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正月的雷,遍地賊”,為什麼這麼說?

風起傳媒


民間的俗語都是很有意思的,集成了百姓的大智慧。

古時農民佔據中國人口的絕大多數,農民田地裡的收成好壞也直接關係來年的生活水準。除了正月打雷,遍地是賊的俗語,還有“正月打雷土谷堆,二月打雷糞谷堆,三月打雷麥谷堆。土谷堆,即為疫病將臨,墳頭激增之意。

不該打雷的日子裡打雷了,說明來年的氣候會有不同尋常地方,很難風調雨順了,這樣會收成減少,人民吃不飽,自然要出去外面做賊了。

不過在現代社會,這種情況是不會發生的,我們的農業生產已經進入了現代化,不再靠天收成了。


市井覓食記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民族,經過數千年的積累,甚至更長的時間,在沒有現代氣象監測技術的情況下,通過生活中的種種積累,經過長期的驗證,總結出了大量的諺語,用來指導生產,觀測氣象,其中大多數的諺語,儘管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還是很靈驗的。(這不同於迷信)。例如大家孰知的“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雲彩往北一陣黑,雲彩往南雨連連,還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順河看柳,七九八九,遍地耕牛走,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坡裡吃等等,相關季節和天氣的諺語數不勝數。


正月雷、遍地賊,也是民間諺語的一種說法,它的真正含義是,正月裡打雷,預示著一年的糧食收成欠佳。在古代,商品經濟基本沒有存在,人們對糧食生產的依賴性非常大,如果一年糧食歉收,就會嚴重威脅到人們的生存,這種情況下,就會產生偷盜和搶劫的現象,所以才會有遍地賊一說。

春節期間打雷,應該是違背季節規律的,所以才引發眾多的議論,那麼,什麼時間打雷才屬於正常呢,按照老人們的解釋,應該是在農曆24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也就是驚蟄,一般每年在公曆的3月5日左右。驚蟄時分,天氣回暖,春雷始鳴,唐詩也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驚蟄,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


如果我們稍微懂的一點中醫的原理,就會明白,古人講究的是,天人合一,順應天時,世間萬物要與一年四季的運行相契合。當然這也都是舊皇曆了,現在各方面的技術信息都發達了,監測儀器無所不能,根本就不可能造成古代那種局面,然而作為先人們留下的寶貴的經驗,不管是對現在還是將來,都有著一定的意義。


一葉知秋zb


古代農業技術不夠發達,不能對抗自然災害,農民只能靠天吃飯,也沒有天氣預報,不能預測天氣安排生產,農民種地靠的是日積月累的經驗。老祖宗在種地的過程中,通過長期實踐、反覆觀察、總結出了一些農諺老話。其中一部分相當的精準,即使到了農業科學化的現在,依然有著實用性,指導著農民進行農業生產、預測天氣。而農村老人就是這些農諺老話的信奉者、傳遞者。

通常情況來說,正月裡處在冬天的尾巴上,是不會打雷的,“二月二龍抬頭”之後才會打雷。農民很是忌諱正月打雷,在農村老人看來,正月裡打雷預示年景不好,糧食收成不好。人們吃不飽,為了能填飽肚子,難免會出現一些偷盜的行為,這樣一來賊就多了。

但是現在“正月打雷,遍地是賊”這句話已經失效了,

原因有三:

1、農業技術特別發達,已經不再是過去看天吃飯的年代了,雨水並不能決定農業的失成。

2、農業豐收年,並不一定意味著農民的收入會增加。美國當年在瓊斯火山噴發,將會影響糧食產量,造成糧食減量時,反而縮減了種植面積,結果美國農民那一年糧食都賣出了高價。

3、我們這兒早上打了一陣子雷,後來別人告訴我這也有可能是人工增雨。

所以我認為,以前的老話,要放在現代化的語境下來看,有些已經失效,不必杞人憂天。相反正月裡打雷未嘗不是一件壞事。俗話說得好這春雨貴如油,正月裡打雷預示著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採訪本上的人生


農村文化博大精深,農諺老話就是其中的一部分。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是每個農民的願望。而這一願望的實現,受很多條件的制約。老祖宗通過日積月累的經驗,通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經過反覆的驗證,總結出了農諺老話,用來指導生產,預測天氣。

“正月的雷,遍地賊”,就是農諺老話的一句。它的具體意思是,正月裡打雷,一年的糧食收成就不好,到處都是為活命而當賊的人。老祖宗傳承下來的經驗是,農曆二月二之後才會打雷,正月裡打雷有違常理,說明氣候異常,容易鬧饑荒。因此對此很是忌諱。其實這說明了老祖宗對自然規律的探索。

再者雷電在古代是一種不祥的預兆,古人經常會拿雷電發毒誓。大正月裡打雷,總給人一種不吉利的感覺,所以古人就會認為,正月打雷是凶兆,本年度會有什麼災禍發生。其實這說明了古人對大自然現象的一種畏懼。

農諺老話是老祖宗經驗的總結,是先人們智慧的結晶,其中一部分相當精準,還是值得去了解傳承的。因此對於老祖宗傳承下來的東西,要辯證地看待,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需要注意的是,農諺老話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是不能以一概而論的。


對於這個回答,是怎樣看待的?歡迎暢所欲言。還有哪些問題?請關注土妞話三農,歡迎積極提問。


土妞話三農


“正月裡打雷,遍地出賊。”我們這裡的農村是這樣說的。

小時候,一旦正月裡遇到下雪打雷,上了歲數的老人都會搖頭嘆息,對來年的光景憂慮不安。可見這種說法已經流傳的不是十年八年了。

後來長大了,學習到了這方面的科學知識,知道了正月下雪打雷也就類似於夏天雷陣雨的一種自然現象,只不過雨變成了雪罷了。


雖然如此,還是會好奇的去了解為何科學已經給出了答案,這種說法會在民間流傳的寓意。

據我瞭解,這句話的重點在個“賊”字。老百姓對科學瞭解不深,會用流傳多年的一種環境天象異常的表現直覺判斷來年年景的好壞。

“賊”,在這裡就是自然災害會導致糧食歉收,也可能因為災荒的出現引起戰爭,偷盜搶劫。

天道循環,萬物自有規律。有些事情憑人力是無法改變的。或許這些諺語是在警醒我們,讓我們更加敬畏自然吧。


山裡的新鮮事


來來來,大河給你帶來靠譜的答案。

今天全國大部分地區都下雨了,都聽到了春雷的聲音,看見這個問題下面的跟帖,有許多人,感覺不安,推測今年會不會出現饑荒瘟疫或其他的災難……大河覺得,有必要給大家澄清一下疑問。

首先,正月雷、遍地賊,是民俗的一種說法,它的含義是指,正月裡打雷,預示著糧食收成欠佳。古代,商品經濟欠發達,人們對農業的依賴非常大,如果發生饑荒,人們無路可走,則偷盜的現象就發生了。

那麼,什麼時間應該打雷哪?是農曆24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驚蟄,一般在每年公曆3月5日左右。

驚蟄時分,天氣回暖,春雷始鳴,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驚蟄,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

如果你懂的中醫的原理,就會知道,古人講究,天人合一,順應天時,世間萬物要與一年四季的運行相契合。

打雷一般是在驚蟄節氣。《周禮》卷四十《揮人》篇上說:"凡冒鼓必以啟蟄之日。“也就是3月份左右。正月一般是陽曆1、2月份,此時打雷,意味著大地的地氣提前洩漏了,種子不能夠得到充足的地氣,就不能豐收。

各位看官,大家現在明白了正月雷遍地賊的含義了吧。像現在這種商品經濟非常發達的年代,大家就更不要擔心什麼饑荒了。

看到許多人跟帖,今天全國各地都雷聲滾滾,是不是今年有啥天災人禍哪。大河明確告訴大家,今天的雷聲很正常。因為,明天就是驚蟄了,就該這雷神上場了。況且,今年的二月二龍抬頭,也在3月18日,春分之前。諺語云“驚蟄春雷響,農夫閒轉忙”。“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所以,今天的雷聲,今天的雨水,正和事宜,正是滋潤萬物、國泰民安的預兆。

這就是民俗的深層含義,要有一番事業,時機最重要。君子待時而動,大家可有啟發?

真實、冷靜、實用的知識,就在大河妙手。


大河妙手


正月的雷,遍地賊,也有的地方說正月打雷,滿地賊,意思都差不多。這是流傳在北方地區的俗話。

首先來說,雷電在古代是一種不祥的預兆。比如人們經常拿雷電發毒誓。正月時節,人們剛剛過完春節,還沉浸新年的喜悅中。在這時天雷滾滾,就會影響到人們的愉悅心情,認為這一年不會太順利。

第二,正月打雷是違反氣候規律的一件事。說明氣候異常,很可能對莊稼的收成造成影響。在古代小農經濟時期,人們靠天吃飯,趕上年景不好就會鬧饑荒,人們為了活命就會鋌而走險,進而出現盜賊遍地的情況。

這些俗語是古代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一個規律,雖然不見得有科學道理,卻是一個難得的經驗。甚至可以幫助研究古代氣候的變化。


歷史風暴


我們北方一般叫做十月打雷遍地賊,我個人是這麼認為的,一切違背自然規律都有不同預兆。是好是壞就很難說了,北方的十月,幾乎上凍了,下雨的概率幾乎不多,然後在來個雷,所以老人們認為年成不好,吃不飽,所以賊才多的。



我這老話還有,沒有五月風,難得六月雨一說。這些都是大家觀天相預測年成的方法。準不準沒人知道,一切隨緣吧!老農民種在地上,收在天上。


傳奇gua飄香



春雷一聲響:迎春花開早迎春,春雷滾滾雨紛紛,一枝獨秀天地新,萬種柔情醉紅塵。


秋75358101


江浙福建一帶,溫州福建一帶有句諺語叫雷響驚蟄前,一百日無好天。其他地方靠江蘇上海一帶是雷響驚蟄前,四九天不見天,也有說雨水不停歇。說明今年雨水很多,每天陰雨綿綿,清明有清明梅一直到夏至有梅雨跟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