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國之後,新能源汽車領軍國居然是他

從去年開始,歐洲的電動汽車行業開始提速發展。長期以來,中國一直被認為是電動汽車發展的領軍者,到目前為止,中國也是電動汽車最大的消費市場。但是根據麥肯錫歐洲諮詢公司最新的“Electric Vehicle Index(電動汽車指數)”報告顯示,未來歐洲將成為電動汽車發展的熱點地區。2019年全球總共銷售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230萬輛,其中中國售出其中的120萬輛,佔比52.1%。但是根據麥肯錫的數據顯示,隨著中國的補貼政策的退坡,在中國新能源汽車下半年的銷量同比下降了31%。


中國之後,新能源汽車領軍國居然是他

德國真的能像麥肯錫的報告中那樣,在新能源領域後來居上嗎?

而在美國去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萎縮了約20%,該研究指出,這是由於美國政府對購買電動汽車的補貼也在逐步減少。相比之下,去年歐洲的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猛增,同比增長44%,達到60萬輛。

因為到2021年,汽車製造商將不得不將超過200萬輛新能源汽車推向歐洲市場,以符合歐洲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所以歐洲這種趨勢還將繼續持續下去。“如果情況理想的話,2021年在歐洲銷售200萬輛電動汽車並非不切實際。”貝爾吉施·格拉德巴赫應用科學大學汽車管理中心負責人Stefan Bratzel說,“不過至少會有150萬輛的銷售額。”

麥肯錫管理諮詢公司的“電動汽車指數”對全球電動汽車行業15個最重要國家的產業發展作出評估,其中包括了:電動汽車的市場佔有率,補貼政策,現有充電基礎設施,以及對於各個汽車製造商在全球電動汽車生產中的當前份額的統計和未來份額的預測。


170萬年產量的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國

Stefan Bratzel表示:“電動汽車市場在歐洲的發展迅速,主要是由於政府補貼和歐盟的二氧化碳排放的限制政策,這與政府補貼政策對中國市場的影響類似。” 電動汽車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家的財政補貼政策。根據麥肯錫的這項研究,挪威的電動汽車市場佔有率最高——接近45%,冰島22%,荷蘭13%,德國則為2.8%約等於歐洲平均值。

儘管如此,麥肯錫的研究仍將德國汽車業視為未來的領軍者。 預計德國製造商在全球電動汽車生產中的份額將從2019年的18%增加到2024年的29%。另外這項研究表明,德國在充電基礎設施方面表現良好,目前僅次於中國和荷蘭,擁有約24,000個公共充電站。 該報告預計,若以此種增速,德國將有望在2021年以逾170萬輛的年產量取代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國。

Bratzel說:“德國製造商生產的電動汽車的大幅增長主要歸功於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例如,寶馬目前在售的純電動汽車只有i3,但有10餘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到2021年,生產的德國電動汽車中至少有一半將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相反,在中國製造商中,插電式汽車的份額僅為20%。由於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而使德國成為新能源汽車大國的做法會造成一些誤解。”

麥肯錫的這項研究同樣顯示,純電動汽車是全球的趨勢,其在2019年的全球市場份額為74%,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僅在芬蘭,冰島和瑞典占主導地位。Bratzel還表示,德國汽車製造商到2021年的純電動汽車產量將比現在多得多。“但這主要歸功於大眾汽車集團的電動化戰略。另一方面,戴姆勒和寶馬將主要生產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根據Bratzel的說法,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中國製造商在2021年仍將遙遙領先,而特斯拉將極力捍衛其作為最大的電動汽車單一製造商的地位。“沒有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德國的汽車製造商們就無法超越中國的汽車工業。”


中國之後,新能源汽車領軍國居然是他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是德國新能源領域的主力車型

並不環保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不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推廣可能加大德國政治和工業之間的矛盾。因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實際道路消耗要明顯高於其在試驗中獲得的極低值。 但是,在德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已經獲得了統一稅率的稅收補貼, 如果它們在WLTP工況下能夠純電行駛40公里以上,則它們符合0.5%法規(0.5-Prozent-Reglung,注:德國政策規定,採購新能源汽車可以將原先需交的1%的稅費減少至0.5%),因此會更便宜。 但是,英國的一項研究表明,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的實際消耗量大大超過了製造商的宣傳:所測試的1500輛混合動力汽車的平均消耗量為6L/100km,而不是宣傳的2L。

Bratzel表示:“只有在駕駛員定期充電的情況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才能為氣候保護做出貢獻。否則,他們將無法達到目的。”不過根據Bratzel的說法,德國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大多是可以優惠加油的公務車,相比於燃油車和純電動汽車只有一個優點:“他們無需改變汽車的使用行為並可以繳納更少的稅,這與環保無關。”


中國之後,新能源汽車領軍國居然是他

在環保方面,插電式混合動力的優勢並不明顯


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對決才剛剛開始

可以說,目前歐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路徑和中國早期一樣,前期全都靠政府政策扶持,財政補貼,基礎設施的建設。不過和我國不同的是,德國並沒有強調發展純電動汽車,所以基於目前的技術及市場上的判斷,德國的汽車製造廠商們更多關注的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而這一類車型並不依賴單一動力源,而且並不會很大程度上改變用戶的用車習慣,民眾更易於接受。德國的汽車製造商們也在這幾年加大了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投入,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電氣化戰略,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上,德國就像是雄獅打了一個盹,不過現在雄獅已經醒來,到底是雄獅後來居上,還是先飛的笨鳥保持領先優勢,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德國是否能夠後來居上,歡迎可以積極討論!


(如果你也對德國新能源汽車領域有所興趣,歡迎關注德國汽車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