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清澗一個小山村裡鑄就一座詩詞豐碑

清澗一個小山村裡鑄就一座詩詞豐碑

袁家溝村地處陝北榆林市清澗縣城東近百里地的山峁溝壑之中,從這向東不遠路程,便是濁流湍急的黃河,河的東岸便是晉西綿綿起伏的呂梁山脈。八十年前的冬末初春,中國工農紅軍領袖毛澤東策馬揮師東征擴紅時,曾在袁家溝村宿營半月。就在這裡,這位集政治家、戰略家、哲學家和詩人於一身的世紀偉人,寫出一首氣壯山河的詠雪詞《沁園春·雪》,成為中國現代詩詞史上的撼世傑作。這個往日平淡的小山村由此名聲大震,壯闊陝北塞上榆林由此更著精彩,中華詩詞品格風韻園地上也由此聳起一座不朽豐碑!

那是1936年2月初,毛澤東主席率長征剛到陝北的部分紅軍來到黃河西岸的清澗一帶,準備渡河逐敵。這年2月5日(農曆正月十三),主席一行住進袁家溝村運籌策劃,以備戰事。袁家溝村的地形很獨特,一道南北走向的山樑從中橫臥,把村子分為東溝和西溝兩部分,兩條溝裡住著二三十戶人家,溝裡流出兩條小溪環山兩轉而過,向南匯入無定河,曾有傳說,袁家溝村是塊靈地福地,俊傑薈萃之地。大正月來貴客,使這個小山村沸騰起來,該地也是革命老區,1926年就有黨的組織存在,上世紀30年代初,袁家溝村與附近的高傑村、解家溝村、老舍古村、石盤村等聯成一片打土豪分田地鬧紅革命。陝北早期著名共產黨人白明善和解放後曾擔任過黨政重要領導職務的白如冰、白治民等人皆藉於此。中央紅軍到達陝北榆林,榆林人民格外親,英雄的紅軍東征總部設在這裡,使老區的山山水水沐浴光輝,山丹丹花綻開得紅紅豔豔。

當時,毛主席就住在白治民的家,這是一座坐北向南,有五孔石窯的院落。鄰近的幾院窯洞還住著周恩來、彭德懷、張聞天、葉劍英、楊尚昆和紅一、紅十五軍團的林彪、聶榮臻、徐海東、程子華等人。據說這年袁家溝一帶從正月初十開始下雪,時晴時陰,一直下到十五晚上,展示出了“正月十五雪打燈”的好運,預兆年景豐盈、萬象怡新。毛主席來到袁家溝後,正值天降大雪,陝北千山萬壑,白雪皚皚,地上積雪已有一尺多厚了。

2月6日這天,大雪再次飄落,霎時,陰沉的天空與雪海融為一體,銀色茫茫。毛主席十分喜歡雪景,他對下雪情有獨鍾,也許是這位劃舟擊水的湘人,自長征過雪山後一路風雪撲面,雪花常伴而萌生的雪情吧。他愛雪,觀賞雪,因為雪的潔白使他仰慕,雪的高尚使他折服,雪的俏麗使他傾心。他就是雪的象徵:豪放、嚴峻、迅猛、生動,卓爾不群。雪,代表了他的性格、他的志向。

清澗一個小山村裡鑄就一座詩詞豐碑

當天下午,在窯洞裡已工作了大半天的毛主席,放下筆,搓搓手,走出白家大院,佇立崖畔,極目四野:山巒、溝壑、塬川、河谷、天際盡收眼底。賞雪,最能引發詩人的興趣靈感,此時,這位中國人民的忠實兒子,這位為人民解放事業正在奮鬥的無畏戰士,引發了他澎湃於胸的情感世界,他深邃的思想睿智、宏大的哲理才辯,像大河奔馳、群峰湧動!

他並不在乎這小山村的荒僻,也不在乎自己身穿的粗布大衣和腳蹬的土製棉鞋,隨手拾起一截樹枝作為依託,邁步走向村莊的山頂,極目遠眺,競想頓生:千里北國風光無限,冰天雪地一覽無餘。大雪覆蓋下,綿綿群山猶如銀蛇狂舞,茫茫高原宛若蠟象奔馳,它們要和天公一比高低,群山和高原的雄渾,也顯示出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的偉大精神。望眼祖國河山這般壯麗美好,吸引了歷史上多少英雄為她傾倒、折服,但沒有一人能夠配得上她的國色天香,美妙絕倫。他浮想聯翩:歷史上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確有雄才大略,但他蔑視他們,這些封建朝代的英雄只不過是綠林斬惡、騎馬投射的武夫而已。祖國山河如此壯麗,落後的封建時代與她的雋美極不相稱,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改換了多少朝代,都不能使中華民族真正繁榮富強起來。只有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風流,才是時代的主人……

2月7日,正值元宵佳節,這天,為戰事又熬了通宵的毛主席仍然精神矍鑠,毫無倦容。他時而在地圖前凝目沉思,時而伏案疾書,批閱電文。警衛員幾次進門送開水、剪燭花、往火盆裡添木炭,又打掃院裡的積雪。隨之,鄉親們又前來請主席吃年飯,緊接著秘書小黃送來彭德懷總指揮轉交的幾份急電,報告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已經做好渡河準備等,一直忙個不停。

下午,炊事員老周端來一份小米飯菜,放在桌前,而主席無意用餐,他邊踱步邊思索,一股寓於偉大自然、謳歌美好河山的詩情油然而生。於是,他在這孔土窯洞的小炕桌上,鋪開粗製麻紙,揮毫潑墨,飛走龍蛇,一氣呵成了《沁園春·雪》這首不朽詩篇: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清澗一個小山村裡鑄就一座詩詞豐碑

就這樣,在一處小山村裡,鑄就中華詩詞史上一座永恆豐碑!

九年以後,毛主席赴約重慶,風雲際會,群雄談和。其間,與一位舊友相遇,因當年的原稿早已遺失,他為友人再次揮就原作贈之。消息傳出,山城頓起波瀾,這闕託景詠史的驚世大作,以會當凌絕頂之神奇,高聳於詩詞峰巔之上,一覽多少吟誦皆為渺小,由此引出無數詩苑高手“競折腰”。其詞風意韻,和對者概寡,相及者無幾,樂得個比遍渝中無敵手,使得本來是國共兩黨的和談聚會,卻插進了一槓子,加上了比寫詩比文采這一話題。據說毛主席的老對手蔣介石得知此事後,問其幕僚陳布雷:你覺得毛澤東的這首詠雪詞寫得如何?陳答:氣度不凡,有如氣吞山河如虎之勢,應為當今詩詞中難得精品。於是重慶文人蜂起,寫出許多詞章,想比超詠雪詞,結果比來比去,沒有一篇勝過毛主席的上乘之作。一時毀之者有,說毛主席有“帝王思想”“冶態妖容”,譽之者有,說這場較量是:“萬寸岑樓怎比高”,毛主席不屑一顧,說:“鴉嗚蟬噪,可以噴飯。”蔣介石見手下無一人能寫出超過毛澤東的詩詞,只好憤然斥責:“比打一個大敗仗還丟臉。”

再後,世人如是說:在中華百年詩詞史上,如此場景堪稱少有,一位以詩詠志的偉人贏得了一個新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