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拼多多達達烏鎮迴應“二選一”:已殃及千家知名品牌旗艦店

拼多多達達烏鎮回應“二選一”:已殃及千家知名品牌旗艦店

出品|鈣媒體

作者|李 封

10月20日,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主論壇在烏鎮拉開帷幕。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合作共贏”,然而對於各大電商平臺而言,外界的關注點卻聚焦於“合作共贏”的另一面。

隨著雙十一的臨近,電商“二選一”備受爭議。此前,阿里巴巴集團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公開表示“二選一”是“最樸素的商業規則”,並稱相關話題更像是炒作。

與之對應的是,據包括新華社在內的多家媒體報道,隨著電商平臺之間的競爭升級,“二選一”的規模和力度已經進入史無前例的階段。

在當天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出席的一場媒體溝通會上,“二選一”這一“炒作話題”成了全場關注的焦點。對於業內而言,這已經不止是平臺之間的競爭,更導致了十數萬商戶的大面積流血與恐慌。

對此,達達坦言,“二選一”的確給拼多多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也給電商生態裡的商家和品牌商造成了難以計量的損失。

超過1000家品牌旗艦店遭受波及

據達達透露,自去年10月以來,電商“二選一”規模愈演愈烈,僅拼多多就有超過1000家知名品牌旗艦店遭受波及,受影響的中小型品牌數以萬計。

對於這家擁有4.83億活躍用戶的年輕平臺而言,“二選一”已經蛻變成了一場全方位的“圍剿戰”。包括三隻松鼠、韓後等在內的多家品牌,先後被迫以“發聲明”的方式,參與到了這場“圍剿戰”之中。

拼多多達達烏鎮回應“二選一”:已殃及千家知名品牌旗艦店

此前,36氪《深氪》在一篇報道中曾經援引一位“老阿里”的觀點,“如果目前打不掉拼多多,那淘寶在公關策略上至少希望讓‘低端’成為拼多多甩不掉的標籤。”

對於這一說法,達達回應表示,“二選一”本質是處於優勢市場競爭地位的平臺,不希望拼多多平臺實現“貨全”完善和“心智”趨好,他們認為隨著拼多多APP用戶粘性和用戶時長持續增強,上述兩點對於其都是比較頭疼的事情。

從“改變”商戶到“影響”各界認知,由於“二選一”的趨勢難以逆轉,其已經升級成為一場商業法則乃至價值觀的論道。達達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即便在阿里巴巴內部,各方對於這件事情也存在定性爭議——餓了麼CEO王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承認二選一的動機是“壟斷”,並且明確表示“這不行”;王帥則回應稱“二選一本來就是正常的市場行為”。不管是“壟斷”還是“正常”,“二選一”毫無疑問大幅增加了商家做生意的難度。達達認為,上述兩人的觀點都是出於競爭壓力之下的表達,而馬老師創立阿里時定下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初心,這一定更符合社會的長遠利益。

在今天的大會上,阿里巴巴新任董事局主席逍遙子也特別強調了“共贏”。但是對於很多商戶而言,首先要面臨的是能否“共生”, 得先考慮生存問題,談共贏才有意義。

達達以最近接待的一位商家為例,對方在天貓的生意佔5成,拼多多佔3成,“二選一”對該商家而言成了裁員500人還是裁員200人的抉擇。僅僅是出於實施平臺“小二”的要求,該商家的發展局面直接由“多方共贏”變成了能否活下去——在這輪“二選一”中,這樣的極端案例正逐漸變成普遍現象。

左手“商業契約”右手“技術暴力”

達達認為,“二選一”的本質是利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排他性交易”,大平臺要求商家在稍大一些的平臺和稍小一些的平臺之間“站隊”,並對商家不進行強行選擇的後果附加各類強制條件。這個過程中,獲益的只有大平臺本身,而受損的則是消費者和千千萬萬個商家。

達達表示,某些過程看上去互惠互益,實際上是不對等的商業契約。而且這種商業契約會隨著商家對於“二選一”的不同反應,在“看似正常”和“暴力手段”之間瞬時切換。

達達舉例稱,據億邦動力報道,阿里媽媽雙十一大促資源位的內容營銷專場,將選擇30個爆款單品做TOP扶持,活動商品的要求起步佣金為5%。雖然對於消費者而言,東西還沒開賣就貴了5%,但如果商家願意簽訂合約,那麼也可以視為“平臺與商家間互相選擇的正常市場行為”。但如果將“雙十一大促資源位”變成“不得去其他平臺參加雙十一”,或者必須去微博上炮轟其他平臺的商品“均未授權”,那麼其無疑是不正常的市場行為。

達達表示,實施平臺希望通過公關手段,將“二選一”包裝成為一種互惠互利的短時約定,看上去是依靠溫情脈脈的經濟補貼手段來實現,背後實際隱藏著“下架封店於無形”的強勁技術暴力手段。

618期間,格蘭仕因據不配合“二選一”而遭遇流量和搜索屏蔽,並因此多次公開質問天貓,後者對此的回應則是“沒有的事”。

儘管格蘭仕通過圖文、視頻等方式詳細闡述了店鋪遭遇限流和斷流、訂單量瞬間趨近於零的過程,但由於公眾對於流量、轉化率、搜索權重等電商專業概念相對陌生,因此對其過程和結果的認知並不明確。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儘管“二選一”已經造成了極端惡劣的影響,但社會輿論對此類事件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看熱鬧”的階段。

此前,阿里將關注度持續升級的“二選一”定義為“炒作令人生厭”。對於這一說法,達達表示贊同。

他補充表示:僅拼多多平臺而言,從618前夕的趙大喜、美九蘇(美的、九陽、蘇泊爾)微博“炮轟”拼多多;到雙十一前夕,三隻松鼠、韓後等四家企業,在國慶當天以相同格式、相同口氣發表“未授權”微博,這些商家的微博隨即被洗稿變成數千篇“拼多多商品都是假貨、山寨”的文章,背後的炒作和推手確實“令人生厭”。

“實際上,‘二選一’實施主體、傳播主體和呼籲輿論端叫停的主體是同一個人,這也在側面反映了商家對於‘二選一’的容忍已經繃緊至極限。”達達表示。

“壟斷的通道已經封閉”

近日,京東對阿里就“二選一”發起訴訟,後者以管轄地異議為由發起的申訴遭最高人民法院駁回,此事引發社會熱議。

在被問及事件相關及“二選一”未來趨勢等問題時,達達表示:我們和阿里的觀點是一致的,對於法院判決結果和電商法,相信一個企業再大,再有社會勢能,也必須尊重。

達達表示,拼多多在早期便預見到會出現當下“不正當競爭”的情況,對此有著充分的準備。他援引拼多多創始人黃崢股東信中的內容稱:“雖然拼多多成長很快,也有了一定的規模,但它從成立到現在僅有4年時間,依然是一家創業公司。就好比是剛讀小學的YAO,個頭雖高但依然只是個小學生。在這個階段,需要的是充足的營養和適當的磨鍊。雖然偶爾也會被推上球場,與大塊頭成年球員較量較量,這裡就特別需要裁判和教練關注場上對抗是否合理,小大人是會在皮肉青紫中成長,還是會韌帶斷裂半月板受傷。我們相信大家願意看到越來越多的優秀球員湧現,貢獻精彩比賽,而不是賽場互毆。”

達達認為,在當下的市場和行業競爭環境下,壟斷的道路已經徹底封閉。新的消費趨勢變化一定會影響新零售渠道的變化。如果看企業競爭的局部,可能都是廝殺很激烈,但是如果從社會生態的角度看,其實更真實的狀態是不同物種之間的互相促進、共同生長。

他總結表示:“拼多多對電商行業生態趨勢的判斷是‘共生共贏’,強權無法持續,共生才能長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