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聲入人心的入坑經歷

第一次知道他們,是去年冬天過年回家,在電視上換臺時,掃過了幾個面孔,當時給我的感覺:個子高,聲音好,唱起歌來一本正經,不太喜歡走動的樣子。

初見沒有給我留下太多印象。

之後再見到,是在《歌手》的節目上,他們以踢館的身份亮相,我還莫名覺得好笑,四個人踢一個人,是不是有點太明目張膽了?

但不得不承認,這是我入坑的開始。

第一首《鹿be free》著實驚豔到我了,我在客廳沙發上的“過激”反應,不亞於節目現場的人聲鼎沸,特別是蔡蔡的第一句亮嗓,渾厚的男高音像排山倒海一樣噴湧而來,就像海浪拍打岸邊的岩石,滌盪著我的心靈。

聲入人心的入坑經歷

再要鼓吹的就是川子的音準,大龍的神情,還有嘎子的神顏。

我迫不及待地指給表姐看,“那個男人太帥了!”

表姐對音樂不是很感興趣,恍惚地問:“哪個?中間那個混血?”

“不是,是蒙古族的!”

我姐當時看了我一眼,“你說的是楊坤吧?”

聲入人心的入坑經歷

確實,他們還沒出名到家喻戶曉的程度,我很苦惱,這麼優秀的表演,為什麼沒有更多的人去欣賞,去痴迷呢?

我企圖在同學裡找到知己,但看《歌手》人絕對沒有吃雞的人多,寥寥幾個看《歌手》的姐妹,全拜倒 在吳青峰的石榴裙下,只有我奮戰在一線,為“阿龍川蔡”加油。

他們的出現,徹底顛覆了我對美聲歌唱家的認知,原來世界上會有如此靚仔的人,能唱出這般高堂大雅的音樂。從此,每週五守在電視前的我,會為“阿龍川蔡”加油,甚至希望他們能得“歌王”。

聲入人心的入坑經歷

大龍離開後,我對《歌手》的關注度有所下降,轉而開始關注《聲入人心》,這些節目真是驚喜的俄羅斯套娃,給我打開一扇又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我看綜藝,向來習慣從頭開始看,在節目組的套路下,我一度懷疑嘎子是個城府頗深的心機boy,戴著有色眼鏡的我,刷完前幾期之後,才發現自己被節目組的剪輯師玩得團團轉。

哪有什麼王不見王?明明就是老父親嘎和沙雕龍的同學友誼。

聲入人心的入坑經歷


聲入人心的入坑經歷


聲入人心的入坑經歷

借了舍友的芒果會員,看到加長版的聲,喜極而泣,這是什麼神仙打架?周深海妖似的聲音驚為天人,王晰的Low C低沉性感,鶴鶴的花腔和他的彩虹屁一樣動聽,卡老師和洪老師穩如泰山,四小隻也突飛猛進。

遊戲環節的歡樂更是“每天一遍,防止抑鬱”。

如果不是接地氣的鬥雞,誰知道大龍四肢簡單、頭腦發達呢?

如果不是猜歌名,誰知道內蒙人和我們的童謠相差那麼大呢?

如果不聚餐,誰知道蔡蔡的酒量那麼“好”呢?

如果不看直播,誰知道黃子的真名是皮凡呢?

聲入人心的入坑經歷


聲入人心的入坑經歷


聲入人心的入坑經歷


聲入人心的入坑經歷


聲入人心的入坑經歷


聲入人心的入坑經歷

聲,像一部歷久彌香的電影,有基調,有內涵。

聲,不僅完全消除了我對選秀類節目的偏見,甚至讓我愛上了老一輩人才會愛上的美聲,最重要的是,它提升了我的審美(主要是對顏值的審美)。

聲入人心的入坑經歷


聲入人心的入坑經歷


聲入人心的入坑經歷


聲入人心的入坑經歷

每一個男生,當他們自信地站在舞臺上,唱自己專業的東西,向世界普及小眾文化時,他們都是美的。

因為熱愛,所以赤誠,因為專業,所以純粹。

我們國家的藝術足夠包容,才讓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文化交融,讓國內與國外的經典並存,讓美聲與流行同在。

人和國家一樣,如果你願意在粉絲泡沫裡保持清醒,願意去接納新的藝術形式,願意去欣賞屏幕裡或是劇院舞臺上的表演,你一定能更加敏銳地覺察到先進的文化方向。

很多人說音樂劇是舶來品,這種說法似乎夾雜著某種牴觸情緒。其實我們的戲曲與音樂劇有異曲同工之妙,從關漢卿的《竇娥冤》到現代的《白娘子傳奇》,這種“說+唱”的藝術形式與國民朝夕相處,它美化了故事的表達,僅此而已,並不是用來界定文化隔閡的標準。

我們時常用國外的電影技術,來講述中國的故事,又何必畏懼無法用音樂劇唱出自己的故事呢?

我希望不僅是男孩子,也應該有更多的女孩子,在歌劇或音樂劇的道路上閃閃發光。希望每一個以追星姿態躲在角落的年輕人,敢大膽走出舒適圈,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熱。

世界洋洋大觀,文化市場魚龍混雜,秉持一份包容心是一種品德,而對主流“美”的專注力更是一種修養,一種超凡的匠心。

聲入人心的入坑經歷


聲入人心的入坑經歷


聲入人心的入坑經歷


聲入人心的入坑經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