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2019年為何大家都不談創業了?

阿霖愛生活


“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的都是耍流氓 ”

——魯迅

我不知道題主為什麼會得到2019年大家都不創業的信息,在我看來2019年創業情況並沒有比往年少。

2019年中國的經濟依然蓬勃發展,在這個帶動下自然有很多行業得到新的發展,技術的革新、政治的穩定、人口的增加都讓中國成為第一市場,在這個全世界第一經濟體下有無數多的機會也有無數多的人走在創業的路上


先送上三把刀,刀刀扎心:看懂了的人少走十年彎路,看不懂的人萬劫不復。

再送三個方法,撥雲見日。如果你善於去觀察,就能發現你身邊的創業機會。

給創業者的三把刀:

1、當你問我想創業但是有什麼項目的時候,說明不適合去創業。你不知道喜歡什麼樣的女孩,還想通過結婚幸福?

2、能賺錢的行業都有一定門檻,沒門檻的行業都是一片火海。

3、不要輕信別人推薦的行業,要考慮自己和產品是不是匹配。

說到底,求人不如求己。與其在這裡問別人有什麼項目,倒不如開拓自己的思維去發現機會。如果有人告訴你一個項目沒有什麼門檻還能賺大錢(付出勞動賺點小錢有些還是可信的),大多數都不靠譜。

所以,接下來分享發現創業機會的3個方法,分分鐘讓你頓悟!也是我自己用的方法。

那些創業成功的人,是如何用3個方法發現創業機會的?

凡是大眾贊同的,我們就要去思考;凡是大眾反對的,我們就要去研究;凡是大眾厭惡的,我們就要去搞懂。

很多人想創業,但絞盡腦汁還是找不到一個機會。

實際上,創業機會是可以有思路有規律去發現的,我曾經賺到過第一桶金,也曾虧得一敗塗地,再到現在的創業成功,算有點經驗。這篇文章,我就來講講如何發現身邊的創業機會(文末有創業系列篇分享,看完不要只收藏不點贊哈)。

在講之前,請認真思考文章開場的三句話。

如果你身邊有很多人叫你去幹的機會,基本上會血本無歸,因為被很多人發現的機會不叫機會,而是一片火海,俗稱“紅海”。

按照供需平衡關係分析,如果你貿然進入這片火海,無疑是往“供”的一方加重了砝碼,而“需”的一方沒有變化,相當於給本來就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的商家加了一把火,自己也陷入困境。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市場上90%以上的行業幾乎都屬於紅海,是不是就沒有創業機會了?

當然不是。你可以舉起成本之刀,用成本上的優勢搶佔一席之地;也可以舉起創新之刀,用產品上的優勢攻城略地;你還可以在火海之外尋找一片淨土,引入五湖四海的小流水,建立自己的創業窪地。

具體怎麼做呢?我給大家提供三個方向:

1、抓住小眾需求

世間萬物皆在變換,而規律始終循環——你缺少的並不是創業機會,缺少的是一雙發現機會的慧眼。

如果你在一個成熟的行業創業,發現產品同質化太嚴重,你該怎麼辦?放棄讓人眼紅的大眾市場,抓住毫不起眼的小眾市場。

比如說如果你想在朋友圈或者淘寶賣東西,你不知道賣什麼,賣水果賣零食都發現很多人在賣,如果你也選擇賣水果賣零食,很有可能你就會變成像大多數保險業務員一樣(只做熟人生意),後面就再也無人問津。

你不如抓住小眾需求的市場(比如說賣地瓜),然後你跟朋友說你在朋友圈賣地瓜,如果他很驚訝,那就大膽去做吧。

因為這樣的小眾產品也許平時很少人需要,但是移動互聯網的到來打破了地域限制,小需求已經可以被迅速的收集起來,一個個小需求最終都會累積成大需求。

比如說你愛好設計,可能在同一個城市愛好設計的人並不多,但是通過互聯網把全國,甚至全世界愛好設計的人聚集起來建一個社群,然後開始走上內容創業之路。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隨處可見一些健身打卡群、閱讀打卡群。

再比如說現在的大多數人都喜歡流行時尚的穿衣風格,但是,有那麼一部分群體喜歡個性化定製,所以就有了私人定製的衣服,比如說旗袍,所以淘寶上有一家個性化定製的旗袍店輕鬆賺個幾百萬。

我有個客戶在廣州做服裝十幾年了,前幾年開始轉型,他做的不是普通人穿的衣服,反而是專門為胖子定製的衣服,價格比普通衣服貴好幾倍,一年的毛利也有近千萬。

這些都是抓住了小眾需求的案例。與其貿然的跳入火海,不如嘗試尋找另一片海洋,去賺別人不在意的小錢,最後很有可能會堆積成金山。

2、未被滿足的需求

如果一個市場只是滿足了其中一部分人的需求(比如說高價),但無法滿足另一部分人的需求(比如說低價),說明這個市場存在需求。

烏鴉就一定是黑色的嗎?

如果在沒有發現白烏鴉之時,所有人都認為烏鴉只有黑色的,直到幾年前在國外驚奇的發現一隻白色烏鴉。

所以,每個行業都需要有人去創新。

比如說養生館給人的感覺一般是上了年紀的大叔才會去的地方(你可以觀察一下身邊的足浴店、按摩店),現在的年輕人和女性怎麼好意思去呢,多少會有些不自在。

後來,四川的一家叫“常樂”的足療店就開始嘗試,做了一個轉型店,從傳統的街邊店做成了商場店,設計的風格也非常簡單,沒有了大電視大沙發,給人的印象基本上只有一張乾乾淨淨的按摩床。

足療店開在商場中有悖常理,因為足療店一般營業時間要到凌晨,而商場一般晚上10點就關門了。所以,常樂採用了另一種思路經營足療店。

但是,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他們滿足了年輕人的需求,所以商場店年輕人消費群體增加了很多,因為逛商場的大多數都是年輕人。

也就是說,對於傳統養生館來說,之前服務的客戶基本上是上了一定年齡的大叔,而年輕人是未被滿足消費需求的一個群體,所以常樂抓住了機會。

類似的創業例子還有哪些呢?

我的髮型比較短也比較簡單,缺點是經常需要剪髮,大概半個月左右就需要剪一次。但是,如果你在大城市就會發型剪髮並不便宜(像我這樣的髮型非常簡單,剪一次需要50~70元)。

因為我經常出差,所以基本不會固定在一家店剪髮。但有時候遇到一些服務一般,技術也一般的理髮店我會很無奈,因為髮型簡單服務也不怎麼樣,他照樣收了我那麼多錢(同樣的價錢,他服務別人的時間要比我的長)。

那麼,像理髮這樣的行業有沒有創業的機會呢?

我相信,有一些小孩或者老人,或者跟我一樣經常需要理髮的年輕人同樣存在我的問題:髮型很簡單,對於那些長頭髮的人群來說,浪費近百元去剪髮很不划算。

我在萬達的一些超市入口,發現了有一種叫“快剪”的理髮店,他們就非常簡單的模式,只需要15元,不用洗頭也沒有其它服務,幾分鐘就搞定一個客戶,而且很多時候還需要排隊。


我自己也去體驗過一次,但是因為沒有洗頭服務我就再也沒去光顧過,畢竟經常見客戶還是需要注重個人形象。

再比如說花就一定是別人才能送嗎?就一定是男人送給女人嗎?有沒有一種未被滿足的消費需求呢?

花點時間重新定義了人們對於花的需求,自己給自己也可以送花,每週一次只需要99元起,結果大獲成功。

實際上,市場上未被滿足需求的消費者並不少見,你只需要思考以下兩個方面就能發現身邊的創業機會:

  • 他們對價格很在乎,但是對服務不在乎(比如說快剪)
  • 他們對價格不在乎,但是對環境很在乎(比如說按摩)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說我有時候回家在附近散步的時候就發現:有兩位年輕的按摩技師只提供一張凳子,旁邊放了一塊簡單的按摩10元招牌,但是按摩的人數也不少。

有些人可能突然覺得哪裡累了,去按摩店覺得麻煩或者覺得浪費,所以就直接在路邊按個二十分鐘緩解一下疲勞。

如果你聽到身邊有抱怨,不妨嘗試著去發現創業機會。

3、別人去挖礦,你應該賣水

如果以上的創業機會你發現不了,或者說你身邊沒有合適的機會,那你完全可以考慮為某些行業提供服務,從而抓住身邊的創業機遇。

我們中國人有一個共同點,凡事都喜歡跟著別人幹。

比如說有人開了一個加油站,如果你也在這個地段想做點生意,你應該怎麼做呢?當然是開一家便利店,而不是繼續開一家加油站。

然而,現實總是讓人大跌眼鏡:後者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類似的例子屢見不鮮。比如說很多人只看到了現在的年輕媽媽疼愛孩子,願意為寶寶花錢,所以接二連三的都去開一個母嬰店。

聰明的做法是:你應該在母嬰店旁邊開一家小兒推拿中心,而不是繼續開母嬰店,與競爭對手進行困獸之鬥,把自己逼入了絕境。

因為想開母嬰店的人只看到了年輕的父母對孩子的疼愛,並沒有考慮到母嬰行業已經趨近成熟,更沒有意識到中國近些年嬰兒出生率一直在下降。

那麼,這個思路還有哪些現象可以運用?

就拿我之前舉的一個案例,我之前有一個同事是做建材行業的,後來他覺得做建材實在是累,天天都是搞活動,月月都是清庫存,他就乾脆不幹了,直接在建材市場開了一家廣告店。

其實就是一家物料製作店,因為商家經常搞活動,所以基本上每個商家都需要大量的物料,比如說單頁、地貼、弔旗等等。一個月下來,比他做建材的時候收入還高。

再比如說還是家居行業,有很多的小工廠都在模仿大企業,但其實大企業的傢俱市場同樣也遇到了瓶頸,而且國內品牌其實在產品差異化上也沒有什麼太大區別,所以現在模仿他們並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如果你想在家居行業創業,不應該再去模仿千篇一律的國內產品,其實在宜家和國內品牌之間,那種小而美且簡單的產品存在著比較大的市場。

別人都去挖礦的時候,你就不應該再去挖礦,畢竟真正能挖到礦的人只有少數人;別人都去選擇做一個項目的時候,你就應該考慮有沒有相關的行業,或者直接為他們提供服務。

同樣的道理,用在高考選專業也同樣適用。比如說你的同學都在學經濟管理專業,他們都說這個行業發展好,你就不應該隨波逐流。可以想想。我能不能去學法律專業?

因為學經濟管理的同學,他們將來不是自己創業,基本上也是在一個公司任職高管,他們肯定有法務方面的需求,說不定將來你可以與他們產生合作呢?

實際上,絕大多數時候你所看到的“好”只不過是當下的現象,並不意味著未來也會好,而且,這種好很有可能稍縱即逝。

創業說明:

1、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就像很多人覺得奶茶的利潤很高,然後就去開了一家奶茶店,但美團去年數據顯示:開了18萬家奶茶店,關閉了18萬家。

2、別人去挖礦的時候,不一定都不應該去挖,比如說你知道哪裡有礦或者你知道怎麼能夠挖到礦,那你當然應該果斷的選擇挖礦;反應到創業之中就是,如果你的產品或者營銷比別人做的更好,同樣也可以進入。

3、創業機會不侷限以上思路。也有很多創業成功的案例在以上分享的創業思路之外,但以上三個創業方法論,幾乎是最符合普通人創業發現機會的思路。


Severus謝彬


脫掉懶皮 去戰鬥。

創業分腦力創業和勞力創業。

當今,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普及,腦力創業難度很大,於大多數創業者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此,涉入者極少。

當今,勞力創業,路子寬廣。但需要創業者支付的勞動力代價較大,即:這種創業非常辛苦。於此,這種創業於當下不愁吃穿,大多數都想躺著賺錢的“創業者”來說,是不屑而創。例如:收購廢品,髒!沒人創;擺地攤 ,沒面子沒人創;開餐館人太累,沒人創……

腦力創業難度大,勞力創業沒人幹。於此,創業逐漸淡出人們視野,大家都不再談論創業了。

當今,為什麼不願創業?很多人歸咎於經濟下行,歸咎於互聯網衝擊,歸咎於什麼生意都做穿了……是嗎?非也!當今創業難本質是國人衣食無憂,造成的人太懶!不是嗎?當你飢腸轆轆 ,衣不敝身時,你會幹啥?躺著等死?

當今,於懶,無處不有,無處不在。最典型的是懶人經濟出現,什麼掃地機器人、擦窗機器人、煮飯機器人……把人引導得越來越懶。人們恨不得什麼事也不幹,坐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不談創業,不願創業的夲質是人太懶!

創業的路千萬條 ,我建議想創業的同志們,仔細領會“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從中找一個適合自己創業的項目(例如夜市消費),提前收集信息,提前周密策劃,提前踩點,提前佈局,親力親為,以勞力創業,定將取得豐厚回報。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創業者,脫掉你的懶皮,去戰鬥吧。


後來跋涉者


從整體來看,從2017年開始到2019年,創業的環境越來越不好,不好的原因當然是因為市場大勢不行。在一個大勢向上的市場,資金和資源的流動頻率和數量都會增加,自然會給新進入的企業一些機會,但是當流動性降低時,機會也會隨之下降。


我身邊就有不少創業者朋友,其中有兩位,過去都還比較成功。但是近兩年,都身負千萬負債,一個把北京的房子賣了,清算所有債務,一了百了。一個還在苦苦掙扎,通過抵押、借款的方式,試圖盤活起來。當然,還有更多的創業者朋友都會覺得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第一個朋友我們上週還在一起吃飯,他唯一跟我分享的是,在2019年這個時機下,創業一定要謹慎,火中取栗。如果的確要創業,一定要把握三個原則:

第一,最低成本原則。

不要一開始想的特別美好,搞了一個豪華辦公室,招了很多人,組織架構搭的也很完善。而事實上,能一個人做的,就不要招兩個人;能自己做的,就不要招人。特別是初期,什麼都還在摸索和嘗試的階段,更是如此。


第二,自我造血原則。

他在創業的時候,開局是非常高的。背後有投資人投資,因此在創業的時候,更多的精力和資源都放在了打造一個“完美“的產品上,而忽略了營銷能力,所以公司一直沒有產生很好的現金流。因為他對於公司持續發展的假設是建立在:投資人還繼續投資上。但是從去年開始,投資人因為各種原因,無法繼續投資,這個時候,公司是否有自我造血的能力就很重要了。只要現金流還在持續,公司就有機會活下去。


第三,適時止損原則。

創業的時候,我們需要有堅持精神。就像馬雲所說,大概意思是說明天的太陽很美,但是大多數人死在今天的凌晨。不過,這裡邊有一個大的前提假設——即我們所做的事情是對的,且在我們的風險承受範圍之內。如果這個假設不成立,就成了鑽牛角尖,把創業當成了賭博。賭博最大的風險在於,明明不可把控,卻總指望再投一點點進去就會發生奇蹟。這種想法,特別是在創業的時候,已經投入了精力、金錢和時間的時候,為了“搏一把”,把之前的投入都賺回來,就會出現賣房創業、四處借錢、拆東牆補西牆等情況,最後窟窿越來越大。所以,創業者要有一個清醒的頭腦,就像打德州撲克一樣,看著牌面局勢,該棄的時候就得棄,那些已經投入的就當是“沉沒成本”吧。


大強師兄的小思維


大家都不敢創業,都說是商業環境不好造成的,所以這裡我就說說我個人對商業的理解吧,不喜勿噴,本人30,工作過3年,開賓館3年,現在做賣場型營業廳。我個人感覺,商業本身就是一種信息不對稱性所產生的一種模式,就現在的網絡大環境,對未來幻想一下,所有的商品,所有的實物型商品(這裡我們不說服務類的,就談真實的實物型商品),價格都是出廠價,未來會不會所有的廠商都是自己有自己的網絡專營店,不再需要任何的什麼一級代理二級代理。這不是沒有可能,在物流行業迅猛發展的今天,未來所有商品都變得信息對稱,全國的同一款商品都會是同一個價格。到那個時候,我無法想象一個完全沒有商人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那簡直就是回到了原始社會,一個人生產了一件東西,然後去跟另一個人換了一件他生產的東西,不再有任何的差價,當然了,創新的產品我們不好說,但是隻要他進入市場了,他的價格就是全世界統一的價格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也是有些情緒激動,有些混亂的,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我的意思。

人們經常說,信息的對稱性與不對稱性,如果所有商品在世界範圍內達到了信息對稱性,那就不會再有商業了,我是這樣理解,等到那一天,那就所有人都回去種地吧,沒有什麼商業了金融了。商業就是要有信息不對稱性,就是要有差價,才會產生利潤。


王de玉璽0909


我做燒烤行業的,2017年12月份開業,正臘月是旺季,每天營業額在2萬左右。18年,夏季旺季一萬五左右,很難上兩萬。18年年底,臘月25才開始上人,每天營業額在8000左右,出了正月十五,就是淡季了!2019年,夏天一萬左右,進八月份,基本6000了。

我合夥人做燒烤23年,說從來沒有經歷過像今年生意這麼難做的!

無獨有偶,今天遇見以前的一個熟客,房地產老闆,好久不見,聊聊天,他說這一年基本就去要賬了,好幾處活都停了!

總得來說,我覺得餐飲業受衝擊稍微小點,只要肯下功夫肯努力,效益還是不錯的!








綠谷炊煙


最近大半年的時間,無論是從各種官方媒體還是我們身邊的社會大眾,普遍都有一種這樣的感覺,2019年大半年的時間裡,怎麼談創業的人越來越少了?

是大家都不願創業了?

還是國家不太鼓勵了?

那麼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不難發現這幾個方面的各種真實的情況:


一、國家政府層面,大的鼓勵支持領域,越來越有針對性,政策導向進一步加強並提升了。

我們知道,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從宏觀層面到微觀經濟領域,政府部門也會根據國民經濟的發展數據、國際經濟與貿易走勢,今後的經濟發展趨勢潮流、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城市發展規劃、民生問題等多個方面領域,進行一些大幅度的改變和調整。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3億勤勞智慧的中國人,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創新是中華民族的固有氣質,中華文明5000多年生生不息,源於中國人民自強不息、敢於創新的稟性。

一直以來,國家及政府相關部門都有長期持續的很多創業的支持政策。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近年來我國創新創業生態體系不斷優化,國務院也在不久前出臺《關於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

目前,我國很多地市正在建立滿足城鄉各類勞動者創業的創業培訓體系,逐步將所有有創業願望和培訓需求的勞動者納入創業培訓。對參加創業培訓的創業者,按有關政策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我們看到,很多地方政府和單位,長期以來,一直通過多種形式和多種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宣傳創業典型經驗,發佈創業政策信息和工作動態,並對一些雙創典型和成功案例重點報道,進一步營造濃厚的創業社會氛圍。

我們最有感受的,比如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徵增值稅,就是最好的例證。

從促進雙創環境升級、發展動力升級、主體升級、支撐能力升級、平臺升級、金融服務升級、載體升級等方面,各地政府部門提出針對性的政策舉措,國家對於創業的支持鼓勵,一直也在持續提升!

二、大的經濟環境下,盲目行動的人少了、理性創業的人多了

網絡及大量媒體瘋狂流傳的一句:理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曾幾何時,呼喚吸引並激發了無數創業者的夢想和對未來無限美好的期待,投身創業大潮。

這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即使最底層的創業者,也可以有大量的機會和可能,登上歷史閃耀的舞臺中央。

這也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如果沒有點真功夫,不腳踏實地,創業也可能會演變成一場噩夢。

眾所周知,創業是一個大概率失敗的行為,最近兩三年以來,大的環境低迷,特別是國內經濟的龍頭行業諸如房產、金融、基建等行業的低迷,引發一系列的經濟及商業的邊際效應,商業環境業態急劇轉變的今天,再像以往一樣過於盲動、衝動的現象少了很多。

三、傳統實體、資產業態的少了、全新虛擬型、資本導向型的多了

每一年都會有大量的熱點風口項目出現,有的人抓住了機會,也順勢而為走上了人生巔峰。

馬雲說:一個人要想創業,必須具備三個因素:那就是眼光、胸懷和自身實力。

拿最近三年來,最熱門的人工智能為例:作為未來的風口,在金融、醫療、安防、教育、能源、機器人、互聯網產業升級、傳統行業的流程自動化及商業智能等領域,都具有千億美元以上的市場潛力。

現在全球的經濟都不景氣,各國貿易越來越難做,未來10年是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相互高度融合,關鍵詞是創新、創意、創造。

虛擬經濟是相對實體經濟而言的,是經濟虛擬化的必然產物。

以往創業主體的勞動力密集型力型、經驗技巧型,逐漸走向低迷和沒落,科技研發型、智力技術型、資本導向型、產業生態型已躍然成為當今時代的主潮流。

一份名為《5G產業經濟貢獻》的報告中這樣說:在2020年到2025年,5G帶來的商業總產出將高達10.6萬億元,並帶來超過300萬個就業崗位,足以見得5G時代巨大的商機。

大到人工智能、無人駕駛,小到VR、視頻,都會隨著5G時代的到來得到迅猛的增長。

阿里、京東、騰訊等巨頭也是紛紛佈局5G市場,發力雲計算、人工智能等諸多領域。雖然這些行業門檻較高,但只要是與其相關的產業,同樣也有著不錯的機會,有著極其眾多的創業空間。

對於每一名創業者來說,如何選擇一個合適風口,至關重要。創業這個話題,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乃至今後很多年,都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任何一個人的人生價值,要麼通過專業技術,藉助一些好的平臺來實現,要麼就是選擇創業來實現!


首席運營長官


考慮這個問題前,先考慮下面實際情況:

一、成為馬雲和巴菲特是億分之一的概率。馬路上看人流穿梭,大都是為生活奔忙勞累的普通人,顯貴的是極少數,年少輕狂把極小概率的時間認為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而盲目去追求。  

二、一夜暴富、成功學、財務自由是急功近利人的精神鴉片,一個人的成功跟他往世的積累福報,今生的五行、人格是否健全、周圍環境和教育背景息息相關。一般的人都是被數算定。難以逃脫盛衰榮辱的命運控制,幻想改命對大部分人都是痴人說夢。除非大惡大善之人。  

三、腳踏實地、勤勤懇懇,清清白白做個善良人。人的慾望永無止境,有了一輛車,想換車,想兩輛,想豪宅,嬌妻,貴子,狗苟蠅營不惜造下無邊罪業。 做到知足長樂,清清白白工作,踏踏實實幹活,即使不富不貴,內心坦然就好。  

四、炒股、期貨、外匯等與賭博無異。就是一碗水,和一個空碗倒來倒去,直到最後水一滴不剩的過程,裡面都是在猜測未來是漲還是跌。而未來是個合力結果受無窮因素的影響和市場參與個體情緒操作的影響,根本是無法預測的, 混成精的人,都被市場左右打臉有時虧損很大,才知道即使穩定獲利,或取款機也是億萬分之一的概率。不會落到自己身上,你最大的可能是拿99%的失敗者。  

想想三年入獄的帶頭大哥,想想過早癌症病榻上無助的纏中說禪,想想漲停板敢死隊徐翔牢獄中妻子老人的無奈,想想週期天王周金濤的短命,想想李佛摩爾最終結局是飲彈自盡,想想證券教父管金生的17年牢獄。想想15年期貨傳奇任務劉強破產自殺。市場上 這些神一般 人物最後都沒有好下場,如果積累財富最終結果是毀滅,那一切努力有有什麼意義,還不包括千千萬萬 因慾望和貪婪因炒股破產的人。賭博本身很損福報。

所以,創業謹慎為妙,成功是小概率事件!


孤煙一品客


創業有風險,也看到身邊幾個創業的朋友全部身家搭進去了。但是,我反倒建議大家創業,撞個頭破血流,才會知道安安穩穩上班有多舒服。我以前在兩個世界五百強單位工作,創業兩年多,積攢十年的人脈基本用上了,週末和節假日都是在宴請和維繫客戶關係中度過的,本人處事還算比較圓滑,目前公司步入正軌,從賬面看利潤還算不錯。不過,賬面不錯也只能算是紙上富貴吧,現在大環境不好,合作方拖欠款太普遍了,很多一拖就是半年,公司正常開銷和員工工資全靠自己以前攢的老本。


CEA蒼耳


2019,我在全職工作的業餘時間

  1. 跟合夥人在北京開了第三家飯店;

  2. 做了一年的自媒體,2019年自媒體總計收入2萬+

2019,距離我的第一家創辦的公司註銷,已經過去了整整5年,這些年我勸退了很多朋友去創業,因為我知道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2019年已過去,身邊談創業的人是不是少了呢?

是少了——因為亢奮期過後,人們更迴歸現實,更多得談的是生意和賺錢,而不是融資和上市!


說一下幾個表現

不談創業,只談生意

在2016前後,由於創業投資(天使輪和風投)的瘋狂,很多創業者在計劃自己創業路線的時候,是奔著融資ABC幾輪,然後股權退出去的。

我的一個朋友小G,技術一般,市場能力一般,就是想靠著一份PPT去開啟自己的CEO之路,在一開始,談了幾輪天使,碰見個大哥投了70萬,產品上線之後,客戶無幾,更不要提付費的事情了。

現在的風氣明顯不一樣了,沒有衝動的資本追捧,大家合夥做事,第一個想的就是能不能創造利潤,如何生產,如何銷售,更像是做買賣做生意——而不是我們原來夢想中的“創業”了,漸漸的“創業”這個詞,也被我們當成貶義詞,認為這就是不接地氣的空中樓閣罷了。

創業是膨脹帶動的,而不是被逼無奈

2014-2017的“萬眾創業”大潮,除了社會導向以外,還有特別重要的原因——一幫子賺了點錢的上班族,想要獲得“自由”。

而到了2019,工資收入養家餬口都不錯了,還折騰個什麼勁兒?

真的經過抽樣調研,你會發現,大部分的創業者,是想更上一層樓,擺脫打工的命運,這些人,大部分都是中層經理人,或者有些資源的。

而不是很多人以為的那樣子,創業是被逼的,因為失業或者沒有其他活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很簡單,如果打工都沒人要,那麼創業只有死路一條。

2019就業市場環境不好,有點人人自危的意思,最有潛力去創業的那群經理人,首先考慮的是保住飯碗,就不會貿然辭職下海(其實我也這樣,所以兼職做事情)

創業是個圈子,是個氛圍,2019沒有榜樣效應帶動

這個不細說了,大家關注一下,在前幾年你想做個事情,很多人鼓勵你,現在,會有很多人勸你不要做,就是這個道理。


小結:

經濟週期是輪動的,就像《周易》講的一樣,否極泰來。

2020在我看來,是個很適合做生意的時機,有以下幾個原因:

  1. 店鋪不好出租,租金下降

  2. 人力資源充沛,人力成本下降

  3. 競爭者減少

  4. 傳統互聯網轉型,自媒體崛起


乾貨不易,點贊鼓勵!

趨勢老迪


創業難,今年五月開始創業,因為原來做個服裝店有些老客戶,想著在小區樓下開個工作室,開了不到一個月,沒有人,客戶不願意進小區,後來想著還是找門面吧,夏季是淡季,不找的話怕到旺季找不到合適的,就這樣匆匆找了個門面房,沒有怎麼調查人流,只是感覺房租不貴,房租格局不好,沒考慮太多,想著老客戶,只是個試衣服場地,門口人流少,也太少了 一天不進二個人,哎,做滿三個月,轉了,否則就是貼錢,教訓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