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新年是團圓

俗語說:有錢無錢,回家過年。打拼了一年,無論是碩果累累,還是落魄失意,三十那個年夜飯是一定要回去和家人坐在一起吃的。

從臘月二十四開始,中國幾乎所有的家庭都在為忙這一頓年夜飯準備著,殺雞,宰鵝,買豬肉,用心細細地加工。待到年底三十晚上,一大家人圍坐在一起,母女之間既是母女又是姐妹,父子之間則是父子加兄弟。女兒摟著老孃的脖子,傾述著心裡話;父親舉起杯子敬兒子,兒子則誠惶誠恐。幾杯酒之後,父子間便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那笑容十分真誠。

有紅紙包了。母親一定給女兒包上一個紅紙包,無論女兒多麼大,雖然很少,卻是母親的一份心,期望來年大吉大利;父親一定給兒子壓歲錢,祈求來年事業有成,財源滾滾。即使是蹣跚老父親,兒子是個老兒子,仍不改初衷。女兒說不定給老孃打來一盆滾燙洗腳水,兒子則給老父親點上一支菸。都是樓樓上升的煙氣,卻是一份孝心的體現。

大年三十的傍晚,還有匆匆往回趕的人。此刻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回家過年,吃年夜飯。而在家等待著的家人,卻在忙碌中帶著期盼,平靜的外表裡藏著一顆焦急的心。火鍋上冒著熱氣,碗筷已擺上桌,酒已倒好。終於聽到腳步聲,終於聽到打門聲,那家的一家人臉上便瀉上了笑容,年開始了。

電視裡熱鬧起來了,說不定又有了韓紅的《常回家看看》,一下子唱柔了無數中華兒女的盡孝之心。一家人的喜氣又上升到一個高度。一定有軍人、警察的畫面出現。老人一見圖像會如待自己兒子心疼,為他們不能回家團圓而心疼。一定會有鏗鏘有力的口號:聽黨指揮,能打勝仗。為人民服務!給全國人民拜年了!此刻,會有少先隊員向他們舉起少先隊禮。

中國的年味進行了幾千年了。過年,老百姓為的是盼望過好日子,表示舊的一年過去,新的一年將給人們帶來好運財運。過年,她已成了中國符號,也成了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代表。

年三十的夜深了以後,母親和女兒相眠而睡,父子躺在同一個床上。難得的一年一次相擁守歲。他們都進入了甜美的夢香。一定都有好夢:明天會更好!來年又是一個國泰民安的一年。

於是,新年拉開了她燦爛的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