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宋志平:疫情之下看央企的責任和擔當


  這次新冠疫情是1949年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對疫情帶來的經濟社會衝擊,央企勇敢承擔了應有的責任和擔當,成為抗擊疫情的保障者、經濟復原的帶動者、經濟發展的引領者。

  抗擊疫情的保障者

  疫情突如其來,央企挺身而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主動投身抗疫一線,充分發揮國家隊作用,全力支援保障疫情防控,成為抗疫大會戰的重要保障。央企是保障抗疫工程的主力。抗疫專門醫院的建設是打贏疫情阻擊戰的關鍵一環,央企承擔了全國100多家專門醫院的設計建設改造任務。中國建築2萬多名員工晝夜奮戰,不到10天就建成了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央企創造的工程奇蹟和中國速度震驚了世界。奇蹟背後則是建築、建材、油、電、工、交、礦業、通訊、裝備等領域多家央企的強強聯手、通力合作。

宋志平:疫情之下看央企的責任和擔當

  央企是保障醫療物資的主力。面對防疫物資緊缺,央企發揮了“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責任擔當,加快轉產擴產、多產快產,以戰時狀態全力推進醫療防護物資生產,加大生物醫藥研發力度,發揮專長投入會戰。央企生產的諸多高新技術裝備材料深入一線,為防疫抗疫戰場解決了不少燃眉之急。

宋志平:疫情之下看央企的責任和擔當

  央企是保障基礎產品供應的主力。石化、煤炭、電網、電信、航空、糧油等行業央企全力保障基礎產品服務供應,確保煤、電、油、運的經濟大動脈的供應和暢通。央企還累計捐款超過30億元,向湖北和各地捐贈大量防護服、口罩等防疫物資及生活用品,從海外採購大批緊缺醫療物資。央企海外員工也紛紛自發捐資捐物支援國內抗擊疫情。

宋志平:疫情之下看央企的責任和擔當

  實踐證明,在防控疫情的關鍵時刻,央企英勇拼搏發揮了重大作用,經受住了考驗,也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

  經濟復原的帶動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國務院國資委積極行動,率先宣佈年初制定的生產經營目標和改革任務不會改變,極大地提振了士氣。在國資委安排下,截至2月20日,央企所屬4.8萬戶子企業,復工率為86.4%,其中生產及對外經營性子企業2萬餘戶,復工率為88.4%。石油石化、通信、電網、交通運輸等行業開工率超過95%,有的已達到100%。在抗疫和統籌經濟發展的戰疫中,央企彰顯了特殊的應對力、抗壓力和復原力。

宋志平:疫情之下看央企的責任和擔當

  首先,彰顯了央企的“應對力”。企業經營始終面對不確定性,必須提高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這些年來,歷經亞洲金融風暴、“非典”、全球金融危機、汶川大地震、中美貿易摩擦等重重挑戰,央企都會立即行動,拉得出,打得贏,是國家和人民關鍵時刻可信賴的一支隊伍。“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在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中美貿易摩擦剛剛達成第一階段協議、我國要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收官的關鍵時刻。疫情突如其來,增加了企業經營工作的困難和複雜性,也是央企錘鍊和成長的一次重要機會,央企變壓力為動力,彰顯了面對重大危機的應對能力。我認為當務之急有“四個緊盯”:一要緊盯疫情。在疫情解除前不能有任何鬆懈,復工復產要做到員工防護萬無一失,落實防護型生產經營和無接觸型生產經營。充分考慮疫情遷延的多種可能,從心理上做足準備,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做好動員和安排。既要堅定抗疫必勝的信心,又要高度重視,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二要緊盯市場。這段時間,市場變化比較複雜。要認真把握,做好研判,根據市場需要的輕重緩急,妥善安排好各項生產經營工作,抓住變化機遇,規避衝擊影響。三要緊盯重大項目的實施。現在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投資計劃和投資項目,央企絕大多數處於重大基建和基礎原材料領域,投資拉動將帶給央企重大機會,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四要緊盯資金鍊。央企也要確保資金鍊安全。雖然央企資金雄厚,但相對負債率偏高,疫情下不少三四級企業也會出現資金困難,另外不少民企的資金困難也會轉移到央企身上。因而要積極和政府、銀行以及上下游企業溝通,充分預計困難,做好公司收入及現金流預判和預案。其次,彰顯了央企的“抗壓力”。關鍵時期,央企動員幹部員工團結奮鬥,共克時艱。面對疫情帶來的心理影響,企業積極做好心理疏導,重視防疫,避免恐慌。大家堅信這場疫情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穩中向好的大環境、大趨勢。對於做國際業務的企業,困難可能會更多一些。但中國經濟的定力和韌勁會得到提升,中國企業經營模式和技術創新會提速,在全球分工和國際產業鏈佈局中,中國的地位會得到進一步提升和鞏固。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也會成為加強國際合作的新起點,贏來更多朋友和市場。2008年金融危機時,我曾經鼓勵建材集團的幹部:“一是困難是客觀的,你困難別人也困難,可能別人比你還困難,要增加耐力;二是往往最困難的時候,困難就快過去了;三是所有的困難我們必須全力面對和認真解決,不能怨天尤人。”央企在產業鏈上佔據著重要位置,除了自身堅持科學防疫、有序復工外,也通過保障基礎供應、重大項目發揮帶動作用、確保全球產業鏈穩定、多策並舉紓困中小企業等舉措,與產業鏈上下游各類企業共渡難關、轉危為機。

宋志平:疫情之下看央企的責任和擔當

  第三,彰顯了央企的“復原力”。遇到災難和危機後,企業能否儘快恢復經營狀態的能力叫做企業的“復原力”。“復原力”是衡量一個企業生存能力的關鍵特質。許多優秀的企業都經受過大危機的洗禮,一些企業倒下,另一些企業歷經磨難活下來,往往後面發展得更好。企業家精神是企業天生的免疫力,關鍵時刻,百折不撓精神和企業家的帶領特別重要。危機之中,企業家堅定的信心與決心,企業家洞察形勢、化危為機的卓越能力意義重大。當然,企業的復原還要靠企業的市場開拓、精細管理和技術創新,需要充滿向心力、凝聚力、親和力的企業文化。這些都是企業應對危機的必修課。央企不光自己快速復原,迅速復工復產,還主動幫助中小企業儘快紓困復原。尤其是提供基礎供應和保障的央企,為整個經濟快速復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落實階段性降低用電成本政策為一般工商企業減免電費,有力地支持了各類企業的復工復產,促進了經濟的快速恢復。

宋志平:疫情之下看央企的責任和擔當

  振興經濟的引領者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完成“十三五”規劃之年。疫情對經濟社會造成的較大沖擊是短期的、總體上也是可控的,我們要化危為機,深化改革,銳意創新,把企業潛力充分釋放出來。作為央企,我們要全力完成全年預定的生產經營目標,積極調整產業佈局結構,加快企業改革、創新和國際化步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更大的引領作用。第一,堅定信心,全力完成今年的各項經營任務。雖然要完成今年各項經濟目標任務是艱鉅的,疫情對我國經濟的衝擊也是巨大的,但我們完成全年社會經濟目標還是充滿信心的。雖然疫情對眼前的經濟造成了很大困難,但並沒有根本性傷害我國的強大經濟體系,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大趨勢並沒有改變,我國經濟在全球的地位並沒有改變。央企是關係國計民生的保障者、重要行業的領軍者,這個時刻更要全力以赴,相信央企一定會在我國恢復和振興經濟中起到領軍作用。

宋志平:疫情之下看央企的責任和擔當

  第二,進一步調整佈局,加大應對突發事件和公共衛生事件相關投入。要重視企業自身的緊急應對能力,增設一些安全防護和救援裝備。要擴大保障領域,加強公共健康和醫藥健康領域的佈局和投入,從戰略高度加大醫藥健康防疫領域從研發、製造、流通方面的投入,形成強大的醫藥健康防疫方面的央企國家隊。要加大應對突發災難的研發和投入,我國是個自然災害多發國家,我們要研發製造可重複使用的救援移動房屋和相關設備,這既是我們的任務,也是我們的重要商機。

宋志平:疫情之下看央企的責任和擔當

  第三,繼續加大創新力度,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央企擔負著國家重大創新任務,同時也是應對海外技術封鎖“卡脖子”的主力軍。通過這次疫情,我們認識到技術創新既是贏得市場創造財富,又是國防建設保護安全,同時也是保護人民身體健康、關係民族未來的大事。通過這次疫情,我們更加認識到技術創新的重要性。要加大對央企大院大所的投入,改變院所的考核制度,把研發重大關鍵技術放在首位,像疫苗、血液製品、生物製藥等,都應該投重資進行研發。要加大對“卡脖子”項目的投入力度,動員舉國之力,產學研通力配合,儘快攻克難關。這次疫情促進了線上經營,央企也要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發互聯網線上業務,開展5G、大數據、雲計算和智能化研發和應用技術,形成新的平臺業務和創造新的商機。

宋志平:疫情之下看央企的責任和擔當

  第四,紮實推進改革,煥發企業的活力。按照中央的部署,國資委和央企加快了自身改革的步伐,改革使央企進一步加深了和市場的融合,改進了企業內部機制。尤其是通過這次疫情的出色表現,展示了央企的國家隊形象,增強了央企在社會的美譽度。這次疫情凸顯了央企在社會保障、應急建設和醫療供應上的優勢。我覺得下一步改革中,要做好分類指導,把資源多向關係國計民生的各類保障性企業配置。要繼續加大科技型企業的改革,最近國資委推出的百戶科技企業專項行動的改革力度是很大的,相信對國企技術型企業的改革會有強力推動。要開展好三年改革行動計劃,全方位解決好國企改革的深層問題,尤其對於充分競爭領域企業,要加大混改力度、激勵機制建設和弘揚企業家精神。要大力支持和幫助中下游民營企業,加大市場協作力度,創造友好互利的市場生態環境。

宋志平:疫情之下看央企的責任和擔當

  第五,做好國際業務,繼續抓好“一帶一路”工作。這次疫情給我國的國際業務帶來了一定困難,但這個困難是短期的,國際業務的產業鏈中國是最重要的一環,這個狀況不會因為這場疫情而改變。同時,央企在“一帶一路”上做的大型項目並沒有受到疫情的多大影響,我們應該對此有清醒認識。我覺得我們要做好幾件事,要積極宣傳我國抗疫取得的成就,宣傳我國抗疫對於各國控制疫情所作的貢獻,提升我國的國際形象和地位。要千方百計維持住市場基本面和客戶資源,妥善處理貿易關係,取得客戶支持,維護市場和客戶關係至關重要。要加快外貿業務儘快復工,要力爭外貿業務少受損失,要把外貿工作提到戰略高度。要加大“一帶一路”業務,加快重點工程的簽約和建設。我們相信,這場疫情過後,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形象會更好,我國企業的國際市場會更宏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