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邵陽:從醫改“最末端”看民生幸福賬單

邵陽:從醫改“最末端”看民生幸福賬單

◀新建設的村級衛生室環境舒適、讓村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優良醫療服務。 申興剛 攝

邵阳:从医改“最末端”看民生幸福账单

村醫定時前往貧困戶家中為其檢查身體。

申興剛 攝

邵阳:从医改“最末端”看民生幸福账单

◀雙清區渡頭橋鎮兩塘村衛生室村醫李旭東經常免費接送附近行動不便的老人看病。 申興剛 攝

農村飲水工程、村級衛生室建設、農村改廁,是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三大攻堅戰。自武岡市村級衛生室規範化建設躋身全國先進之後,我市持續發力聚焦醫改“最末端”——農村百姓看病難問題。克服財政緊、任務重、標準高等難題,完成全市3110個村級衛生室規範化建設任務。

11月14日上午,新邵縣嚴塘鎮巖門村,一群“白大褂”來到74歲高血糖患者朱嬌玲家中。“何醫生,你們來啦!這兩天腦袋還是有點暈,能幫我看看麼?”朱嬌玲熱情地搬出長凳。

在鄉鎮家庭醫生團隊的幫助下,村醫何志平熟練地幫朱嬌玲測量血糖。“數據還是有點高,一定要按時吃藥。”

“我兒女都不在身邊。多虧何醫生關照。”朱嬌玲感激地說。屋門口的掛曆上,手寫著十來個電話號碼。何志平的名字和她的親人排在一起。

村醫定期上門體檢、小病村內首診。2017年以來,我市在3110個行政村推行村級衛生室規範化建設,農村居民能夠享受跟朱嬌玲一樣“足不出村”的公共醫療健康服務。

●要算民生大賬

我市山區面積佔比高,農村人口數量為全省之最。2017年以前,轄區內大部分行政村沒有規範診療場所,有的甚至連合格村醫也沒有。村民生病了,要到遠處的鄉鎮衛生院求醫。路途辛苦不說,還延誤了治療時機。

朱嬌玲回憶起因高血壓發作離世的老伴,仍滿懷遺憾:“他沒到醫院做過體檢,不知道有高血壓,如果平時吃藥保養,也不至於走得那麼早。”

鄉村公共醫療是基層醫改的最後一環。建設具備首診和轉診能力的規範化衛生室,是打通醫改“梗阻”的關鍵所在。緊張的財政狀況,成了擋在眼前的“攔路虎”。

“硬件建設、人才培養、儀器配備,一個村級衛生室至少要三十來萬,一村一室,就是十多個億。”市衛健委黨委書記、主任劉曉江說。在建設方案專題座談會上,各相關部門曾就要不要全面鋪開建設展開激烈討論。

“不算經濟小賬,要算民生大賬。”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一致認為,要一鼓作氣,攻堅克難,解決農村居民看病難的問題。市委書記龔文密、市長劉事青親自謀劃全市村級衛生室規範化建設。結合邵陽實際,確定了“三個一批”的建設辦案:利用行政村合併後閒置的村級活動室、鄉鎮衛生院分院,改造利用一批;從現有的個體診所中擇優改擴建一批;凡不能利用現有房屋改造改建的,或仍是空白村的,新建一批。所有衛生室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標準、統一組織施工、統一籌措建設資金、統一驗收實施。

2017年春天,全市村級衛生室規範化建設動員會議召開,一場基層醫療服務提質攻堅戰拉開序幕。

●小病不出村

2017年底,《邵陽日報》刊載了一則12個縣市區村級衛生室規範化建設情況通報,讓進度靠後的縣市區領導捏了一把汗。

攻堅戰打響以來,市長劉事青多次對村級衛生室規範化建設進展緩慢、推進不力的縣級主要領導進行約談。每季度一通報的任務進度表,是約談依據。

“要借鑑武岡標準化村級衛生室建設經驗,高標準建好村級衛生室,改善醫療衛生條件,方便村民看病,做到‘小病不出村’,切實減輕群眾負擔。”市委書記龔文密多次現場察看各地村級衛生室規範化建設進展情況。

專項建設行動以來,副市長李華和先後十次到各縣市區調研督導。市人大常委會將村級衛生室規範化建設作為年度市人大代表視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到十二個縣市區開展專項視察;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先後四次牽頭組織開展村級衛生室規範化建設情況專項督查。

“有時候一天跑三四個縣,在山路上一個村挨著一個村走訪,確實辛苦。但看到原來沒有地方看病的村民有了新的衛生室,感到無比欣慰。”全程參與業務督查的市衛健委規劃信息財務科負責人蘇本元說。

市衛健委副主任田清良介紹,所有新建的村級衛生室要達到100平方米以上,改建的也要達到60平方米以上,還要有分設的治療室、診斷室、藥房、輸液室等,能滿足村民基本就醫需求。“就像一個個設施完善、功能齊備、具備雙向轉診功能的村級‘小醫院’。”

●一個都不能少

武岡市鄧元泰鎮農家橋村衛生室,白牆紅瓦的外觀建築下,不時有前來就診的村民。“現在看病多方便,走幾步路就到了。”村民鄭海林拿著剛領到的藥,笑著說。

武岡市早在2015年就啟動村級衛生室統一改造,以全市規範化建設行動為契機,又啟動了新一輪基層健康服務提質改革,在對全市所有鄉村醫生實行“星級管理”的同時,從市直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和各鄉鎮(中心)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別抽調274名醫療專家、274名骨幹醫生到村級衛生室帶班坐診,把優質醫療資源送到村民的家門口。

雙清區以區衛健委統籌、鄉鎮推進、村級實施的方式,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轄區內46個村級衛生室擴改、新建任務和村醫配備。“我們現在正想辦法把村級首診與市級醫院的通道建起來。這樣才能真正把村級醫療效果發揮好。”雙清區衛健委副主任夏年陸說。

馬上就到年底,還有12個村級衛生室規範化建設工程沒有完工,田清良放心不下,天天把督辦電話打到村裡。“3110個村,一個都不能少。這是沉甸甸的民生賬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