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清涧一个小山村里铸就一座诗词丰碑

清涧一个小山村里铸就一座诗词丰碑

袁家沟村地处陕北榆林市清涧县城东近百里地的山峁沟壑之中,从这向东不远路程,便是浊流湍急的黄河,河的东岸便是晋西绵绵起伏的吕梁山脉。八十年前的冬末初春,中国工农红军领袖毛泽东策马挥师东征扩红时,曾在袁家沟村宿营半月。就在这里,这位集政治家、战略家、哲学家和诗人于一身的世纪伟人,写出一首气壮山河的咏雪词《沁园春·雪》,成为中国现代诗词史上的撼世杰作。这个往日平淡的小山村由此名声大震,壮阔陕北塞上榆林由此更著精彩,中华诗词品格风韵园地上也由此耸起一座不朽丰碑!

那是1936年2月初,毛泽东主席率长征刚到陕北的部分红军来到黄河西岸的清涧一带,准备渡河逐敌。这年2月5日(农历正月十三),主席一行住进袁家沟村运筹策划,以备战事。袁家沟村的地形很独特,一道南北走向的山梁从中横卧,把村子分为东沟和西沟两部分,两条沟里住着二三十户人家,沟里流出两条小溪环山两转而过,向南汇入无定河,曾有传说,袁家沟村是块灵地福地,俊杰荟萃之地。大正月来贵客,使这个小山村沸腾起来,该地也是革命老区,1926年就有党的组织存在,上世纪30年代初,袁家沟村与附近的高杰村、解家沟村、老舍古村、石盘村等联成一片打土豪分田地闹红革命。陕北早期著名共产党人白明善和解放后曾担任过党政重要领导职务的白如冰、白治民等人皆藉于此。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榆林,榆林人民格外亲,英雄的红军东征总部设在这里,使老区的山山水水沐浴光辉,山丹丹花绽开得红红艳艳。

当时,毛主席就住在白治民的家,这是一座坐北向南,有五孔石窑的院落。邻近的几院窑洞还住着周恩来、彭德怀、张闻天、叶剑英、杨尚昆和红一、红十五军团的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等人。据说这年袁家沟一带从正月初十开始下雪,时晴时阴,一直下到十五晚上,展示出了“正月十五雪打灯”的好运,预兆年景丰盈、万象怡新。毛主席来到袁家沟后,正值天降大雪,陕北千山万壑,白雪皑皑,地上积雪已有一尺多厚了。

2月6日这天,大雪再次飘落,霎时,阴沉的天空与雪海融为一体,银色茫茫。毛主席十分喜欢雪景,他对下雪情有独钟,也许是这位划舟击水的湘人,自长征过雪山后一路风雪扑面,雪花常伴而萌生的雪情吧。他爱雪,观赏雪,因为雪的洁白使他仰慕,雪的高尚使他折服,雪的俏丽使他倾心。他就是雪的象征:豪放、严峻、迅猛、生动,卓尔不群。雪,代表了他的性格、他的志向。

清涧一个小山村里铸就一座诗词丰碑

当天下午,在窑洞里已工作了大半天的毛主席,放下笔,搓搓手,走出白家大院,伫立崖畔,极目四野:山峦、沟壑、塬川、河谷、天际尽收眼底。赏雪,最能引发诗人的兴趣灵感,此时,这位中国人民的忠实儿子,这位为人民解放事业正在奋斗的无畏战士,引发了他澎湃于胸的情感世界,他深邃的思想睿智、宏大的哲理才辩,像大河奔驰、群峰涌动!

他并不在乎这小山村的荒僻,也不在乎自己身穿的粗布大衣和脚蹬的土制棉鞋,随手拾起一截树枝作为依托,迈步走向村庄的山顶,极目远眺,竞想顿生:千里北国风光无限,冰天雪地一览无余。大雪覆盖下,绵绵群山犹如银蛇狂舞,茫茫高原宛若蜡象奔驰,它们要和天公一比高低,群山和高原的雄浑,也显示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伟大精神。望眼祖国河山这般壮丽美好,吸引了历史上多少英雄为她倾倒、折服,但没有一人能够配得上她的国色天香,美妙绝伦。他浮想联翩:历史上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确有雄才大略,但他蔑视他们,这些封建朝代的英雄只不过是绿林斩恶、骑马投射的武夫而已。祖国山河如此壮丽,落后的封建时代与她的隽美极不相称,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改换了多少朝代,都不能使中华民族真正繁荣富强起来。只有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风流,才是时代的主人……

2月7日,正值元宵佳节,这天,为战事又熬了通宵的毛主席仍然精神矍铄,毫无倦容。他时而在地图前凝目沉思,时而伏案疾书,批阅电文。警卫员几次进门送开水、剪烛花、往火盆里添木炭,又打扫院里的积雪。随之,乡亲们又前来请主席吃年饭,紧接着秘书小黄送来彭德怀总指挥转交的几份急电,报告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已经做好渡河准备等,一直忙个不停。

下午,炊事员老周端来一份小米饭菜,放在桌前,而主席无意用餐,他边踱步边思索,一股寓于伟大自然、讴歌美好河山的诗情油然而生。于是,他在这孔土窑洞的小炕桌上,铺开粗制麻纸,挥毫泼墨,飞走龙蛇,一气呵成了《沁园春·雪》这首不朽诗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清涧一个小山村里铸就一座诗词丰碑

就这样,在一处小山村里,铸就中华诗词史上一座永恒丰碑!

九年以后,毛主席赴约重庆,风云际会,群雄谈和。其间,与一位旧友相遇,因当年的原稿早已遗失,他为友人再次挥就原作赠之。消息传出,山城顿起波澜,这阙托景咏史的惊世大作,以会当凌绝顶之神奇,高耸于诗词峰巅之上,一览多少吟诵皆为渺小,由此引出无数诗苑高手“竞折腰”。其词风意韵,和对者概寡,相及者无几,乐得个比遍渝中无敌手,使得本来是国共两党的和谈聚会,却插进了一杠子,加上了比写诗比文采这一话题。据说毛主席的老对手蒋介石得知此事后,问其幕僚陈布雷:你觉得毛泽东的这首咏雪词写得如何?陈答:气度不凡,有如气吞山河如虎之势,应为当今诗词中难得精品。于是重庆文人蜂起,写出许多词章,想比超咏雪词,结果比来比去,没有一篇胜过毛主席的上乘之作。一时毁之者有,说毛主席有“帝王思想”“冶态妖容”,誉之者有,说这场较量是:“万寸岑楼怎比高”,毛主席不屑一顾,说:“鸦呜蝉噪,可以喷饭。”蒋介石见手下无一人能写出超过毛泽东的诗词,只好愤然斥责:“比打一个大败仗还丢脸。”

再后,世人如是说:在中华百年诗词史上,如此场景堪称少有,一位以诗咏志的伟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