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致敬战“疫”巾帼:以战“疫”者的姿态过最美的“三八”节

三月,花朵绽开瓣蕊,枝芽孕育新生,疫情阻挡了踏春的脚步,却阻挡不了万物生长,这个春天,依旧充满了美好和希望。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盟各行各业女性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大爱谱写了抗疫的不凡篇章。

2020年3月8日,即将迎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10周年,与往年女性过节方式不同,眼下正值疫情防控时期,许多女性同胞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她们默默坚守着、无私奉献着,成为这场战“疫”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本期,我们将镜头对准了这些美丽的女性,记录她们在疫情期间的忙碌身影……

王燕50岁,盟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监事长,同时也是巴彦浩特镇南环街道梅桂苑社区平房区的片组长,儿子杨承光是内蒙古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大二学生。杨承光看到母亲奔忙在抗疫一线,便主动提出加入红十字会志愿队伍。连日来,这对“母子兵”顶着寒风坚守在南环街道梅桂苑社区平房区值守的卡口上,为居民测量体温,引导群众登记信息,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文/杨慧

张国丽33岁,阿左旗城市管理局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抗疫以来,她积极对接机关和街道办、社区,从人员防控、消毒、应急值守等各方面做好准备。同时,对沿街商户进行专项宣传,耐心细心地讲解,赢得了群众对防疫抗疫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文/杨慧

于丹32岁,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科员。疫情防控期间,她负责信息报告和中心实验室消毒效果监测工作,连续在岗位上奋斗了40多天。与此同时,她每周还要对中心实验室的效果情况进行监测,掌握灭菌器的灭菌效果以及实验室消杀效果,监测消杀质量,避免实验室内部感染。 文/杨慧

柴萍38岁,盟邮政分公司一名快递员。疫情防控期间,她放弃节假日奔走在一线,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及时为闭门不出的居民送去暖心的包裹。 文/赵楠

刘永慧53岁,阿左旗市监局额鲁特市监所巡查员。面对突发疫情,大年初二她就主动投身市场监管疫情防控工作,每天对辖区内个体工商户门店进行地毯式、循环式检查,督促各营业中市场主体按要求对经营场所进行定时消毒、保证通风,做好从业人员和消费者体温测量工作,严查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 文/赵楠

马晓燕48岁,开元爱心超市东城店一名售货员。疫情期间,她从未休息过一天,坚守在岗位上,为顾客做好服务,争取让每一位顾客满意。 文/赵楠

李亚男36岁,阿拉善日报社记者。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她与单位同事们一道逆行而上,置身于新闻第一现场,积极挖掘宣传疫情期间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用镜头、声音、笔触讲好阿拉善抗疫故事,刊发和制作了一系列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宣传报道,为全社会注入强大正能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履行着记者的职责。 文/楠楠

刘琰49岁,内蒙古强力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经理、阿左旗黄手环志愿者协会会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1月27日,她组织志愿者募资捐款,并且主动到额鲁特街道安达社区值班,同时在内蒙古共青团“爱在北疆”做线上心理疏导。 文/赵楠

刘桦59岁,阿左旗土尔扈特北路社区新世纪党支部书记。自疫情发生以来,她积极协助贺兰山管理局的同志们开展摸排走访,防控政策和知识宣传,住宅小区值守,人员、车辆登记检查,重点人员监控、楼道消毒,维护公共卫生等防疫工作,每天从早7点一直工作到晚11点。面对家人的担心,她却说“这是她应尽的责任”。 文/赵楠

田海荣盟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疫情期间,她始终坚守在发热门诊一线,负责协调对接相关部门工作、防控知识培训、接诊发热病人、专家组会诊、指导感染科病区日常工作等,确保每一位患者能及时就诊。 文/张彧

海霞41岁,盟卫健委副主任,担任机关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防控组组长,负责全盟医疗防控业务管理。疫情防控期间,她协调各个部门做好防控工作,确保每一个环节无疏漏。 文/张彧

闫萍52岁,阿拉善丽景物业服务公司总经理。正月初二,她便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对公司管辖的9个小区制定严格的消杀工作实施方案,与物业工作人员一起每日对楼道进行消杀,确保小区居住环境清洁、安全。同时积极配合社区、包联单位做好人员、车辆进出小区信息审查工作,充分发挥业主交流微信群的作用,为居家隔离人员送生活必需品,架起小区居民与外界联系的桥梁。 文/史夏濛

孟燕30岁,阿拉善日报社新媒体编辑。1月27日,她放弃休假回到了岗位,做到“若有战,召必回”。她说:“舆论场就是战场,越是艰险越向前。”疫情防控期间,记者在前方记录这场战“疫”,编辑们则守在后方,共同呈现了一篇篇及时且有效的疫情信息和动人的抗疫故事。 文/娜美拉

杨秀琴50岁,巴彦浩特西城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从1月26日起,她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承担预检分诊工作,与其他医务人员一起为符合条件的居民开具《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解除告知单》。近日,她又忙着上门为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居民测量体温,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文/娜美拉

杨慧31岁,阿拉善日报社记者。她经常奔波在防疫一线,拍照、写稿、录视频,只为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报道。 文/沈雅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