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毛主席為何說唐太宗“聰明一世,懵懂一時”,他犯了什麼錯

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上少有的明君,他開創的貞觀之治為盛唐氣象開了一個好頭,後世對唐太宗的評價都非常高!可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聖明如唐太宗也會犯錯誤,比如毛澤東就評點唐太宗“

聰明一世,懵懂一時”。為什麼毛主席會如此點評呢,唐太宗犯了什麼錯誤?

毛主席為何說唐太宗“聰明一世,懵懂一時”,他犯了什麼錯

唐太宗

毛澤東喜歡讀歷史,也喜歡點評人物,他對李世民其實是非常推崇的,曾評價他“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但是毛澤東認為在重立太子的過程中唐太宗李世民出現了抉擇失誤,在讀歐陽修等編著的《新唐書》卷八十《李恪傳》時評點到:“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唐太宗)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毛主席為何說唐太宗“聰明一世,懵懂一時”,他犯了什麼錯

唐太宗、長孫皇后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生有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李承乾作為嫡長子自然而然的被早早立為太子,最開始李承乾也是頭頂光環。雖然有腿疾,可是“果敢聰慧,熟記詩書禮樂”,再加上李世民悉心培養,可是隨著時間慢慢的推移,在親弟弟李泰的逼迫下,李承乾慢慢發生了變化,對父親陰奉陽違,對老師也不復尊敬,甚至派人刺殺自己的老師,這都無所謂。甚至最後他居然想謀反,因此李承乾被廢。

毛主席為何說唐太宗“聰明一世,懵懂一時”,他犯了什麼錯

唐高宗李治

李承乾被廢,太子需要重立。李泰因為太狡猾了,雖然已經成功的推波助瀾把哥哥搞掉了,夢想著自己可以上位了。可是沒想到,自己的舅舅長孫無忌和一班大臣竭力反對,並提議立最小的嫡子李治為太子。李世民也知道立李治為太子是個比較合理的選擇,可是自己的兒子自己清楚,他清晰的知道李治最大的缺點就是怯懦,不具備一個成功帝王的魄力。

毛主席為何說唐太宗“聰明一世,懵懂一時”,他犯了什麼錯

李恪

我們看看史書上的記載:

初以晉王為太子,又欲立恪,長孫無忌固爭,帝曰:“公豈以非己甥邪?且兒英果類我,若保護舅氏,未可知。”——《新唐書》

恪母,隋煬帝女也。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稱其類己。既名望素高,甚為物情所向。長孫無忌既輔立高宗,深所忌嫉。——《舊唐書》

毛主席為何說唐太宗“聰明一世,懵懂一時”,他犯了什麼錯

毛主席讀史

明知李治怯懦,唐太宗於是又想到了他另外一個兒子——吳王李恪。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子,母親是隋煬帝楊廣的女兒,門第高貴,並且李恪本人又文武全才。李世民也很喜歡他,而且覺得李恪最像自己。但由於他的特殊身世(隋煬帝的外孫),加上長孫無忌始終護著自己的親外甥李治,最終李世民還是放棄了李恪。

毛主席為何說唐太宗“聰明一世,懵懂一時”,他犯了什麼錯

武則天

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封武則天為皇后。李治不理朝政,導致武則天專權,宮中並稱“二聖”。李治死後,武則天又接連廢中宗、睿宗兩個皇帝,自稱“聖神皇帝”,還改唐國號為周,差點把李唐王朝葬送殆盡。所以說在立太子這個問題上,唐太宗確實是“聰明一世,懵懂一時”,沒有選一個好的繼承人!

參考:《毛澤東評點歷史人物》、《舊唐書》、《新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