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周黑鴨VS絕味鴨脖:穩與快的角逐

周黑鴨VS絕味鴨脖:穩與快的角逐

全文約2500字,建議閱讀時間10分鐘


商業模式,沒有正確的,只有適合的。

說來也巧,可能是大眾最所熟悉的兩家滷製品企業——周黑鴨和絕味鴨脖,都選擇在2016年提交上市申請。兩個同樣發源自中部地區的企業,一個穩中求進,一個唯快不破,它們在相同行業,採取不同路徑,一同奔赴IPO。


模式直評:堅持自營VS瘋狂加盟


先說說武漢起步的周黑鴨。周黑鴨是典型中國式的家族企業,從夫妻店開始,一路發展,最後奔赴資本市場。根據招股說明書,創始人周氏夫婦共持有66.84%的股份,天圖投資、IDG、東方天富只持股16.82%。家族的話語權,顯然大過資本。

12年前,重慶青年周鵬來到武漢,在一個滷菜坊做學徒。巧取手藝後,第二年,周鵬開起了自己的“富裕怪味鴨店”,這也就是周黑鴨的前身。

隨著市面上賣鴨脖的商家越來越多,大店小店陷入混戰。2005年,周富裕註冊了“週記黑鴨”商標。當時,市場上包括煌上煌在內的其他品牌,都採取加盟模式,開店速度一家快過一家。起初,周鵬也嘗試過加盟。但隨之而來的,就是因為加盟店管控難,而出現的產品質量下降等問題,場面一度失控。一番權衡之後,周鵬心一橫,不惜高價收回加盟店,採取自營,自己掌握門店絕對控制權。不做加盟,不做代理,也不傳授技術,即使有人願意出100萬元高價加盟周黑鴨,依然遭到周的拒絕。

直營模式下,周黑鴨門店數量增速慢。到2015年底,周黑鴨擁有715家自營門店。而它的同行絕味鴨脖已經有7172家店,換言之,周黑鴨的門店數只有絕味的十分之一。

2006年,湖南長沙第一家絕味鴨脖專營店開業。當年面對武漢滷味業的紛爭,武漢人戴文軍離開漩渦,選擇緊鄰故鄉的長沙作為據點,以鴨脖為主打產品,做起滷製品生意。

雖然起步比周黑鴨晚一年,但絕味勝在速度夠快。

為了吸引加盟商,開出4000元~8000元/年的低價加盟費,加盟管理費也只是相同的4000元~8000元/年的低價。低價效果明顯,吸引了大批的加盟商。到2013年末,其加盟店達到5000多家,共貢獻90%以上的主營業務收入。從門店數量來看,絕味的影響範圍可能是行業中最大的。

但快的背後隱藏諸多矛盾,加盟商不配合總部經營,總部也缺乏對加盟商管控。這種情況甚至愈演愈烈,在湖南本部,也爆出了加盟商利益糾紛的問題。


周黑鴨VS絕味鴨脖:穩與快的角逐


營收效率:產品溢價VS薄利多銷

滷製品行業的產品,無外乎葷素滷菜,最大的區別一個是口味,一個是包裝。僅從產品包裝上,就能看出周黑鴨與絕味形雖似,神不同,是兩條截然不同的商業路徑。

從2002年開始,周黑鴨從過去的散裝售賣,改為了密封盒包裝,也就是行業所說的MVP包裝。和真空包裝一樣,MVP包裝讓食品保質時間大大延長,這就意味著周黑鴨產品倉儲配送範圍擴大了。過去,一個配送中心只能覆蓋當天或者半天運輸所能到達的區域,現在運輸時長超過一天也可以進行配送,物流效率和覆蓋範圍都大幅提升。

不過,絕味的加盟商門顯然不喜歡會增加成本的方式。他們更喜歡庫存週轉快的散裝產品。所以,加盟商的利益格局下,絕味目前很難推動包裝以及產品形態的改變。

這也為之後,在線上線下渠道上,二者不同的結果埋下伏筆。

周黑鴨和絕味的滷製產品,基本可以分為三種:整鴨、鴨副產品和素菜滷製品。其中,整鴨利潤為最高,其餘次之。

在周黑鴨營收結構中,整鴨和鴨副產品佔總產量70%以上,佔主營業務的90.7%。儘管兩家企業均銷售整鴨、副鴨及多種葷素菜,但周黑鴨以整鴨出售為主,其整鴨和鴨副產品佔總產量70%以上,佔主營業務的90.7%。絕味鴨脖的散裝食品及鴨副產品佔主營業務收入的95%。

正因為營收結構的不同,決定了周黑鴨產品單價較高,每千克約80元。相比之下,絕味鴨脖以每千克36元的批發價格賣給加盟商,單位產品的利潤率遠遜色於周黑鴨。

這就是絕味鴨脖開了更多的店,但淨利潤和單店盈利能力卻遠不及周黑鴨的原因。

電商業務:線上征戰VS線下較量

像周黑鴨、絕味這樣的企業,在面對互聯網的來勢洶洶時,通常分為兩個階段應對:第一階段是線上電商,第二階段是線下配送。

在第一階段,也就是線上電商渠道時,由於周黑鴨商場密封盒裝,更利於遠程運輸,恰恰補齊了電商渠道的運輸短板。而散裝銷售的絕味,在面對線下物流的時候,則顯得笨拙。因此這一階段的表現,周黑鴨更強。

到了第二階段,尤其是2015年後,餓了麼、美團等外賣平臺崛起,外賣市場成了的二者新的戰場。兩家企業均入駐餓了麼等外賣平臺。面對這個市場,雙方都很努力。

周黑鴨打通線上線下庫存體系,根據地理位置、儲貨能力等將部分合適的門店納入O2O業務,顧客在官網或者App下單後,就由附近門店負責最後一公里配送。但由於線上熟食需要匹配冷鏈運輸,單位產品的物流成本增加。周黑鴨淘寶渠道總銷售額的18%都是物流成本,加之三四線城市消費者的接受度較低,外賣業務止步於一二線城市成熟商圈內的門店。

絕味鴨脖在佈局O2O的過程,線下7000多家門店配合起來更得心應手,觸及更多城市。2016年,絕味與微信平臺達成合作,開通第二個O2O入口,用以培養絕味的外賣體系,上線2個月之後,用戶累計300萬人。6個月後,外賣銷售額達到了2000萬元,同比增長100%。

進入這一階段,周黑鴨在門店的短板就開始突顯。絕味的門店數量幾乎是周黑鴨的十倍,覆蓋全國,在門店配送上,優勢明顯。絕味,勝。


周黑鴨VS絕味鴨脖:穩與快的角逐

▲從來都沒有萬能的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點評:模式沒有正確的,只有適合的

加盟和直營之爭,由來已久。

仔細研究絕味鴨脖的招股書,不難發現:其產品自營渠道毛利率是加盟渠道毛利率的兩倍多。既然加盟存在管理不善、利潤不可觀等問題,為何絕味鴨脖如此鍾情加盟?

這是因為絕味鴨脖利用加盟優勢,快速鋪陳市場,快速升級產品、迴流資金。加盟模式可以讓價值最大化,儘可能地釋放品牌價值與商業潛力。把品牌授權給加盟商,然後按訂單給他們送貨,坐收利潤。有業內人士說,當年江西市場老大煌上煌也是以直營模式為主,卻因為發展過慢逐漸被後來者絕味鴨脖的“快”擊穿江西市場,以至於輻射全國的門店數量、營收等均落後於絕味。

其實,直營或加盟並無優劣之分。周黑鴨創始人起初吃了加盟的虧,堅持自營,牢牢控制所有環節;絕味鴨脖鍾情加盟,發展迅猛。

在盈利空間巨大的熟滷製品市場,玩家不止兩個。煌上煌、久久丫早已拿到資本市場的通行券;絕味鴨脖背後站著復星創投和九鼎系;2016年初,新希望以1.7億元換取久久丫20%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幾大“賣鴨”巨頭誰都不是省油的燈。

從來都沒有萬能的商業模式,只有隨著時間不斷調整,進化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