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一季度投訴榜單出爐,自主品牌啥都不行,你還敢買嗎?

2018年一季度已經過去,各種報告也相繼到來。相比銷量榜單,覺得大家更感興趣的一定是今天的投訴榜單。

一份投訴榜單說明了車型在市場的故障率,認可度以及耐用性。

不過,在看完榜單後,有些不高興了!因為,不管從哪個層次去看,自主都是不及格!難道我們的車真的有這麼差嗎?

我們先來看看各類榜單吧:

一季度投訴榜單出爐,自主品牌啥都不行,你還敢買嗎?

一季度投訴榜單出爐,自主品牌啥都不行,你還敢買嗎?

一季度投訴榜單出爐,自主品牌啥都不行,你還敢買嗎?

一季度投訴榜單出爐,自主品牌啥都不行,你還敢買嗎?

一季度投訴榜單出爐,自主品牌啥都不行,你還敢買嗎?

一季度投訴榜單出爐,自主品牌啥都不行,你還敢買嗎?

一季度投訴榜單出爐,自主品牌啥都不行,你還敢買嗎?

一季度投訴榜單出爐,自主品牌啥都不行,你還敢買嗎?

這幾張圖可以說將一款車的各個方面都容納了進來,從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到車身附件,自主的投訴佔比都是遠遠超過其他品牌。但是在全年的銷量中,自主品牌僅僅佔據一半左右。如果,單純的去論銷量投訴比,不知道自主會高到什麼程度!

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1、消費者維權意識加強

在過去,當我們發現質量問題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自己去找店家協商處理,但是往往都因為消費者處於弱勢方而放棄,但是隨著維權意識的加強,對於自身權益的維護也在加強,在出現質量問題時也會更加理智的去選擇維權。

一季度投訴榜單出爐,自主品牌啥都不行,你還敢買嗎?

從2015年開始,這一數據證逐漸增加,2018年達到2萬多例,相信往後也會越來越多,這是社會的進步。所以,懂哥很慶幸,消費者不再是待宰的羔羊。

2、自主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自主之所以能夠成為每個列表中的第一,很大的原因在於品牌眾多,產品眾多,而質量良莠不齊,並不代表所有的自主品牌都是質量存在問題,在自主品牌逐漸向上的過程中,相比起過去靠著價格優勢來換取市場不同,處在一線的自主品牌已經開始向著高品質車型進發,而那些沒落的車企則依舊憑藉價格優勢換取市場,這是一種不理智的做法,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車企的存在才導致國產品牌的潰敗。

一季度投訴榜單出爐,自主品牌啥都不行,你還敢買嗎?

一顆老鼠屎能夠攪壞一鍋粥,在自主品牌這個市場裡面,正是因為有一大批沒錢沒技術的車企讓名聲越來越差!

一季度投訴榜單出爐,自主品牌啥都不行,你還敢買嗎?

3、消費者沒有正確對待國產與其他品牌

或許是因為早期自主品牌發展過程中過分追求速度的原因,質量上留下的口碑一直不好,甚至有認說寧可買合資5萬的車不願買自主10萬的,這句話放在今天就有點不合適了,如今合資5萬的車型僅僅剩下的是以個空殼子,而自主10萬幾乎可以給你想要的一切。

一季度投訴榜單出爐,自主品牌啥都不行,你還敢買嗎?

自主相比合資來說一直是低價,高配,這也讓讓國人習慣了這種定價策略,如果有車型敢於直接對飆合資,消費者一定會認為這款車並不會大賣,但是事實是自主能夠給你更多,比如說GS8到來時被唱衰,WEY,領克到來時依舊唱衰,但是事實證明這些唱衰者都被市場,被銷量打臉,說明並非所有消費者這樣思考問題。

一季度投訴榜單出爐,自主品牌啥都不行,你還敢買嗎?

4、對自主的要求是否太過嚴苛?

這個問題純屬個人想法,如果偏差請勿噴!

很多時候,我們相信一分錢一分貨,或許我們也應該這樣去看待國產車型,能夠2萬賣你的國產車,你希望他有5萬的合資的料和技術,而賣你10萬的國產車,你希望它能夠對飈20萬的合資車。

一季度投訴榜單出爐,自主品牌啥都不行,你還敢買嗎?

也許在配置,在空間,在動力上對飈了合資,但是你還需要它的油耗也可以和合資一樣,最後還要質量也可靠。

一季度投訴榜單出爐,自主品牌啥都不行,你還敢買嗎?

真有這麼好的自主車,為什麼10萬賣給你?難道合資的品牌能夠值10萬嗎?

很多時候,我們將自主與合資放在一起比較,畢竟消費者選擇時就是這樣考慮的,他們相互的優勢都非常明顯,如果你希望更大,配置更高,內飾更豪華,動力更好就選擇自主,而不要去糾結它的油耗問題。

最後,請給自主一點時間和信任,做不好是因為技術的積累還比不上別人百年的車企。但是進步是看得到的,有一天我們也是可以做到的,不過前提是我們願意相信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