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人類3000萬年的時間就建立了高等文明,為何恐龍8000萬年的時間卻走向了滅絕?

物之理道之極


恐龍統治地球將近8000萬年,最後被自然淘汰,消失在地球文明的長河裡。這麼長的時間跨度,恐龍為啥就沒進化出高等文明形態?反觀人類歷史,前後3000萬年左右的時間,卻進化為高等文明,甚至改變了地球。這是為什麼呢?

我決定從恐龍滅絕幾個方面開始闡述,因為兩個問題有異曲同工之妙。

恐龍時代

第一種說法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說法也就是因為天體的運到讓恐龍滅絕。當然這種說法和本題沒有任何關係,就比如如果恐龍進化為高等文明,它們會比我們多5000萬年的時間來發展自己的文明,那麼可能也不會因為一顆小行星就滅絕。

宇宙中“導彈”

然後我們在來看看第二種說法,自然災害說法,在恐龍時代,地球還處於不穩的的時期,地表運到十分劇烈。地震,岩漿噴發十分多,地表上的植物也十分茂盛。在這種環境下,物種需要強大的體魄來面對和麵臨各種自然災害,和外地的威脅。那麼物種首選需要淨化的就是體魄,牙齒和利爪。我們都知道動物最脆弱的地方之一就是大腦,那麼在恐龍的年代,無論是和敵人生死相搏還是面對自然的威脅,首選要戰勝對方就要保證自己安全的前提下,那麼頭部的肌肉和骨骼的進化就是恐龍的首選,而智商並不是恐龍的首選。

還有一種說法恐龍的個體十分強大,他們已經處於食物鏈的頂端,所以對於他們來說已經用體魄達到的高度沒必要用智慧在去達到。個人認為第二種說法能很好解釋恐龍為什麼沒有進化為高等文明。

人類文明

在浩瀚的宇宙中,物種的進化充滿了隨機性和偶然性,我們不能單單的從時間的長短來解釋文明前進的步伐,有可能一個簡簡單單的基因突變就可以造就一段傳奇的歷史。


物之理道之極


這個問題當然要看物種是如何演化的,恐龍的先天結構和腦容量就決定了恐龍僅僅只是一種生物,而不是智慧生物。人類的腦容量足夠大,演化出智慧也是時間的問題。大約6500萬年前,一場未知事件導致大量物種滅絕,生態遭到極大的破壞,地球由此結束中生代,進入了新生代。而有科學家估計,近幾個世紀以來,地球上的生物同樣在經歷著大滅絕事件,而且滅絕的速度不亞於6500萬年前的第五次生物大滅絕,這一事件被稱為“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那麼現代的人類之於地球和星球上的生態處於一個最佳的位置,人類也會開啟一個新的地質年代,這就是智慧文明時代。在地球上絕無僅有的,但由於我們仍然沒有排除小行星的威脅,因此人類如果像恐龍那樣遭遇了不幸,很有可能會出現人類化石,而且很可能至少有三種,實體化石、遺蹟化石、化學化石。人類花3000萬年的時間就建立了高等文明也有運氣的成分,至少沒有遭遇小行星撞擊,可以說如果有小行星撞擊地球,人類也很難倖免。

會有在災難中倖存的人,埋葬在災難中不幸的人,考慮到人類文明現今的發展程度,人類文明的遺蹟很可能會大量保存,畢竟我們曾經擁有過智慧。而恐龍沒有能力改造世界,因此恐龍滅絕之後,就變成了化石,再也沒有文明的遺蹟出現,也說明恐龍僅僅是一種生物而已。


深空電報


看到題幹,發現幾個問題,所以在回答問題之前,還是先糾正一下題乾的幾個常識性錯誤吧:


第一, 人類的歷史可沒有3000萬年那麼長時間。如果從最早的人類,也就是靈長目——簡鼻亞目——人科——人亞科——人族——南方古猿屬算起的話,也只有500多萬年前的歷史;如果從今天的我們,也就是人屬——智人種算起的話,也只有35至30萬年的時間。


第二, 建立高等文明,我們真正建立起出於自然界其他生命的所謂文明的東西也只是在智人出現之後,其實到現在只有幾十萬年的時間。

圖注:真正的文明時間非常短暫,圖片來自網絡


第三, 恐龍並沒有滅絕,因為一部分恐龍成功躲過了大滅絕並且一直生存到今天,它們就是鳥類,所以我們今天說恐龍滅絕其實指的是“非鳥恐龍的滅絕”。

圖注:鳥類是由恐龍演化而來的,圖片來自網絡


第四, 從恐龍出現到走向滅絕,這裡的滅絕當然指的就是非鳥恐龍的滅絕了,也就是白堊紀末期的大滅絕,這段時間從三疊紀的晚期一直持續到白堊紀結束,時間長達16000萬年,而不是8000萬年。

糾正了題幹中的問題之後,現在進入正題,解答一下為什麼人類用了那麼短的時間就達到了高等文明,而恐龍有這麼長的時間,卻具體文明這麼遠呢?


能夠建立文明,基礎當然就是身體結構和潛能,我們人類所屬的靈長類,具有相對身體更大的大腦,更靈活的雙手,更復雜的食性,這一切都使得靈長類在演化之中更容易達到更高的智慧,為文明的誕生打下基礎。與人類所在的靈長類相比,恐龍們儘管許多都體型巨大,但是它們的身體結構已經被限定,即便長得更大、更強壯,但是依然無法突破基本的身體構造。其實並不是一個生物生存的時間越長,它們就越有可能創造文明的,鯊魚比恐龍存在的時間更長,差不多有4億年啦,你覺得鯊魚們可能創造文明嗎?

圖注:就算恐龍再強壯,它們依然和祖先沒有什麼太大區別,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靈長類在智力水平上的優勢是明顯的,圖片來自網絡


除了身體結構和潛能這樣的內因,還需要一些外因來促進,那就是周圍環境的變化。我們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經歷了地球環境的劇烈變化,其中既有全球性的溫暖氣候,也有像冰川期這樣劇烈的寒冷,這都讓加速人類的演化;反觀恐龍生存的中生代,在漫長的時間內,氣候比較穩定,所以恐龍的演化幾乎沒有出現質的變化(鳥類算是一個吧)。

圖注:恐龍生存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溫暖平和的,突然來了一顆小行星,圖片來自網絡


最後,除了因外因,還需要一些運氣,我們人類就有這樣的好運氣,在許多關鍵的時刻走對了演化道路,最終創造了文明。

所以最後總結一下,我們人類之所以能夠超越恐龍和其他生物創造建立文明,既有內因和外因的作用,也有非常好的運氣在其中。


古生物探索


人類有3000萬年的歷史嗎?3000萬年前不知道猿類進化出來沒,但人類有據可查的歷史最多不超過1000萬年。恐龍也不只存在了8000萬年,而是2.2億年。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白

三個要點:

①生物進化論裡,沒有哪一條承認一個物種只要存在的時間足夠長,就能進化出智慧,建立高等文明。

②恐龍和人類在生物學上不具有相同的概念,恐龍指的是一類爬行動物,人類指的是一個種群。

③生物的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種群只包含一種動物,一類動物不只一種動物。

生物是什麼?

下圖是基本的生物分類


恐龍是生物中的真核生物,所謂的真核生物簡單來說就是有細胞核的。

恐龍肯定是動物,所以屬動物界,它和人類一樣,有能支撐站立行走的脊椎,在脊椎動物裡屬於爬行類。

而人類是脊椎動物裡哺乳類的一個小分支。

具體的且往下看。

恐龍是一種動物嗎?

恐龍(英文名:Dinosaur)[1],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

通過上面的簡短的介紹,我們確認,恐龍確實不是一種動物,而是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


它們種類繁多,體型差異巨大,有笨重巨大的馬門溪龍,有身體矯健的竊蛋龍。有天上飛的翼龍,地上殘暴的霸王龍,水裡遊的蛇頸龍。

單個的看待它們,即以種群的視角看待,它們實際存在的時間並不是2.2億年,比如屬於白堊紀晚期的霸王龍僅存在了300萬年,300萬年能進化出什麼高等文明麼?不能。

開頭的第三個要點就指出,所謂的進化石以種群為單位的,而不是以一類動物!一類動物存在時間可以有幾億年,但一種動物就很短了,很多恐龍只在侏羅紀存在過,或者三疊紀存在過,都沒挺到白堊紀末期的隕石來終結就早早滅絕了。


看到這裡,結論基本出來了。

結語

而且,即便是一種動物,它的腦子也不是時間越長就越好使。智慧的出現是有條件的,對於百萬年前的人類,本身就很弱小,不用腦子存活還有現在的我們嗎!

恐龍就不一樣,它本身就處在那個時代食物鏈的頂端,比如像霸王龍那種,依靠巨大的體型就能吃飽睡好,用不著一顆好使大腦的。

除了尷尬的生態學位置,一些偶然的因素也能中斷可能在超智慧發展進化的種群。

假如300萬年前也有一顆比6500萬年前更大的隕石撞擊了地球,那就沒有現在的我們在這裡討論這種問題的必要了。

所以說,智慧的誕生,高等文明的建立摻雜了很多的因素的,而人類,就是那麼的幸運,幾乎避開和克服一切導致我們毀滅的災難,才有了今天的文明。


科學新視野


人類3000萬年的時間就建立了高等文明,為何恐龍8000萬年的時間卻走向了滅絕?

其實要糾正一下恐龍不止8000萬年哦!恐龍在地球上整整統治了1.6億年,最終並非走向了滅絕!而是被白堊紀晚期的一顆小行星給終結了!但這並不表示什麼,因為這是天災,恰恰說明了人類再一味的呆在地球上是極度危險的,您咱不知道毀滅人類的小行星什麼時候會撞上地球!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從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末期,總計約1.6億年的時間,整個地球都在恐龍的鐵蹄之下.....但恐龍1.6億年之久仍然沒有發展出相當的文明與人類3000萬年做比較確實有些可笑!如果這個有可比性的話,請回答另一個問題:

現代人類在數萬年內即發展到了相當的文明,那麼為什麼臘瑪古猿在上千萬年的時間裡為什麼沒有發展成高等文明?非常明顯這問題和第五個包子就吃飽了的問題一樣可笑!我們不能把前面生物的發展與積累磨滅掉,可能您會說我們人類又沒有繼承恐龍的基因!事實上確實是這樣,儘管恐龍是溫血動物還是冷血動物是一個謎,但從恐龍頭骨化石的冷血動物“成長環”上認為龐大軀體的恐龍依然是冷血動物,行動仍然比較緩慢,大腦思維活動仍然受到影響,但這僅僅只是代表發展比較慢而已,並不表示他們沒有發展!

現在公認的最聰明的恐龍是傷齒龍,其腦容量比體型更大的恐龍要大得多,但非常可惜的是出現在白堊紀中晚期,不知道您有沒有發現,假如六千五百萬年前的小行星沒有如期而至的話,那麼恐龍的迅猛發展也許就沒有數千萬年後的原上猿什麼事了!

所以世事難料,很多認為這小行星是不是故意的.....也是有些道理,但世上沒有如果,時間不能返回,人類文明已經發展起來了,但卻在地球上不思進取,整日為雞皮蒜毛的小事爭得不可開交,卻從未想過,白堊紀晚期的歷史是有可能重演的,我們絕對不能抱有僥倖心理,未來在哪個時代會發生也許我們不得而知,但一直在地球上就能等到它們的到來,請注意,是“它們”!因為小行星在太陽系裡的數量是令人恐懼的!

這是太陽系裡已知軌道的小行星,密集恐懼症的朋友也許就已經雞皮疙瘩掉一身了!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恐龍生活在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在地球上共生活了1.6億多年,而非題目中說的8000萬年,少了一半。

人類文明的真正歷史只有20萬年,即從智人走出非洲開始算起,智人是現代人類的直系祖先,其它不是,其它只能說是人族演化史。

是不是這樣一看,懸殊差距更大了?

為何恐龍在地球上生存了1.6億年還沒有進化成高等文明呢?

進化的本質是基因突變,可能恐龍的基因突變並不在腦子上,而是在爪子、獠牙上。

再給恐龍足夠的時間,它們的改變也只是更快的速度、更堅硬的甲殼、更鋒利的牙齒、更強壯的身軀。隨著自白堊紀以來,氧氣含量減少,如果恐龍沒有在那次災難中滅絕的話,它們的體型也會大大的縮小,可能最大也就像如今的大象一般大了吧。

時間不是評判的標準,就拿螃蟹來說,也在地球上存留了幾億年了,不一直都是被吃的對象嗎?

智慧才是評判的標準,從人類演化上來看,近幾百萬年間裡腦容量是不斷增加的,到了智人階段,腦容量最大,現代人的腦容量還要比智人階段少130ml,可以看出腦容量的演化也是走著精緻路線的。

總而言之,人類能發展到現在,實在是偶然與運氣。

個人淺見,歡迎評論!

本回答由一枚遊戲科幻迷原創,感謝點贊關注,我們一起科幻想象、暢遊宇宙!予人玫瑰,手有餘香!


科學船塢


首先,糾正一下問題中的“問題”,人類遠沒有用3000萬年的時間建立高等文明,雖然沒有準確時間,但也不過幾百萬年而已。而恐龍也並非8000萬年就走向了滅絕,而是超過了兩億年!

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為何恐龍統治了地球長達2億年時間卻沒有進化成像人類一樣的智慧物種?而人類僅僅用了幾百萬年時間就建立了高等文明?

類似這樣的問題我之前也回答過幾次,這種問題有兩個誤區!

一,人類真的僅僅用幾百萬年時間就建立了高等文明嗎?表面看起來確實是這樣,但這種觀點有些片面性,我們忽略了人類成為“人”之前那漫長的積累過程,人類成為“人”之後建立高等文明是很自然的,也是必然的,因為我們已經擁有了智慧!

但在人類出現之前的漫長曆史更不能被我們忽略,哺乳類物種,尤其是靈長類物種的漫長進化道路為人類的誕生做好了各種鋪墊!

這就像有人經常說的一個道理:“三張餅”,你吃了三張餅飽了,難道前兩張餅白吃了?是第三張餅讓你飽的?如果是這樣乾脆你直接吃第三張餅好了,幹嘛要吃前兩張餅?

第二個誤區,我們為何總是從人類的角度,用人類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其他物種?恐龍也納悶:“我們活得好好的,為何一定要朝著你們人類所謂的智慧方向進化?”

進化的目的是智慧嗎?並不是,而是適應環境,恐龍作為當時的統治者,龐大的身軀和兇狠的利齒就是它們的“智慧”,沒有理由非要向人類的智慧進化!

您說呢?


宇宙探索


文明這種東西並不是只要時間足夠就能進化出來的,君不見蟑螂存在的時間比恐龍還長但是也沒有進化成智慧文明


人類之所以產生了智慧文明全仰仗於自身發達的大腦和思想能力,人類是地球上唯一一個會想象的物種。所以說大量的人類聚集在一起就會自然而然的產生智慧文明。

人類的在地球上的時間是500多萬年,人類建立文明也就是近幾十萬的事情,在此之前人類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相當長的時間,一步步的開枝散葉走向全球,並且在各個人類聚居地產生了各種文明。

恐龍歷史絕不是題主說的8000萬年,而是1.6億年

再說恐龍也沒有全部滅絕,有一部分恐龍進化成了今天的鳥類,智慧是進化出來的,首先得有一個腦容量足夠的大腦才行,而恐龍一族因為在地球食物鏈的頂端,根本不可能再進化出什麼新東西。

人類之所以能進化出智慧文明,根本原因還是自身進化和環境互相適應的結果,因為人類戰鬥力在大自然中是很弱小的,所以就只能把技能點都點到智力上來,最後通過智慧坐上了地球老大的位置。

總之恐龍沒有進化出文明是因為當時地球環境十分穩定恐龍又是衣食無憂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我感覺這個和物種適應環境的能力有很大關係,早期地球含氧量很大,很適合像恐龍這樣的大型生物繁衍生息,隨著氣候的變化,包括恐龍以及它們的食物,都不能很好的適應環境,所以最後走向了滅絕,恐龍在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有些分支已經有很高的智商了, 比如快盜龍、傷齒龍等,但是環境的急劇變化沒有給它們機會,人類則不同,首先人類是食動物,菜譜比較廣,而且人類會使用工具,這就造成人類不但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好,而且還具有一定的改變環境的能力,所以人類祖先可以從樹上到地上,從洞穴到平原,從狩獵到養殖,一步一步學習和發展,通過社會化的活動,這些知識又可以傳給下一代,生生不息。



漫步的小豆子



首先時間不對 恐龍是8000萬年 人類卻不是3000萬年 而是一億五千多萬年

大學生跟初中畢業就猝死的學霸比是可恥的

其次恐龍未必就沒有足夠支撐文明的智商



人類的腦容量1000毫升左右 有文明



暴龍的腦容量1000毫升左右 不確定



虎鯨的腦容量7000毫升左右 無文明

只有智商不足以構成文明 還需要手 暴龍就兩個指頭 雖然比人手粗但很難用

這個時候就會有人搬出體腦重比 腦重除體重 來衡量智商 但我至今不知道體腦重比是什麼原理 體重以什麼方式拉低了智商

如果說運動處理需要很多大腦 小腦是分開專管運動的啊 那鱷魚核桃大的腦也完美運行一噸重的身體人體腦重比那麼高也沒有比貓 蜥蜴 蟑螂 猴子 等更敏捷

如果減肥截肢就變聰明瞭? 增肥到五百斤就傻了?姚明比郭敬明傻嗎 體腦重比絕對更低啊

高效化是有限度的 冗韌度也是有限度的 生物不可能進化出毫無用處的大腦部分

大腦是高能耗器官 越大的大腦裡就越需要更多能源儲備 脂肪糖類堆積 所以鯨的大腦並沒有人類七倍的神經元 但依然比人多 普遍推測去了聲吶 至少十四歲人類的智商 聲吶佔內存所以少算了很多 即使如此十四也很保守聲吶不可能佔七分之六 於是為了所謂尊嚴出來了一個所謂的體腦重比 用來推測智商




以前有一個笑話 有人說人就是無毛的雙足動物 然後有人拿出一隻拔了毛的雞 說這就是你說的人

然而還真有手足分離的動物 就是雞的祖先恐龍

恐龍實際上已經進化到了類似靈長類的狀態 有手有腦就可以有文明 文明卻不一定多高級 到現在還有原始部落茹毛飲血 即使他們也有1000毫升的腦 靈活的手 如果有高等文明 那就是領先幾千萬年的文明 次元都不同了 就像螞蟻發現不了頭頂的人 根本都碰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