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致敬戰“疫”巾幗:以戰“疫”者的姿態過最美的“三八”節

三月,花朵綻開瓣蕊,枝芽孕育新生,疫情阻擋了踏春的腳步,卻阻擋不了萬物生長,這個春天,依舊充滿了美好和希望。過去的一個多月裡,我盟各行各業女性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用大愛譜寫了抗疫的不凡篇章。

2020年3月8日,即將迎來“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110週年,與往年女性過節方式不同,眼下正值疫情防控時期,許多女性同胞奮戰在抗疫第一線,她們默默堅守著、無私奉獻著,成為這場戰“疫”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本期,我們將鏡頭對準了這些美麗的女性,記錄她們在疫情期間的忙碌身影……

王燕50歲,盟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監事長,同時也是巴彥浩特鎮南環街道梅桂苑社區平房區的片組長,兒子楊承光是內蒙古大學環境科學專業大二學生。楊承光看到母親奔忙在抗疫一線,便主動提出加入紅十字會志願隊伍。連日來,這對“母子兵”頂著寒風堅守在南環街道梅桂苑社區平房區值守的卡口上,為居民測量體溫,引導群眾登記信息,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文/楊慧

張國麗33歲,阿左旗城市管理局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抗疫以來,她積極對接機關和街道辦、社區,從人員防控、消毒、應急值守等各方面做好準備。同時,對沿街商戶進行專項宣傳,耐心細心地講解,贏得了群眾對防疫抗疫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文/楊慧

于丹32歲,盟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科員。疫情防控期間,她負責信息報告和中心實驗室消毒效果監測工作,連續在崗位上奮鬥了40多天。與此同時,她每週還要對中心實驗室的效果情況進行監測,掌握滅菌器的滅菌效果以及實驗室消殺效果,監測消殺質量,避免實驗室內部感染。 文/楊慧

柴萍38歲,盟郵政分公司一名快遞員。疫情防控期間,她放棄節假日奔走在一線,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及時為閉門不出的居民送去暖心的包裹。 文/趙楠

劉永慧53歲,阿左旗市監局額魯特市監所巡查員。面對突發疫情,大年初二她就主動投身市場監管疫情防控工作,每天對轄區內個體工商戶門店進行地毯式、循環式檢查,督促各營業中市場主體按要求對經營場所進行定時消毒、保證通風,做好從業人員和消費者體溫測量工作,嚴查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等違法行為。 文/趙楠

馬曉燕48歲,開元愛心超市東城店一名售貨員。疫情期間,她從未休息過一天,堅守在崗位上,為顧客做好服務,爭取讓每一位顧客滿意。 文/趙楠

李亞男36歲,阿拉善日報社記者。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她與單位同事們一道逆行而上,置身於新聞第一現場,積極挖掘宣傳疫情期間湧現出的先進典型,用鏡頭、聲音、筆觸講好阿拉善抗疫故事,刊發和製作了一系列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宣傳報道,為全社會注入強大正能量,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履行著記者的職責。 文/楠楠

劉琰49歲,內蒙古強力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經理、阿左旗黃手環志願者協會會長。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來襲,1月27日,她組織志願者募資捐款,並且主動到額魯特街道安達社區值班,同時在內蒙古共青團“愛在北疆”做線上心理疏導。 文/趙楠

劉樺59歲,阿左旗土爾扈特北路社區新世紀黨支部書記。自疫情發生以來,她積極協助賀蘭山管理局的同志們開展摸排走訪,防控政策和知識宣傳,住宅小區值守,人員、車輛登記檢查,重點人員監控、樓道消毒,維護公共衛生等防疫工作,每天從早7點一直工作到晚11點。面對家人的擔心,她卻說“這是她應盡的責任”。 文/趙楠

田海榮盟中心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疫情期間,她始終堅守在發熱門診一線,負責協調對接相關部門工作、防控知識培訓、接診發熱病人、專家組會診、指導感染科病區日常工作等,確保每一位患者能及時就診。 文/張彧

海霞41歲,盟衛健委副主任,擔任機關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防控組組長,負責全盟醫療防控業務管理。疫情防控期間,她協調各個部門做好防控工作,確保每一個環節無疏漏。 文/張彧

閆萍52歲,阿拉善麗景物業服務公司總經理。正月初二,她便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對公司管轄的9個小區制定嚴格的消殺工作實施方案,與物業工作人員一起每日對樓道進行消殺,確保小區居住環境清潔、安全。同時積極配合社區、包聯單位做好人員、車輛進出小區信息審查工作,充分發揮業主交流微信群的作用,為居家隔離人員送生活必需品,架起小區居民與外界聯繫的橋樑。 文/史夏濛

孟燕30歲,阿拉善日報社新媒體編輯。1月27日,她放棄休假回到了崗位,做到“若有戰,召必回”。她說:“輿論場就是戰場,越是艱險越向前。”疫情防控期間,記者在前方記錄這場戰“疫”,編輯們則守在後方,共同呈現了一篇篇及時且有效的疫情信息和動人的抗疫故事。 文/娜美拉

楊秀琴50歲,巴彥浩特西城區衛生服務中心主治醫師。從1月26日起,她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承擔預檢分診工作,與其他醫務人員一起為符合條件的居民開具《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解除告知單》。近日,她又忙著上門為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的居民測量體溫,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文/娜美拉

楊慧31歲,阿拉善日報社記者。她經常奔波在防疫一線,拍照、寫稿、錄視頻,只為給讀者帶來更多的報道。 文/沈雅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