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從“嚐鮮”到普及僅8個月 上海移動支付乘地鐵佔比超過30%

從“嚐鮮”到普及僅8個月 上海移動支付乘地鐵佔比超過30%

圖說:市民使用移動支付乘地鐵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在上海,目前使用移動支付乘地鐵的有180多萬人,其中110多萬人刷支付寶乘車。這180多萬人,大約佔所有地鐵乘客的30%以上。自今年1月20日試運行以來,市民用移動支付乘地鐵從“嚐鮮”到普及不到八個月。自去年移動支付熱潮席捲公共交通領域以來,全國已經有120個城市都支持刷支付寶坐公交地鐵了。

從事銷售工作的徐先生每天通過上海地鐵四通八達的線路拜訪遍佈全市的客戶,最高峰的一天他坐了11次車,進出站22次。每月,他平均要花費七八千元車費。今年1月,上海地鐵開通了支付寶掃碼乘車,徐先生第一時間開通了,“再也不用擔心錢包沒帶、卡里沒錢、卡丟了,現在有滿70元打九折,綁定支付寶‘先乘後付’。”

“以前每次做地鐵志願者時,常能遇到忘帶錢包、公交卡,拿著支付寶找我們工作人員‘套現’的乘客。”上海申通地鐵集團信息管理中心主任金濤說。等換好了現金到窗口一看,無論自動售票機還是窗口充值都是大排長龍。而現在,無論是“套現”還是排隊購票的的人都大大減少。

打開手機,掃碼通過,這看似非常簡單的線下支付,背後其實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上海地鐵“Metro大都會”App背後採用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多項技術。App前端採用了螞蟻金融雲mPaaS移動開放平臺,後端依託阿里雲計算和多層防護的雲安全平臺。支付寶獨特的“雙因子”實人認證技術,能確保是本人開通,安全達到了金融級水平。另外,還採用了高德地圖技術,在地鐵裡乘客可以精確導航,甚至能查到地鐵衛生間的位置。

針對網絡不好的難題,支付寶首創了雙離線二維碼支付技術,如今已經成為行業的一種通用做法。即便在網絡信號差的環境下,閘機與手機雙雙離線,或者支付寶賬號內沒有餘額,也能保證乘客先乘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