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每日一村|天津第一座山村——西井峪村

薊縣縣城以北,是國家級地質剖面自然保護區——中上元古界地質剖面自然保護區。這裡有座形似筆架的山峰,叫府君山,又名峪峒山。山後有一座高低起伏、依山而建的小山村,名為西井峪村,村裡全是石頭房子,所以又叫石頭村。往周圍遠望,高處是梯田石壩、懸崖溝壑、裸石陡坡;小村重重疊疊,遠看像城堡,近看如迷宮。

每日一村|天津第一座山村——西井峪村

西井峪村周圍的頁岩、石英砂岩、白雲岩等岩層斷面,形成於距今18至8億年之前,被譽為“裸露在東方大地上的萬卷史書”。當地村民就地取材,往地底下挖,少則一尺多則兩米就能取到石材,石材用來建屋,留下的坑,日後做蓄水池。如今村子裡大多數男人,仍都掌握著蓋石頭房子這一傳統技藝。

每日一村|天津第一座山村——西井峪村

西井峪村佔地4148畝,其中耕地110畝,林地3688畝,村佔地350畝,住著近200戶村民。村裡完整保留下來28座石頭房子,最早的建於清代,幾百年來,歷經戰火、地震,石頭房子仍保存完好。

每日一村|天津第一座山村——西井峪村

到西井峪村有兩條路,一條是從薊縣縣城府君山公園牌坊,徒步走石階爬過山頂,順山路下到山坳;另一條是走牌坊西側那條蜿蜒曲折的柏油小路,繞到後山進村。村子入口叫“穿雲洞”,傳說二郎神曾在這兒經過。天氣潮溼時,洞口有層層迷霧。過去村裡人下山沒有路,出村只能從這洞裡通過,然後沿羊腸小道下山。

每日一村|天津第一座山村——西井峪村

西井峪村有“五景十坊三十院”。五景是指石頭廣場、萬卷石書、穿雲晚眺、壽山福水、天龍覓蹤等五處自然景觀;十坊包括皮影坊、草編坊、縫秀坊、根雕坊、泥塑坊,石藝坊、豆腐坊、煎餅坊、菜乾坊、漏粉坊;三十院是用石頭建成的農家院。

每日一村|天津第一座山村——西井峪村

石頭村依山而建,村內街坊小巷幽深寧靜,滿村都是石階石巷、石房石院、石碾石磨、石桌石凳、石槽石盆,人在其中,彷彿穿行在石頭森林。石頭鋪就的路面,因常年有人行走被磨得光滑明亮;石碾、石磨、石桌、石凳都是過去村民常用之物,少說有幾十年歷史,現在都成了飽經歲月的展品。

每日一村|天津第一座山村——西井峪村

石頭鋪就地面的圓形廣場在村子中心位置,廣場上有一口老井,兩株三百多年的老核桃樹。多年前廣場這個位置,是村裡最老的房子,後來改成了小學校,村民常在學校旁邊的小操場開大會、看露天電影。

每日一村|天津第一座山村——西井峪村

小村偏居一隅,交通不便,村民長期保持了“農忙時,採山石;農閒時,皮影戲”的生活狀態,村裡至今保留著傳統曲藝皮影戲班,逢年過節就有演出,不過,如今會演皮影戲的大多已是古稀之齡,面臨了後繼無人的現狀。

每日一村|天津第一座山村——西井峪村

村民的生活仍然質樸,他們用玉米葉子、荊條、稻草製成鳥窩、蟈蟈籠、小簍、蓋簾;以手工縫製肚兜、貓鞋、虎鞋、兔鞋;用石碾磨糧食,喝井水,在自家小院種菜,用傳統的漏粉方式做粉條,用爐灶燒火做飯,每到中午和傍晚,村子裡就會升起裊裊炊煙,一派安詳景緻。

每日一村|天津第一座山村——西井峪村

石頭村距薊縣縣城只有2.5公里,與繁華的漁陽古城一山之隔。因為離得近,所以,村裡的年輕人大多在縣城工作,在縣城買房,離開老村老房的人漸漸多起來。這些年村裡也蓋了幾處小二樓,與石頭村的石頭風格不太搭調,因為村民收入增多,生活水平提高,對於居住環境要求也高了,不滿足住在石頭房裡。

每日一村|天津第一座山村——西井峪村

2012年4月,第一批646箇中國傳統村落名單公佈,天津薊縣漁陽鎮古石頭村——西井峪村,是當時天津唯一入選的村莊。石頭村也一直在挖掘自身的文化。

西井峪村旁邊原來還有東井峪村。80年代,東井峪村吃不上水,全村搬遷到別的地方,有的農民走時把房子上的木頭拆走,但房子和果樹還在,院子裡雜草叢生,遠遠看去像一座廢棄的古堡,其實也是一處特殊的景緻。

每日一村|天津第一座山村——西井峪村

六小農

美村 · 土貨

專注土貨社區團購2.0、嚴把源頭關!

喜歡的評論+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