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非遺在身邊——妙齡少女,跟著盲人學說書

1978年5月,改革開放大幕還沒有拉起,但人心思改,潮流湧動。

在陝州三道塬,揚著塵土的溝坡土路上,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姑娘,領著6個柱著柺棍,揹著樂器的盲人,他們一字形排開,後面的人按著前面人的肩膀,或拽著衣襟,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張汴公社北營大隊走去。晚上,他們將在大隊部的場院裡,為鄉親們演唱當地的一種古老曲藝——陝州鑼鼓書。
非遺在身邊——妙齡少女,跟著盲人學說書

這個梳著兩個羊角小辮,穿著土布衣衫的小姑娘,名叫秦仙綢,是大營村秦家莊人。從小喜愛唱歌唱戲,在父親的指點下,學會了拉二胡,而且拉的像模像樣,父親為此感到很自豪。

想不到的是,讓父親驕傲的姑娘,卻一跺腳,跟著說書的人走了!把秦老漢氣的幾頓飯都沒吃。
非遺在身邊——妙齡少女,跟著盲人學說書​​

原來曲藝隊在秦家莊演唱鑼鼓書《分家記》時,主演盲藝人王小丑,懷抱著四股弦,踩著腳板,拉著說著,踩著唱著,不時還停下拉弦,用右手摸索著桌子上的鑼、鑔,“噹噹噹”,“嚓嚓嚓”敲打一陣。書中的道白唱詞,用的都是當地土話,真逗人!四股弦拉的人心裡癢癢的,很服帖,怪過癮哩!那鑼鑔聲好像兩口子吵架,火星直冒。最讓秦仙綢著迷的是王小丑那高亢的音調,就像在雲層裡悠盪著,一個音能拐七八個彎。贏得觀眾陣陣掌聲和北方漢子特有的吆喝聲。
非遺在身邊——妙齡少女,跟著盲人學說書

會拉二胡的小姑娘發呆了。她在想象,如果她坐在桌子正中,像王小丑一樣,那些觀眾也會對她鼓掌歡呼,那該多美呀!

事情就是這樣的湊巧。縣文化館長李樹滋,是曲藝隊的創始人和主管領導,這天他也隨著曲藝隊下鄉了,想為曲藝隊物色一些年輕人,為清一色的盲藝人,增添一點活力。他和王小丑正好被派在秦仙綢家裡吃飯。
非遺在身邊——妙齡少女,跟著盲人學說書​​

吃飯時,秦老漢誇耀自己的閨女二胡拉的有多好。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李館長讓小姑娘拉了一曲,確實不錯。便問“如果讓你進曲藝隊,你願意嗎?”“願意!”連想都不想,秦仙綢滿口答應。一旁的秦老漢聽了,瞪了閨女一眼,厲聲說“小娃家,知道個嗦!還不快走!”

第二天,秦仙綢找到李館長,要進曲藝隊。李館長打心眼裡也喜歡她,就讓她回去跟父親商量。
非遺在身邊——妙齡少女,跟著盲人學說書

那裡有商量的餘地啊!剛開口,父親“啪”的一個耳光就甩過來了,打得她臉上,紅一道,白一道的。“你也不看看說書的都是些嗦人?你不嫌丟人,我還嫌丟人!你要去,永遠不要回來!”打的絕情,說的更絕情。

可鐵了心的姑娘做的也絕情,一跺腳,走了,兩個月都沒回家。


非遺在身邊——妙齡少女,跟著盲人學說書

秦仙綢的性格很倔,認定的事,十頭牛也拉不回。在曲藝隊,她嘴巴很甜,一個勁地叫著“師傅”,要師傅教她拉四股弦,教她踩腳板,教她打鼓,教她敲鑼打鑔,反正什麼都想學。而且誰教她,她就給人家洗衣服。就這樣,一年不到,秦仙綢就坐到王小丑桌子旁邊,拉二胡,頂角色了。
非遺在身邊——妙齡少女,跟著盲人學說書​​

曲藝隊有個小姑娘,還是個明眼人!這成了新聞啦!有個老太太不相信,遇到村裡說書,專門蹭到桌子跟前,盯著秦仙綢左瞧右看,不時裝作無意,用手在她面前晃一下,然後,看她眼珠子動不動。確定不是盲人後,老太太在秦仙綢肩膀上拍了一下,然後,豎起大拇指。

秦仙綢頂住了父親的打罵,頂住了社會上嘲笑,也換來了盲藝人的信任,度過了最艱難的學徒時期,很快也成了臺柱子。
非遺在身邊——妙齡少女,跟著盲人學說書

那時,曲藝隊實行工分制,依據水平高低評工分,根據工分多少,進行分配。最高的是王小丑,每場10分,最低的還有6分。秦仙綢從6分很快升到了8分。每分能領1.8元,每場能領十幾元,一天要說個兩三場,就能領四五十元。這在當時可算高薪了!縣委書記也領不到這麼高的工資。

秦仙綢很聰明,把掙到的工資大部分交給家裡,而且儘量抽空回家幫助父親幹農活。慢慢地,父親看到孩子書說的這樣好,也比以前懂事了。對孩子也理解了,不再說她了。

村裡的人看到秦仙綢在曲藝隊,掙了那麼多錢,由原來的嘲笑變成了羨慕,第二年,曲藝隊又進了兩個姑娘,群眾稱為“曲藝隊三姑娘”。
非遺在身邊——妙齡少女,跟著盲人學說書

1982年,曲藝隊解散,秦仙綢被分到縣棉紡廠當女工,後來到縣電業局工作,任局辦秘書。2005年,多才多藝的秦仙綢調到縣文化館,任副館長,負責非遺保護工作。

2007年,陝州鑼鼓書被河南省政府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王小丑被省文化廳評為該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因秦仙綢是在職文化幹部,按當時規定不能評傳承人。
非遺在身邊——妙齡少女,跟著盲人學說書

時過境遷,原來的鑼鼓書是當地群眾精神文化娛樂活動的重要載體,現在的鑼鼓書,已經瀕臨消亡。在國家非遺保護大背景下,鑼鼓書的演唱成了回顧過去,獵奇欣賞的獨特的文藝表演形式。返回過去,無可能也無必要,保護傳承好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見人,見物,見生活”就足夠了!


非遺在身邊——妙齡少女,跟著盲人學說書

現在,一到雙休日,秦仙綢就帶著她的鑼鼓書班子,在陝州地坑院景區,有板有眼地為遊客說唱。古老的多年不見的鑼鼓書又回到了群眾中間。原來的盲藝人,只剩王小丑和李轉周兩人了,而且年老多病。傳承的任務責無旁貸地落在秦仙綢肩上,她雖然已過“知天命之年”,但仍精神充沛,字正腔圓,贏得了全國各地遊客的稱讚!
非遺在身邊——妙齡少女,跟著盲人學說書

鑼鼓書已經成為陝州地坑院景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遊覽地坑院,必看鑼鼓書,成為了各地遊客的共識,成為地坑院對外推介的響亮的廣告詞!

多虧李樹滋館長的遠見卓識,多虧當年妙齡少女秦仙綢的跺腳一走。

當初是鑼鼓書成就了秦仙綢,現在是秦仙綢傳承了鑼鼓書。
非遺在身邊——妙齡少女,跟著盲人學說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