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2019湖北公務員申論範文:資源共享 文明共擔

當共享出行成為人們新的出行選擇,推動綠色發展的腳步;當知識共享成為人們新的學習方式,讓知識創新繁榮發展;當共享的城市空間成為城市的發展趨勢,讓城市更好為人服務;共享模式已經成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帶來了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可是當資源都共享的時候,同樣也對社會文明提出了挑戰。由此可以看出,共享模式下,不僅要有資源的共享還要有文明的共擔。

共享經濟不僅讓分享方將多餘的資源分享,同樣也讓使用者用最低的成本獲得了服務,實現了資源共享的“雙贏”。可是,在資源共享下,隨意破壞、私自佔有、侵權盜版的行為也不斷的暴露著社會文明的不足。這樣的行為不禁讓我們反思,在共享的發展下,當資源都能夠被大眾所利用的環境下,道德水平建設是否滯後。共享,是一塊“試金石”,他不僅僅檢驗者人們對於資源的開放程度,也檢驗者城市文明的水平。

共享模式要有資源的共享。資源利用最大化是共享最為核心的理念和要求。共享就是把可利用的資源分配給更多的人使用;就比如當前城市生活中,不僅僅有智慧公交、也有智慧醫療,還有智慧教育等等,這些資源的共享不僅僅提升生活品質,也讓民眾享受了共享模式下所帶來的優質資源;再比如現在被大眾所接受的“小豬短租”等模式,一方面讓具有房屋資源的人有了更多的受益,另一方面也讓租房人用較少的成本獲得了“家”的居住體驗。所以,要讓共享模式真正發揮作用,需要合理分配資源,形成資源共擔的“敲門磚”。

2019湖北公務員申論範文:資源共享 文明共擔

共享模式要有文明的共擔。文明是共享的基礎,只有社會文明程度得以提高,才能讓共享的資源等得到最好的利用。可是反觀當今社會,對於開放的資源,部分人卻為了一己私利或者尋求便利,而選擇了侵權,盜版,比如在文章領域,有大V轉載未經許可的文章,也比如網校課程被一些交易平臺私自出售;更有甚至,突破道德的底線,出現違法行為,比如今年爆出多起“滴滴車”侵佔乘車人財產,甚至於殺害乘車人的新聞,這反映的根本問題還是在於社會文明道德建設的滯後。所以,要讓共享經濟真正的發展,必須注重道德建設,打造文明建設的“防火牆”。

共享是一種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激發社會繁榮的力量,但是對於共享,我們應該擁有理性的思維,有效的方式,才能真正助其發展,必須注重資源的共享和文明共擔,兩者兼備,才能助推共享經濟發展,從而實現五大發展理念的共享發展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