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如何看待諸葛亮捨棄“東三郡”也要置孟達於死地的說法

江上即事(先竹深府)

山高月小水迢迢,斷岸微茫夜寂寥。

三國英雄誰覆在,船頭煙浪坐吹簫。

如何看待諸葛亮捨棄“東三郡”也要置孟達於死地的說法

在魏太和元年到太和二年(即公元228年),曹魏內部發生了一次叛亂。對劉備降而復叛的孟達再次對蜀漢投降。但由於起事倉促,準備工作不足,短短二十四天就被司馬懿平復,讓司馬懿狠狠地刷了一波經驗。孟達起事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諸葛亮的拉攏,然後諸葛亮又將這個秘密洩露給曹魏。一直以來存在這樣一種觀點,就是諸葛亮以“東三郡”的代價,一定要置孟達於死地。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對這個說法發表一些淺陋的想法。

如何看待諸葛亮捨棄“東三郡”也要置孟達於死地的說法

孟達的降而復叛、叛而復降

在很多人眼中,孟達是一個反覆無常的人。他曾經有過三次背主的經歷。早先孟達是從右扶風避難入益州的,屬於劉璋的部下。張松、法正背叛劉璋請劉備入川,孟達也參與了這個計劃,這是第一次背主;“漢中之戰”之後,劉備派孟達攻取房陵、上庸。另外劉備又派劉封到上庸管制孟達。劉封和孟達不對付,加上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時候,劉封、孟達沒有及時出兵呼應。孟達既害怕又不滿,於是投降了曹魏。這是第二次背主;後來包括魏文帝曹丕在內的和孟達關係比較好的曹魏人相繼去世,孟達有感到不安,同時諸葛亮和李嚴同時拉攏孟達。於是孟達又打算歸附蜀漢。結果就在這次,司馬懿用兵貴神速的方法,迅速消滅了孟達。結束了孟達在各個政權中反覆橫跳的動作。

如何看待諸葛亮捨棄“東三郡”也要置孟達於死地的說法

諸葛亮、孟達、司馬懿三方交織

小編簡單來說一說諸葛亮和孟達交通的過程、諸葛亮的做法、以及司馬懿對這件事的處理。首先諸葛亮和孟達的交通來源於兩個背叛者。一個叫做王衝,一個叫做李鴻。王衝是蜀漢人,從南往北投;李鴻是曹魏人,從北往南投。王衝到新城郡,向孟達告諸葛亮的狀,說當年諸葛亮要處死孟達的家人,但劉備不忍。孟達不相信王衝的話。孟達和王衝之間的對話又被李鴻帶到諸葛亮的耳朵裡。諸葛亮於是產生拉攏孟達的念頭,向孟達通書信;另一方面李嚴也向孟達通書信,孟達於是產生叛魏降蜀的想法。

如何看待諸葛亮捨棄“東三郡”也要置孟達於死地的說法

《三國志·蜀書·費詩傳》:“亮欲誘達以為外援,竟與達書曰……達得亮書,數相交通,辭欲叛魏。”

《三國志·蜀書·李嚴傳》:“嚴與孟達書曰……亮亦與達書曰。”

李鴻投降蜀漢的時間是在建興三年(即公元225年),諸葛亮南征的時候。這個時候諸葛亮就產生拉攏孟達的想法;而孟達真正背叛曹魏,司馬懿迅速出兵平叛的時間,是在太和元年12月到太和二年1月(即公元228年)。這個過程持續了很長的時間。諸葛亮的耐心有限,而且當時蜀漢正處於積極籌備北伐事業的時期,需要孟達為自己分擔壓力,牽制曹魏的兵力。於是諸葛亮派一個叫做郭模的人詐降,將孟達即將反叛的消息洩露給曹魏,好促成孟達真正反叛。

《晉書·宣帝紀》:“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詐降,過儀,因漏洩其謀。”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

如何看待諸葛亮捨棄“東三郡”也要置孟達於死地的說法

孟達曾經送給諸葛亮玉玦、織成、障汗、蘇合香等物品。郭模向魏興太守申儀說,這些禮品背後代表的含義分別是“謀已決”、“謀已成”、“事已合”的意思。申儀是曹魏人,又與孟達不合,當然把這件事捅出去。這樣一來,孟達不得不反。司馬懿此時都督荊州、豫州軍事,駐兵於宛城。他先給孟達通書信,表示自己不相信郭模的話,安撫孟達的情緒,同時馬上出兵到孟達所在的新城郡。司馬懿八天到上庸,十六天攻破上庸,斬殺孟達。諸葛亮收復“東三郡”的希望就這樣破滅了。

如何看待諸葛亮捨棄“東三郡”也要置孟達於死地的說法

諸葛亮捨棄“東三郡”置孟達於死地的說法

拉攏孟達的努力無疑是失敗了。不過長期以來存在這樣一種說法,孟達是諸葛亮藉助司馬懿的力量故意弄死的。這種“陰謀論”很有市場,而且在史料當中也能找到它的影子。下面小編就來貼一點史料。

《晉書·宣帝紀》:“蜀相諸葛亮惡其反覆,又慮其為患。”

《三國志·蜀書·費詩傳》:“亮亦以達無款誠之心,故不救助也。”

諸葛亮“慮其為患”,看來是對孟達厭惡和忌憚的。諸葛亮先是將孟達背叛的消息捅出去,隨後又沒有伸出有力的援手。不得不說,諸葛亮確實有借刀殺人的嫌疑。

如何看待諸葛亮捨棄“東三郡”也要置孟達於死地的說法

另外有一件事,孟達在進攻房陵的時候,殺死房陵太守蒯祺。而根據《襄陽記》的記載,這個蒯祺就是諸葛亮的姐夫。這就說明諸葛亮和孟達之間,最起碼是一度有過私怨的。

《三國志·蜀書·劉封傳》:“命達從秭歸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為達兵所害。”

《襄陽記》:“欽從祖祺婦,即諸葛孔明之大姊也。”

還有人將這件事深入到蜀漢派系鬥爭的層面上。諸葛亮屬於荊州派,他與東州派的李嚴存在矛盾。孟達與李嚴一樣,也是益州政權中的東州派。如果孟達與李嚴聯合起來,對諸葛亮的權威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於是諸葛亮借刀殺人,提前弄死了孟達,扼殺這種可能性。

如何看待諸葛亮捨棄“東三郡”也要置孟達於死地的說法

雖然上述種種似乎坐實了諸葛亮坑害孟達的行為,但小編認為,孟達的覆滅並不是諸葛亮有意為之。首先是諸葛亮“惡其反覆,又慮其為患”這個說法。從《三國志·蜀書·費詩傳》中,可以明顯看到,是孟達表現出對諸葛亮的信任和敬重,這種情況被諸葛亮得知以後,諸葛亮才興起拉攏孟達的念頭。也就是說,諸葛亮起初與孟達交通書信的動機,一定是積極的。而這個交通的過程又超過兩年。諸葛亮如果真“惡其反覆,又慮其為患”的話,一開始不向孟達寫信就可以了。何必花費兩年多的努力,僅僅希望司馬懿殺死孟達,導致曹魏加強對新城郡的控制呢?

如何看待諸葛亮捨棄“東三郡”也要置孟達於死地的說法

另外諸葛亮也不是沒有救援過孟達,只不過力度不夠,被司馬懿阻擋下來。而且從二者的書信中來看,諸葛亮似乎催促過孟達做好準備。這是從孟達的書信中的內容猜測出來的,沒找到確切的證據,但是存在很大可能。

《晉書·宣帝紀》:“吳蜀各遣其將向西城安橋、木闌塞以救達,帝分諸將距之。”

《晉書·宣帝紀》:“初,達與亮書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聞吾舉事,當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間也,則吾城已固,諸軍足辦。則吾所在深險,司馬公必不自來;諸將來,吾無患矣。’”

在派系鬥爭這個層面上,小編也不認可這種說法。小編個人認為,以地域和鄉土為紐帶的派系是存在的,但這種派系的界定又是模糊的。除了地域外,還要考慮這些人各自的道德標準、性格愛好、感情私交、志向理念等等。而且即便蜀漢存在派系鬥爭,其激烈的程度也遠不如曹魏和東吳那樣強烈。所謂的派系鬥爭的威脅,根本無法抵擋失去“東三郡”的損失。

如何看待諸葛亮捨棄“東三郡”也要置孟達於死地的說法

“東三郡”即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介於漢中平原到襄陽之間。大家都知道,在失去荊州之後,《隆中對》已經破產。蜀漢想要進行北伐,只有翻越秦嶺進攻關中,或者是先取隴右。這對於蜀漢的後勤補給而言,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也難以牽制曹魏的兵力,只有靠東吳來完成。而“東三郡”(孟達反叛時已經不叫“東三郡”了,應該是魏興郡和新城郡)歸入蜀漢以後,蜀漢不僅在漢中東部有了一個屏障,在進攻的時候也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從“東三郡”沿漢水進攻襄陽。這是一個弱化版的《隆中對》。在蔣琬執政時期,就有過進攻“東三郡”的計劃。這也說明“東三郡”對於蜀漢來說確實是一個擴張的突破口。而諸葛亮當時正在籌備第一次北伐,是繼“夷陵之戰”之後的第一次向外大規模用兵。如果取得巨大的勝利,這對於蜀漢來說肯定是一件振奮人心的好事。哪怕以所謂的派系鬥爭的角度來看,一伐的勝利對於諸葛亮本人而言也是樹立權威、穩固地位的大好機會。諸葛亮以降低一伐勝率以及“東三郡”這塊地盤的代價,來消弭可能存在的派系鬥爭的威脅,小編以為是很不符合情理的。

《三國志·蜀書·蔣琬傳》:“乃多作舟船,欲由漢,沔襲魏興、上庸。”

至於諸葛亮與孟達的“殺姐夫之仇”,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取決於對諸葛亮的個人私德的評價。小編無法拿出確切證據否定諸葛亮挾私報復,但這僅僅是一種猜測和嫌疑,成為現實還需要一個論證的過程。所以綜上所述,小編認為諸葛亮刻意害死孟達的可能性還是很低的。

參考文獻:《三國志》、《晉書》、《襄陽耆舊記校注》、《華陽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