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小王子》:披著兒童小說的外衣,其實是一本親子共讀的教育書

《小王子》是一本兒童短篇小說,作者是法國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此書以飛行員作為故事的敘述者,講述了他在沙漠飛行中迫降,遇到來自其他星球的小王子,兩人成為好朋友的故事。作者以小王子孩童的眼光,透露出成人世界的空洞、虛無、盲目和死板,用淺顯質樸的語言、富有童趣的對話,為讀者展現了小王子的憂傷與孤獨,同時表達出對人性真善美的謳歌。

正是由於小說主題的深刻,哲理表達的深入淺出,不少人認為,這其實是一本寫給成年人的兒童小說。作者在書的開篇裡也提到:我懇請讀到這本書的孩子原諒我把它獻給一個大人。

但是,我覺得它更可以當做一本親子共讀的教育書籍。書中暗藏了不少教育現象、教育方法和教育素材。父母與孩子可以在閒暇時光一起打開,在享受閱讀的過程中,開展家庭教育。

下面,我將從教育現象——功利性教育,教育方法——溫柔教育及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和價值觀教育三個方面,分別討論《小王子》中暗含的教育知識。


《小王子》:披著兒童小說的外衣,其實是一本親子共讀的教育書



01.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讓他們用探索的精神來看待世界,避免家庭中的功利性教育

在小說的第一章,作者以第一人稱——飛行員的身份講述了他童年的經歷。飛行員幼時畫了一幅蟒蛇吞象的畫,只是蟒蛇的肚子是閉上的,人們看不到肚子裡的大象。這是他的一號作品。當飛行員將這幅作品拿給大人看時,大人們都看不懂。於是飛行員又畫了一幅蟒蛇肚皮拉開,大象可見的畫作。然而,大人們並不讚賞他的奇思妙想,也不願意聽他講述這幅畫的靈感來源,只是粗暴地告誡他:不要再畫蟒蛇了,你應該專心學習地理、歷史、數學和語文。

自此,飛行員對於作畫感到很灰心,當畫家的理想和志氣被消磨。他放棄畫筆,學開飛機,最終成為了一名飛行員。就算再遇到投緣的人,拿出自己曾經的一號畫作來試探,卻總無人能夠看懂。飛行員不再堅持自己的想法了,“那我不會再提起大蟒蛇、原始森林和星星。我會遷就他的水平。我會跟他談論橋牌、高爾夫、政治或者領帶。這些大人會很高興,覺得他們結識的這個人真是通情達理啊。”

他本是一個好奇、對世界充滿了興趣、有探索精神和自己獨特愛好的小男孩兒,卻在大人的打擊和批評之下,變得迎合、喪失了本心。這真是教育裡莫大的悲哀。

教育,應該是激發孩子內在的鬥志和興趣,讓他們帶著一顆好奇的心來探索這個世界,發現世界的奧秘,學會知識、感知情緒,而不是大人們強制性地要求孩子學習所謂“有用”的知識和技能,打擊他原本那顆求知若渴的心——這根本就是功利性的教育


《小王子》:披著兒童小說的外衣,其實是一本親子共讀的教育書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心裡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實和現象,缺乏認識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

可其實在我們實際的教育當中,特別是家庭教育中,這種功利性的教育隨處可見。家長們常常有著一種莫名的焦慮和恐慌,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還沒上小學呢,各種鋼琴、舞蹈、美術等課外興趣班就開始塞滿了孩子的時間。可悲的是,這“興趣”班並不真是孩子的興趣,而是家長的“興趣”,家長考察一個興趣班要不要報的標準,是看所學的技能在升學考試中能否加分。

到了小學期間,興趣班就由之前的學習某項技能變成了作文、奧數等課內知識擴展的學習班,家長們的“興趣”也從孩子的身體轉變成孩子的學習,每次考試成績略微下降都要大動干戈,鬧得興師動眾。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孩子原本的興趣和求知慾就會被徹底磨滅,取而代之的是想要用考試的高分和好成績來討好父母,以期能夠讓父母滿意,得到讚美。

想要減輕功利性教育對孩子好奇心和興趣的抹殺,孩子需要表達自己的感受,父母需要反思自己的行為,可以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進行溝通和交流。


《小王子》:披著兒童小說的外衣,其實是一本親子共讀的教育書



02.大人常要求,孩子常寬容,父母要多反思,感受家庭中溫柔教育的力量

在小說的第四章,飛行員介紹了自己對小王子的瞭解:他來自B612號小行星,很迷人,愛笑,想要一隻綿羊。

在所有這些描述小王子的特點中,飛行員只會告訴大人“他來自B612號小行星”,而小王子的其他特徵他都不會告訴。因為他深知,就算他說了小王子的外貌特徵,性格愛好等,大人是不願意聽的。大人才不會因此就相信有個小王子的存在。而“B612號小行星”是一個非常具體的數字,有充足的理由讓大人相信。

“他們就是這樣子的。別埋怨他們。小孩對大人應該寬宏大量才是。”

一句看似非常普通的話,卻包含了教育過程中的一些認知和思考。

①“他們就是這樣子的”說明在小孩的眼裡,大人是不一樣的。事實上,大人與小孩子看待問題的方式、思考問題的方式都不相同。

作者以飛行員看似小孩的口氣說出這句話,作為教育者的大人們自然也應該要考慮到,孩子於大人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這種差異性常常會導致我們無法理解小孩,對小孩的一些舉措產生誤解,甚至不惜用打罵的方式來阻止他們的不良行為。可其實這些都只是我們以為的不良行為而已。我們甚至忘了,曾經的自己也是小孩。


《小王子》:披著兒童小說的外衣,其實是一本親子共讀的教育書


②“別埋怨他們。小孩對大人應該寬宏大量才是。”這句話講述了小孩對大人的寬容。這一描述不禁令人反思:在現實的教育中,的確是大人常要求,孩子常寬容。

在小說的發展部分,也就是飛行員與小王子相處的過程中,飛行員扮演了一個大人的角色,小王子就像一個小孩。由於小王子所在乎的、所看重的與飛行員不同,飛行員多次對小王子發脾氣。因為他覺得小王子打擾到了他做正事,小王子所問的問題有很多都是無關緊要、毫無意義的。

就如家長要求孩子成績好、要聽話、懂禮貌,在課外的興趣班也能有突出的表現……所有這些,在家長的眼裡才是正事。一旦孩子達不到自己的要求,父母常常會有相應的情緒和行為產生,如用言語攻擊,身體傷害,恐嚇或嚇唬等。而無論父母怎麼對待孩子,孩子都還是愛自己的父母。無論父母如何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比較,孩子依舊只認定自己的爸爸媽媽,從來不會想要其他人當自己的爸爸媽媽。

很多時候,我們大人以為是自己在教育孩子,可其實孩子常常會在無意間教育到我們。我們總在孩子面前數自己對他的付出和不拋棄,可真正對我們不拋棄不放棄的那個人是孩子。

想要化解以上兩個教育當中存在的問題,唯有溫柔。

如何化解大人與小孩之間思維差異產生的矛盾?我們日常採用的打罵或者暴力的方式看似立竿見影,實則對孩子傷害極深。

教育學者尹建莉說:惡行是一代一代相傳的,往往暴力家長會產生一個暴力子女,等到他自己子女變成家長後,他就又會把暴力傳給下一代。我們把純潔的善意投注給孩子,最後孩子回報你的就是簡單、樸素、善意。

所以,與其採用那立竿見影的暴力方式,不如學學孩子,嘗試著接受孩子的教育,用溫柔來感化惡習,用寬容來消除差異,用柔軟來融化防禦。


《小王子》:披著兒童小說的外衣,其實是一本親子共讀的教育書



03.主題呈現出的深刻哲理,既是成年人自我教育的契機,又是對孩子進行情感、價值觀教育的好素材

當下社會,我們的教育總是注重認知而忽略情感,注重知識而忽視價值觀的培養。人們更在意外在的獎勵和分數,卻總是失去了內心的安然與從容。

孩子情感、價值觀的教育大多是滲透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在經歷中通過感受、感悟來獲得內化,卻缺少了認知層面的探討。若單獨拿出來,放在認知層面進行教育,卻又顯得空洞無物,教化式的講述也難免令孩子反感。

《小王子》這本書中多維度、多層面的深刻主題的呈現,正是父母自我反思的契機,也是對孩子進行情感、價值觀教育的好素材。

①情感教育: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在整篇小說中,與小王子建立了親密關係的就是他自己星球上的那朵玫瑰花。那朵玫瑰不知是從哪個星球上飄來的種子,長成了花。她說自己是整個宇宙中獨一無二的花,她驕傲又造作,敏感而虛榮。最後,小王子因無法忍受而離開了自己的星球。

在地球上,小王子意外地見到了整個玫瑰花園,他發現自己的那朵玫瑰與花園裡的五千朵玫瑰並無區別。最後,狐狸點化了小王子,讓小王子明白了自己的玫瑰之與眾不同:

“你們很美麗,但也很空虛,”他又說,“不會有人為你們去死。當然,尋常的路人會認為我的玫瑰花和你們差不多。但她比你們全部加起來還重要,因為我給她澆過水。因為我給她蓋過玻璃罩……”

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建立在於“馴化”,我們需要花時間去了解對方,陪伴對方。如此,對方於我們的意義才會不同,才會在千千萬萬個相同的人中顯得特別。代表愛情的玫瑰花告訴了我們,成年人對於關係,除了建立,還應該有責任與擔當。

教育亦然。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在於你跟他講述了多少道理,而是你在陪伴的過程中與孩子建立起來的親密感。這種情感教育在孩子身心發展過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視。它可以讓孩子體驗到滿足,感受到愛。人一生的追求,不過是愛。一個人在以後的人生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幼年時期父母對他的情感教育是他們擊敗挫折的底氣和自信。


《小王子》:披著兒童小說的外衣,其實是一本親子共讀的教育書


②價值觀教育:在探討中提升認知

離開自己的星球后,小王子分別遇見了國王、虛榮的人、愛喝酒的人、做生意的人、掌燈的人和地理學家。這些人看似行為乖戾誇張,令人無法理解,可其實都象徵了成人世界各種荒誕和可笑。作者正是要借用他們極端的行為和想法來諷刺、批判當下成人世界的荒謬。

國王權慾薰心,虛榮的人只能接受讚美,愛喝酒的人嗜酒成性、頹廢貪杯,做生意的人財迷心竅,掌燈的人一味維持規則,冥王不靈,地理學家只會待在辦公室,從不進行出門考察,脫離實際。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過於關注外在世界,卻不敢面對內心的感受,進而失去了內在的安寧的喜悅。

成年人常為生活奔波,講究實際,在忙碌中忽略了人生本來的意義。《小王子》正如一束光,照亮了成人的內心,讓作為成年人的父母在閱讀中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反思。

成年的世界,或許孩子不懂。但《小王子》作為一本兒童讀物,其樸實無華,富有童趣的語言是可以減少孩子閱讀的阻力和障礙的。抽象的象徵意象有著具體的人物形象支撐,而誇張的人物形象背後又有著具體的行動,這是完全符合兒童認知特點的——形象、具體。因此,他們都可作為孩子進行價值觀教育的素材。

價值觀的教育,可以在親子共讀中加深孩子的認知,在認知過程中加深對價值的感受。

《小王子》:披著兒童小說的外衣,其實是一本親子共讀的教育書


在這本書裡,我們看到了當下的教育現象——功利性教育,學會了教育方法——溫柔教育,同時也為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和價值觀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教育素材。

當然,《小王子》這本書中暗含的教育相關知識和理論肯定不止這些,需要我們用心感受,仔細挖掘。我們不妨在疫情還沒有得到完全控制,孩子還不能上學的時候,親子共讀這本著名的兒童小說《小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