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春節大年初五迎接財神習俗以及背景故事

祭財神不僅是南方的傳統,在我國北方的很多地方都會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

傳說財神也稱五路神,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大年初五迎接財神習俗的來歷,希望能幫到大家!

春節大年初五迎接財神習俗以及背景故事

大年初五迎接財神習俗的來歷

春節大年初五迎接財神習俗以及背景故事

正月初五“迎財神”只是漢族民間廣泛流行的一種習俗,反映了人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其實除了放鞭炮之外,更需要自己的智慧勤勞。關於年初五迎接財神習俗的來歷有三種說法

 說法一,有些地方又把初五日叫做“圓年”,意思是說年過完了,到這一天要做一個總結,劃句號了。其實,這是“破五”的變種,是由於不知“破五”的由來,慢慢的演變出來的。據《封神榜》所說,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為“窮神”,有令她“逢破即歸”。神話傳說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讓人討厭的背夫之婦,封了窮神以後,就更讓人討厭了,還沒聽說有誰是喜歡窮神的是不是?所以人們就在初五這一天“破”她,讓她“即歸”----馬上滾回去吧!

 說法二,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人們要在這一天大擺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種多樣的慶祝活動,寓意就是迎接財神的到來。

說法三,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是要把祖宗請回來過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掛祖宗牌位,燒香上供,意為請祖宗過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過年過完了,所以,這一天要燒香,燒紙錢,恭送祖宗。

春節大年初五迎接財神習俗以及背景故事

由於初五日肩負著送窮神、接財神等多重重任,所以這一天非常重要也就不奇怪了。這許多的講究綜合起來,就形成風俗----要擺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徵“元寶”的餃子。

民俗專家表示,迎財神之俗盛行於明清民國時期,至今仍流傳不息。財神分為文財神武財神。文財神是比干,武財神是趙公明關羽。有的商家,常年供奉的是武財神趙公明,以使自己在商業競爭中“宜利合”而取勝;有的商家,供奉的是紅臉關公,關羽以“義”著稱,商家取其“以義為利”,即以“義”達到贏“利”的目的。還有的商家乾脆將三人一起供奉。

春節大年初五迎接財神習俗以及背景故事

老上海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至於燃放鞭炮,則於另外一個正月初五“送窮”的習俗有關,是中國古代漢族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相傳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

春節大年初五迎接財神習俗以及背景故事


其實,除了放鞭炮之外,漢族民間還有在初五打掃衛生的習俗,從每間房屋裡把垃圾掃出門外。江南一代的百姓還有在這天講究吃財神糕、下麵條。因為麵條長得像古時候串錢的繩子,下麵條寓意給家裡添“錢串子”,財源滾滾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