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是否赞成把戒尺还给老师?为什么?

期货不倒翁


赞成。

凭我十几年的求学经历,以及对教育行业的了解,我发现,“孩子越来越难管理”,甚至有个别孩子,根本在学校无法被管理和教化了。

前段时间的殴打老师视频,弑师大案,不仅没有被风吹散,而且仍旧在社会上激起滔滔大浪,尤其在教育圈,老师圈子里,引起巨大震动。

几乎八分之九十的老师们都纷纷表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分寸,远离问题学生,放任自流、顺其自然,以求自保。

明哲保身式的想法,其实早已有之,只不过现在更加变得强烈而已了。

有这样一句话:学校教育不了的,社会会教育他,社会教育不了的,监狱会教育他。

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和育人同等重要,甚至育人更重要一些。而反观那些师生矛盾,我们发现,很多的矛盾产生,都是因为老师觉得学生不尊重他,育人的问题上,老师们几乎很一直地坚持批评学生,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强调:人品第一,学习第二。

可是现在,老师们教育学生的手段太过单一。不准体罚,只能说服教育,根本不起作用。而往往那些不听老师话的学生,也不听家长的话,慢慢地,孩子越大越难管理,最终导致走入歧途。

草木在成长的过程中,尚且需要修剪,何况是孩子呢?因此,还戒尺给老师,适当地惩戒学生,一定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当然,还戒尺给老师,还得有一定的条件。

1、用戒尺惩戒学生,一定要适当、适度。不能够伤筋动骨,不能够惩戒无度,不能够随性而为,不能够什么事都由老师说了算,要民主,不能够形成“一言堂”式的教育和惩戒。

2、一定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队伍里,的确有个别教师,素质太过低下,人品差,根本不适合当老师。这样的人,手握戒尺,那更是无法无天了。最终,对孩子的伤害会更大。因此,一定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对于师德有问题的老师,要立即开除教师队伍,实现零容忍。

3、要提高进入教师队伍的门槛。不能让任何一个人都能随随便便地去当老师。要让真正德才兼备、德艺俱全的人当老师。要让真正有学识、有爱心、有耐心、有创新思维、有教育理念的人来当老师。

4、提高教师的待遇。要真正地让教师这一职业成为全社会羡慕的职业,追捧的职业,渴望的职业,必须要提高教师待遇。用高薪养人才,吸引优秀人才来当老师。一流的教师或许才能教出一流的学生。

5、惩戒一定要有条件限制。

达到以上这些条件,就可以把戒尺还给教师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赞同的请点赞,有不同想法的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哦!


非此


绝对赞成👍🏻👍🏻👍🏻

记得小时候我就是那个老被戒尺“问候”的孩子,不管是老师的还是父亲的,早已忘记当时的自己被惩戒后是怎样的一种内心独白,但不得不说,戒尺对我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女儿进入中学后,那个无比敬畏的戒尺又走进了我们的话题,记得初一第一学期刚开学不久,有次女儿和我聊到了她的班主任老师,知识渊博、风趣幽默、善解人意的一位女老师,但最后女儿给老师评价是“又爱又怕”,原因是老师有一把戒尺,不管是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提问没有回答上来,还是调皮捣蛋欺负同学都会被老师用戒尺打手,我问她有没有被老师的戒尺打过,她说有一次课堂提问她没有回答上被老师打了两下,记得我当时还对她说:不错么,没有挨过戒尺的学生时代是不完美的,恭喜你完美了😂

我总觉得讲台的标准配置必须有戒尺,并不是说这就意味着老师可以随意鞭打孩子,而是一种警示,把戒尺还给老师,把信任给老师,也希望拥有戒尺和信任的老师们,能够把握好戒尺的“度”🙏🏻


(图片是女儿假期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素心源


当下,“孩子难管,学生难教”是不争的事实,我赞成把戒尺还给老师。


如今,老师成了“老实”的代名词,变成了弱势不能在弱势的群体。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没了应有的尊严,孩子还有未来吗?我至今头脑中还萦绕着,我初中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我打你是对你负责”。直到今天,我们搜寻以往的记忆,不记得有谁真的让老师劈头盖脸打过的。但老师手中的那把戒尺就是我们清规戒律的标识。

记得,初中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个特别严厉和负责任的老师。我们班级前方就悬挂着一把戒尺,那是老师的教具,也是我们的自我约束的工具,更是老师的威严。每当有同学犯了错误,老师就会拿起戒尺,没等老师的戒尺落下,我们就已经完全的“屈服”了。老师拿起戒尺打过谁,可能早已不记得了,可是戒尺的威严每个人都不会遗忘,已经深深印在脑海里。


时下,有人说:“教育要有适当的惩戒权”,其实,老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本身就是多样化的。优秀的教师走进孩子内心深处,触摸孩子的心灵,那种爱感染和影响身边每个孩子,爱的力量无穷无尽。有的教师本身的威严就是孩子的“克星”,孩子们在这样的老师身边不会出“大格”。有的老师你给他一把戒尺,没有对孩子的爱,不难想象结果会怎么样?

现今,把戒尺还给老师,不是肆意妄为,无原则的惩戒孩子。老师的教育不能没有爱,戒尺只是老师的威严和自尊。爱才是教育永恒的话题,爱孩子是教育的全部技巧和奥秘。


俺油菜


作为老师,我明确反对!作为家长,我赞成!但是,我怎么知道其他家长是否赞成呢?

一、有戒尺不敢用,戒尺有何用?

当今这种“维权过度”的社会,戒尺对老师来说,就是个“坑”。给你这个权利,你敢用吗?孩子打出了伤或者离家出走了,家长来找,谁会最终承担责任?老师,必将是那个息事宁人的牺牲品!

不信?说说手机的事,学校基本都有不准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规定吧?学生玩手机,班主任有权暂时没收吧?你收了,孩子跑了,家长问你要孩子,结果会如何?

二、有戒尺不能用,戒尺起反作用!

天天拿戒尺吓唬学生,又不敢使用,从小就用“言传身教”教会了学生藐视规则,这样的教育,会不会出大问题?这样的戒尺,是不是起到了反作用?

三、孩子的教育,不只有“和风细雨”,还需要有“醍醐灌顶”!

“和风细雨”的教育是好教育,“醍醐灌顶”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呢?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尤其是对于一个顽劣的孩子来说。我经常给老师私下交流,让老师对孩子严加管教!因为我知道我孩子的情况,也知道他的抗挫折能力较强,但是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家长跟我这么说,我还真未必敢做。



四、唯有真正尊师重教,才能让每个人心中有“戒尺”!

不尊重老师,不重视教育,你动孩子一指头,家长会给你一拳头,通过我之前文章家长的留言就可以看出来,这样的家长还真不是少数,也可能会让你赔的倾家荡产。

如果真正尊师重教,老师的权威树立起来了,也许老师采取的一些不合理的做法,也成了合理的了。


赢在高三


个人觉得吧,只要社会中还有监狱存在,那么,最好还是把戒尺还给老师吧。

我们常把老师比作园丁,以为园丁的工作浇浇水、施施肥就可以了。哪里这么简单,稍微靠谱一点的园丁,谁还不得带把剪刀、扛个锄头。一则修剪掉那些枯枝败叶,二则总得把杂草除一下吧。修枝和除草,对于花朵来说,都是有些不情不愿的,但终归是件好事。


在孩子与监狱之间,谁敢横刀立马,唯我老师是也。

可现在的情况是,老师虽然立马了,但手里却没有刀,熊孩子们来势汹汹,扑倒老师后,前仆后继奔着监狱去了,一叹!

就目前的形势,你就是把戒尺给老师,他也未必有“立马横刀”“金刚怒目”的决心。

说到底,教师也不过是一个职业,混口饭吃,别人家的孩子,打好了无功,要是打坏了,丢了饭碗事小,说不定摊上混球的家长,命都得搭进去。


教育专家除了高谈阔论外,一无是处,所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说来好听,真要付诸实践,没谱。专家无所谓,反正他只需写写文章,讲讲理论,到底苦了一线的老师。

严师出高徒…

棍棒出孝子…

这两句不全对,但是没有“敬畏”的教育,同样是不健全的。

成人年有时尚且不讲理,还期望小孩能劝化吗?有些时候,痛一下,什么都记住了。

痛即是疼,疼即是痛;痛不亦疼,疼不亦痛;疼爱疼爱,爱得深嘛。

我至今记得当年体罚过我的老师,不是怨恨,是感恩!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我是反对的!

1.时代早已变迁,不能再用过去的方法惩戒如今新时代的孩子!

记得古代私塾中,先生(老师)手里拿着的戒尺,学生犯错了,或者背不出诗文,先生就会拿戒尺狠狠地打学生的手心“啪啪”的,看着都疼!这种传统的“惩戒方式”是老师严格要求学生的体现!

想必在70后、80后的记忆里,也有人会受到老师教鞭的鞭打,那时的我们觉得司空见惯,觉得老师管理学生的手段略显得简单粗暴!对于一些“熊孩子”来说,教鞭的鞭打并不显得什么,但对于偶尔犯错的人来说,比如默写了一个单词错了,老师要鞭打一下,这时就显得太过于武断。

2.戒尺进课堂最难拿捏的是尺度!

在我们当前的教育中,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地位:多数教师都认为对违规学生施以恰当的惩戒是必要而且有效的,但实际上,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教师又大都不敢行使惩戒权。

3.你想打?我就想问问现在的孩子抗揍不?

因为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在父母的殷殷期盼下,在繁重学习压力的挤压下,有的孩子呈现出了心理脆弱、情绪焦躁等不良现象。面对这样的孩子,教师还怎么敢再进行惩戒?学生心理改变,如今学生更脆弱!很多时候也曝出了这样的新闻:因为老师的体罚或者吵骂,有孩子想不开离家出走或者自杀的,11月初,西安一个中学,一名男生因为头发不合学校的规定被老师带着剪短后,孩子想不开跳楼了!

我认为:惩戒不等于体罚,需要合法程序;惩戒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惩戒有必要事先经过社会家长的认同!

老师,教书育人,并不只是单靠着一把戒尺走天下,也不是离开了戒尺就不能行驶教育、管理的工作。


如意岛会理财


通过体罚,尤其是打来“教育”孩子,其实是成年人智力局限的体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没智慧,也不懂教育,所以只能像训练动物一样,胡萝卜加大棒,听话了给个糖,不听话了一顿打。

以老师的权威身份,以及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心智以及体力差距,要打服一个孩子太容易了,是不用过什么脑子的事情,但是如果真的能够教育好,尤其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理解以及引导孩子,那却是一项需要高智力水平的工作。

非常体谅老师带一个班的孩子很辛苦,也难免烦躁,就好像全职妈妈在家带孩子,有一大堆家务要做,还没有充足的休息,遇到孩子胡搅蛮缠的时候难免会情绪失控,可能会打骂孩子。

可以理解这些,并不代表我们应该支持成年人对未成年人实施暴力,不论这种暴力是出于什么目的,无论你多觉得你是为孩子好,打就是打,打孩子现在是犯法的。

还有一点,大家也可以对照来想一下,男人打女人的时候我们反对暴力,因为女人是弱势,不论出了什么事都是不能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的,但为什么同样处于弱势甚至比女人更弱势的孩子被打的时候我们就要强行说是为了孩子好,为了教育呢?

我是echo小茵茵,一个有趣又有料的亲子漫画家。关于这个问题,欢迎大家在在评论里和我一起讨论哦~


echo小茵茵


教师本是一个平凡又平淡的工作,常年如一日的忙碌着,本应该远离舆论关注。但是现在教师和教育频频成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教师体罚学生方面的,关注度非常高。那只是个案,更多的老师还是行事有度,依规依法从教。

戒尺为何不能走进现在的教室呢?惩戒是体现规则的常用做法,社会生活中常用,古代的私塾教育常用,今天的教育也该用。我们不能因为极个别教师的不当行为就取消了一项好的教育措施,这是因噎废食的做法。


作为教师,现在真是深感无奈,没有了合理的批评教育,一些学生变得很任性,甚至知道老师不会处罚他,进而变本加厉。在任何一个班级,需要严厉的实行纪律教育的学生是个别,也就是说戒尺只会用在少数人身上。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一大部分精力用在了这类学生上,如果日常管理不严格,该严厉批评的不批评,无疑是对这类学生的纵容,进而影响到整个班级。

即使是在《班主任工作条例》中,也明确写着班主任有权利对违纪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教育。而戒尺只是教师施教的凭借物,它也是维护教师尊严的一种形式。


拿起戒尺不一定就是伤害,使用戒尺也并非就完全是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惩戒和体罚是两个概念,前者是教育行为,后者是单纯的对学生伤害。

此外,对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惩戒带给他们的教育效果要好于单一的说教。记得一位当代散文大家有篇文章叫《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讲的是作为母亲,必要时候打也是好的教育孩子方式;同理,对于绝大多数有职业道德观的教师,他们能够把握好惩戒的度,让它发挥教育的作用,而非是对孩子的伤害。如果你看过韩国教师用戒尺打学生屁股的场景,我想我们该对戒尺的使用转变认识。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学有方法,考有技巧,优学优考策略致力于将学与考的最优结合。更多原创学法类文章,欢迎在公众号 优学优考策略 中阅读。如有其他问题,微信找到 “优学优考” 的拼音全拼,和我成为好友,有问必回。


优学优考策略


如今的教育特别讽刺,一方面,老师稍微有过激的言行,家长就会不依不饶,层层投诉,然后老师轻则检讨认错,重则被开除;而另一方面,又有呼声说支持体罚管教,我都不知道如果作为教师,怎样去看待这两种极端的诉求。在我看来,这两种选择都是我们,以及我们的教育无能的表现。


很多人认为教育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孩子成绩不好老师要负责,孩子品行不好老师要负责,这其实是很荒谬的教育观。所谓教育是从出生到死亡,贯穿我们一生的事情,老师扮演的是传授知识的角色,授课答疑解惑,至于孩子的品行,操守,更多是家长的义务,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品行是从小培养和打磨的,我们自己没有做好这一步,怎么能推卸给老师?


如果孩子品行没有问题,只是成绩不好,我更加不建议用粗暴的手段,成绩不好是错吗?成绩不好就要接受惩罚吗?学习这件事情本来就有人擅长,有人不擅长,很多时候并不是不努力。我们承认艺术有天赋,运动有天赋,经商有天赋,但就是不承认学习也是有天赋。对于没有天赋的孩子,努力了,成绩虽然不理想,但那份努力是可贵的,能够坚持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这本身就是莫大的了不起,我们怎么还能去用戒尺呢?


教育难道是为了培养出一群屈从于暴力的人吗?这样孩子将来面对问题的时候,也一定会选择用粗暴的手段去解决,这真的是我们期望的吗?的确,你能举出很多棍棒下出人才的例子,但也请不要忽视那些因为暴力走上极端的悲剧,也许你会冷漠地说这些脆弱的孩子活下去也没有什么出息,如果真是如此,教育是一件多么阴暗的事情啊!


时代在变迁,每一代人都有其特点,而我们的教育总是一成不变,对70后适用的方法也许对80后也勉强可用,但对于90后可能就失效了,而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总是固执地要求孩子接受这些方法,而不谋求自己的变化,我们身为长者,是不是偷懒了?新一代的孩子总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但绝不是不如上一代,而是我们没有根据时代的变化做出调整罢了。


人,不是小动物,教育也不是调教小动物,表现好了奖励吃的,表现不好了抽一鞭子。


爱陪娃的熊叔


发表下拙见哈。

首先,一直以来,我赞成那句话:“严师出高徒”。但是,话又说回来,我又担心会有居心不良的老师,致使更多的学生“受害”。

其次,老师、家长们应该明白,教育的本质是能抵达人心,任何没有抵达人心的教育都是失败的。

当然,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都会发现,有些孩子皮的很,根本就不听话。既然好说歹说都不行,不如直接动手,让他们尝尝厉害。这也是大多数家长和老师,迫于无奈的选择。

时代在变,我们越来越觉得,光凭打骂是教育不好孩子的。有可能还会弄巧成拙,逐渐消磨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想说一点,改变孩子对学习的认知,才是最重要的。改变不了对学习的认知,就调动不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您是家长,关心孩子学习,想要咨询学业规划上的问题;

如果您是高中生,遇到学习上的困惑,不知所以然;

欢迎您关注我们的今日头条账号:赢鼎教育

您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问题;我们会倾尽全力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