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阿里小米智能音箱出貨量殺入全球前五 亞馬遜還是第一

智東西

編 | 竭渴

智東西5月18日消息,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佈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達到920萬臺。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前5名的廠商分別為亞馬遜、谷歌、阿里巴巴、蘋果、小米。

亞馬遜本季度出貨量達400萬部,同比增長了一倍,但市場份額卻也下降了近一倍,只剩43.6%。

谷歌位列第二名,從數據中可以看出,谷歌的出貨量同比增長非常大,出貨量翻了8倍達到240萬部,市場份額翻了一倍達到26.5%。

阿里巴巴在去年7月初推出了天貓精靈後,迅速搶佔了7.6%的市場份額。

蘋果在今年2月推出HomePod後成為全球第四大智能音箱品牌。而小米憑藉小愛同學也擠進了全球第五名。

阿里小米智能音箱出貨量殺入全球前五 亞馬遜還是第一

(2018年第一季度智能音箱廠商出貨量對比)

Strategy Analytics的總監David Watkins評論到:“儘管亞馬遜和谷歌的智能印象市場份額一共佔了70%,但是比起去年同期的94%和2017年第四季度的84%,已經下降了。出現這種情況的部分原因是中國市場的智能音箱需求增長很強勁,但亞馬遜和谷歌卻缺席中國市場。阿里巴巴與小米在中國市場處於領先地位,而他們僅靠中國市場就能進入全球前五。”

一、智能音箱後進生——蘋果

這份報告中,我們可以注意到,阿里巴巴、蘋果、小米在去年同期都還沒有進入智能音箱領域,這讓亞馬遜的Echo和谷歌的Google Home搶佔了先機。而阿里巴巴和小米都在亞馬遜和谷歌發佈智能音箱的一年後緊跟著進入了這塊市場,在2017年7月先後發佈了自己的智能音箱。

但在智能硬件領域向來屬於先鋒的蘋果卻在智能音箱上成為了後進生,在2018年2月才遲遲推出了HomePod。

據稱,蘋果HomePod研發前後共進行了5年,研發項目還有幾次差點被砍。而去年6月,在WWDC大會上,蘋果官方宣佈了HomePod上市後,卻跳票了。於是,我們今年才得以在市場上見到HomePod。

蘋果在全球擁有眾多“果粉”,每次新品推出都引得一眾粉絲排隊購買,而且HomePod經歷5年研發,本應該是一個市場表現更為優秀的產品,但為何HomePod的銷量卻只有60萬臺呢?

首先,蘋果在時間上吃了虧,因為蘋果HomePod在今年2月推出,所以不僅是產品推出的時間太晚,而且這份市場調查中蘋果的數據是“不完整”的,這份市場調查數據中蘋果只有2月-4月的數據,而其他廠商的數據是包含了了1月份數據的。

其次,蘋果的HomePod一經推出,就因價格太高而受到質疑。HomePod售價高達349美元,這個價格遠超市面上主流智能音箱價格。相比之下,亞馬遜的Echo系列,最貴也不過179.99美元,而最便宜的Echo dot二代只需要49.99美元;而谷歌的Google Home售價為129美元,mini版只需49美元。

最後,由於蘋果HomePod延續了蘋果產品一貫的生態封閉性,所以非蘋果生態系統內的用戶不會選擇這款產品。蘋果生態系統的封閉雖然給了生態系統內的用戶較好的使用體驗,但帶來的弊端也顯而易見,這個特徵在HomePod身上體現為:使用HomePod時,用戶若想播放音樂,只能使用Apple Music,而想要使用其他音樂串流服務,用戶必須要使用AirPlay;HomePod支持藍牙功能,但只支持藍牙5.0,這意味著安卓用戶無法與HomePod相連。也就是說,沒有iPhone的用戶基本是不會選擇購買HomePod的。

去年在WWDC大會上,蘋果表示HomePod的音質非常出眾,堪比專業音箱。但是,普通用戶對音質的需求不會那麼高,所以,這個優點吸引到的用戶也相對有限。

不過,蘋果的HomePod上市剛剛兩個多月,雖然有諸多不利因素,銷量也僅比阿里巴巴的天貓精靈少10萬部,如果之後能根據用戶反饋改進用戶體驗,HomePod在之後也很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二、中國市場的幸運兒——阿里和小米

由於亞馬遜Echo和谷歌Google Home在中國市場的缺位,其他企業就獲得了近乎獨享中國這個市場的機會。然而,中國市場中也有很多品牌的智能音箱在激烈競爭,但只有阿里巴巴和小米能進入全球智能音箱銷量前五,它們可謂是市場的“幸運兒”。

為何說它們是“幸運兒”呢?

首先,並非只有阿里巴巴和小米看到了智能音箱這個機會。百度、京東、JBL等企業也大力在這個市場裡開拓著屬於自己的空間。

中國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從上週京東發佈叮咚mini版給出79元的補貼價中就可見一斑,相比之下,天貓精靈和小愛同學的之前的補貼價都為99元。但是,京東加大補貼力度可能正是與阿里巴巴的天貓精靈發展勢頭太猛有關。

據市場調查機構GFK的數據顯示,2016年,京東的叮咚佔到中國市場65%的份額,到了2017年,就只剩38%了。與之形成對比的正是阿里巴巴的天貓精靈,天貓精靈上市兩個月後就迅速搶佔了15%的市場份額,而從今年的第一季度銷量表現來看,天貓精靈60萬臺的銷量已經超過了叮咚同期銷量。小米的小愛同學銷量也超過了叮咚這位“前輩”。

阿里小米智能音箱出貨量殺入全球前五 亞馬遜還是第一

(2016年、2017年中國市場智能音箱市場份額對比)

其次,阿里巴巴和小米都不是中國最早進入智能音箱領域的大企業,這也會由於用戶已養成的產品購買使用習慣而導致阿里巴巴和小米失去先機。京東早在2015年就與科大訊飛合作,開啟了智能音箱業務,2015年8月就推出了叮咚系列第一代產品叮咚A1,而且,在小米和阿里巴巴進入這塊領域之前,京東可謂獨佔了中國智能音箱市場的半壁江山。

結語:江山易改,用戶體驗重心不移

阿里小米智能音箱出貨量殺入全球前五 亞馬遜還是第一

阿里巴巴和小米的強勢增長,京東的相對“失寵”,印證了一個道理:江山易改,不論是多好的產品,都要不斷更新進步,否則就會被反超。而蘋果HomePod未達預期的銷量又說明了一個問題:所有產品的重心和最終的落腳點都是用戶體驗,想要在市場中獲得用戶的親睞,需要永遠從用戶角度出發進行產品設計研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