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醫界豐碑】鄧鐵濤:我是為中醫而生的

【醫界豐碑】鄧鐵濤:我是為中醫而生的

如果為當代中醫藥選擇一位最鮮明的形象代言人,全國首屆國醫大師、現代著名中醫學家鄧鐵濤(1916年~2019年)一定是強有力人選。如果為鄧鐵濤貼上一枚標籤,那一定是“鐵桿中醫”。


【醫界豐碑】鄧鐵濤:我是為中醫而生的

1986年,鄧鐵濤(左一)在進行臨床帶教。廣州中醫藥大學鄧鐵濤研究所供圖

鄧鐵濤104年的人生路,毋寧說是一條中醫路。

出生於嶺南中醫藥世家,從小聞著藥香,看著父親懸壺濟世;16歲考入中醫院校,接過岐黃“醫缽”;22歲與同學在香港合辦南國新中醫學院。此後,他的畢生就與中醫藥再也分不開了。“我是為中醫而生的人。”

於中醫臨床,他不斷精進。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他運用傷寒溫病理論防治乙腦、流腦、流感,其理論至今仍有效指導流行性、傳染性、感染性、發熱性疾病診治;本世紀初,他力主中醫介入抗擊SARS,率領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73例SARS病人,取得“零轉院”“零死亡”“零感染”的成績。自此,中醫有了和西醫同抗突發傳染病的機會。

於中醫學術,他勇啃西醫同行眼中的硬骨頭。年近90歲時成為“973”計劃首席科學家,提出從補脾健胃著手,針對重症肌無力這一世界難題開展研究,將重症肌無力病人的治療有效率提高到98.8%,為中醫學理論價值和學術地位再添砝碼。

於中醫教育,他憂心忡忡,為剎住中醫和西醫院校“合併風”,推動中醫藥人才特色傳承培養大聲疾呼。在他的倡導下,全國名老中醫帶徒傳授制度得以建立並推廣,“學我者必須超過我”的口號響徹中醫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