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是否贊成把戒尺還給老師?為什麼?

期貨不倒翁


贊成。

憑我十幾年的求學經歷,以及對教育行業的瞭解,我發現,“孩子越來越難管理”,甚至有個別孩子,根本在學校無法被管理和教化了。

前段時間的毆打老師視頻,弒師大案,不僅沒有被風吹散,而且仍舊在社會上激起滔滔大浪,尤其在教育圈,老師圈子裡,引起巨大震動。

幾乎八分之九十的老師們都紛紛表示,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分寸,遠離問題學生,放任自流、順其自然,以求自保。

明哲保身式的想法,其實早已有之,只不過現在更加變得強烈而已了。

有這樣一句話:學校教育不了的,社會會教育他,社會教育不了的,監獄會教育他。

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教書和育人同等重要,甚至育人更重要一些。而反觀那些師生矛盾,我們發現,很多的矛盾產生,都是因為老師覺得學生不尊重他,育人的問題上,老師們幾乎很一直地堅持批評學生,因為我們所有人都強調:人品第一,學習第二。

可是現在,老師們教育學生的手段太過單一。不準體罰,只能說服教育,根本不起作用。而往往那些不聽老師話的學生,也不聽家長的話,慢慢地,孩子越大越難管理,最終導致走入歧途。

草木在成長的過程中,尚且需要修剪,何況是孩子呢?因此,還戒尺給老師,適當地懲戒學生,一定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當然,還戒尺給老師,還得有一定的條件。

1、用戒尺懲戒學生,一定要適當、適度。不能夠傷筋動骨,不能夠懲戒無度,不能夠隨性而為,不能夠什麼事都由老師說了算,要民主,不能夠形成“一言堂”式的教育和懲戒。

2、一定要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師隊伍裡,的確有個別教師,素質太過低下,人品差,根本不適合當老師。這樣的人,手握戒尺,那更是無法無天了。最終,對孩子的傷害會更大。因此,一定要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對於師德有問題的老師,要立即開除教師隊伍,實現零容忍。

3、要提高進入教師隊伍的門檻。不能讓任何一個人都能隨隨便便地去當老師。要讓真正德才兼備、德藝俱全的人當老師。要讓真正有學識、有愛心、有耐心、有創新思維、有教育理念的人來當老師。

4、提高教師的待遇。要真正地讓教師這一職業成為全社會羨慕的職業,追捧的職業,渴望的職業,必須要提高教師待遇。用高薪養人才,吸引優秀人才來當老師。一流的教師或許才能教出一流的學生。

5、懲戒一定要有條件限制。

達到以上這些條件,就可以把戒尺還給教師了。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贊同的請點贊,有不同想法的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哦!


非此


絕對贊成👍🏻👍🏻👍🏻

記得小時候我就是那個老被戒尺“問候”的孩子,不管是老師的還是父親的,早已忘記當時的自己被懲戒後是怎樣的一種內心獨白,但不得不說,戒尺對我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女兒進入中學後,那個無比敬畏的戒尺又走進了我們的話題,記得初一第一學期剛開學不久,有次女兒和我聊到了她的班主任老師,知識淵博、風趣幽默、善解人意的一位女老師,但最後女兒給老師評價是“又愛又怕”,原因是老師有一把戒尺,不管是沒有按時完成作業,上課提問沒有回答上來,還是調皮搗蛋欺負同學都會被老師用戒尺打手,我問她有沒有被老師的戒尺打過,她說有一次課堂提問她沒有回答上被老師打了兩下,記得我當時還對她說:不錯麼,沒有捱過戒尺的學生時代是不完美的,恭喜你完美了😂

我總覺得講臺的標準配置必須有戒尺,並不是說這就意味著老師可以隨意鞭打孩子,而是一種警示,把戒尺還給老師,把信任給老師,也希望擁有戒尺和信任的老師們,能夠把握好戒尺的“度”🙏🏻


(圖片是女兒假期和同學們一起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素心源


當下,“孩子難管,學生難教”是不爭的事實,我贊成把戒尺還給老師。


如今,老師成了“老實”的代名詞,變成了弱勢不能在弱勢的群體。老師在學生心目中沒了應有的尊嚴,孩子還有未來嗎?我至今頭腦中還縈繞著,我初中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我打你是對你負責”。直到今天,我們搜尋以往的記憶,不記得有誰真的讓老師劈頭蓋臉打過的。但老師手中的那把戒尺就是我們清規戒律的標識。

記得,初中的時候,我們的班主任是一個特別嚴厲和負責任的老師。我們班級前方就懸掛著一把戒尺,那是老師的教具,也是我們的自我約束的工具,更是老師的威嚴。每當有同學犯了錯誤,老師就會拿起戒尺,沒等老師的戒尺落下,我們就已經完全的“屈服”了。老師拿起戒尺打過誰,可能早已不記得了,可是戒尺的威嚴每個人都不會遺忘,已經深深印在腦海裡。


時下,有人說:“教育要有適當的懲戒權”,其實,老師的教育方式方法本身就是多樣化的。優秀的教師走進孩子內心深處,觸摸孩子的心靈,那種愛感染和影響身邊每個孩子,愛的力量無窮無盡。有的教師本身的威嚴就是孩子的“剋星”,孩子們在這樣的老師身邊不會出“大格”。有的老師你給他一把戒尺,沒有對孩子的愛,不難想象結果會怎麼樣?

現今,把戒尺還給老師,不是肆意妄為,無原則的懲戒孩子。老師的教育不能沒有愛,戒尺只是老師的威嚴和自尊。愛才是教育永恆的話題,愛孩子是教育的全部技巧和奧秘。


俺油菜


作為老師,我明確反對!作為家長,我贊成!但是,我怎麼知道其他家長是否贊成呢?

一、有戒尺不敢用,戒尺有何用?

當今這種“維權過度”的社會,戒尺對老師來說,就是個“坑”。給你這個權利,你敢用嗎?孩子打出了傷或者離家出走了,家長來找,誰會最終承擔責任?老師,必將是那個息事寧人的犧牲品!

不信?說說手機的事,學校基本都有不準學生帶手機進校園的規定吧?學生玩手機,班主任有權暫時沒收吧?你收了,孩子跑了,家長問你要孩子,結果會如何?

二、有戒尺不能用,戒尺起反作用!

天天拿戒尺嚇唬學生,又不敢使用,從小就用“言傳身教”教會了學生藐視規則,這樣的教育,會不會出大問題?這樣的戒尺,是不是起到了反作用?

三、孩子的教育,不只有“和風細雨”,還需要有“醍醐灌頂”!

“和風細雨”的教育是好教育,“醍醐灌頂”的教育又何嘗不是呢?沒有懲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尤其是對於一個頑劣的孩子來說。我經常給老師私下交流,讓老師對孩子嚴加管教!因為我知道我孩子的情況,也知道他的抗挫折能力較強,但是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家長跟我這麼說,我還真未必敢做。



四、唯有真正尊師重教,才能讓每個人心中有“戒尺”!

不尊重老師,不重視教育,你動孩子一指頭,家長會給你一拳頭,通過我之前文章家長的留言就可以看出來,這樣的家長還真不是少數,也可能會讓你賠的傾家蕩產。

如果真正尊師重教,老師的權威樹立起來了,也許老師採取的一些不合理的做法,也成了合理的了。


贏在高三


個人覺得吧,只要社會中還有監獄存在,那麼,最好還是把戒尺還給老師吧。

我們常把老師比作園丁,以為園丁的工作澆澆水、施施肥就可以了。哪裡這麼簡單,稍微靠譜一點的園丁,誰還不得帶把剪刀、扛個鋤頭。一則修剪掉那些枯枝敗葉,二則總得把雜草除一下吧。修枝和除草,對於花朵來說,都是有些不情不願的,但終歸是件好事。


在孩子與監獄之間,誰敢橫刀立馬,唯我老師是也。

可現在的情況是,老師雖然立馬了,但手裡卻沒有刀,熊孩子們來勢洶洶,撲倒老師後,前仆後繼奔著監獄去了,一嘆!

就目前的形勢,你就是把戒尺給老師,他也未必有“立馬橫刀”“金剛怒目”的決心。

說到底,教師也不過是一個職業,混口飯吃,別人家的孩子,打好了無功,要是打壞了,丟了飯碗事小,說不定攤上混球的家長,命都得搭進去。


教育專家除了高談闊論外,一無是處,所謂“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說來好聽,真要付諸實踐,沒譜。專家無所謂,反正他只需寫寫文章,講講理論,到底苦了一線的老師。

嚴師出高徒…

棍棒出孝子…

這兩句不全對,但是沒有“敬畏”的教育,同樣是不健全的。

成人年有時尚且不講理,還期望小孩能勸化嗎?有些時候,痛一下,什麼都記住了。

痛即是疼,疼即是痛;痛不亦疼,疼不亦痛;疼愛疼愛,愛得深嘛。

我至今記得當年體罰過我的老師,不是怨恨,是感恩!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我是反對的!

1.時代早已變遷,不能再用過去的方法懲戒如今新時代的孩子!

記得古代私塾中,先生(老師)手裡拿著的戒尺,學生犯錯了,或者背不出詩文,先生就會拿戒尺狠狠地打學生的手心“啪啪”的,看著都疼!這種傳統的“懲戒方式”是老師嚴格要求學生的體現!

想必在70後、80後的記憶裡,也有人會受到老師教鞭的鞭打,那時的我們覺得司空見慣,覺得老師管理學生的手段略顯得簡單粗暴!對於一些“熊孩子”來說,教鞭的鞭打併不顯得什麼,但對於偶爾犯錯的人來說,比如默寫了一個單詞錯了,老師要鞭打一下,這時就顯得太過於武斷。

2.戒尺進課堂最難拿捏的是尺度!

在我們當前的教育中,教師的教育懲戒權處於一種非常尷尬的地位:多數教師都認為對違規學生施以恰當的懲戒是必要而且有效的,但實際上,在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中,教師又大都不敢行使懲戒權。

3.你想打?我就想問問現在的孩子抗揍不?

因為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在父母的殷殷期盼下,在繁重學習壓力的擠壓下,有的孩子呈現出了心理脆弱、情緒焦躁等不良現象。面對這樣的孩子,教師還怎麼敢再進行懲戒?學生心理改變,如今學生更脆弱!很多時候也曝出了這樣的新聞:因為老師的體罰或者吵罵,有孩子想不開離家出走或者自殺的,11月初,西安一箇中學,一名男生因為頭髮不合學校的規定被老師帶著剪短後,孩子想不開跳樓了!

我認為:懲戒不等於體罰,需要合法程序;懲戒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懲戒有必要事先經過社會家長的認同!

老師,教書育人,並不只是單靠著一把戒尺走天下,也不是離開了戒尺就不能行駛教育、管理的工作。


如意島會理財


通過體罰,尤其是打來“教育”孩子,其實是成年人智力侷限的體現。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沒智慧,也不懂教育,所以只能像訓練動物一樣,胡蘿蔔加大棒,聽話了給個糖,不聽話了一頓打。

以老師的權威身份,以及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心智以及體力差距,要打服一個孩子太容易了,是不用過什麼腦子的事情,但是如果真的能夠教育好,尤其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和理解以及引導孩子,那卻是一項需要高智力水平的工作。

非常體諒老師帶一個班的孩子很辛苦,也難免煩躁,就好像全職媽媽在家帶孩子,有一大堆家務要做,還沒有充足的休息,遇到孩子胡攪蠻纏的時候難免會情緒失控,可能會打罵孩子。

可以理解這些,並不代表我們應該支持成年人對未成年人實施暴力,不論這種暴力是出於什麼目的,無論你多覺得你是為孩子好,打就是打,打孩子現在是犯法的。

還有一點,大家也可以對照來想一下,男人打女人的時候我們反對暴力,因為女人是弱勢,不論出了什麼事都是不能用暴力來解決問題的,但為什麼同樣處於弱勢甚至比女人更弱勢的孩子被打的時候我們就要強行說是為了孩子好,為了教育呢?

我是echo小茵茵,一個有趣又有料的親子漫畫家。關於這個問題,歡迎大家在在評論裡和我一起討論哦~


echo小茵茵


教師本是一個平凡又平淡的工作,常年如一日的忙碌著,本應該遠離輿論關注。但是現在教師和教育頻頻成為關注的焦點,尤其是教師體罰學生方面的,關注度非常高。那只是個案,更多的老師還是行事有度,依規依法從教。

戒尺為何不能走進現在的教室呢?懲戒是體現規則的常用做法,社會生活中常用,古代的私塾教育常用,今天的教育也該用。我們不能因為極個別教師的不當行為就取消了一項好的教育措施,這是因噎廢食的做法。


作為教師,現在真是深感無奈,沒有了合理的批評教育,一些學生變得很任性,甚至知道老師不會處罰他,進而變本加厲。在任何一個班級,需要嚴厲的實行紀律教育的學生是個別,也就是說戒尺只會用在少數人身上。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一大部分精力用在了這類學生上,如果日常管理不嚴格,該嚴厲批評的不批評,無疑是對這類學生的縱容,進而影響到整個班級。

即使是在《班主任工作條例》中,也明確寫著班主任有權利對違紀學生進行必要的懲戒教育。而戒尺只是教師施教的憑藉物,它也是維護教師尊嚴的一種形式。


拿起戒尺不一定就是傷害,使用戒尺也並非就完全是體罰或者變相體罰。懲戒和體罰是兩個概念,前者是教育行為,後者是單純的對學生傷害。

此外,對於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學生,懲戒帶給他們的教育效果要好於單一的說教。記得一位當代散文大家有篇文章叫《孩子,我為什麼打你》,講的是作為母親,必要時候打也是好的教育孩子方式;同理,對於絕大多數有職業道德觀的教師,他們能夠把握好懲戒的度,讓它發揮教育的作用,而非是對孩子的傷害。如果你看過韓國教師用戒尺打學生屁股的場景,我想我們該對戒尺的使用轉變認識。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學有方法,考有技巧,優學優考策略致力於將學與考的最優結合。更多原創學法類文章,歡迎在公眾號 優學優考策略 中閱讀。如有其他問題,微信找到 “優學優考” 的拼音全拼,和我成為好友,有問必回。


優學優考策略


如今的教育特別諷刺,一方面,老師稍微有過激的言行,家長就會不依不饒,層層投訴,然後老師輕則檢討認錯,重則被開除;而另一方面,又有呼聲說支持體罰管教,我都不知道如果作為教師,怎樣去看待這兩種極端的訴求。在我看來,這兩種選擇都是我們,以及我們的教育無能的表現。


很多人認為教育就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孩子成績不好老師要負責,孩子品行不好老師要負責,這其實是很荒謬的教育觀。所謂教育是從出生到死亡,貫穿我們一生的事情,老師扮演的是傳授知識的角色,授課答疑解惑,至於孩子的品行,操守,更多是家長的義務,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品行是從小培養和打磨的,我們自己沒有做好這一步,怎麼能推卸給老師?


如果孩子品行沒有問題,只是成績不好,我更加不建議用粗暴的手段,成績不好是錯嗎?成績不好就要接受懲罰嗎?學習這件事情本來就有人擅長,有人不擅長,很多時候並不是不努力。我們承認藝術有天賦,運動有天賦,經商有天賦,但就是不承認學習也是有天賦。對於沒有天賦的孩子,努力了,成績雖然不理想,但那份努力是可貴的,能夠堅持自己不擅長的事情,這本身就是莫大的了不起,我們怎麼還能去用戒尺呢?


教育難道是為了培養出一群屈從於暴力的人嗎?這樣孩子將來面對問題的時候,也一定會選擇用粗暴的手段去解決,這真的是我們期望的嗎?的確,你能舉出很多棍棒下出人才的例子,但也請不要忽視那些因為暴力走上極端的悲劇,也許你會冷漠地說這些脆弱的孩子活下去也沒有什麼出息,如果真是如此,教育是一件多麼陰暗的事情啊!


時代在變遷,每一代人都有其特點,而我們的教育總是一成不變,對70後適用的方法也許對80後也勉強可用,但對於90後可能就失效了,而我們遇到這樣的情況總是固執地要求孩子接受這些方法,而不謀求自己的變化,我們身為長者,是不是偷懶了?新一代的孩子總會有新的問題出現,但絕不是不如上一代,而是我們沒有根據時代的變化做出調整罷了。


人,不是小動物,教育也不是調教小動物,表現好了獎勵吃的,表現不好了抽一鞭子。


愛陪娃的熊叔


發表下拙見哈。

首先,一直以來,我贊成那句話:“嚴師出高徒”。但是,話又說回來,我又擔心會有居心不良的老師,致使更多的學生“受害”。

其次,老師、家長們應該明白,教育的本質是能抵達人心,任何沒有抵達人心的教育都是失敗的。

當然,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老師和家長都會發現,有些孩子皮的很,根本就不聽話。既然好說歹說都不行,不如直接動手,讓他們嚐嚐厲害。這也是大多數家長和老師,迫於無奈的選擇。

時代在變,我們越來越覺得,光憑打罵是教育不好孩子的。有可能還會弄巧成拙,逐漸消磨孩子對學習的積極性。

最後,想說一點,改變孩子對學習的認知,才是最重要的。改變不了對學習的認知,就調動不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如果您是家長,關心孩子學習,想要諮詢學業規劃上的問題;

如果您是高中生,遇到學習上的困惑,不知所以然;

歡迎您關注我們的今日頭條賬號:贏鼎教育

您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問題;我們會傾盡全力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