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拼力氣寫字的所謂大師寫出的字,你覺得是對中國文化的玷汙嗎?

止兒文學


中華文化,是有深刻內涵的文化,即博大又精深。由此文化孕育出的書法藝術,不是有力氣就是書法,也不是胡亂塗鴉就是書法。

一切藝術,都是精神產品。它反映的是人的精神品質。高貴而偉大的精神,才能創造出高貴而偉大的藝術品。

所以,從事藝術的人,首先需要通過謙誠吸收先輩營養,在生活中吸收全人類思想精華,精磨細打,精益求精,百鍊成鋼,將自己的精神品質提高再提高。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成為偉大的藝術家。

書法,也是藝術。古人就有書法在書外的提法,就是這個意思。要練書法,先要在人品上下足工夫。

所以,拼力氣,或胡亂塗鴉,根本算不上書法,只能是對中華文化的玷汙。


趙先生5630


絕對是對書法藝術的玷汙!

寫書法,本是一種文雅的藝術活動,創作時需要凝神靜氣、全神貫注,它需要的是一種平靜的心情和安靜的環境,這樣才有可能產生出精品書法。

那些跺腳振臂、大呼小叫,裝腔作勢的所謂“書法家”,其行為完全背離了書法傳統,只不過是搏人眼球而已,以吸引人的注目。

這種人從來不認真習帖,打著創新的旗號胡寫亂畫。為了衝擊吉尼斯世界紀錄,字越寫越大,幾十平方寫一個大字,更有甚者,在廣場上,眾目睽睽之下,用拖車綁上如椽巨筆,拉著寫!與其說是搞創新,不如說是耍猴玩把戲。

有些在高校身為人師的所謂書法教授,也越來越沒底線。吼書、盲書、亂書、射墨等五花八門,除了糟蹋紙墨,什麼都不是。

正是這些文化小丑們,搞亂了文化市場,混淆了視聽,給中國的書壇帶來了不正之風,混淆了普通民眾的視聽,以至於使莘莘學子無所適從,給中國的文化市場帶來了空前的危害。

日常生活中,碰到這樣的“書法家”要麼遠離,要麼棒喝一聲。讓他們收起騙人的把戲,還書法藝術一片寧靜的天空。





秋夜為我長


作為書法藝術,給人帶來的應是視覺上的愉悅性,同時伴隨的也應是它的審美觀,書法藝術的審美觀,在中國歷史文化的長河中,漸已形成,出現了許多大家,如王羲之,歐陽詢 ,顏真卿,柳公權……據說有十家,當代的也很多,總之約定俗成了它的審美取向。還有很重要的是,書法藝術的實用性。漢字作為文化的載體,要講求傳播文化的效率和速度,漢字一再簡化,就是為了滿足傳播文化的效率和速度,但這個過程中,基本的東西沒有變,漢字是方塊字,橫平豎直呀,間架結構的合理勻稱呀,楷隸行草的不同風格特點呀等等,已經成體系,符合人們的審美習慣,而且傳播文化即它的實用功能應該是首要的。那麼我們再看那些“大師”們的手舞足蹈,搖頭晃腦,似痴如癲的狀態下寫了些什麼?寫的非驢非馬的東西又能幹什麼?只能牽強附會製造點神秘感,沒有什麼藝術價值,也不具什麼審美性,他們誇張的近乎瘋狂的動作讓人發笑,和他們所寫的“書法”都給人提供的是凌亂的、破碎的信息碎片,沒有完整清晰連貫的信息元素,談不上是藝術,只能是書法藝術的怪胎,畸形兒,不過是文化藝術的垃圾渣滓罷了。






ersamu


這個問題要分成3個小問題來分析,首先,拼力氣寫字對不對?其次,什麼樣的標準才能稱為大師?最後,會不會玷汙中國文化。

一、寫字的方式多種多樣,這只是表面形式而已,最終要看的是寫出來的作品質量。中國古代有兩個拼力氣寫字的書法家,一個是張旭,一個是何紹基。

史書記載,張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這就是現在很多人爭相模仿的寫字方式。先不說這種方法可不可取,張旭的作品水平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張旭《斷千字文》

何紹基,清代的行書絕頂高手。他迴腕執筆,每次寫字都要“通身力到”,所以他自己說寫完一個作品都會“汗溼襦衣”。啟功先生還戲稱他是豬蹄手法。說到拼力氣,可能無過於此了,但這不影響他作品水平,也不影響他成為清代行書大家。

何紹基像

豬手法

二、對於成家、成大師的標準,古今中外從來都沒變過,那就是要出明顯的個人風格。唐詩中的詩仙、詩佛,散文中的唐宋八大家,國畫中的畫聖等等,哪一個不是水平絕高,有著個人風格的。同時,在書法中嚴格一點說,出風格的才能稱書法家,身後有大批的追隨者才能稱為大師。

現在教育普及了,很多人都能接觸、學習藝術,本是好事,卻給了很多人鑽營牟利的機會。入了中書協了就稱為書法家了,寫像了歐體、顏體,就稱大師了?你是大師了,那歐陽詢、顏真卿是什麼?他們不收你版權費就不錯了,還到處拉幫結派,招搖撞騙。

三、我是覺得文化無所謂會不會被玷汙。歷史大筆是握在業內人手裡的。你再鑽營,能夠吸引一些粉絲,能營收幾十億,終究是一時的。你的作品根本進不了史冊,何來玷汙文化一說呢!

總之,拼不拼力氣,只是形式,最終還是要靠作品說話。作品不入流的,連專業門檻都沒踏進去,何來玷汙文化一說。


明之書苑


談不上玷汙,是一種正常現象。

很多人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之所以出現偏差,是因為有一個不正確的偏見,那就是文化是一個非常高端的事物,事實上並非如此。

文化是一個生活當中常見的普通事物,並不是一個高不可攀,讓普通人難以企及的事物。我們現在能夠接觸到的歷史上的文化,實際上是過去歷史當中的優質文化,經歷了歷史的淘汰之後保存至今的。當時而言,其實也有很多俚俗,低端的文化。這是一種正常現象。文化和其他很多事物一樣都具有金字塔的特徵。也就是說,始終是以低端為基礎,少部分具備優雅的高端特性,能夠在後續的歷史當中傳承下來。

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實際上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從歷史上看不可能每一個古人寫的都是優質書法。我們現在看到的古代書法名家,是歷代當中的優秀傑出代表,不反映當時社會普通人的書法水準。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一看,敦煌藏經洞洞窟當中出土的手寫經卷。有一些還是有比較好的書法基礎的,但也不妨水準很差的。

迴歸到目前所謂的醜書,噴墨等譁眾取寵的表演。實際上這也就是低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可以說此類作品,除了在特定時期因為炒作而具備一定價值之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自身藝術價值為零的情況下,後世是不會有收藏價值的,市場價格會迴歸到一個很低的水平。每個時代都會有這樣的一些人,通過這種反常行為博得社會大名,有些人是有真才實學能夠名垂青史的,比如唐代初年,為了博取名聲而毀琴的陳子昂。另外一些沒有真才實學的,後世普通人是不可能記得的。這樣一來反而使得某些人形成了一種不正常的判斷,認為這種譁眾取寵者往往能夠名垂青事實並非如此。

總的來說,文化不是一個高不可攀的特殊事物,和普通人的生活其實密切相關。沒有一個時代能夠完全避免某些譁眾取寵者跳上歷史舞臺,作為同時代的人,完全不需要為此而憤怒,甚至感到羞愧,我們所需要做的只有一點,那就是冷眼旁觀,拒絕配合。但是歷史本身就是最好的篩選者。一旦沒有了呼應,這些人的行為就毫無價值,如果沒有真才實學,很快就會被歷史遺忘。


用戶4325101516


自己高興就好,對其他人沒什麼影響,所謂大師的稱號,是自封的,還是別人的戲稱?都不會對社會有什麼影響,因為人們都會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和觀賞水平。不是大師自己說好就行的。譁眾取寵的小丑,什麼年代都有。


朝天闕25


既然是所謂大師,胡寫亂畫隨他去吧。中國傳統文化既要繼承更要發揚光大。至於書法,亂書也好,醜書也罷,玩玩未嘗不可。但切不可以過分宣揚吹捧。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醜的,亂的終究不會成為主流。


午後陽光81176696


那不是,對書法運筆的理解不同出現了不同的運用方式,運筆千古不易的道理就在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