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民國不過短短三十年,怎麼誕生了相對較多的大師?

虎嘯深山


也許有人會說,厚古薄今是國人的傳統,大師往往也是蓋棺定論,死後哀榮的。民國不過三十餘年,怎麼就有那麼多大師?

這種說法當然有推崇過往,不滿現狀的情緒,就如詩聖杜甫和詩仙李白,對唐朝印像便有天壤之別。人們總是津津樂道於大唐盛世的氣象萬千,卻不喜杜甫筆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辛酸場景,記憶自有其選擇性,過濾那些令人不愉快的回憶。


宋代的詩人原本瞧不起作詞,總以為雕蟲小技,青樓風月之作,難以登堂入室。他們嚮往著唐詩的風騷,對其推崇備至,哪裡知道後世人眼中,詞才是宋文學的輝煌代表?而唐朝人卻追慕著喝酒煉丹,尋長生不老之術,飄逸風流才是魏晉之風?

民國大師多集中在人文領域,能點出名的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格、魯迅、章太炎、胡適、蔡元培、黃侃、吳宓等等,這是時代的使命使然,他們要啟蒙國人的思想,總結千年的經典。今天有多得多的"三錢”,竺可楨、李四光、袁隆平、屠呦呦、有領先的移動支付,有無數高科技領域的大師,有無數奧運冠軍,文有金庸餘華有莫言…

為什麼錢學森也問:民國時期大師輩出,而當今的教育,為何卻培養不了人才?


一是物以稀為貴,少則顯眼,多則一片。絕非世無英雄,使庶子成名。也非民國時期政局上的混亂,給了自由生長的空間。因為時代不同,清末時局艱危,民國由於新舊交替,千年文明開始接受西方新思想的洗禮。不少學者進而用近現代科學的目光,審視研究國學人文,煥發出新的生機。

章太炎、王國維、黃侃等有很多大師清末民國都跨過了,文化沉澱積累豐厚。民國大家輩出,在於傳統文化根基深厚,家學淵源,心無旁鶩安貧樂道者眾。

面對積貧積弱的中國,生逢亂世的文人意圖喚醒麻木的國人:魯迅在《吶喊》,梁啟超有《少年中國說》,王國維更投湖,更多活到民國以後…

雖然讀書人心性高,人文精神民國之盛,比之春秋。但文盲佔大多數,仍然是精英教育。


△蔡元培

二來實則懷念那種自由生長的學術空氣。各級學校辦學自由,蔡元培提倡的"兼容幷包",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學風氣。唯才是舉,既容得下魯迅的犀利,也容得下胡適的溫潤,能容長辮子的辜鴻銘,也容得下徐悲鴻的藝術人體,有留洋學成的梁思成,也有小學畢業的沈從文…民國時代教授們的待遇是很高的,屬於名副其實的“三高”人士,即高收入,高地位,高學識。

時代在進步,信息時代人們關注點更多,思想教育程度提高,國人欣賞水平多樣化。金庸稱武俠大師,而今網絡文學又有多少大師將誕生。

誠然今有黃永玉"大師多如狗,教授滿街走”之說,陳寅恪也曾對吳宓喈嘆"吾輩所學關天意,教世相知妒道真",言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還是希望有傳統道德堅守,在歷史現實中反思,艱難歲月裡追尋的憂患意識,總有甘於寂寞的人,砥礪前行…
△陳忠實


(元元,金沙江邊的小閒魚,感謝閱讀,期待關注點評。)


元元的天下


在"短短三十年″"誕生"?此說法基本上不科學,由那些大師都是多大年齡、平均多少歲即可知不科學,說"短短″卻"相對較多″倒是大體上科學,不過,一看到該問,就覺得不科學或科學都不是重點。

重點在於由該問聯繫民國之後到現在,重中之重則是現在的過去,集中於此期間大師雖然至少不少於民國卻為什麼沒能更加多,這叫反思吧,不敢確定該問是否也有反思之意,雖然客觀上有此作用。

作答,僅與過去的科技領域相聯繫,集中於那些在科技上居領導地位、起領頭作用但最終未成科技大師者,儘管民國似無科技大師。

那些當初的科技領頭人所選所走的科技路,註定了不會成為科技大師。

帶頭依附。新中國誕生伊始,科技幾近一片空白,照抄外國的實屬無奈,也是正確的首選之策,即便是緊接著的引進,也確屬必需、必經,並確實因此而建立了一定的技術基礎,但後來,三十年之後?應當把逆向、依附改成向正向、自主的方向努力,可惜沒有改向,而之所以沒有改向,與那些當初的領頭人、今天叫領軍人的人有直接的關係,一直倡導、推動了逆向、依附,不止開了風氣之先、路線之頭,還自行了,甚至是模仿師,可以說,耽於自行和帶頭模仿跟隨,耽誤了所在科技領域包括高科技領域的發展好多年,當然也耽誤了自己。

借頭上奏。那些當初的科技領頭人當初主持論證的方案主要基於模仿的積澱,還有不少只是模仿對象的原樣,積澱也不乏模仿對象的原樣,消化得不全、吸收得不全,融匯貫通的程度不高,與論證的型號、項目、課題的符合度也不高,但只能做到這種程度,心裡也真沒有十足把握,卻只得上報了,型號、項目、課題也拿到手了,如果早一些改向,先弄清了本原、規律、機理呢?極個別的,是事實上的"忽悠師″。

晃頭自誇。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三十年之後?那些當初的科技領頭人學會甚至習慣於造勢了,頻頻拋頭露面宣傳自己的成績,其內涵,或從自行研製到自主創新,或從追趕到跨越,或從一代到幾代,殊不知,那不過多為學到的、仿來的,如果將已成科技大師者的成績歸因於自主研發,最高是自主研發,多有自主創新,那那些未成科技大師的當初科技領頭人的成績則歸因於自行研製,最高是自行研製,多有模仿跟隨,自誇時晃的其實是別人的頭。

藏頭拖延。不託底的方案一進入實施階段就表明不過是拼得並不嚴實合縫的拼盤,甚至有缺口,雖然當初本不知道,於是排故不斷、攻關不停,因而進度一拖再拖、週期一延再延,當初作出的承諾變落空,當初論證的先進變落後,也讓中間的一連串自誇變成了虛誇,也就使得中間宣傳的一連串令人驚喜變成了令人不解,卻又在拖延、落後、遲遲拿不出東西之下,避開當初晃別人頭的話頭,以諸多的外因開拖、答疑,由"難"字開頭,說的不是實話,更不說那方案本來就是不能實現的。

感謝頭條的"系統通知″!

歡迎並感謝批評指正!


肇俊武


在民國時期凡是有大學的地方,必有大師。著名的西南聯大中有多位大師,在飛機的轟炸中,在昆明郊區的茅草屋中,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卻培養了一大批被後人所仰望的人物,為中國保留了知識的人才和火種。

民國時期的學術界、教育界、自然科學等多個領域,很多大師的名字信手拈來:魯迅、胡適、蔡元培、陳寅恪、徐志摩、梅貽琦等等。在他們的身上吸引人的不僅僅是各種閃光的身份頭銜,而是在大師們在各自擅長領域中的成就和他們面對國家危難時刻所體現出來的愛國行動。

為什麼短短三十年的民國,產生了這麼多的大師?他們的成就和教育與社會形態息息相關。

很多大師在幼年時期都經過四書五經的開蒙教育,古代私塾的規矩嚴格,幼童們寫錯字背不出文章都要挨先生的板子。在嚴肅的啟蒙環境中,給他們打下了堅實的文學基礎。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讀書人追求的最高理想,民國時代的中國,正處在積貧積弱的時期。為了尋找國富民強的方法,很多人紛紛出國,學習國外的技術和經驗,如魯迅去日本學醫,詹天佑去美國上學堂,胡適從美國學成歸來。帶有國際視野的學子們更希望為改變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言論自由很重要。民國時期國家長期處在動盪中,對於人民的言論控制要比現在寬鬆的多。在這種自由、開放的思想環境中,才能出現敢說真話的大師,而不是磚家。


一譚讀書


思想的解放是大師出現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最重要的催化劑。

回顧歷史,東周列國時期各諸侯國政治、文化、經濟、軍事如競賽式蓬勃發展,較大範圍的文化交流,思想解放與交流,百花齊放。隨即誕生出一個又一個思想學派,道家、儒家、法家、縱橫家等等,百家爭鳴。為封建社會的發展、成熟和穩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封建末期,一方面受西方文化和革命成果的影響以及第一次東西方思想文化較深入的交流,另一方面被封建統治壓抑了二千多年的華夏人民的思想亟待釋放。

而辛亥革命,較徹底的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統治,使得人民的思想從心靈突然崩放,一發不可收拾,但凡有民族榮譽感、責任感的社會家、思想家和各行各業的進步人士,都在為民族和國家的發展和前途尋求新的方向和路線。

這個時期,大家誰也不知前方的道路是黑是明?但是大家目的都是在摸索尋求最適合民族和國家發展的道路。

同樣新的思想體制尚未形成,基本沒有思想的限制和禁固,大家都在探索研究,思想空前解放!任何一種獨立自由之理論和思想都有存在和發展的理由,也都有自己獨特發展的空間。

因此這個時期同樣是文化、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進步者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盛時期!大家都有可能成為一個被普遍認同的新思想代表,或一個被認同的新發展狀態的代表!

所以在這個時期出現了很多各門各派,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大師級人物,同時給社會和我們留下的大量的寶貴文化和科學遺產!

正如,所說的亂世出英雄應該是一樣的道理。

不對之處,多多指教!


那多麼熟悉的聲音


民國三十年,大師們輩出。每位大師都擁有各自的優秀的文采、簡單的頭腦、自由的言論、著作等身。民國三十年,也是擁有外國租界最多的年代!其實,認為民國出大師的人的主要目的,在乎的是民國的自由言論,無關民國大師們的文采,漠不關心外國租界在民國年間的存在!與現今的崇洋媚外的言論自由如出一轍!有人說現今中國出不了大師,其實也是目的不純的人。縱觀世界也是一個樣,哪裡又出了什麼大師呢?不是出大師的時候,自然世界也是一個樣,沒有大師可出來。強國,強軍,強民,要的是先進的科學技術,要的是科學家!美國哪裡來的自信?不是擁有多少大師,而是科學技術!留洋歸來的大師們,卻只是帶回來了言論自由的訴求。如同現今的人們出了幾趟國,旅了幾趟外國遊,回到國內,就臉上放光,無論在國內哪個場合,都是無限的自傲,滿嘴裡又是國外的如何如何好,人家的什麼文化啊教育啊走路啊不闖紅燈啊遵紀守法啊,等等一切,都是好!沒有哪位說人家的科技強大的,因為無關乎他們的自由自在。回來後卻沒有一個照著人家那個樣子去做,依然如故!同樣是言論自由的的訴求!所以說在中國乃至在世界少出幾個大師,也無所謂的。倒是中國國家的安定,百姓的安居樂業,各務所業,擺脫窮困,那才是真的!即便有大師出,也只是大師的自由自在,看看現在的某些專家教授的訴求,要的還是言論自由的,什麼國計民生的事與他們無關!卻有人說他們在說著他們的心裡話,卻不是真話!他們可以百般狡賴,民們卻不可以,因為民們卻沒有百般狡賴的文采!總之,中國出不出大師不重要,重要的是國家安定!吃嘛嘛香,身體倍棒,想去哪兒旅遊就去哪兒,想聽戲,想聽歌,想聊天,想聽相聲,想逛商場,兜兒裡有錢,抬腿就走,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大師出了我也不認得。我就知道北斗上天,兜兒裡揣著手機就不會迷路!不說了,就這點兒文化,再說就露怯了!


泉水出山兮


民國出的大師雖然多,但是在科學上工業上技術上也沒有多大的成就。老是這樣。帶著偏頗的去誇。民國30年,中國能造什麼?水泥叫洋灰?釘子叫洋釘。煤油叫洋油。火柴叫洋火。

……工業基本上一片空白,談何成績?大師又有何用?殖民者在中國的鐵蹄踐踏。掠奪財物,燒殺搶掠,都沒有停過,難道還很光榮嗎?

毛主席時代二十幾年。雖然沒有出什麼文學大師,但是那時候的文學也有很多名著。科學家們。造出了兩彈一星。很多科研成果在世界上都是領先的。雖然沒有把功勞放在這個家那個家的名下。但是這個時期缺少大家嗎?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鄧家軒,王淦昌,矛盾。巴金……特別是建立了完善的門類齊全工業基礎。現在聯合國工業門類最全的是中國,而這些工業門類的基礎就是前二十幾年打下的。這麼多工業國防農業科教衛生等各項成果。是多少科技工作者默默無聞奉獻。雖沒有留名,但是他們不可稱大”家”嗎?都可以是各個行業的專家。他們的貢獻,為我們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的經濟,工業,科技,國防,軍事方方面面得到了大的飛躍發展。這是民國時期那幾個大家,能做出來的嗎?

要以事實為依據。中國現在各行各業更是湧現了各種各樣的科學專家技術專家,各領域的人才,為中國的復興。在繼續奮鬥。我認為比民國時期那些什麼這個家那個家更偉大的。為國家民族作出的貢獻更大更徹底。為中國未來崛起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是民國所謂的一些大家能比擬的。


用戶5972893227


何為大師?就是指在某一方面做得比較突出的人。大師是在特定環境下應用而生的特殊產物。魯迅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他本來是學醫學的,但那個時代更需要能喚醒民眾的靈魂大師。所以就出現了棄醫從文的魯迅。一般在國家動亂,社會迷茫的時候,這些大師就會出現,所謂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如果是戰爭年代,那麼軍事家就會層出不窮,如戰國,三國,包括現代戰爭,都出現了許多優秀的軍事理論家和軍事指揮家,古代有“投筆從戎”,就是一個為了時代需要而產生的人物。當國家太平的時候,所謂的戲子,商人,就會成為大師,因為飽暖思淫慾,這是人之常情。戲子把戲演到爐火純青也就成了大師,商人把財富做得足夠大,就成了商業大師。


南頭8


這首先要歸功清朝1906年停止科舉制度,把大批的讀書人推向社會自謀職業,緊接著帝國崩塌,形成南北朝,北方是北洋軍閥,南方是革命黨人,租界在天津,上海自成天地,北洋軍閥待讀書人不薄,政治環境大為寬鬆,各種思潮氾濫,文藝流派縱橫,從無政府主義到革命家,從販夫走卒到達官貴人,以漢族為主體的中國人,一旦擺脫了大清時的奴才身份,簡直要迸發出文藝復興的氣息來。這一階段持續到北伐結束,國家形式上一統,政治上收緊,大師就不好左右逢源了,所以大師大部分誕生在30年代前,胡適,魯迅等不計其數

再後來,天朝初立,百廢待興,又誕生一批大師,不過以理工科為主了


有事出班啟奏


提這個問題的人就沒有腦子,根本就不知道盛世出科學家,亂世出思想家的基本常識。戰國時期,七國之間打的不可開交,所以才有了稷下學宮和百家爭鳴。民國也不例外:民國確實出了兩個思想家,一個是毛澤東,另一個是魯迅。這不僅是兩個有傳世建樹的人,毛澤東更是領導中國共產黨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除此之外,無論是胡適、蔡元培、還是陳寅恪等等以他們為代表的那一批人,均無可以傳世的的著述,可以算有所成就的名人,但距離大師還有很大一段距離。所以民國粉們且慢高興,之所以會出現魯迅毛澤東這樣的思想巨人,僅僅因為民國是亂世,是窮則思變的結果。出了思想大師是後世之幸,民國之恥!民國沒有出現一個大科學家也是這個道理最有力的佐證!


無船也渡河


民國出現大師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點是時代轉型,大時代出大學術。春秋戰國時期,奴隸制向封建制轉向,出現了諸子百家。魏晉隋唐時期,從貴族制向科舉制轉變,出現了佛教和唐宋八大家。民國時期,從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轉變,則出現了晚清民國諸多大師。

第二點是當時客觀的背景,亂世出英雄,亂世也出思想,而思想對學術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無暇管控思想文化領域,所以為學術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土壤。在道術天下裂的時代,古今中外各種學術元素交流碰撞,很多學科都處於奠基階段,所以這個時候的很多學者都有通人之概,大師風範。

第三點,其實對於這些大師的學術也不必過於拔高。應該說,這一代學者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但是不得不講他們的絕大多數學術成就已經被今天的學者所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