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巖井俊二的電影《情書》:純美暗戀的背後,是對青春愛意的探索

時隔二十多年後,中山美穗現身在臺灣《情書》的重映現場。不忘跟導演巖井俊二喊話;“我跑去看《情書》啦”。當中山美穗以觀眾的視角重新領略這部作品,看完電影的她也忍不住感嘆,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這部作品還一直被大家喜愛著。

巖井俊二的電影《情書》:純美暗戀的背後,是對青春愛意的探索

豆瓣評分8.9分《情書》是巖井俊二的處女作,同時身為編劇的他,電影和臺詞有著一樣清新明快的風格。典型的日系電影,場景、色彩、房間都略顯陳舊,從出場至結尾都飄揚著白茫茫的大雪,微風輕輕撩撥過的窗簾,迂迴公路上的自行車,整個故事顯得安靜、沉默。昏黃的光線,逆光的鏡頭,流動的場景裡,充滿了含蓄剋制的情感。這部電影可以說是講愛情的,也可以說是講生死的,它是對生命中片刻回憶的追憶與緬懷。

巖井俊二的電影《情書》:純美暗戀的背後,是對青春愛意的探索

博子去參加已故去兩年的未婚夫藤井樹的追悼會,在其家中發現了他在國中時期的地址,一封原本出於哀思而寄往天國的信,卻意外收到(女樹)的回信,隨著兩人的通信,一份青春期的單戀慢慢浮現,博子知道了男樹對她一見鍾情的真相,而女樹也後知後覺知曉了他的心意,未說口的告白,最終還是被聽到了。

巖井俊二的電影《情書》:純美暗戀的背後,是對青春愛意的探索

頗為戲劇性的設計是博子和女樹擁有著相似的面貌和不同的性格,主演中島美穗一人分飾兩角,同時扮演渡邊博子和女版藤井樹。故事也隨兩人的通信而漸漸展開,一個追問一個回憶,一個敏感一個遲鈍,明明是關於同一個人,卻好像存在於平行時空裡。

幸福即有一個人可想念

因同名同姓而結緣的青春故事,看似有些老套,但是巖井俊二還是教科書般的詮釋了青春戀愛的樣子。安靜、羞澀,一言不發都可以十分美好。巖井俊二最厲害之處在於,不需要跌宕起伏的情節,一個表情就足夠。老師點到時,齊齊的兩聲到吸引了全班的目光,女生好奇而懵懂,而男生則是裝出一副不在乎的神情,青春期的男女特點自然顯露。

巖井俊二的電影《情書》:純美暗戀的背後,是對青春愛意的探索

被起鬨應該是喧鬧青春的常態,一心想要窺探八卦的眾人卻也製造了產生八卦的機會,俗稱神助攻。在集體惡作劇將兩個人安排為圖書管理員的時候,女樹因這種惡趣味而默默低頭流淚,男樹一言不發的走到她面前卻不知道該如何安慰,最終演變成了無聲的憤怒,不知道到底是憤怒眾人的捉弄,還是憤怒他對她流淚的無能為力。

巖井俊二的電影《情書》:純美暗戀的背後,是對青春愛意的探索

這時兩人的個性基調是十分鮮明的,女生是因眾人的玩笑困擾而顯得有些大條,而男生的情感卻是無聲的被隱藏著的,於是也就註定了這會是一場不會開口的單戀。而最可愛之處,所有的喜歡都是暗戳戳的表達,奇怪的事情也許都有預謀

比如熱衷於在所有借書卡上寫上藤井樹的名字;在發錯試卷時明明只有27分的無所謂學渣,卻要墨跡拖延著更正答案;明明出了車禍卻還要顯眼的帶著打了石膏的腿參加跑步;最奇怪討厭的事情,應該是騎著車在半路上突然靠近,乾脆利落的把頭套扣到女樹頭上,惹得一番吃驚尖叫。不過想想這份怒火從何而來?應該是是女樹把別的女生介紹給他之後吧。

巖井俊二的電影《情書》:純美暗戀的背後,是對青春愛意的探索

整個影片當中,博子無疑是陷入過去的情感最深而無法自拔的那個,和有些遲鈍後知後覺的女樹不同,她對藤井樹的思念直白得有些發痴,明知過去的住址變成公路,還是不顧的將信寄了出去,想知道他是否還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電影當中有個情節,在前往小樽尋找女樹的時候,茫茫人群中她喊了藤井樹的名字,女樹回頭一瞥並沒有現任何異樣,而博子卻真切的看到了她的面貌,和自己相似的容顏。知道自己朝朝暮暮無法忘懷的人只是當自己是個替代品時,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呢?憤怒,怨恨還是不解,應該都不是,是不知所措。

巖井俊二的電影《情書》:純美暗戀的背後,是對青春愛意的探索

這種無能為力的情感,博子和電影中所有具有愛情戲份的人相同。博子於男藤井樹,秋葉於博子,同事於秋葉,郵遞員於女樹,無一例外都是。以秋葉作為典型代表,同時和朋友喜歡上一個女生,當朋友死去的時候,自己喜歡的人始終在緬懷著另一個人。愛而不得大概才是常態,可是每一個人依然固執著喜歡著自己心裡那個人,哪怕沒有回應也感覺到知足。有一個人能去愛,多珍貴呢。

回憶和愛不會因生命終止而消失

這部片子,比青春愛情更殺人的生者和逝者之間的關係,帶著日本文化特有的力量,“櫻花樹下埋屍骨”,在燦爛的櫻花之下,死亡的悲傷訊息也常常埋藏其中,隨之而來的常常是暗淡的大雪,雪幾乎貫穿整個電影始終,雖然覺得十分落寞,卻也不至於悲涼。

巖井俊二的電影《情書》:純美暗戀的背後,是對青春愛意的探索

影片中的人,無疑都無法直面逝者已矣的結局,女樹的爸爸和男樹的死都不同程度上留下了難以撫平的傷痕,無論是博子還是女樹的媽媽和爺爺,其實都是無法釋懷的。接受死亡並不是一件難事,難的是生者如何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不被過往的細節和回憶而刺中心臟呢?

但是最終巖井俊二給了生者最好的答案,而這部作品也將日本生死觀刻了進去,正如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中那樣,作者用一種淡淡的,哀而不傷的筆調描繪, “死並非是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存在”。

巖井俊二的電影《情書》:純美暗戀的背後,是對青春愛意的探索

對於女樹一家而言,父親直接原因是死於感冒不治,間接原因是送到醫院不及時。爺爺心中有遺憾,而媽媽的心中則有怨念。這種矛盾在決定是否搬家的時候就進行了鋪墊,媽媽選擇忘記,而爺爺選擇面對。於是當相同的情景十年後再發生時,衝突不可抑制的惡化,巖井俊二用重複的場景,重複的選擇來巧妙的解開了這個結。

這傳達出什麼呢?人們常常後悔,如果當初怎樣,就不會怎樣,但是事實是,當同樣的場景發生時,你只能做出那樣的選擇。至於選擇的結果如何,某種程度上命運是不可控的,就像樹的爸爸去世而樹卻活了下來。但值得注意的是,樹曾經被媽媽強行拉到醫院治療過一次,爺爺在背樹去醫院的路上也更加拼命。爸爸的死何嘗不作為一種警戒,以另一種延續,而挽救了樹的生命呢。

巖井俊二的電影《情書》:純美暗戀的背後,是對青春愛意的探索

對博子來說,得知樹愛的不是她其實是一種解脫,她不必再帶著沉重的包袱生活著。秋葉先生這個角色看起來愛的有些現實自私,卻是最能帶她走出來,不論是建議直接去小樽找女樹明確真相,還是帶博子去男樹出意外的山,都是直面現實的。

有個鏡頭刻畫的令人非常動容,秋葉鼓勵她對大山講話,他明白她心中多少會有思念和抱怨。博子從開始的沉默,一步一步用力的走向大山,摔倒了但是卻回頭笑了,最終對大山一遍又一遍的呼喊:“你好嗎?”,“我很好”。這時博子再也抑制不住的掩面啜泣起來,這在她的心理上是掙扎到釋懷的過程。

巖井俊二的電影《情書》:純美暗戀的背後,是對青春愛意的探索

“你好嗎?”,“我很好”。既是對逝者遙遙無盡的想念,也是讓自己好好活著的希冀。這含蓄的表達,作為影片最核心的話語,將這部作品帶上另一個高度。已經逝去的人,好不好又從何說起呢,抹不去的是留在生者心中的遺憾和回憶,但是隻要還沒有被遺忘,只要那份思念還在,樹就不算真正離開。

這部電影在某種程度上都是追憶的,追憶逝去的青春,追憶逝去的人,而最後的碰面中,男樹給女樹的書籍,正是那本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也正如書中所寫的,生命只是一連串孤立的片刻,靠著回憶和幻想,許多意義浮現了,然後消失,消失之後又浮現。

巖井俊二的電影《情書》:純美暗戀的背後,是對青春愛意的探索

有回憶也是人生中一個美好的瞬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