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高鐵時代的中國,“綠皮車”有無存在的必要?還有經濟效益嗎?

中國高鐵是中國現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普及拉近了城市之間的距離,節約很大的時間成本。在高鐵時代的今天,中國還有沒有必要留存普速列車?也就是所謂的“綠皮車”。那麼今天就跟山野君一起去來討論這個話題吧!

高鐵時代的中國,“綠皮車”有無存在的必要?還有經濟效益嗎?

高鐵列車帶來的不止是縮短了城市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全國各省的聯繫,更是舒適、準點的高效率而被廣大人民所稱讚與歡迎。高鐵內部管理更規範、乘車環境更好以及車廂空間更舒適成為最大優勢,越來越多的人們出行儘可能的選擇高鐵。

高鐵時代的中國,“綠皮車”有無存在的必要?還有經濟效益嗎?

不過現在很多城市也沒有高鐵,即便是有了高鐵還是有很多普快列車存在的。既然高鐵比普快更有優勢,那為何“綠皮車”還依舊存在呢?而且在很多通了高鐵的城市還是有部分普快列車的,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縣城。比如績溪縣站,很多當地人都選擇普快的原因是因為績溪縣到經貿往來頻繁的寧國、臨安、宣城等無高鐵直達,另外一方面綠皮車價格便宜,對於老一輩的農民而言,價格實惠是選擇綠皮車的主要原因。

高鐵時代的中國,“綠皮車”有無存在的必要?還有經濟效益嗎?

在江浙地區一樣有很多普快列車存在,無論是大都市上海還是江南魚米之鄉的嘉興。嘉興站是一座綠皮車站95%以上的車站,雖然嘉興通高鐵已經好幾年了,但是嘉興高鐵站到市區更遠,沒有嘉興站方便,加上嘉興站到上海、杭州等地比較近,坐綠皮車時間比高鐵多不了多少。所以嘉興站的綠皮車還是依舊存在的,而且數量還不少。

高鐵時代的中國,“綠皮車”有無存在的必要?還有經濟效益嗎?

嘉興火車站在嘉興市區,著名的南湖就在嘉興火車站附近,如果不是趕時間的話,閒情雅緻的來嘉興旅遊,綠皮車可能比高鐵更方便也更加實惠。在嘉興站出站後即可看到美麗的南湖名勝區,而嘉興高鐵站到嘉興南湖則需要好幾十分鐘的公交車時間。

高鐵時代的中國,“綠皮車”有無存在的必要?還有經濟效益嗎?

南京站也是一個以綠皮車停靠為主的車站,雖然有少量的城際動車組列車,但是來這裡乘車的大部分都是選擇綠皮車。在江蘇本身境內或者去南京市區旅遊的話,很多人都會寧願選擇綠皮車到南京站。明朝皇帝的御花園玄武湖名勝區就在南京站對面,出站即可見到。南京高鐵站則在南京郊區,乘坐幾十分鐘的地鐵方可抵達玄武湖,比較不太方便。

高鐵時代的中國,“綠皮車”有無存在的必要?還有經濟效益嗎?

從南京車站出站後看到風光就是這樣美了,另外到周邊很多景區都很方便,南京站也是南京交通樞紐了,無論去哪個景區或者大學都可以抵達。對於旅遊的人群來說,選擇綠皮車到南京是最好的,畢竟不趕時間而且又方便又省錢。

高鐵時代的中國,“綠皮車”有無存在的必要?還有經濟效益嗎?

從全國很多城市來看,普速列車大部分都在市中心,而且很方便。很多不趕時間的人群更願意選擇綠皮車,比如遊客、學生、農民工等都會選擇綠皮車,畢竟又方便又很省錢。很多城市並沒有完全撤銷綠皮車的開行,即便是北上廣深杭等城市依舊有綠皮車存在的。這樣分析,綠皮車還是有一定的社會效益的,經濟效益雖然不及高鐵,但是還是有發展空間的。

高鐵時代的中國,“綠皮車”有無存在的必要?還有經濟效益嗎?

高鐵站位置的偏遠、普速列車車站的方便、有競爭力的普快列車票價以及特定人群的需求,讓綠皮車在高鐵時代的中國還有很多的生存空間與發展餘地。很多高鐵站的建設也科學化,比如安徽南部的蕪湖、宣城、寧國等地都將高鐵站與普速車站合併在市區,以方便不同人群選擇。高鐵選址方面也非常人性化,比如在香港西九龍高鐵站,不僅車站位置方便,而且出站就能欣賞到壯觀而美麗的香港維多利亞港全景。可以推測未來的中國會以高鐵客運為主,“綠皮車”的普速列車客運為輔助,形成按需分配、各需所求的鐵路客運市場。你們同意山野君的看法嗎?不妨也說說你的看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