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kerson
中國是人本位,西方是神本位。更深入一點,是因為咱們中國更講究實用。
咱們人本位,菩薩佛祖王母娘娘太上老君,給他們燒點香,磕幾個頭,我們的願望就能實現。這種低成本的事情,我們自然是非常願意做的!可後來發現,要心想事成,並不是燒香磕頭天天唸佛可以實現的,咱們就開始尋思:與其等著神佛來救苦救難,不如咱們自救吧。如果我們自己變成了神佛,那才是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
以這個為基點,說書藝人、文人在創作神話故事的時候,必然要加大人在整個故事中的作用。無論是人心善良的力量,還是人的憤怒燃燒了小宇宙,人,在特定的情況下,都會戰勝神魔。我們不喜歡自己在強大神魔面前的無力感。修仙練道坐佛,就成為我們緩解這種無力感的一個途徑。
西方是神本位。神在人類面前是無比強大且不可被超越,甚至不允許被質疑的。雖然這也是一種人設,但大家是否發現,西方對神的人設,是基於現實世界本善的基礎之上。信神,會讓生活更好。
我們信神佛,起點是生活本來就是苦的。修佛是超越六道,脫離輪迴之苦。關鍵還是一個“苦”。做人苦,做了神仙還是苦,只有成佛,超越六道,才能迴歸極樂。在西方的幾大神話體系中,人類生活的基調並不是苦。後來被普及的天主教新教,也是一種基於自我反省的平穩俗世生活,在奉獻與愛的沐浴中,獲得更高層面的快樂。
所以,在西方,神越強大,人類就會越幸福。天使必須有人類沒有的翅膀,才會顯得比人類更高級。而中國,神強大不如咱麼自己強大。所以,相對於神之間的戰鬥,我們更感興趣如我們一般的凡人,是如何成仙的。
西班牙大米良
因為如果用掃把的話,就變成女巫或者魔法師了。
國內神話人物的本土來源是道家或道教,如果修煉到了所謂最高境界,就能羽化而成仙,但這裡的羽化並非長出翅膀或者變成羽毛的意思,而是指人變得失去重量,就像一片羽毛一樣,只要有點風力就能上天了,所謂白日飛昇,不需要依賴有形的翅膀,而此時天門打開,接應成道高人脫離凡塵。這種描述看起來很像什麼科幻電影中的能傳送人和物的什麼光線。
總之要想飛起來,要麼長出翅膀來,要麼藉助道具比如掃帚,要麼通過自身的某種神秘修煉改變自己的身體。而中國本土道教的腦洞是自我修煉,要做逆天行事的長生中人,這種思想投射到藝術上自然影響就大不相同。但完全的沒有憑依的飛行,也實在過於考驗大傢伙的神經,所以中國的神仙還是要用道具的,比如腳踩七色祥雲之類。
裸猿的故事
只有西方的天使有翅膀,而中國的神仙沒有翅膀——這是一種誤解。
漢代王充在《論衡·無形》寫道:
圖仙人之形,體生毛,臂變為翼,行於雲,則年增矣,千歲不死。此虛圖也。世有虛語,亦有虛圖。假使之然,蟬娥之類,非真正人也。海外三十五國,有毛民、羽民,羽則翼矣。毛羽之民土形所出,非言為道身生毛羽也。禹、益見西王母,不言有毛羽。不死之民,亦在外國,不言有毛羽。毛羽之民,不言不死;不死之民,不言毛羽。毛羽未可以效不死,仙人之有翼,安足以驗長壽乎?
【句芒】
文中的“羽民”和“不死民”最早見於《山海經》。《山海經》其它多處還講到了外形死鳥的神仙,如:《海外東經》:“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
雖然,王充是反駁仙人身上長有羽毛和翅膀的觀點的。但既然王充提出反駁了,就證明在當時的確存在這樣的觀點,否則為什麼要反駁呢?
【1957年山東臨沂北寨村出土漢墓中的鳥人圖】
此外,後世道家流傳著羽化登仙的說法,即人修煉功德圓滿後,就會長出羽翼成為仙人。羽翼是仙人的代表性特徵。葛洪在《抱朴子》中引《神農四經》曰:“上藥令人身安命延,升為天神,遨遊上下,使役萬靈,體生毛羽,行廚立至。” 《晉書·許邁傳》也寫道:“偏遊名山,後莫測所終,好道者謂之羽化。”
1976年,在洛陽邙山南麓發現的卜千秋墓墓門門額上就繪有一幅“人面鳥”的圖案。此圖上的生物長著人首、蛇頸、鳥身、鳳尾、斑紋,頭上梳著髮髻,兩縷長髮自鬢角垂下,雙翼平展儼然欲飛。這一圖案可能代表死後成仙的墓主人。類似的圖案可以追溯到一隻戰國時代的獵壺。
【卜千秋墓人面鳥圖案】
由此可見,直到晉代中國人皆認為神仙是長有羽毛和翅膀的。這很容易理解,觀察自然界中會飛的動物絕大多數都長有翅膀。所以人們就想仙人要會飛行,那肯定就得長翅膀。只不過到了後來有些民族對人的自信心強一些,認為人體是最好看的,不應該加上其它動物的特徵,所以就把羽翼給捨去了。而有些民族仍然忠於傳統,把羽翼保留下來了。
妖怪博士潘神
基督系統叫天使,伊斯蘭系統叫迦樓羅,道教系統稱羽人、翼人,其中我國古代通常稱為羽人、羽民,日本稱之為翼人。
能問出這種問題可以看出問問題的人文化知識的缺乏。早在山海經中就有長翅膀的人的描述,稱之為羽民,道教最早的成仙就叫羽化登仙。爾後,湖北隨縣出土的戰國時期曾侯乙墓中羽人引魂圖就能說明很多事了。
而再早一些的神話傳說中有說到東方羽民之國,有傳說稱羽民是古三苗國的一支。
現在很多看起來很西方的東西,實際上我們自己本來就有,並且很大可能比他們更加悠久輝煌,幾千年的世界巔峰不是開玩笑的,沉澱下來的東西只是很多都被世人遺忘了。
咖啡好辣
在亞特蘭蒂斯時代,精靈族和龍族。宇宙裡最偉大的兩個種族。智慧與科技、創造與魔法。締造了這宇宙文明裡,一個又一個的神話世界。
精靈族的生活習慣,是住在樹上。。樹屋,是他們的特徵。我們現在的這些高樓大廈,就是保留了精靈族的生活特徵方式。。
對精靈來說,翅膀,是他們的身份特徵。一切神像,都帶有翅膀。精靈族的智者,在指引他們的孩子的時候。都會讓他們去尋找他們的翅膀。翅膀。。是希望與追求,夢想與理想。
上面的每一片羽毛,證明他們曾經兌現過的一份承諾。精靈,或者說天使的翅膀。。上面每一片羽毛。。都是承載。。承載了無數朋友,家人的希望與祝福,囑託。所以,精靈和天使,才能在翅膀的幫助下飛翔。
宇宙無人圖書館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首先需要明確天使是什麼樣的生物。天使是介於神與人類之間的生物,他們比神低等,又比人類高等。
對於這三類生物的界定,實際上東西方都是相通的:神由於巨大威能,所以是不需要翅膀之類的,無論東方的老子元始天尊釋迦摩尼梵天,還是西方的上帝安拉宙斯阿波羅。
但天使這樣缺少神性又高於人類的就比較麻煩。不能擁有神那樣的威能又要表現出比人類強大。結論就是希望這些半神族至少能飛起來,而不是象更低等的人類那樣在地上啃食。
中國由於古代擁有強大的科技文明所以選擇了讓半神族使用法寶飛劍。實際上早期發達的文明無論希臘印度羅馬埃及波斯,都很少鳥人形態的半神族。
而基督教由於發源於沙漠邊緣的猶太族,並在野蠻的日耳曼人中發揚光大,所以選擇了給他們安上翅膀。
乘風之豹
雖然,“揭路荼”和“雷震子”都不是傳統意義的“天使”(“揭路荼”甚至還只是“毗溼奴”的坐騎),但他們被賦予長著翅膀的形象,跟天使被具象為長有翅膀的形象的道理應該也差不多吧。這是旁話。
左為印度神話中的“揭路荼”(Garuda,又譯為伽魯達)鳥族之王,“毗溼奴”(Vishnu)的坐騎;右為中國神話故事《封神演義》中的“雷震子”。
在希臘神話、羅馬神話、北歐神話甚至在一些遠東神話故事中,都有天使這個角色。天使在有些神話中是“自然的精靈”,活潑可愛;而在有些神話傳說中,天使是神創造的兒子,成千上萬,各有不同的分工,較為人熟知的是作為“神的使者”的天使。
一些典籍認為天使是沒有實體的存在,是無形的靈。而在很多繪畫、文學等藝術作品中,天使被描繪成頭頂光環背上長著翅膀的形象。在但丁的《神曲》、彌爾頓的《失落園》等名著,還有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的很多畫作中,天使都已經具象為長有翅膀的了。正如米歇爾·昂弗萊在《享樂的藝術》中寫道:畫家將用單色或借用彩虹的各種顏色描繪出長著翅膀的裝置飛翔。
長著翅膀的天使是西方繪畫中常見的題材。
在眾多的天使中,“丘比特”(Cupid)和“撒旦”(Satan)可能最為著名的,他們倆都長著翅膀。
據說每個天使都至少有一對翅膀(多的有三對,如“六翼天使”),那天使為什麼會有翅膀呢?
這也許首先應該看看天使的屬性。天使是神,居住在天上的神,又因為要擔當使者,所以經常要從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比如從天堂到人間。
如果實現這個空間的轉換是用腳步行的話,那就不像是神了。因此,天使下凡必須有合乎想象的方式,假若天使是做“自由落體”運動直抵地面,多半的人會認為那是糟糕的事情。飛翔無疑較好,如鳥一般輕靈優美。而飛翔這個詞的本身已經描述出人類想象的形態,所謂“插上想象的翅膀”。
這樣的話要求天使要麼自身有飛翔的器官要麼借用會飛翔的工具,作何選擇呢?在故事傳說中,很多神下凡都是藉助會飛翔的工具而不是自身的器官,比如哈利·波特,自身沒有辦法飛翔,得藉助會飛翔的掃帚,又比如中國故事中觀音踩著祥雲、哪吒踩著風火輪實現空間轉換。但天使用的恰恰不是這個方案,為何呢?這主要歸因於天使的“不可見和描述的不可能”,如果借用身體外部的工具,那麼天使就無所謂有形無形了。所以故事的創作者和後來的文學家和畫家很聰明,設計天使和使天使具象時選用了“自身生有翅膀”的方案。
其次,翅膀具有天然的美感,跟天使的使命和性格契合。
奧地利詩人里爾克曾經以“靈魂鳥”來讚美天使,看來長著翅膀是美好的形象。柏拉圖在《斐多篇》中說:“本質上,翅膀的力量是能夠抬起和驅動那些壓在群神居住的山岡上的東西的。與肉體相連的所有事物中,翅膀最能夠分享神性。”由此觀,翅膀是和天使的身份般配的。
而菲奇諾甚至說“它超越了形體的美”,古希臘的賈德尼斯有一句話恰好可以當註腳——“翅膀的輕盈象徵著與一切塵世誘惑的斷絕,象徵著排除一切重累衝向頂峰的徹底而純潔的衝動”。當天使成為“真善美”代名詞時,一對象徵“斷絕塵世誘惑和進取的純潔衝動”的翅膀成為“註冊商標”也就不足為奇了。
然後,翅膀和人的結合早已經是一個經典的故事傳說,為天使以生有翅膀的形象示人提供了範式。
這個傳說與建築師有關。大概在公元前一千三百多年前,一個叫代達羅斯(Daedalus)的建築師為了能和孩子一起逃出城堡,製作了兩對翅膀,用蠟黏在身上,然後從城堡的高出躍入空中飛翔。遺憾的是兒子伊卡魯斯忘記代達羅斯起飛前的叮囑——不要飛得離太陽太近,越飛越高,結果蠟在太陽的炙烤下熔化,致使翅膀失效。伊卡魯斯墜海而死,故事以悲劇收場。
左為古羅馬的磚雕,代達羅斯在其子伊卡魯斯的協助下製作了兩對翅膀;右為17世紀書籍插圖,翅膀被太陽曬熔的伊卡魯斯正在下墜,代達羅斯愛莫能助。
考慮到把翅膀黏在身上不牢靠,所以設計天使時不可能選用那個方案的。翅膀必須牢牢地長在天使的身上,而不是用蠟黏在身上,以絕折翼之虞。
具象的天使,就這樣長著翅膀,飛來飛去,具有了作為使者的優秀能力;也代表了善良和純潔。雖然天使只存在於神話和傳說等故事中,沒有人真正看見,但大家談到“天使”,那長著一對翅膀的可愛形象卻已約定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