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最近有聯友提出不必太過講究對聯平仄,應以意境為主,您怎麼看這個話題?

A果薇垚鈺


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對聯的“平仄"懂得的人確實不多,平臺及“專家“們,不要要求太嚴,只要工整,意含深刻,積極向上,眾人滿意,就是好對聯。"專家"們可以多多指點,以便提高,不可咬文嚼字,"八股"到底。


文武43940769


我是從去年十一月份才開始對對子的,幾年前只是看看頭條小視頻和新聞啥的,有次突然看見有對聯,就點開看看,發現好多老師的聯子對的非常工整完美,我就也開始跟著對起來,後來我感覺玩玩挺好的,就一發不可收拾一直玩到現在,關於平仄我們真是不太懂,還有好幾個老師和友友教過我呢,現在少微略懂一點,反正就是對對學學,學學對對,重在參與吧,都是高手的話聯海也不熱鬧,我就算是一張綠葉襯托一下你們紅花吧!


前景一片美好888


最近聯友提出的不必太過講平仄,應以意境為主,我支持持這種觀點的人,為什麼呢?其理由是:

1.不必太過講平仄,不是不講平仄,不是一刀切。有的字詞古今讀音不一致,用古仄硬套,有違平仄規則初衷,平仄的目的是使對聯讀起順暢,有音樂般抑揚頓挫的美感,用古仄套今音,反顯生澀,拗口。

2.人類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各行各業都在推陳出新,與時俱進,沒有必要因循守舊,死抱古仄不放。有人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寫對聯就要講平仄,否則不是對聯。古代打仗是用刀劍對面廝殺,現在打仗,遠在數千公里之外用導彈精準打擊。古代人吃生肉,穿樹葉,住山洞,現代人吃飯講營養,重口味,住高樓,居別墅,穿時款衣,著四季裝。那些守古的為什麼不去過古代人的生活啊!

3.今人寫對聯只要嚴格把握好上下聯詞性一致,語句結構相同,意境相符,字數相等,讀起來也就有抑揚頓挫的美感。

4.不拘一格,百花齊放,是繁榮我國社會文化的必由之路。崇古者可仿古按平仄寫對聯,尚今者按語法修辭來寫,還可寫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切合實際的流水對,迴文對,拆字合字對,同偏傍部首對…


夕陽紅155908541


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明白了以下對對聯的規矩,如果說的不對,請朋友們糾正。🙏

對對聯時,求意境重於求平仄,個人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講意境,能讓人腦海中產生很美的畫面感;講平仄,可讓人感覺到詩詞中美妙的韻律,兩者結合起來才是最美的享受。所以對聯必須講求意境與韻律的雙高水準,達到這兩個標準的才能稱為優對佳聯。

當然,也不是任何時候都必須嚴格平仄的。

一般來說,對長聯或趣聯時,為了達意,個別“字”是可以放寬平仄來對的,也就是我們說的“寬對”。而短聯就應該力求達到意境和平仄的雙高標準,也就是我們說的“嚴對”了。



吞雲吐霧jtj


哈哈,六十歲以前,我都是“意對”對對聯。而且很多年。但凡熟人讓我為他們紅白喜事,祝壽,開業等寫對聯,我都義不容辭。覺著還挺好。

退休沒事了,認真讀了有關對聯學的專業知識書籍,才懂得了對對聯的格律。懂得對對聯真的很不容易。儘管我尚屬“初小”水平,可我仍堅持用對聯的格律要求對對聯。

對對聯是門學問,也是一種文字遊戲。

作為學問的對對聯,是必須按照格律的。

第一,出句和對句的字數相對應,就是出句幾個字,對句也得幾個字;

第二,出句和對句的平仄必須相反,否則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對聯。

第三,出句和對句的節奏相同,但詞性相對。否則,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對聯。

第四,出句和對句的意境相對,簡單說就是出句意境表達天上,對句的意境必須在地上;出句的意境表達的是風,對句的意境必須是雨等等。以上這些用格律知識的對對聯,其中,平仄格律是必須遵守的。

把對聯作為文字遊戲的“意對”,相對簡單的多了,只要意境相對就行。換句話說,就是“你有來言我有去語”。不過,這種對聯就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對聯,也算不上什麼學問了。久而久之,對聯這門學問恐怕會失傳的。



皛川


本人以為,有聯友提出不必過分講究對聯的平仄,應以意境為主的觀點是可以認同並能予接受的,前提是“不過分講究對聯的平仄”,而非是不講對聯的平仄。所謂對聯的平仄,其實說的就是對聯中的韻律規則,它既是對聯的一個獨特標誌,也是對聯的基本要求之一。如果絲毫不顧對聯的韻律不講平仄,即便是意境再好的句子都不能稱之為對聯的。對聯中的“韻律”或俗稱“音律”是利用漢字發聲的平仄來體現的,“平仄”是古人作詩用以區分漢語聲調的一種術語。大家都知道,我們漢字讀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古音把“平聲”字歸為平聲調,把“上、去、入”三聲字全部歸為仄聲調;而今音則將“陰平”、“陽平”字歸為平聲調,“上聲”、“去聲”字歸為仄聲調。現行對聯的平仄已經普遍按今音使用,即現代漢語詞典所標每字的四聲,第一、二聲字為平,第三、四聲字為仄。仍使用古音的,一般要求須註明為古音,且古聲和今聲不能在同一副對聯中混雜使用。在對聯中,無論是上聯句,還是下聯句,均不得全句只使用仄聲或平聲,使得整句全都一個調。一副好的對聯,其平仄聲韻字都是有節奏的相互交替使用的,會讓人讀起對聯來有一種抑揚頓挫的音樂美感。

不過分講究對聯的平仄,其實就是不把對聯平仄的模式絕對化。我們也常在對對聯平臺上看到一些自以為是對聯行家裡手的網友,其對別人對聯作品所提出的平仄“失替”、“違律”的評論,基本依據就是死按一般對聯常見的平仄模式去較真。本人以為,一般常見的平仄模式,也只是對聯平仄模式之一,不可把它當作是衡量對聯韻律規則的唯一卡尺。假如一副對聯的韻律雖未按照常見的對聯韻律模式去做,但其只要未違反對聯規則所明確的幾項忌諱,那就沒有必要去苛求和指責別人。因為對聯平仄的模式與對聯韻律的規則還是有著很大區別的,兩者不可以等同。對聯的忌諱有:1、上聯單句必須是仄收;最末三字不可以全是仄聲,即稱“尾三仄”或“三仄尾”;全句中不可以只有一個仄聲字,即稱“犯孤仄”。2、下聯單句必須是平收;最末三字不可以全是平聲字,即稱“尾三平”或“三平尾”;全句中除句腳外,不可以只是一個平聲字,即稱“犯孤平”。3、整副對聯中二、四、六、八、十等字位的平仄必須分明……。由此可見,在不違反上述韻律規則的情形下,人們無論採用何種平仄模式去作對聯均是可行的,自然就不要過分講究對聯的平仄了。如果死搬教條,嚴格按對聯平仄相對去生搬硬套,同樣也能弄出不少笑話。

說到對聯的意境,其實也是說對聯的特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聯是按照一定的音節、韻律和聲調的要求,用較為凝練的語言、豐富的想象、充沛的情感,高度集中地表達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狀態。因此,意境當然也是對聯的基本要求之一。假如我們在滿足了對聯的基本平仄要求之後,意境則會成為對聯之魂。從這個層面上說,對聯以意境為主倒也不為過分。能夠高雅展示對聯的意境,其功夫並不僅僅是依賴於只懂得字的平仄聲就行了。如何在懂得平仄聲字的基礎上,能夠正確的選擇和恰當的運用好那些平仄聲字,並以此服務於整副對聯的意境,這才是一門值得鑽研的學問。然而,平臺上常常也有令人遺憾的事,我們一些網友對聯的基本常識都不懂,甚至連上、下聯自己都分不清楚,居然還敢堂而皇之的屢出錯誤聯題讓大家去對,缺乏應有的敬畏。雖然我們贊成和支持各人創作的積極性,但不等於就認可或接受一些明顯錯誤的東西。本人此態度只限於對那些錯出聯題的人,不針對廣大參與對對聯活動的網友們。因為,出錯聯題是關乎大家的事,而參與對對聯,對得好醜只是人家參與者個人的事,無須計較和苛責。總而言之,本人覺得,我們在守住對聯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儘可能的從高雅意境上去努力作對聯,當然是可以不過分講究平仄了。反之,平仄再好,用字用詞生拉硬拽,意思混雜費解,同樣也只是對聯知識的一知半解……!

謝謝!一



彌勒佛241769465



莫回首133


平仄應該是對聯的基礎,對仗是對聯的根本,意境是對聯的生命,三者缺一不可。當然在律詩中如果的確有妙句,可變通便用。這就是"不以詞害意"了。在名人和舊體詩中隨手都可以找出例句。

如果僅僅是做對聯,那就更應該講究平仄、對仗了。我是這樣認為次的,不知高手有什麼高論,望其斥教!


高樓避愁


平仄,為基礎與框架,意境,則是內容與靈魂。兩者兼具,才是好聯好對!


NZH6955750723


關於對聯的平仄問題,聯友提出的問題是有所偏頗的。

對聯歷史悠久,其平仄要求很是嚴格的。這是對聯特有的文學式樣所決定的。沒有了平仄,其音韻和美的節奏感就沒那麼強烈了,其美感也就打折扣了。不強調平仄,著重講究意境,這把對聯的最基本的特點給丟了。誰能不講平仄就能寫出意境深遠的對聯來?

但是,時代在發展,對聯的形式也在改變。我的觀點是:對聯要講究格律,但不能拘泥於格律。漢字是世界上最有音樂之美感的,這是因為漢字有陰陽上去四聲。大家是否覺得這挺有意思的。對聯不講平仄,但同聲同調總不好吧。上聯第一聲的字,下聯找不到三四聲的字,怎麼辦?你總不能為一個字去想三四天,想幾個月吧。那我找個第二聲的字也可以啊。雖平仄不相對,但讀起來也還可以呀。

在頭條,有好多不錯的對聯,有的對的很工整。也有不怎麼樣的,尤其是對聯的最後一個字倒是應該講究平仄的。

關於對聯的意境,這關係到聯友平時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積累。沒有這些積累,只靠詞語堆砌是永遠寫不出真正意境深遠的對聯來。

我到頭條還沒到一個月,這些天也陷在對聯中了。我發現有些對聯缺乏生活因素。當然,有些人認為那是雅,我承認我所寫的是俗的,但對大眾來說要雅俗共賞啊。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我在強調一下自己的觀點:對聯要講究平仄但又不拘泥於平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