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農村古墓發掘一桌1000多年前的飯菜,保存完好,專家這不可能

“墓有重開之日,人無再少之顏”。

這句話出自於山西高平市五代十國古墓。其意思是,這墓有一天會再被人發掘重見天日。而人一旦老去就再也不能回到年少。其意境滄桑,令人人嗟嘆。

農村古墓發掘一桌1000多年前的飯菜,保存完好,專家這不可能

從我國重視歷史文物時起,考古人員便對古墓進行了搶救性的發掘,而要知道的是,盜墓一事基本是與築墓同時出現。通常,墓裡面的陪葬品能夠反應墓主人的生平。

農村古墓發掘一桌1000多年前的飯菜,保存完好,專家:這不可能!

墓穴被意外發現,墓主名為張文藻

在1993年時,一個墓穴被灌溉的村民因為地面滲水而發現,是當地10座較集中的遼代地下古墓之一,經過專家們的鑑定得出結論,這座墓是遼代張氏家族的墓地,墓主名為張文藻。

墓道長6.8米,墓室前後全長5.68米。從斜坡走下階梯後,迎面就是一座3.68米高的仿木質結構的門樓,呈拱門形狀,在拱券上,描繪有流雲和纏枝蓮花圖案。而外側為門額,裝飾有兩枚獸面門簪。門柱上畫有各類摘枝花卉五組。

在門樓中間的木門還上了鎖,猶如真實的房屋。一開門便能一眼看見兩旁歡迎的門吏,是典型的契丹人髮型——“髡髮”。

進入了前室,只有近3個平米大,2.4米高。頂部正宗描繪有蓮花藻井,中間一枚銅鏡。其四角有畫寶相花的斗拱。

從前室向前又是一道木門,通過甬道可以進入後室。後室有近8個平方,其頂部被畫上了圓形天幕,代表星空,內有太陽以及28星宿。中心處有蓮花藻井和銅鏡。其東面牆壁畫有窗戶,而西面牆壁則是紅色假門。在背面中央,有一座磚雕的門樓,也是仿木結構。

農村古墓發掘一桌1000多年前的飯菜,保存完好,專家這不可能

在陪葬品方面,主要都集中在後室。後室北面門樓之前放置著鑽石棺床,上面即是張文藻與妻子賈氏的小型木棺,裡面是火化後的屍骨以及衣服殘留物,周圍都是隨葬品,絕大部分都保存完好。

據考古專家顏誠在《宣化葡萄、葡萄酒考古發掘記》一文中記載:“這次考古發掘有著許多重大的發現, 最為驚奇的當屬7號墓張文藻墓。張文藻墓也是一座磚室墓,首先挖開的是墓道和天井,墓門被封門磚緊緊的封砌著,一切秘密都藏在墓門之後。”

這個墓穴最有價值的部分,就在於墓穴的墓門之後。

棺木旁有餐桌壁畫,餐桌上的東西讓專家驚愕

在棺木前,放著一張大木桌,上面擺有黃釉白釉的碗,盤,瓶,以及漆筷,湯勺和雁足燈。碗盤裡則是裝著各種食物,有板栗,梨子,整串的葡萄,檳榔,豆子以及和麵食品。

其中,梨子,檳榔以及葡萄已經乾枯了,但35顆板栗被放在一件黃釉龍首碗中,雖然已經經過了千年,但其表皮依然完好無損猶如鮮貨,不禁讓人垂涎。並且,因為張文藻信奉佛教,所以桌上都是各類素食。

在桌旁還有木製椅子一把,彷彿隨時準備讓主人可以坐下用餐。而在牆邊放著的陶倉裡,存有粟和高粱。更令專家們驚訝的是一個綠釉雞腿瓶,在裡面裝滿了橘紅色的液體,在開封時,還溢出一些香味,後來化驗結果竟是遼代的葡萄酒。

可見,我國民間早已普及種植,並且還會釀造葡萄酒。

農村古墓發掘一桌1000多年前的飯菜,保存完好,專家這不可能

雖說現今葡萄非常常見,但張文藻墓中乾癟的葡萄,還是考古界首次發現,要知道千年前交通運輸與保險技術,並沒有現今如此發達,像葡萄這種不容易儲存的水果,是很難進行長途運輸的,並且桌上的葡萄酒,也意味著河北飲用葡萄酒的歷史文化悠久,這些都讓考古人員們大跌眼鏡。

令人覺得有意思的是,墓主人的碑文上寫著:“凡後世入吾寢塋者,閱吾一生,皆為吾友,當以酒肉相待。”

張文藻墓中,還有許多華美豔麗的壁畫,雖然有些已經脫落,但還是有不少保存尚好。從這些壁畫,也可以瞭解到張文藻生前的愜意,感受到他與一群好友一起悠閒享樂。

墓主出身世家,墓葬的風格顯露生前闊達心境

結合墓誌銘,我們可以知道,張文藻出身於遼國的一個世家大族,他身材雄壯魁梧,性格剛毅獨立。還記載了他的力氣很大,可以敵得過兩三個大漢。

在三十歲以後張文藻戒了酒,遠離聲色,勤勞為家,為周圍的鄉鄰們做了很多善事。

他是在1074年時去世的,時年46歲,並在二十年後和妻子賈氏合葬。周圍10座墓地,都是張家一族之人,由此也可見當時張家的繁盛。而且也能看出的是,當時山西一帶民眾篤信佛教,實行了火葬的習俗。

無論是墓室中一桌飯菜,還是亮麗的壁畫,都可以讓我們瞭解到墓主人生前樂觀闊達的心境,而墓主也受到了當地其他居民的尊敬,這處古墓並沒有受損嚴重,實屬可貴。

農村古墓發掘一桌1000多年前的飯菜,保存完好,專家這不可能

小結

像這樣的古墓,即便是一生挖掘了無數墓葬的考古專家們,也是不多見。通過這座墓葬,我們幾乎窺見了近千年前,人們的生活的方式,看著墓中的壁畫和餐桌前的美味佳餚,彷彿就和千年前的古人坐在了一起,談天說地,舉杯暢飲。

參考資料:《宣化葡萄、葡萄酒考古發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