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老家,那棵經歷了“是是非非”的柿樹

老家的一處老房子拐角處,長著一棵老柿樹。有成年人一摟那麼粗,樹幹斑駁,枝丫茂密,一幅飽經風霜的模樣。微風吹過,樹葉嘩嘩的響,好像在訴說著它所知道的故事。

老家,那棵經歷了“是是非非”的柿樹

老家,那棵經歷了“是是非非”的柿樹

它真的是一棵有故事的樹,關於這棵樹的故事時間都已經比較久遠了,故事還得從解放前說起。

那會兒的村上,都是破敗貧窮的景象。大多數住的都是破草屋,吃的是雜糧黑麵。而只有一家住的是高門大院,頓頓不但可以吃到白麵,他們家的整齊的瓦房,沿著村裡的小路,還連成了一道街。

老家,那棵經歷了“是是非非”的柿樹

農忙時節,村裡的很多有力氣的男人,都會被這家僱傭為長工或者短工,收糧食,種莊稼。不過這家,也是忠實厚道之家。從來不苛責這些長工或者短工,過來幹活的人,都是好吃好喝招待著,生怕落下壞名聲。一年到頭也吃不了幾頓飽飯的男人們,也就有了吃的肚子溜圓的機會。

老家,那棵經歷了“是是非非”的柿樹

老家,那棵經歷了“是是非非”的柿樹

老家,那棵經歷了“是是非非”的柿樹

有一年的春天,在街頭的祖傳的老宅子邊上,這家的女主人安排人種上了一棵柿樹。一來柿子樹到秋天有滿樹的柿子可以吃,並且在老家,還有事事(柿柿)如意的好兆頭,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對於安穩,是每個人的最大渴求,最大期盼。另外意義就是像劃地界似的做一個標誌,標誌著樹這邊的都是自己家的地界。

老家,那棵經歷了“是是非非”的柿樹

後來的柿樹開始掛果了。以後的每一年,柿子都結的綴斷枝頭。一入秋,柿子金燦燦的掛在光禿禿的枝丫上,像掛了無數個小燈籠,甚是好看。女主人每年都會帶著孩子們過來摘柿子,能摘下好多筐。給孩子們吃,再給周圍的窮苦街坊鄰居挨家送送。

老家,那棵經歷了“是是非非”的柿樹

老家,那棵經歷了“是是非非”的柿樹

柿樹長得很快,沒過幾年,已經有鋤把那麼粗了。

老家,那棵經歷了“是是非非”的柿樹

老家,那棵經歷了“是是非非”的柿樹

那年夏天的雨水比較多。下暴雨的時候,村裡有一家村民的草屋倒塌了,無處安身的這家,就給女主人打招呼,央求著給一片立錐之地。再後來他們就靠著柿樹搭了個茅草屋。柿樹的女主人,就告訴家裡人,以後每年的柿子,就讓現在住的大叔他們家摘,畢竟他們家更困難些。柿子不僅可以吃,省點糧食,也可以拿柿子換一些糧食回來填肚子。從此以後,摘柿子就都由大叔他們家代勞了。

但是不管摘多摘少,都要送過來一籃,多的也不要,這是女主人的意思。這個智慧的女人,只是讓雙方都記得,這顆柿樹的主權。

老家,那棵經歷了“是是非非”的柿樹

挨著柿樹的大叔這家,慢慢的日子也開始好轉了。茅草屋扒掉,給蓋了裡生外熟的三間房,也壘起來了淺淺低低的院牆。而之前的那棵柿樹,就被圈在了院牆之間。

社會越發動盪了,各地都在高呼口號打土豪分田地。高門大院的一家,成了村上的眾矢之的。他們家曾經善待過的那些人,更加清楚他們家裡的家當用具的位置所在,瘋狂爭搶。那些人一擁而起,明裡暗裡爭搶著糧食牲口,甚至鍋碗瓢盆等。他們家的所有東西,都不再是屬於他們,而是屬於全村的。當然,也包括了那棵生長茂盛的柿樹。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高門大院的繁華一去不再。一大家子人也都開始疲於奔命,忙於生計。關於一籃柿子的約定,大家誰都不在意了,也不敢在意了,也沒精力在意了。

老家,那棵經歷了“是是非非”的柿樹

在後來的日子裡,他們一家曾經過過的生活,被打上了身份標籤:“地主”。住的是村裡最破舊的草棚安身。吃不飽,穿不暖,提心吊膽的過活,吃盡了所有的苦頭。

老家,那棵經歷了“是是非非”的柿樹

現在,柿樹的新主人換成了後來蓋房子圈住樹的大叔他們家。每次一開批鬥會,大叔的兒子,都是最先跳上臺,生靈活現的去描述地主一家是如何欺詐他們的。比如讓他們把自己家院裡種的柿子,每年上繳一籃給地主家此類的惡毒之事。大叔的兒子還說,之前的很多人之所以被地主家恩惠,都是地主家耍的小伎倆,來收買人心的。愚昧的村民們群情激奮,都為曾經被地主一家的矇蔽而感到羞恥。所有的情緒都化成了批鬥時的兇狠。

老家,那棵經歷了“是是非非”的柿樹

柿樹主人一家,變成了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好像誰不打,就是誰的階級立場不夠鮮明。年邁的女主人,終於抵擋不住身心的折磨,下世了。一家子人的日子越發難過。

一天夜裡,有人悄悄的推開草棚的門,放下了幾個窩窩頭,轉身離去。

一連好幾天,都是如此。

一家人雖然並不知道,這個到底是誰。但也充滿了無限的感激。一家子決定晚上探個究竟,看看這個恩人到底是誰。

又到了半夜,看到有人貓著腰走近,等此人剛一開門,一家人一把拉住了他。仔細一看,是年邁的大叔。大叔無奈的說:兒子長大當家了,不聽他的。但人不能沒了良心,他知道事情的原委,明白欠的人情。心裡有虧欠,就想這個辦法彌補一下。大叔知道柿樹是他們家的,當年也是一家子的接濟,才活了下來。大叔覺得對不起下世的老嫂子。

老家,那棵經歷了“是是非非”的柿樹

時間一年一年過去了,所有過往的事情都變得風輕雲淡了。村裡的舊貌換新顏,只要肯吃苦的人家,都過上了好日子。那棵柿樹,始終長在哪裡,不再屬於誰家的,成了村裡的共同財產,也成了歷史的見證者。

老家,那棵經歷了“是是非非”的柿樹

這棵柿樹站在村子裡,默默的長了很多年。以後,或許還要一年年的守護在這,回饋著滋養它的這片土地。它一言不發,但也或許用嘩嘩的樹葉聲訴說了所有。

老家,那棵經歷了“是是非非”的柿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