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戴高樂為何讓法國在1963年退出北約?


戴高樂為何讓法國在1963年退出北約?

北約標誌

二戰之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成為了兩級世界的主宰,相互對抗,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組織應運而生。北約建立後,美國人不僅擔任著該組織的最高軍事負責人而且美國還到處在西歐國家內部宣揚軍事一體化,其目的就是弱化歐洲各國的軍事力量,以控制西歐國家。這讓視國家獨立自主為生命的法國總統戴高樂無法容忍,戴高樂明白一旦加入北約的軍事一體化,法國將被美國嚴重支配和控制,大國地位將不復存在。另外,美英蘇三國原子彈和氫彈研製的成功,深深地刺激了戴高樂,他懂得要想讓法國獲得更大的發言權就必須擁有核武器,沒有核威懾做後盾,國家的安全難以保障,就稱不上是一個大國強國。

法國曾希望美國能提供製造核武器的技術資料,但美國始終沒有答應。甚至還找出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藉口,諸如研製費用浩大,很難趕上蘇聯的水平,起不到威懾作用,得不償失等等。可當年英國發展核武器需要美國人幫助時,美國人倒是毫不吝嗇傾囊相送。美國對英國和法國的區別對待逼迫法國只有靠自己的力量來研製核武器。

不負眾望1960年2月13日法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打破了美英蘇三國的核壟斷。為了控制法國的核力量,美國和英國在1962年底舉行了一次關於核武器的會議,宣佈要建立北約的“多邊核力量”,說白了就是要迫使法國交出核武器,納入統一指揮,對這個陰謀戴高樂看的一清二楚,他在1963年1月14日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說:“法國是絕對不會參加的,把法國的軍事手段併入受外國人指揮的多邊核力量,是與法國的防務和政策原則背道而馳的。”

戴高樂為何讓法國在1963年退出北約?


除了獨立發展核武器,戴高樂加快了退出北約的步伐。1960年5月,法國拒絕將空防系統納入北約軍事一體化。1963年6月,法國政府宣佈法大西洋艦隊在戰時不再“自動”歸北約指揮,並收回對法國飛機中隊的指揮權。1964 年,法國撤回了在北約海軍司令部任職的軍官。1966年,法國退出北約軍事委員會,只留下一個聯絡使團。北約理事會及其機構和設施,在法國不肯更改的期限內,由巴黎遷往布魯塞爾。至此,法國徹底退出了北約組織,不參加北約的政策被後來的法國政府堅持了43年之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