苗生活,因此需要換水。換水要採用脫水的方法,即換水時,將魚和比較清的老水一起倒入新水中。第1次脫水約在孵化後10天至半個月後進行,以後每隔半月進行1次。經過3次脫水的魚苗,全長已達2釐米左右,應進行換水。由於魚的抵抗力較弱,換水溫差以保持在4℃內為宜。

3.選魚與分池

在魚苗的生長過程中,應根據各種養殖魚的特點,不斷地擇優去劣,以保證培育出優良品種。一般1尾留種親魚,大約要經過4~5次選擇,才可達到要求。選擇的標準與方式如下:第1次選魚,孵化10天至半個月,魚苗體長1.5釐米左右,即可開始選擇,主要淘汰單尾、畸形尾及尾柄不正者。選魚後,留下的好魚按每平方米約150尾的密度,進行分池放養。第2次選魚,當魚苗長至2釐米以上時,尾鰭已形成。凡不具3尾、4尾的魚一律淘汰。第3次選魚,淘汰背鰭發育不全的魚。留下的好魚按每平方米約120尾的密度,分池放養。第4、5次選魚,魚苗已長成幼魚,可結合品種特徵,以形態為主,進行選擇。如龍睛,左右眼球應大小一致;水泡眼的泡宜大,左右對稱等等。


苦惱的烏鴉


養魚大字分養普通金魚類和熱帶魚類,針對不同的魚要有不同方法,簡單來講分三方面的管理,這三方面做好了魚兒一定活蹦亂跳的。

一是水質,保持水質清潔、無細菌是最基本的,魚缸水質過濾器一定要定期清理消毒,特別是過濾網之類的。

二是不同的魚要保持不同的溫度,這個條件比較難控制,比如普通金魚類水溫在零度以下也可以生存,有的熱帶魚18度以下就開始生病,10以下全部陣亡。

三是定時、定量投食,投食過多,剩餘食物殘渣也嚴重汙染水質,掌握適當的量非常重要。




和風細雨聲


養好魚首先要給他製造一個適宜的環境

1:養魚密度要小,就是魚不要太多,容易造成缺氧。

2:準備給魚換的新水,要預先從放一兩天,就是曬水。

3:如果養魚的地方很深大,需要加裝供氧裝備

4:餵食的時候要選中午,水溫高,魚的食慾很大。

5:不能將油脂類帶入水中,這樣會汙染水質,也會隔絕水中的氧氣,導致魚死亡。


鄉下小胖


1.要一個空間大點的魚缸

魚缸空間要大點 多放些植物和景觀 有利於魚兒活動

2.少餵食

無論養什麼魚都要少餵食,並且要有規律。魚一般餓不死,都是撐死的

3.勤換水

一定要勤換水 魚的糞便會汙染水質。一定不要直接用自來水,自來水都含有氯,對魚有刺激性。可以用經過晾曬水,經過晾曬的水氯就會減少。也可以網上買淨化水的來淨化水


冭鸉錵


這有兩大問題,四小問題沒說明白:

養啥魚?1:觀賞魚;1.1淡水魚;1.2鹹水魚。

2:食品魚;2.1飼料養,大量化的;2.2自然化的,肉質佳。




侗家龍小哥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飼養好魚苗,這種方法不能少!

各類水生生物在食料關係上,相互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簡單地說,浮游植物依靠吸取水中的無機物質為養料,浮游動物以浮游植物為食料,而幾種養殖魚類的幼魚都以浮游動物為主要食料,因此,它們之間是存在著“食者”和“被食者”的關係。魚類通過這一系列的關係,與池水中的各種無機鹽類間接地聯繫著,混合堆肥間養法,就是通過增加池水中無機鹽類的途徑,以培養浮游生物來飼養魚苗的。用堆肥飼養魚苗,可以節約大量的黃豆,而且喝豆漿飼養魚苗法一樣,水質也很易掌

下面我們首先來介紹一下混合堆肥的堆制方法。

1. 堆肥坑的修建

堆肥坑最好開挖在魚苗培育池附近的地方,以便於取用堆肥飼魚。發酵坑可以用夯實的土坑,有條件的可用水泥、磚石砌成,不論採用哪一種坑,都以不漏水為原則。坑的上方架設草棚,以防止太陽直射和雨水淋入,使堆肥不致流失,也使坑內可經常保持一定的水分,保證肥料從速發酵腐熟。

2. 肥料的搭配和堆制方法

混合堆肥是用草料和糞肥兩種肥料混合堆制發酵而成,但由於各地肥源不同,所以在肥料的選擇和搭配比例上,各地並不一致。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菱湖魚病工作站,1955年在菱湖進行堆肥配製試驗的比例(按重量計算)是:青草4份、羊糞2份、人糞1份,另加三種肥料總重量約1/70的生石灰。應用這種堆肥培育魚苗的效果很好。又根據另一試驗結果,用青草、牛糞、人糞堆制混合堆肥時,較為適當的比例有下列兩種:

1) 青草、牛糞各1份,另加肥料重量1%的生石灰;

2) 青草8份、牛糞8份、人糞1份,另加肥料重量1%的生石灰。

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應用青草4份、豬糞3份、羊糞2份、人糞1份,另每百斤草加3-3.5斤生石灰混合堆制,效果也很良好。

混合堆肥的堆制方法是:先在坑內鋪設一層青草,上面潑一層石灰,再鋪潑一層糞肥,而後按上述青草、石灰、糞肥先後順序,層層堆積,一直堆積到約佔坑的容積的8/10,最後在上面鋪放一層青草,並將適量的水注入坑內。堆放時必須層層踩踏粘實,特別是最下一層更需要注意,這樣非但可以保持坑內適當的水量(肥料在坑內必須經常保持適量的水分),還可增加肥料堆放的數量。堆積的時間和氣溫的高低有關,氣溫愈高,所需時間愈短,一般以1-2個月的時間為宜,這樣能使肥料充分發酵腐熟。堆肥超過充分發酵腐熟後,顏色已變成黑褐色,草質軟爛成團,用手一捏即有黑褐色肥汁流出,此時即可開坑使用。

以上就是關於混合堆肥的堆制方法,下期我們將為大家介紹具體的施肥方法。有什麼不懂的可以留言給我,希望幫到你。


果蔬作物小幫手


一、有機肥飼養法

一般在魚苗下塘前7天先施基肥,繁殖天然餌料生物,供魚苗攝食。魚苗入池後,根據水質肥度、天氣、水溫和魚苗生長情況決定追肥量,一般每天施肥1次,加水化漿後全池均勻潑灑。魚苗入池4天后,如清晨魚苗浮頭,日出後恢復正常,說明池水肥度適中;若在晴天上午8時後仍浮頭,則說明水質過肥,應停止或減少追肥量;若不浮頭,且水色清淡應增加追肥量。

二、餅粉飼養法

將棉餅、菜籽餅或豆餅等餅粕磨成乾粉餵魚。此方法好處是,飼料可集中加工,使用方便。同時,把乾粉均勻撒於水面,乾粉藉助於水的表面張力,在池水中漂浮的時間較豆漿長,利用率也比豆漿高,每天投餵3次。

三、化肥飼養法

在魚苗下池前15天,先施基肥;魚苗下池後,根據水質、天氣和魚苗的生長情況決定追肥量,每3天追施硫酸銨和過磷酸鈣,追肥時將化肥加水溶解後全池均勻潑灑,以防魚苗誤吞化肥顆粒,發生死亡。

四、草漿飼養法

把水葫蘆、水花生、浮萍等水生植物加工成草漿飼養魚苗,此法可降低生產成本。使用時全池潑灑,每天2次,具體數量視水面而定。魚苗可直接攝食部分草漿顆粒,其餘大量草漿在水中分解,起到肥水作用。

五、豆漿飼養法

一般在魚苗下池後半天,投餵豆漿,先將黃豆用水浸泡,水溫25℃左右,浸泡6小時,時間過長或不足都會影響豆漿質量,一般1千克黃豆可磨15千克豆漿。磨好的豆漿要及時、均勻潑灑於水面,每天上下午各1次,魚苗下池10天內,每畝水面每天喂2千克黃豆磨成的豆漿,10天后,視水色和魚的生長情況,酌情增加投餵量,一般養1萬尾夏花魚種需黃豆8千克


甜城小夥澤洋


根據養殖業的發展,現在很多人都開始了養殖,特別是在養殖魚這一塊,魚在市場上的需求量比較大,因為很多人比如過節都會拎著一條魚,在家裡吃飯和飯店裡也經常會見到,所以現在更多人養殖魚,它們覺得養魚也是一個發家致富的好辦法,所以在養殖魚方面也造就很多有成就的人,其中也有一些魚苗養殖,魚苗的養殖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我們平常所吃到的見到的一些魚,它們都是通過魚苗養殖出來,所以說想要養殖魚,魚苗的養殖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魚苗飼養不好的話就不可能會長出大魚,還有一些養殖人就說到了為什麼自己養殖的魚苗會經常死,而且就算不死也會出現很大的問題,那麼究竟魚苗應該怎麼飼養呢,在飼養中又會遇到什麼問題呢,下面小編就帶您瞭解一下飼養魚苗的方法。

首先要和大家說到的就是池塘問題,在建設池塘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選擇建設一些比較堅固一點,一定要防止池塘漏水,如果把水一放進去慢慢就漏完了那是肯定不行的,在我們建設池塘的時候最好要靠近一些比較乾淨的水源,因為這樣放水和排水都比較的方面,在建設的時候最好要選擇一些陽光能夠直射到的地方,但是魚苗池也不能長時間的照射,所以我們在建設魚苗池或者選擇魚苗池的時候儘量要選擇一些太陽能夠直射到的地方還有一些能夠遮陽的效果,魚苗池對水的高度也是要求的,水深一定不能高於80釐米左右,大概在七十多釐米左右就足夠了,首先不要著急把魚苗放進魚苗池裡,一定要對池塘進行清理才能夠放進魚苗,如果池塘中有一些泥土我們要及時的處理,處理完畢後最後就要進行消毒了,消毒我們可以選擇一些石灰粉來進行消毒,等到細菌處理到一定的程度我們就可以選擇倒入魚苗了。

在魚苗的選擇上一定要注意了,我們在挑選魚苗的時候一定挑選一些好的魚苗和一些存活率比較高的魚苗,我們可以採用一種方法,就是把魚苗放入清水中用力的攪拌如果魚苗還能夠輕鬆的在水裡游泳那麼這種魚苗的適應力就非常強,這種魚苗的存活率就比較高,也是比較健康的魚苗,它能夠在複雜的環境裡游泳比較輕快就說明魚苗的求生慾望比較強,在魚苗重新進入一個新的世界基本上魚苗幾天之內是不會吃東西的,所以我們在選擇在放魚苗之前要將魚苗最好先餵飽,這樣就保證了不能適應新的環境然後被餓死的後果,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投放之前要提前餵食的道理。

在養殖魚苗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更加註意水質,如果水質已經不能滿足魚苗的生長條件,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換水了,在我們投放一些魚飼料的時候魚苗肯定會吃不完或者一些剩餘的,這樣就會導致池塘裡有一些沉澱的一些食物,這些食物經過長時間的沉澱就可能會變得發黃,也有可能會發臭,這樣對於魚苗的生長環境是非常不利的,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選擇抽水換水,但是換水不一定要換完,基本上我們換大部分的水就足夠了,這樣一來就會漂浮一些微生物,更加方面魚苗自己覓食。







果寶媽媽依然


一、選池清池

首先 育苗池一般周圍要比較堅固,其次就是儲水性能比較好,不然水放進去過一夜就滲透掉一半了,然後就是要靠近水源,這樣方便注水,魚苗池具有陽光照射的同時,又有遮蔽物的地方。最後就是魚苗池的水位不能高於80釐米,一般在60-70釐米之間。在放魚苗之前我們需要將池子清理乾淨,將池塘中的淤泥和雜物清理出來,然後撒上一層生石灰消毒,等到細菌清理完後再注水放魚苗。

二、選苗放苗

魚苗選得好那麼魚苗的存活率就會高,那麼我們應該怎麼選苗呢?首先我們將飼養育苗的水罐中放入水,然後不停的攪動,如果魚苗還能在水中自由自在的遊動,那麼就說明魚苗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極強,魚苗是建康的。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將魚苗放到盆中,魚苗在其中游得比較輕快,然後倒幹水之後,魚苗發生激烈掙扎的是好苗。放苗的時候首先要將魚苗餵飽,然後再放入池中。魚苗需要重新適應環境,所以前幾天魚苗是不會進食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投放魚苗前要餵飽的原因,避免魚苗還來不及適應環境不覓食而餓死。

三、投食喂餌

餵食的時候我們一般是投餵一些昆蟲和魚苗專用食料還可以是一些浮游生物。那麼什麼東西里面會含有這些昆蟲和浮游生物,或者是微生物呢?如果是在農村可以把化糞池中的水倒入池塘中。如果是城市那麼可以餵食煮熟的蛋黃。

四、換水

一般情況下我們換水是由於水池中的水質已經無法滿足魚苗的生長條件了,或者是每天所投放的餌料不能全部的吃完,一直積存在水池中造成水質汙染甚至是發臭,這樣會影響魚苗的生長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