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耳機從入門級到發燒級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該怎麼選擇?

拂曉157946045


從用耳機聽音樂到現在為止已經快10年多了。我感覺耳機的使用階段無非下面幾個:

1.非入門的入門階段。這個階段,只要聽個響,怎麼都行。記得小時候路邊攤買的5-6塊錢一條。

2.入門階段。一般都是稍微好一點品牌手機的配套耳機,推薦sony、vivo、華為、小米。價格都不會超過100元。或者是一些專業耳機品牌的入門耳機(推薦),比如森海塞爾MX360之類。絕對的經典。

3.初燒階段。這個階段很重要,開始主要關注耳機音質和調音的變化,同時會選擇合適的調音,對以後燒耳機提供了堅實的方向。白開水、女毒、三相均衡、重低音等都是很重要的需要區別的耳機調音。

不同的音樂喜好類型,就決定了不同的調音。喜歡聽女聲歌曲就女毒,聽古典就白開水,聽電子舞曲就重低音,什麼都聽就三相均衡

這個階段的耳機一般都是專業耳機品牌,並以動圈為主。價位也以200~500RMB為主。

殭屍PR200(三相均衡的代表)

4.開燒階段。開始根據初燒階段的耳機喜好大肆地燒錢=。=(有錢)。森海塞爾、AKG、索尼、天龍等品牌,動圈、動鐵都玩起來。這個階段也可入手大耳機,歌德、拜亞都是好品牌。到了這個階段,需要考慮錢和音質素,500~2000RMB都行,主要還是耳機音質。

森海賽爾IE80(力推,用了基本就可以退燒了)

5.發瘋階段。已瘋,這個階段錢已經不重要了,音質第一位,耳放、錄音筆都用起來,管他重不重。2000~幾萬,看心情。(我還記得網上那個價值20000的耳放。。真有錢)

6.退燒階段。音質已經無所謂,該享受都享受過了,淡定的很。

本人窮,最終只能以一條天龍C300享受退燒階段。


小國主


按照我個人的經歷,我認為可以分為5個階段、

1、使用名牌播放器、名牌手機的原配耳塞,並關注到它與地攤貨的聲音區別,這是發燒的第一步。

2、跳出配機耳塞的範圍,購買專業耳機品牌(森海、AKG、音特美……)的入門級產品。(我當年就是從森海賽爾的MX400、MX500開始燒起。)

3、購買1000元以上的耳機、耳塞產品。(非藍牙、無線類)

4、購買並使用耳機功放器,出門的隨身裝備越來越重,音樂必須無損格式。擁有5000元級別的耳機、全套聽音家當超過2萬。

5、沒意思,退燒!

最後曬一下我用了12年的ER4,這是我的退燒耳塞,聽壞了一副又買了一副,現在已經是第三套了。


從耗子胖成豬


具本幾個階段還真說不好,因為也沒用過幾個什麼像樣的好耳機

起初沒有手機的時候不知道還記得裝磁帶的錄音機嗎,那個也有配耳機,當時聽到那個就感覺特別好。

在然後就是mp3的出現,每天帶個耳機帥呆了。


隨後諾基亞手機就出現了,帶的耳機就已經很不錯了。

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如今的蘋果原裝耳機音質就已經可以了。

在有就是專用的聽歌耳機,在地鐵裡經常會看到扣一個大耳罩,外殼有一個大大了B字,查了一下還蠻貴的,一千多塊吧,小編是沒有買過。

耳機還是少帶為好,帶半小時需停留一小時在使用,切記不能長期配帶,否則會產生耳鳴,失聰等風險。


久推筆記


我分為5個階段

第一階段:什麼耳機都行,只要是個耳機就能聽,這時候聽到的聲音比較散,刺耳。價格:9.9元包郵

第二階段:手機原裝耳機,剛入門,聲音不散,大多數人的選擇。價格:50到200元

第三階段:強調重低音,這個時候耳機開始要堡機。價格:200到1000元

第四階段:主要功能降噪,這個階段音質和降噪沒法兼得,不是很完美。價格:1000到2000元。

第五階段:發燒配置,降噪音質重低音,價格:2000元以上。


歌頌最新


兩種,一個是不發燒,一個是發燒,所謂發燒就是對音質極度的追求,追求到極致的就是孤獨求敗級別了,一套下來得上百萬吧!但是有一套十萬的設備已經很牛了,兩者之間的區別就是極致的那一丁點,一個身高1.75一個1.76,再往下說,300左右的耳機比30.50的差距非常大,當3000圓的和300的比起來就差不多了,以此類推,到幾十萬的耳機,也就是說幾十萬的耳機和300的耳機差距不會有300到30的大。各行各業的發燒都是一樣的,翡翠如此,和田玉也是如此,色差一分價差十倍,其實差的何止十倍,一萬倍都不止。



不是一個詞


首先,用手機聽音樂的,買個幾百或者上千的基本就可以了,玩播放器的,燒吧,而放,換線,耳機,耳包,臺式,所以呢,不用推薦,量力而行,沒錢的燒不起,有錢的隨便燒,那些沒錢想裝逼的,追求性價比的,什麼三頻均衡的,我告訴你,每個人的口味都不一樣,不大量的買,用,聽,你找不到最適合你的那條耳機,就像從小到大,買鞋怎麼選?太籠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