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大家談“為人子女,父母雙親過世”,古人說“守孝三年”到底多久?

善良在呼喚


在我小時候也就是五六十年代的時候穿的孝,也就是那個白布腰帶,大部分的孝子還真在腰外邊也就是棉襖外邊擠三年。不管春夏秋冬365天總記著。


太陽映照不老松


小時候,常聽老人說,家裡有父母去世,後人要守孝三年。

因為小,誤認為守孝和守靈一樣,披麻戴孝,三天內不準洗臉,不能大聲說笑,晚上輪流守著棺材……

長大後才知道,所謂守孝三年,是指為親人帶孝期滿三年。

三年內,由於身帶晦氣,命格犯煞,儘量深居簡出,凡事要小心,紅白亊不到場,大庭廣眾儘量少去。極易招惹髒物上身,輕則犯口舌之爭,重則有牢獄之災。

三年內,居家不大操大辦,不披紅掛綵,不貼對聯,福字。

三年守孝期滿,在父母墳前將一應喪服全部焚燒。

如此這般,繁複禮節,說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曾經有一位大孝子,老母死後,為報母恩,在母親墳前搭個窩棚,白天干活,晚上守孝,不近女色,不飲酒,不參加集體活動,三年孝滿,再看他,長髮及脖,滿臉鬍鬚,活脫脫一野人。

真是愚孝。


祝福2992


眾所周知,中國人講究孝道。

歷代以來,“以孝治天下”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也就是說,我們中國人歷來一直把孝順父母或祖先的這一行為與理念放在首位,有時候甚至把“孝”這一理念推送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

特別是在古代,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在社會上往往是受到尊重的,有些人甚至可以因為這個踐行“孝道”而做官,躋身公務員的行列。

那麼,古人守孝,為什麼需要三年的時間呢?而且是這守孝的三年之中,不能參加宴會或者應酬,夫婦也不能同房,甚至家屬也不能生孩子,否則經人告發是要辦罪的。

而這些習俗,若是放在今天的社會,是不可想象的,因為沒有哪家公司或單位,能夠專門為你留等三年,所以,“守孝三年”的這一行為,在當今的這個時代,很難做到。

但是,幾千年來,古人確實是這麼踐行過來的,也就是說,對於“守孝三年”這一說法,如何解釋呢?

孔子的解釋是:每個人從生下來之後,三年之內離不開父母的懷抱。而在這三年之中,也是父母養育一個孩子最辛苦的三年。那麼,當父母去世之後,作為子女,最起碼也要報答父母這三年的養育之恩,因此,有必要親身體會一下,父母在養育自己那三年之中所受的辛苦。

儘管孔子的解釋有理有據,但我個人認為,要解釋“守孝三年”這一理念的由來,還是有必要考慮到當時的社會環境及社會條件,因為“守孝三年”這一理念,歸根結低,也是特定的社會條件下的產物。

首先、古人的交通條件較差,從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大多是靠步行,最好的交通工具也不過是騎馬,因此,在路上的時間,往往會有幾個月,甚至一年半載都有,所以,三年的守孝時間對於他們來說並不難。

其次、古人出門在外或者到外地當官,大都是到距離老家很遠地方就任,往返的距離一般都會的幾百公里,甚至幾千公里。因此,回家守孝,往返的時間就是花了好幾個月,甚至上年。

第三、古代的信息流通也很不方便,從寄信(家書)到收信的時間,往往都有一到兩個月的時間,接到家書後,又得往上級申請告假,還有工作交接等,這其中的周折也不我們這些現代人可以想象的,因此,三年的守孝時間,真正呆在家的時間並不多。

第四、古人的生活方式,往往以家族為單位,因此,相對於現代人來說,孝道更加顯得重要,而在家守孝其實就是盡孝道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所以,才會有“守孝三年”的說法。

總之,“守孝三年”這一理念,其實是古人根據當時的社會條件和人們習俗來制定,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也是當時社會的產物,所以,我們不能以現在的條件與眼光來看待古人的這一做法。


小城民生李峰


古時候的守孝三年,處於當時的社會環境,用在現在,並不可取,也不現實。

社會的進步,不僅在體現物質層面的進步,也應體現在精神層面的進步。孝順父母,更應該體現在活著的時候,多盡孝道,多陪伴父母,讓父母盡享天倫之樂。

如果父母真不在了,盡最後的孝道即可,並教育子孫後代,牢記父母的恩德以及孝道,讓子孫後代祭祖傳承。

孝道真正的意義在於生活,在於傳承,而不在於一味地哭喪!



吳斌律師詐騙犯罪辯護


其實,孝子守孝三年是古代帝王給大臣們放的假,表面看是傳達孝道,本質上是對大臣的關愛。普通百姓是做不到三年不勞作守孝的。現代社會反而對人的關愛不夠了,一般只放個幾天假讓你處理喪事,這帶來了很多問題。失去至親是需要一個儀式和時間來化解悲痛的。現代人無法享受過去守孝三年的待遇,但我們可以自己規劃一個屬於自己的表達哀痛和孝道的儀式。民間流傳下來的過一期二期三期,過百日,過一年二年三年,都是我們普通百姓的合理方式。我們需要生活工作,我們也需要固定的儀式來哀悼至親。這樣的儀式其實真正幫助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從悲痛中解脫的途徑。所以,我們按當地的民俗祭奠就可以了,不用死守守孝三年的所謂古制。


茶易修行


中國地域廣大,每個地區風俗也會略有不同,這裡古代中國應該是指中原一帶,中華文化的發源地。守孝三年是指至親去世,作為兒女對父母的紀念。其他親屬時間上面相對較短,也沒有特定的要求。現在在中國某些地區還有這樣的風俗,但是守孝期間一般不再有限制,比如婚假或者其他慶祝活動。


阿蔡的環球探索日記


老人去世守孝三年,是過去的事!是盡孝的表現!我認為盡孝不能走:形式!更不能是:讓人看!要重實際!活著的時候不盡孝,不盡心,不盡力!過世後走形式,哄別人,諞自己!實不可取!


逢春687


現在在天津,父母過世一般都是守七,共七期七天為一期,老人過世後三天後入殮,開始守期。各地的風俗民情不同,守孝的風俗也不同。


秋風78780357


守孝三年,只是形式,真守孝要一生,不用拘泥於形式,要心存感恩,教誨時長伴著自已


失意中成長


聽說古代,每個朝代的記年日期不一樣。所以這句話就是一句誇大其詞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