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辦完退休手續後,多少個月後才能領到退休金

辦完退休手續後,多少個月後才能領到退休金?

退休職工辦完退休手續後,一般應當是辦理完手續的次月起領取基本養老金。會有極個別的人員會因為系統核算等原因,晚上一兩個月發放。如果退休辦理晚了的情況,會出現當月辦理、當月領取的情況。

其實,我們應當跟發放工資模式區分開來。工資一般是提供了勞動之後的次月起發放,而養老金是當月發放。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領取的退休金並不一定是真正的退休金。我們可以看一下我們的養老金計算公式。

養老金跟社平工資有關

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一般來說,如果我們按照100%的檔次繳費15年,退休就可以領取15%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一般來講,每年的5~6月份,各地才陸續公佈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社平工資都可以用來計算養老金的。多數地區使用的是省級部門公佈的全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

辦完退休手續後,多少個月後才能領到退休金


不過2019年5月我國有一個社保政策的大變動,那就是我國原先是由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作為社保交費基數上下限核定的基礎,現在改為全口徑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了。因此,也會導致使用計算養老金的社平工資改變。

不過,目前人社部還沒有出臺有關的過渡性政策,絕大多數地區還是使用2017年的社會平均工資(2018年的繳費基數)計算臨時性退休金。如果等過渡性方案出臺以後,將會從2019年1月1日起進行退休金調整,將差額予以發放。

當然每一個地方每一個地方的特色,有的地區是直接根據退休工齡發放臨時性養老金,比如繳費15年只有800元,繳費25年可以領取1200元,計算簡單不復雜。等養老金理順後,從退休當月進行補差。

江蘇和廣東也是比較特殊的情況。因為這兩個省市使用新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時間是當年的7月1日。由於社平工資公佈的時間是五六月份,這樣各地就不用補差那麼麻煩了。廣東省是對1~6月份的退休人員在退休當月,按照2019年的養老金調整方案進行養老金補調之後發放正式的養老金。江蘇省是從7月1日對當年退休人員進行養老金調整。

跟個人賬戶記賬利率有關

實際上,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個人賬戶的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了計發月數。個人賬戶的餘額卻不好算,等於個人賬戶每月劃入的錢數,再加上每年的記賬利息。

辦完退休手續後,多少個月後才能領到退休金


每年政府都會公佈個人賬戶記賬利率,過去是由各地政府統一制定,從2016年起由人社部統一公佈。2016年高達8.31%,近幾年都在7%~8%之間。一般國家當年六七月份才公佈記賬利率,這樣才能夠計算出當年個人賬戶的真實餘額。進而計算出個人賬戶養老金的真正錢數。一般也是從1月份開始補發記賬金額產生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差額。公式是這樣的,非常複雜:

2018年個人賬戶記息金額產生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差額=(2017年末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2018年記賬金額)×(8.29%×(退休月份)÷12)÷計發月數

8.29%是2018年國務院公佈的個人賬戶記賬利率。

辦完退休手續後,多少個月後才能領到退休金


綜上所述,所以說我們的養老金並不簡單,有時候經常會有這種待遇補發,那種待遇調整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