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黔南州10個貧困縣全部出列!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


3月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發佈公告,貴州省24個縣(區)退出貧困縣序列,黔南州長順、獨山、三都、荔波、平塘、羅甸6縣在列,標誌著黔南州10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至此,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實現所有貧困縣整體出列,420萬黔南人民告別貧困歷史。這份成績,含金量十足:貧困人口發生率從2014年的24.12%降至0.68%,歷史性低於全省平均水平;三都、羅甸兩個深度貧困縣提前一年出列!在全省3個自治州中率先實現貧困縣全部摘帽!

對於黔南來說,這張成績單,來得格外不易。

位於貴州省貧困程度最深、貧困面最廣、貧困人口最多的麻山、瑤山、月亮山“三山”腹地的黔南,脫貧攻堅的擔子,沉重非常,成為壓在黔南人民肩上的新的三座大山!

這裡,有6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0個縣屬滇桂黔石漠化連片特困地區,1個深度貧困縣,1個享受深度貧困縣政策扶持縣的黔南。

黔南州10個貧困縣全部出列!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


平塘群眾採春茶

貧困是事實,但貧困不是宿命。早在八七攻堅之際,黔南人民就鉚著一股勁,與貧困較量,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時間忠實地記錄了在這場較量中,黔南的穩紮穩打和步步為營:

從2014年至2018年,甕安、龍里、貴定、惠水縣相繼退出貧困縣,631個貧困縣村出列,減少農村貧困人口77.81萬人;

2019年底,全州共減少農村貧困人口91.55萬人,農村貧困人口發生率從2014年的24.12%降至0.68%,低於全省平均水平;

2020年長順、羅甸、平塘、獨山、荔波、三都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205個貧困村出列,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3.74萬人,剩餘農村貧困人口23856人;

……

就這樣,黔南人民一點一點,一步一步,“移平”了壓在肩頭的貧困“大山”。

在這場消除貧困的殲滅戰中,黔南在黨和國家一系列扶貧政策的光輝照耀下,420萬黔南幹部群眾凝心聚力、眾志成城,用智慧和汗水澆灌出了“三山”地區最絢爛的脫貧之花!

十條“精準打法”,擊中貧困要害

囿於貧困久矣,消除貧困,是每一個黔南人心底的聲音。

面對形式嚴峻的貧困現狀,黔南人清楚,要想徹底戰勝貧困,還必須有自己的“絕招”。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黔南人根據各個歷史階段脫貧攻堅實際情況,創新思路,敢想敢幹,有針對性地實施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

從“救濟式扶貧”到“開發式扶貧”,從“區域性扶貧”到瞄準貧困縣“整村推進”,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不斷總結經驗打法,瞄準堅中之堅,攻克難中之難,通過“靶向治療”,精確定位貧困村、貧困戶,因村因戶施策,科學配置資源,黔南的貧困殲滅戰,越打越精彩。

黔南州10個貧困縣全部出列!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


羅甸縣茂井鎮大亭社區牛棚村村民喜獲油茶豐收

尤其是近年來,黔南州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目標不變、靶心不散、頻道不換,盡銳出戰、務求精準。

圍繞“精準”二字,黔南州按照“五步工作法”,抓具體、抓深入,下足精準“繡花功夫”,壓實責任“軍令狀”,打好政策“組合拳”,建好產業“增收鏈”,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2017年,甕安、龍里率先摘帽出列;2018年,貴定、惠水縣相繼退出貧困縣。至此,631個貧困縣村出列,減少農村貧困人口77.81萬人,黔南取得脫貧攻堅的階段勝利。

黔南州10個貧困縣全部出列!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


惠水佛手瓜成為當地群眾致富產業

三山腹地的三都、羅甸等六縣,成為脫貧攻堅必須攻克的最後堡壘。

“全面實現小康,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

為了啃下硬骨頭,決戰三山之巔,黔南針對三都出臺了“聚焦脫貧攻堅,目標不能發散;聚力脫貧攻堅,力量不能分散;壓實脫貧攻堅責任,功夫不能做虛”的“約法三章”,火速糾偏,聚焦脫貧攻堅。

黔南州10個貧困縣全部出列!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


移民新風貌 周凱 攝

2018年,黔南相繼出臺了開展一輪全面系統篩查、繪製一張農村人口基數底圖、組建一批脫貧攻堅專班、組織一場扶貧幹部大培訓、完善一個保障精準的組織體系、建立一套落實精準的工作機制、收集整理一本完整規範的檔案資料的“七個一”機制。

2019年,黔南出臺脫貧攻堅十條“精準打法”,瞄準“深化認識、提高站位、盡銳出戰、動態摸排、完善機制、問題導向、智志雙扶、社會幫扶、網格管理、激勵問責”等十個方面,“精準”發力,火力全開,攻克最後的貧困堡壘。

黔南州10個貧困縣全部出列!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


長順縣白雲山鎮思京村蔬菜基地,當地群眾種植蔬菜 陳波 攝

在一系列精準打法下,脫貧攻堅成效明顯。全州共籌集各類資金近33億元,實施項目1841個,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產業發展、促進就業和民生保障等方面,著力夯實“兩不愁三保障”短板,為深度貧困地區實現脫貧目標提供了強大的資金保障。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

2020年,位於“三山”腹地的三都、羅甸、長順、荔波實現了和獨山、平塘一起成功“摘帽”,黔南州取得了打贏了貧困殲滅戰的決定性勝利。

精神高地指引,書寫脫貧奇蹟

5年時間,黔南共減少農村貧困人口91.55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從24.12%下降到0.68%,全州10個滇桂黔石漠化連片特困地區縣(含2個深度貧困縣)、137個貧困鄉鎮(含2個極貧鄉鎮)、836個貧困村全部實現出列,在全省3個自治州中率先實現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國唯一水族自治縣三都摘下戴了33年的“貧困帽”,44個民族,一個民族都沒有落下。

黔南人民用33年的接續奮鬥,終於登上了象徵貧困的三山之巔!

基礎、條件、經濟水平等在全省靠後,能夠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單,黔南憑什麼?

除了一系列有創造性、針對性的脫貧實招之外,黔南靠的是挺立在大山之巔的黔南人那一股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氣神,靠的是流淌在血液裡的紅色基因鑄就的精神豐碑!

黔南州10個貧困縣全部出列!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


甕安縣嵐關鄉白茶基地

黔南州作為貴州紅色基因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蘊藏著豐富的紅色“富礦”。這裡有彪炳史冊的猴場會議,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偉大轉折的前夜”;有中央紅軍在甕安江界河強渡烏江,打下了紅軍長征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

紅色基因滋養著黔南,讓黔南人在面對貧困的三座大山的時候,迎難而上,開展了艱苦卓絕的貧困殲滅戰。

黔南州10個貧困縣全部出列!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


甕安猴場會議會址

1997年2月16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題為“大關村苦幹12年挖掉窮根”的消息,報道羅甸大關村黨員、村支書何元亮帶領村民摳千年土鑿萬年石,在“不具備生存條件的區域”的喀斯特山區,造出了千畝良田的感人故事。

紅色的基因在傳承,反貧的故事在繼續。

你聽,在何元亮之後,羅甸沫陽鎮麻懷村,“當代女愚公”鄧迎香帶領群眾挖通出山隧道的“叮叮噹噹”的敲擊聲,他們不僅打通出山路,還打通了小康路;

黔南州10個貧困縣全部出列!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


鄧迎香帶領村民修隧道

你聽,長順敦操鄉“背篼幹部”行走在山路上那深深淺淺的腳步聲,他們用自己的辛苦指數,“背”出了大山群眾的致富之路;

你聽,荔波縣“夥計幹部”,走村入戶,與貧困群眾圍爐而坐,心貼心,結對子,謀劃脫貧路子的懇切之聲,他們幫出了群眾的好生活……

黔南州10個貧困縣全部出列!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


荔波黃金百香果豐收

人,一旦迸發了精神動力,就擁有不可戰勝的力量。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征程中,位於三山地區的黔南各族群眾,一代接一代,接續奮鬥,苦幹實幹。這股精神力量構築起了黔南人民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精神高地,也是黔南攻克“三山”堡壘,取得脫貧攻堅決定性勝利的關鍵所在。

只有幹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出來的輝煌。

如今,在曾經滿目瘡痍石漠化程度嚴重的喀斯特山區,黔南人民骨子裡那傳承至今的紅色基因,不僅讓石山披上了綠裝,更澆灌出了最絢爛的“脫貧之花”“小康之花”。

決戰“三山”之巔,黔南不是孤軍奮戰

脫貧攻堅註定是載入史冊的光輝一頁,決戰“三山”之巔,黔南從來不是孤軍奮戰。

山海同心,情繫脫貧。2013年,“東西部扶貧協作”,把千里之遙的廣州市與黔南聯繫在了一起,開啟了一段延續至今的幫扶佳話。

2017年10月,廣州開發區醫院骨科主任王國亮掛職獨山縣人民醫院副院長、骨科主任僅一個月,就幫助該院成功實施了第一例膝關節鏡手術。

獨山縣人民醫院骨科醫生唐玉龍說:“自從廣州開發區醫院定點幫扶以來,我們醫院的科室設置、人員培訓、技術力量等都大大提高。”

王國亮只是廣州幫扶黔南眾多身影中的一個。出資、出力、出人,廣州市盡心盡力幫助黔南。

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廣州市累計投入黔南對口幫扶資金19億元,援建項目近500個,受益貧困人口約10萬人次。近3年來,共有87家廣東企業投資黔南,投資額達45.12億元,直接帶動1.76萬貧困人口增收。項目涉及城市綜合體、文化旅遊、休閒娛樂、現代農業、裝備製造等產業,黔南成為珠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承接地”。廣州社會各界向黔南捐贈幫扶資金(含捐物折資)6000萬元,共選派80名黨政幹部、416名專業技術人才到黔南掛職和開展技術幫扶。為黔南培訓黨政幹部5000餘人次,培訓各類專業技術人才32962人次,為黔南脫貧攻堅作出巨大貢獻。

黔南州10個貧困縣全部出列!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


在廣州的幫扶下,獨山種桑養蠶產業實現一二三產融合,圖為女工正在車間忙碌

山海同心之外,還有來自中央統戰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北京郵電大學、國家投資開發集團公司等4家中央單位定點幫扶黔南6個貧困縣,書寫了深深的“國地情誼”。

2018年,中共中央統戰部的掛職扶貧幹部王理,把年幼的雙胞胎女兒從北京帶到三都,“把家安到三都”。幾個月來,在王理牽線搭橋下,帶來1000多萬扶貧資金,涉及到農業產業、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等多個項目。她說:“來扶貧就是要下到基層,到最需要幫扶的地區,瞭解百姓最需要什麼……”

黔南州10個貧困縣全部出列!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


廣州幫扶團到三都調研

陽春三月,羅甸縣逢亭鎮1200畝百香果產業帶吐綠,柔嫩的枝條,欣欣向榮。這是國家開發投資集團幫助羅甸發展的產業。

2019年,4家中央單位落實幫扶資金1.91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02個,覆蓋貧困人口7.5萬人,帶動脫貧3.2萬人。協調社會捐贈3719.24萬元,落實幫扶需求61項。幫助引進企業22家,投入資金12527.3萬元。

同時,黔南創新社會扶貧體制機制,充分發掘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的巨大潛力,組織和動員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開展精準幫扶,發動企業、商會以及各類社會團體參與社會幫扶,集中力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脫貧戰場波瀾壯闊,追夢路上砥礪前行。繼10個貧困縣全部“摘帽”之後,黔南將發揚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當奮楫的精神,按照“四個不摘”的要求,一鼓作氣、乘勢而上,繼續保持攻堅態勢,建立健全脫貧攻堅長效機制,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徹底撕下貧困的標籤,貼上亮麗的名片,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撰文攝影: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張發揚 梁曉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