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每日一村|天津第一座山村——西井峪村

蓟县县城以北,是国家级地质剖面自然保护区——中上元古界地质剖面自然保护区。这里有座形似笔架的山峰,叫府君山,又名峪峒山。山后有一座高低起伏、依山而建的小山村,名为西井峪村,村里全是石头房子,所以又叫石头村。往周围远望,高处是梯田石坝、悬崖沟壑、裸石陡坡;小村重重叠叠,远看像城堡,近看如迷宫。

每日一村|天津第一座山村——西井峪村

西井峪村周围的页岩、石英砂岩、白云岩等岩层断面,形成于距今18至8亿年之前,被誉为“裸露在东方大地上的万卷史书”。当地村民就地取材,往地底下挖,少则一尺多则两米就能取到石材,石材用来建屋,留下的坑,日后做蓄水池。如今村子里大多数男人,仍都掌握着盖石头房子这一传统技艺。

每日一村|天津第一座山村——西井峪村

西井峪村占地4148亩,其中耕地110亩,林地3688亩,村占地350亩,住着近200户村民。村里完整保留下来28座石头房子,最早的建于清代,几百年来,历经战火、地震,石头房子仍保存完好。

每日一村|天津第一座山村——西井峪村

到西井峪村有两条路,一条是从蓟县县城府君山公园牌坊,徒步走石阶爬过山顶,顺山路下到山坳;另一条是走牌坊西侧那条蜿蜒曲折的柏油小路,绕到后山进村。村子入口叫“穿云洞”,传说二郎神曾在这儿经过。天气潮湿时,洞口有层层迷雾。过去村里人下山没有路,出村只能从这洞里通过,然后沿羊肠小道下山。

每日一村|天津第一座山村——西井峪村

西井峪村有“五景十坊三十院”。五景是指石头广场、万卷石书、穿云晚眺、寿山福水、天龙觅踪等五处自然景观;十坊包括皮影坊、草编坊、缝秀坊、根雕坊、泥塑坊,石艺坊、豆腐坊、煎饼坊、菜干坊、漏粉坊;三十院是用石头建成的农家院。

每日一村|天津第一座山村——西井峪村

石头村依山而建,村内街坊小巷幽深宁静,满村都是石阶石巷、石房石院、石碾石磨、石桌石凳、石槽石盆,人在其中,仿佛穿行在石头森林。石头铺就的路面,因常年有人行走被磨得光滑明亮;石碾、石磨、石桌、石凳都是过去村民常用之物,少说有几十年历史,现在都成了饱经岁月的展品。

每日一村|天津第一座山村——西井峪村

石头铺就地面的圆形广场在村子中心位置,广场上有一口老井,两株三百多年的老核桃树。多年前广场这个位置,是村里最老的房子,后来改成了小学校,村民常在学校旁边的小操场开大会、看露天电影。

每日一村|天津第一座山村——西井峪村

小村偏居一隅,交通不便,村民长期保持了“农忙时,采山石;农闲时,皮影戏”的生活状态,村里至今保留着传统曲艺皮影戏班,逢年过节就有演出,不过,如今会演皮影戏的大多已是古稀之龄,面临了后继无人的现状。

每日一村|天津第一座山村——西井峪村

村民的生活仍然质朴,他们用玉米叶子、荆条、稻草制成鸟窝、蝈蝈笼、小篓、盖帘;以手工缝制肚兜、猫鞋、虎鞋、兔鞋;用石碾磨粮食,喝井水,在自家小院种菜,用传统的漏粉方式做粉条,用炉灶烧火做饭,每到中午和傍晚,村子里就会升起袅袅炊烟,一派安详景致。

每日一村|天津第一座山村——西井峪村

石头村距蓟县县城只有2.5公里,与繁华的渔阳古城一山之隔。因为离得近,所以,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县城工作,在县城买房,离开老村老房的人渐渐多起来。这些年村里也盖了几处小二楼,与石头村的石头风格不太搭调,因为村民收入增多,生活水平提高,对于居住环境要求也高了,不满足住在石头房里。

每日一村|天津第一座山村——西井峪村

2012年4月,第一批646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公布,天津蓟县渔阳镇古石头村——西井峪村,是当时天津唯一入选的村庄。石头村也一直在挖掘自身的文化。

西井峪村旁边原来还有东井峪村。80年代,东井峪村吃不上水,全村搬迁到别的地方,有的农民走时把房子上的木头拆走,但房子和果树还在,院子里杂草丛生,远远看去像一座废弃的古堡,其实也是一处特殊的景致。

每日一村|天津第一座山村——西井峪村

六小农

美村 · 土货

专注土货社区团购2.0、严把源头关!

喜欢的评论+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