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龍波為何對聞染那麼好?看過原著小說的朋友能否解釋一下?

以後我叫追夢少年。


早晨從下午開始,帶你一起讀馬伯庸原著《長安十二時辰》第四十一回。

看原著,更深入。

聞染的家世

在《長安十二時辰》的原著小說中,聞染與龍波其實一直都沒曾見過面。

但是聞染的家世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原著小說都是一樣的。

她是聞無忌的女兒,而聞無忌就是張小敬和龍波的戰友,是烽燧堡的倖存者之一。

聞染有祖傳的制香手藝,聞無忌退伍之後,就帶著聞染來到了長安城,開了一家“聞記香鋪”。

由於有張小敬這個長安不良帥的照應,聞無忌和聞染的生活一直都算是過得安穩自在。

龍波的不幸

原著中,龍波原名為蕭規,他在退伍之後沒有跟隨張小敬和聞無忌來到長安,而是去廣武投奔自己的姐姐去了。

姐姐是龍波在這個世上唯一的親人了,龍波是帶著豐厚的獎賞和捕吏告身去的,他是帶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望去的。

結果,事與願違,一個天大的災禍降臨到了龍波的身上。

姐姐因為美貌被當地縣丞惦記,結果被羞辱致死。縣丞害怕事情鬧大,竟是找地痞無賴把姐姐家給燒了,結果姐夫與兩個侄兒全部都被燒死了。

龍波的復仇

龍波當初還是選擇了相信大唐的官府,他選擇了報官。

結果當地官府,官官相護,竟然反誣衊他是馬賊,毀了他的告身,沒收了他的獎賞。

龍波後來只期望蘭州都督府能夠證明他的清白,結果蘭州都督府與廣武的官員沆瀣一氣,最終把龍波關進了大牢。

後來他們仍不放心,想斬草除根,將一個死囚與龍波替換,欲殺了龍波。

幸好龍波身手了得,殺了劊子手,逃了出來。

然後又盜了一把強弓,將整個廣武官場來了一個大清理,把廣武大大小小的官員都殺了個乾淨。

電視劇與原著中的聞染大不同

後來龍波就只能四處逃亡,最後他在中土待不下去了,就流竄到了邊境靈武的守捉城裡。

他在守捉城遇到了許多與他遭遇類似的退伍老兵,於是他認識到他曾經浴血奮戰保衛的大唐已經病了,隨後的幾年裡,他成立了“蚍蜉”,準備實行一個大計劃,給大唐治病。

本來龍波的計劃是一步步慢慢來的,但是自從他得知了聞無忌的死訊之後,他為了給聞無忌報仇,就大大地把計劃加速了。

在原著中,聞染是一個變數,她應該在受到張小敬的消息後,就安全出城,以後的十二時辰都與她無關的。

但是在電視劇中,聞染成了主動,她早就知道龍波是誰,她是主動進入十二時辰這個計劃中的。

張小敬與龍波對於聞染的感情

在原著中,當張小敬從死牢出來,接了李泌的這個任務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徐賓去通知聞染,讓她出城。

因為在張小敬的心中,整個長安城他最惦記的就是聞染。

張小敬本來在為聞無忌報仇之後,是可以帶著聞染逃走的。

但是他沒有,因為他不想讓聞染的一生都這樣毀了,他想讓她留在長安,幫他好好的看著長安。

所以他寧願束手就擒,也不願遠走高飛。

在電視劇中,龍波對於聞染的感情,就如同張小敬對於聞染的好是一樣的。

這是一種昇華了的感情。

聞染是第八團僅存的後人

很可惜的是,龍波在原著中至死都沒有看到過聞染一面。

原著中,聞染被狼衛抓到之後,就被迫跳了井,之後姚汝能救出了她,然後李泌又把聞染關進了靖安司大牢。

靖安司被襲,聞染九死一生活了過來。

後來聞染最後一次出現是在封大倫欲對張小敬下殺手的時候,但是此時龍波已經死了。

我相信,在原著中,如果龍波能見到聞染,他一定會像電視劇裡所演的那樣,他不會允許任何人傷害聞染的,他也會像張小敬一樣,拼盡全力保護聞染的。

因為在他們的第八團,聞染是僅存的一個後人。

早晨從下午開始,和你一起看原著小說《長安十二時辰》第四十一回。

喜歡請點贊,加關注,歡迎評論,還有後續。


宇哥帶你讀原著


因為聞染是所有第八團成員的唯一希望。



先說一下,在小說裡聞染從頭到尾沒謀劃過“闕勒霍多”炸長安這件破事兒。

就是孩子倒黴催的因為自己長得太好看被永王看上,永王的手下腦子有問題把人家爹給害死了。張小敬為了替好友報仇,也為了保護聞染,把永王暴打了一頓,拉著他在觀音廟前起誓永遠不碰聞家香鋪和聞染。

之後張小敬出獄查案,知道長安有危險就傳消息給聞染讓她離開長安。誰知道姑娘繼續倒黴催的在給王姑娘送最後一次香料的時候陰差陽錯捲到了闕勒霍多案裡面來。

電視劇裡面讓聞染參與謀劃炸長安這件事原本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人家爹爹被害死了,恩人又被關了起來,仇恨朝廷也能理解,但是這條線確實沒又編好,把原著中機智勇敢的小姑娘寫成了一個二傻子~ 氣 !




言歸正傳,龍波對聞染好,其實和張小敬是一個心思。

他們都是第八團的人,第八團是幹什麼的,第八團是為什麼而戰,說白了,都是平頭百姓,保家衛國,只是想過上好日子。長安對第八團的人而言,是他們的理想國,是他們浴血殺敵的支撐,意味著平安順遂,團圓美滿,就是早上的一碗水盆羊肉和飯後的一個火晶柿子。這樣的日子,就算他們過不上,他們的家人,活著的那些人也要過上。

電視劇說第八團活了九個人,但是小說中應該是三個人(記憶有點模糊,不是很確定),聞無忌,張小敬,蕭規(龍波)。

龍波回鄉之後因為姐姐被害自己被誣陷是恨透了朝廷,但決定他炸燬長安的是聞無忌的死和張小敬的入獄。這兩個人的遇害意味著徹底的希望的毀滅。

但是,劃重點,他從頭到尾想要做的只是毀了長安,殺死那群骯髒昏庸的當權者。他以為殺死了這些人,這個世道會好一些。我們說“付之一炬”,他炸長安就是這個意思,毀滅,才能重生。

在他心底,他本質上還是那個想和家人平安一生的蕭規,還是那個始終艦艇不肯放下大唐龍旗的蕭規,長安還是他的理想國,他還是想過清明疏朗的好日子,那是整個第八團的願望。

平安順遂的好日子,得有人能過上,第八團的人得過上。問無忌,龍波,張小敬他們都沒機會了,只有聞染,只有她能幹乾淨淨,無懼無畏無憂的活著。

電視劇讓聞染死了,是毀了龍波和張小敬的希望。我還是更相信小說的結局。闕勒霍多案結束,聞染此生平安美滿。


——by今天早上喝了咖啡一點都不困的老姐姐 · 瑟瑟~~點讚我的都是大可愛


小小的老姐姐


《長安十二時辰》中聞染對第八團是個特別的存在。

那是第八團在烽燧堡赴死一戰,孤立無援,走投無路時,聞無忌口中關於長安的未來。長安,是第八團將士們心中的聖地,那裡歌舞昇平,人人安樂,沒有絕望,沒有戰亂,可以寄託所有人孤獨無依的肉身和靈魂。

更是第八團在沒有食物,沒有援軍,在生死關頭依舊浴血奮戰的唯一支撐。

但第八團的結局實在令人悲憤,整個第八團,最後活下來的只有9個人,其中包括聞無忌、張小敬、龍波等人

烽燧堡一站勝了,但兄弟們都獻身了,他們九個人能活下來,是帶著所有戰士的希望和生命活下去的,他們要帶這份寄託,去長安安定下來,去看他們未曾看過的長安,去過他們未曾過過的平實幸福的日子。

但,即便有軍功,他們九人的境遇又如何?聞無忌在長安開了香料鋪子,和女兒聞染相依為命,生活的還算安穩。張小敬在長安做了九年不良帥,才算是站穩腳跟。而龍波,也是此劇的關鍵人物,在返回原籍時因姐姐被貪官汙吏侮辱,無處申訴,嚐盡朝廷的黑暗後,成為了朝廷的仇人。

基本上,活下來的人,唯一的後代,就是聞染,那個善良勇敢,目光澄澈的小女孩。

她安全是第八團心中對命運的希望,生在長安,長在長安,驕傲自信,同時無憂無慮。龍波和張小敬對她的感情是一樣的,對聞染的呵護和疼惜,其實更像是在保護整個第八團的夢。

就像龍波所說,她是所有人的希望啊。


盤娛樂


龍波為什麼對對聞染這麼好?其實就是故人之情,因為聞染不僅僅是老聞的女兒,也是整個第八團的女兒,聞染也活著就代表第八團活著,聞染在這個太平盛世中享受著,就代表他們第八團沒有白死!。

這種故人之情,這種對於故人後人的情誼,如果沒有同甘共苦過或者沒有經歷過生死是很難理解的。
好多年前,忘了在哪本雜誌上看到過這麼一個故事:
煤礦工人都是一個小隊一個小隊的,有一天發生事故,這個小隊的一個工人死了。按部就班的發喪領完撫卹金之後,生活還要繼續,於是這位死去工人的遺孀開了一個餛飩鋪。從此以後,這個小隊的工人包括隊長,無論下班多早或者是多晚,都會去這個餛飩攤吃一碗混沌。

後來隊長的妻子有點兒不太服氣:自己在家費盡心思弄的飯菜,難道還是抵不過人家的一碗餛飩嗎?隊長笑了笑不說話。
直到很多年之後,那位身亡工人的孩子也成家立業了,遺孀也帶帶孩子溜溜彎,算是頤養天年了,這位隊長也退休了。
一天隊長和妻子出外散步,偶爾看見一個剛開業的混沌攤,隊長妻子笑罵道:當年你們整個小隊的人,不管早晚都會去吃人家的一碗餛飩,現在人家也早就不幹了,你們也吃不上了。
隊長嘆了一口氣說道:你不懂,當年我們這一個小隊幾個人有過一個約定,不管誰死了,剩下的兄弟們都要照顧他的老婆孩子。兄弟們也不是大富大貴的人, 也只能每天不管早晚去吃一碗餛飩,照顧一下生意,讓他們娘倆知道還有人惦記著她們,孤兒寡母過日子已經很難了,不能再讓她們寒了心,換句話說,如果當年死的是我。兄弟們也會這麼做的。

這其實就說了一種故人之情。那一種同生共死國的故人之情。有這種感情的人都會把對方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甚至比自己的孩子還要心疼。

就像是劇中所說的:聞染她應該在一個乾淨的地方,享受他們的犧牲,帶來的安寧與和平!

故事中工人的事情沒有那麼轟轟烈烈,但感情卻是真摯的。


下飯娛樂醬



聞染喜歡張小敬,但在張小敬那兒,聞染只是自己兄弟的女兒,僅此而已。雖然聞染也知道張小敬不喜歡她,但她不放棄,為救張小敬不惜與狼衛、龍波、右剎等人聯手炸長安,解救張小敬。而龍波對這個幫手是關心的、客氣的,當把聞染交給魚腸後,再次與魚腸見面時還特別問起聞染。當然,那時候聞染已被魚腸“殺死”,但魚腸知道龍波在乎聞染,自然不肯說實話。

只要聞染一出現在龍波面前,龍波始終是注意其存在的,且對其有一種溫情。而對魚腸則不一樣,他對魚腸沒有溫情。這兩人只是一種命令與執行命令的關係,甚至龍波還對魚腸說,她只有是魚腸時對他才有用,她是女人時對他沒有任何用,且魚腸想做女人時,龍波還總會提醒她,不要忘了你是賞金獵人,且是最高的賞金獵人。正因如此,所以喜歡龍波的魚腸對凡是能得到龍波溫情的人都恨,這就是為什麼她要至聞染於死地的原因。

當然,魚腸是深深地誤會龍波了,其實龍波對聞染的溫情跟張小敬對聞染是一樣的。因為聞染的父親聞無忌在是張小敬兄弟的同時,也是龍波的兄弟。這三人都是烽燧堡最後的倖存者,是出生入死的兄弟。聞染作為聞無忌的女兒,跟龍波有著相似的經歷,原來並不是壞人,都是親人被貪官汙吏所害,又申冤無門,才會痛恨長安,最終選擇炸燬長安。只是魚腸可能並不知道這些,即使知道也未必能理解。

烽燧堡一戰,因為新上任的林九郎下令不許附近兵團支援,導致張小敬所在的第三十三折衝府第八團二百一十一人最後只剩九人,而張小敬、龍波、聞無忌就是倖存的九人中的一員。如果那是一個風清氣正的時代,迎接他們的將是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可惜那是一個貪官橫行的年代,於是等待他們的是種種不公,硬是把英雄逼成死人,逼成殺人犯,逼成恐怖分子。

聞無忌想老老實實地做個商人卻不得,貪官汙吏勾結黑幫低價收購他及左鄰右舍的商鋪,他不過是想跟負責徵收商鋪的人好好談談,為大家爭取應得的利益,結果慘遭殺害。張小敬一心為公,緝拿過不少罪犯,為長安的治安立下不少功勞,可眼見兄弟被害死卻無處可申冤,便一怒之下殺死負責徵收的貪官也就是他的上司,還殺了三十四個來自黑幫——熊火幫的不法分子。龍波本名叫蕭歸,當他歷盡生死回到家鄉後,得知姐姐被玷汙但卻無法討回公道,因為貪官們官官相護,不管他走到哪裡、怎麼告狀總是不能將那施暴者繩之以法,所以他恨朝廷、恨長安,當遇到那些同樣對長安懷恨不滿的人,便聚焦到了一起,一起為同一目標——炸燬長安而努力,於是才有了長安的劫難。

可悲的是,對這場劫難,沒能死裡逃生的貪官是認栽,但僥倖逃過一劫的貪官則變本加厲,愈發欺壓、搜刮百姓。最可悲的是,那高高在上的聖人並沒有從充滿血淚、吶喊的劫難中驚醒,依然沉溺在《霓裳羽衣曲》裡,更可恨的是還親小人、遠賢臣,硬是把昌盛的大唐斷送。

唐玄宗的歷史實在太值得時常溫習,只有常溫習,才會常警醒,不至於死於安樂。


靖歌閣娛記


龍波對聞染的稱呼和張小敬一樣,是“丫頭”。這是一個對熟悉的、晚輩的稱呼。為什麼龍波對聞染好,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故人之女


聞無忌是龍波的袍澤兄弟,也是烽燧堡戰役的倖存者之一。在那場戰役中,聞無忌講述的長安故事,點燃了許多人心中的希望,帶著大家堅持到了最後。所以,無形中聞無忌是大家心目中的精神支柱,他是聞隊,也是一幫年輕人的老大哥。


聞無忌回到長安後,被人暗算之死。作為他的兄弟,張小敬怒殺熊火幫34人為他報仇。併為了保全聞染,與永王談妥了條件後,甘願自首等死。不難想象,當時將張小敬換成龍波,他也會做出同樣的事情。所以,殺敵是為報仇,護聞染是為報恩。



第二 、需要一個見證者


魚腸因為妒忌,曾經非常想置聞染於死地。龍波用一句話告訴了魚腸聞染存在的意義:“需要一雙眼睛,看著計劃完成”。這就說明,在龍波心目中,聞染不是一個同夥,不是一個參與者,她是一個見證者。


見證什麼呢?見證蚍蜉對鯤鵬的復仇,見證渺小對不公的抗議!


“大鵬展翅九千里,他看不見地上的蚍蜉。”這是郭利仕勸阻李必的話。當權者看見的是千里江山,是萬年的基業,他們看不見芸芸眾生的悲歡離合。可是被拋棄的第八兵團,每一個都是活生生的人,每個人身後都有一個等他回去的家。


因為一個可笑的謊言,第八兵團所有的流血與犧牲,都變成了笑話。對於他們來說,比失去生命更可怕的,是信念的崩潰。龍波的復仇,就是希望用一種極端的方式,將蚍蜉的吶喊傳達到鯤鵬耳邊。


這就是,我們也需要生存,我們也需要尊重!


然而,這個計劃,也是一個自我毀滅的計劃。參與的每一個人,最後都會隨著闕勒霍多一起灰飛煙滅,即使能夠逃過,也無法逃避舉國之力的捕殺。所以龍波知道,做了這樣一個大案,發出這樣一聲吶喊,他自己是看不到回應的,他希望有一個幫他聽到、看到。


這個人,最合適的就是聞染。作為第八兵團的後人,作為聞隊血脈的遺傳,她應該在一個乾淨的地方,享受他們的犧牲,帶來的安寧與和平——這也是當初他們拼死守衛烽燧堡,心中的信念所在:以吾之熱血,換長安太平,換親人之太平。



第三、留一個希望


曾經,長安是第八兵團所有人,在最苦的環境中,堅持下來的精神支撐。可是這個美麗的嚮往,最終被現實殘忍打破。所以龍波才執著於,在長安掀起驚天巨案,讓闕勒霍多降臨長安——這是一個虛假的美麗,是一個不值得守候的美麗。


而聞染,就是代替這種美麗的存在,是一個嶄新的希望。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想,為什麼聞無忌留下來的是偏偏是一個女兒,而不是一個兒子呢?大概因為女性的形象,更容易代表重生、新生、與誕生。


同時,因為是女孩,聞染也就不需要重蹈父輩的命運。她不需要喋血城頭,而可以選擇在一個寧靜的小院裡,生兒育女,撫育後代——這也正是第八兵團所有人,嚮往而不得的歸宿。



其實,張小敬和龍波,都是梟雄。兩人的不同只在立場不同。龍波要發聲,張小敬卻知道,用這樣的方式,也許會達到想要的效果,但更會讓四海輕視長安,從而給大唐的安穩帶來隱患。說白了,興,百姓苦;亡,還是百姓苦。


龍波要的是,毀長安“救”聞染,而張小敬是“救”長安救聞染。長安,是國,聞染,是人!兩個人,兩種價值觀,兩種人生選擇。


金庸先生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所以,為什麼張小敬得道多助,因為他循正道。為什麼龍波死而慷慨,是因為他心中有悲憤,不吐不快。龍波所做,不為蕭策個人,卻是為了聞染,和無數、無數的聞染。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龍波會對聞染好的原因吧!


愛柚子的鹿



向來不喜歡一邊看一邊等更的我,最終沒有忍住,跟風追著最近大火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而且是在看過原著的情況下。

電視劇還沒有更完,不過已經看到,熒幕上的劇情,在原著基礎上,有幾個較大的改動之處。這個改動,並沒有影響整個故事在熒幕上的推進,讓人覺得,原著有原著的精彩之處,電視劇有電視劇的好看之處。

這幾個不同,我整理了下,如下:

1.張小敬的外在形象

原著中的張小敬是獨眼。有一隻眼睛的眼窩沒有眼珠。他有個慣常的動作是眯著眼看向遠處,彈空眼窩裡的灰。

劇中的張小敬,雙眼完好。其中一隻下眼瞼有一塊疤痕,拉低整個面部的顏值。

2.魚腸的性別

原著中,魚腸是男性,羈傲不訓,只是對龍波還算尊重。為了給魚腸約束,龍波和魚腸有個約定,魚腸給了龍波十個錢,幫助龍波做十件事。一旦做完,魚腸便可不再聽從龍波的指令,獲得自由之身。

魚腸和張小敬有幾次交手,但張小敬從未捉住他。在景寺,魚腸完成對右剎貴人的刺殺後,被景寺住持追的很久,但最終逃脫。在這次追蹤中,張小敬斷定他來自西域。

劇中魚腸是女性,並對龍波暗生情愫。魚腸在去景寺刺殺之前,因龍波對聞染的處處照顧,讓魚腸嫉妒,和龍波發生爭執。龍波扔掉了她手腕上的錢,到燃燒的火盆中,魚腸不顧火盆燙熱,徒手從盆中抓起一枚錢幣,告訴龍波,她永遠有用,永遠欠龍波一枚錢幣。

隨後去景寺,遇到張小敬,被張小敬抓過,送往靖安司。又因龍波要救魚腸而血洗靖安司。(原著中對靖安司的襲擊,在事後李泌推測,是他對賀監動了手腳招惹來的。)

3.聞染的角色定義和感情

原著中,聞染在接到張小敬讓她逃走的消息後,第一時間收拾好東西。雖然她不明白張小敬為什麼讓她走。臨走前想到大客戶王忠嗣的女兒還有香沒送貨,心想著送了貨再走也不打緊。出門送貨到王忠嗣家門口,遇到王家小姐坐車出遊,便邀請了聞染一起。

這才路上遇到熊火幫和狼衛。兩邊在一片混戰中抓錯了人。

而聞染的個人情感,直到在靖安司的獄中遇到岑參,幾次從獄中逃出,並和岑參一起逃命後,兩人的生命開始有了交集。

劇中,聞染和龍波一起策劃著整個大唐的恐怖襲擊。這襲擊即是為父報仇,也為救出張小敬。

聞染父親去世原因,原著與劇中一樣。為救出張小敬,是因聞染從小愛慕張小敬並想成為張小敬的人生伴侶。

聞染一出場,便是誘惑王韞秀入狼窩。被抓靖安司,又獨自逃脫與龍波匯合。

因此,整個大唐的恐怖襲擊,原著中聞染是不小心被捲了進去,劇中聞染參與了全過程。

4.賀監的養子和何監的養子

原著中賀監的養子,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要報復,也沒有中途暴露。

在恐怖襲擊事件被張小敬反恐解除之後,當李泌和張小敬都想去尋找整個事情的答案時,在即將到達樂遊園時,看到賀監養子站在門口並與樂遊園一起同歸於盡,推斷出整個事情與這個養子有密切的關係。

劇中的何監養子何孚,和右相林九郎有著滅族之仇。他在何監身邊裝瘋賣傻十年,只為等待機會報仇雪恨。並且在劇中,先是讓李和郭利仕知道了他的身份和復仇計劃,後讓龍波挖去雙眼,並在龍波的計劃中當了替罪羔羊被抓。

5.原著沒有而劇中出現的第八團老三

原著中,守捉郎的火師和第八團並無關係。

劇中,守捉郎的火師,是張小敬從軍時候的戰友,一起患難過的第八團的老三。

老三在劇中出現得短暫時間內,給張小敬發出了一起幹的邀請。為此,老三清理了圍在他身邊的守捉郎,想要與昔日戰友暢談一番。可惜被一個並沒有死去的守捉郎起身偷襲致死。

電視劇更新過半,對於書與劇的幾處不同,並沒有因看了原著就覺得劇不如書的感覺。

書中很多情形,配上文字旁白就能表達,更換成劇中情形,那些文字不能表達的,經過角色的調整場景的更換,更能體現出十二時辰裡,張小敬如何以一己之力,影響身邊的人與他一起反恐。

劇還沒有更完,後面還有哪些不同,等劇更完,我再來更新。


小棋追劇


這種感情的問題往往很複雜,我對原著簡理解單給你打一個類比吧。你知道戰友之間的感情嗎?在戰場上同生共死的戰友之間生死之情。這種感情甚至超越了很多親情。

戰友的遺孀如果要讓人來照顧,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把孩子當成自己的親生骨肉,這是人之常情。特別是龍波這樣的男子漢,所以龍波對聞染的感情就是父母之情,一個父親想竭力的保護照顧自己的女兒。

很遺憾,原著中這兩個人並沒有見過面,這也是電視劇作品對原著的生華,讓我們更能看到有血有肉的人,讓原著中的人物更加鮮活飽滿。





浪裡飛刀


聞染這個角色,改的著實有點失敗。崔器、陸三、小乙、姚汝能和魚腸等角色都改的挺好的,賺足了眼淚和噱頭,豐富了看點。

聞染以誘騙王韞秀出場的,作為聞無忌唯一的孩子,也是第八團唯一的希望,被龍波視作親人,她理應被龍波和張小敬保護和牽掛。龍波要炸掉長安,安排聞染離開長安,合情合理。但後面就看不懂了,既然是這樣,為什麼要安排她誘騙綁架王韞秀?為什麼天天呆在龍波身邊,即沒有深度參與他們的行動,大多數時間在旁觀,做一些不明所以的行動,又沒有阻止龍波。中間還因魚腸嫉妒,被借刀殺人,差點死在井裡。想表達什麼?一心一意想救恩公,似乎自己特別有主意特別明白,但行動上卻在瞎胡鬧,根本不知道她要幹什麼,人設有點崩。

如果說是通過她身上的異香給張小敬留下線索,那完全可以保留書中的人設來實現這一目的啊。

原著中:聞染接到龍波消息,要她今晚離開長安城,聞染想把王韞秀的外賣訂單送完再走,結果在給王韞秀送香的路上,遭遇熊火綁架,聞染跑去王韞秀那裡求助,結果右剎的人連同王韞秀和聞染一起綁架了,因他們身上都穿著cosplay胡人的裝束,右剎的人誤把聞染當成王韞秀,聞染手無寸鐵,但擅於使香自救,也給張小敬找到自己留下了線索……

一個可憐又無辜的倒黴孩子,過著普通日子的長安女子,轉眼之間捲入兩起綁架中,幾經生死,這不正好暗示了在這個腐爛朝廷統治之下,任何一個過著尋常日子普通老百姓都有可能下一秒就直面死亡嗎?那些沒有龍波和張小敬的普通人,在這場末世浩劫中,又有誰來保護?

補充:劇中龍波和張小敬都把聞染當成第八團的眼睛,希望她看到一個美好的長安,如此美好單純的角色實在和綁架王韞秀等行為矛盾。


萌萌兔丸醬


原著中設定龍波本名是簫規,也是第八團倖存下來的,對他們來說,和聞染父親聞無忌是生死之交,護衛聞染周全不在話下。即使像龍波這樣個性鮮明,讓人有時難以捉摸的人,這份兄弟義氣也是在的。

當然劇中和原著還是所有差異,原著中聞染並不知道這整個伏火雷的陰謀,而劇中的聞染似乎牽涉較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