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防水、分體、可循環,這款防護服讓志願者“拿命裸奔”成為歷史

抗疫時刻,身在武漢的社會志願者四處奔波、髒活重活,他們因為愛心走出家門,卻往往連“武裝自己”都捨不得,總把最珍貴的防護服捐給醫護人員。

但武漢是懂得愛的城市。日前,一款非常適合志願者使用的分體式防護服橫空出世,穿著它,不用全身大汗、每天一換,反而更加貼心和方便。這批“戰袍”同樣來自一群社會志願者們,這是一份愛的循環。

防水、分體、可循環,這款防護服讓志願者“拿命裸奔”成為歷史

身著分體式防護服的志願者們

中國家庭報特地採訪了身在武漢的社會志願者葛亮,聽他分享他眼中的抗疫,以及這款“戰袍”背後的故事。


聞知噩耗心緒難平

迅速投入志願服務


這次疫情來勢洶洶,和每個身在武漢的人一樣,葛亮經常聽到身邊一些不好的消息,不乏因為新冠肺炎去世的噩耗。對他震撼最大的,是他最要好的一位大哥,感染新冠肺炎後離開人世。

“大哥是從事傳統文化教育推廣的,今年53歲。他堅持習武30年,平時還致力於推廣太極拳,有幾百個學生,體質非常好。”葛亮介紹,“1月初,適逢辦年會的高峰期,他被許多單位邀請去表演,而當時人們的防護意識還不強,不止有大規模人員聚集,一般還會聚餐,大概就是那個時間段被傳染的。1月22日,他在武漢同濟醫院確診並住院,一夜之間,就被病毒奪去了生命。”

防水、分體、可循環,這款防護服讓志願者“拿命裸奔”成為歷史

葛亮表示,大哥的去世,讓他心裡特別難受。

一方面,他覺得太遺憾了。大哥家庭和美,事業鼎盛,正是人生的好時候,就這麼撒手人寰,不僅使親友非常悲痛,對他自己、他的家庭,乃至對社會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

最重要的是,身邊人的離去讓他切實意識到,這次疫情已經太嚴重了,不知影響了多少家庭的正常生活,損害了多少病人的身體健康,高傳染性甚至將整座城市都置於病毒的陰影之下。

葛亮覺得,自己應當站出來,為武漢、為疫情做些實事,為社會和政府盡一份微薄之力。

防水、分體、可循環,這款防護服讓志願者“拿命裸奔”成為歷史

葛亮的微信頭像底端,寫著大大的“武漢加油”


盡己所能奔走相助

七旬夫妻同日出院


疫情剛開始,武漢醫療資源緊缺,整座城市都非常艱難。隨著全國的關注,官方、民間乃至國外,都開始向武漢伸出援助之手,從增派人員到支援物資,再到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修建等,大大緩解了這種困窘。

但總體看,國家配給的物資通道已經到了極限。許多捐助者都苦於沒有渠道,或是希望自己的捐助能最快地到達需要的地方,就找到民間組織來做中間工作。這也是民建志願者聯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防水、分體、可循環,這款防護服讓志願者“拿命裸奔”成為歷史


防水、分體、可循環,這款防護服讓志願者“拿命裸奔”成為歷史

志願者聯盟成立之初,一家電器公司找到葛亮,他們想捐助大量可以阻擋H1N1病毒的空氣淨化器和淨水設備等產品,用以改善醫院環境,但苦於沒有對接醫院的渠道和市內運輸車輛及搬運。“醫療界有很多民主黨派的人士,我們就承擔了聯絡溝通工作,幫助把這些物資送進了十幾家醫院。”葛亮說。

1月底,這家電器公司的總部負責人再次找到葛亮,說有位公司員工的岳父岳母雙雙感染了新冠肺炎。在葛亮的幫助下,兩位老人進入武漢協和江北醫院的呼吸科觀察室,治療了5、6天。

防水、分體、可循環,這款防護服讓志願者“拿命裸奔”成為歷史

葛亮與求助家屬的聊天記錄

“兩位老人打了針之後情況好了不少,我給他們買了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品,後來又幫著聯繫轉院。”葛亮說,“2月4日,火神山醫院開放了,老兩口進了那裡的ICU。”

防水、分體、可循環,這款防護服讓志願者“拿命裸奔”成為歷史

2月19日,家屬告知葛亮,兩位老人恢復得很好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到2月中旬,兩位老人的病情都大大好轉。“聽說老兩口上了央視新聞,最近同一天出院了。”葛亮透露,“初期參與治療的醫生聽到這個喜訊,激動地哭了。我也感到非常欣慰。”


精準援助愛心人士

特製服裝傳遞溫暖


除了做好中間工作,葛亮及其團隊還把很多精力放在對愛心人士的直接援助上。

防水、分體、可循環,這款防護服讓志願者“拿命裸奔”成為歷史

武漢志願者華雨辰說:“我愛我的城,與武漢共進退”,許多人與她一樣選擇成為“逆行者”,用愛對抗病毒

社會志願者們的實際工作包括以下兩方面:最重要的就是支援醫療一線的物資供給和運輸。在武漢公共交通停運的情況下,他們自己出錢、出車、出油、出人,直接把民間捐助的醫療器械、防護物資等運到醫院去。

“我知道有個叫“善緣義助”的志願者服務隊,從年前就按照武漢的行政區域在各個微信群協調工作,接送醫護人員,他們的車都會在後視鏡上系一條綠絲帶。人數最多時,有400多臺車幫助醫院運輸分發物資,放貨下貨一氣呵成,根本不需要院方操心。”葛亮介紹。

防水、分體、可循環,這款防護服讓志願者“拿命裸奔”成為歷史

“善緣義助”的志願者司機在路邊休息。(本圖來源:新京報)

另一方面是支援社區工作,保障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目前,武漢各社區對出門有嚴格的管控,人們自己也不願前往人群聚集區。每個社區一般只有十幾名工作者,工作壓力比較大,社區志願者就分擔了很多上門登記、測溫、買藥、購物的工作。

“不管是去醫院還是上門,都有被感染的風險。”葛亮表示,“志願者們不拿一分錢工資,甚至要自己掏腰包、出力氣,他們支撐起了抗疫的生命線,精神上說,是用自己的愛心,物質上說,是用自己的資金和勞動,甚至是生命。

防水、分體、可循環,這款防護服讓志願者“拿命裸奔”成為歷史

防水、分體、可循環,這款防護服讓志願者“拿命裸奔”成為歷史

武漢志願者幫助居民買菜,被媒體廣泛報道。(截圖來源:央視《朝聞天下》)

葛亮表示,對於社會志願者,團隊籌集資金,捐助手套、帽子、鞋套、口罩、護目鏡、面具等,使他們不至於“拿命裸奔”。充足的防護用品可以保障他們的生命健康也能有效保護他們的服務對象

,這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環。

防水、分體、可循環,這款防護服讓志願者“拿命裸奔”成為歷史

葛亮及其團隊在為志願者發放防護物資

他們還聯繫各界愛心人士,結合社會志願者的實際需求,設計並生產了一套分體式防護服,第一批服裝成品已於2月27日順利出廠。

防水、分體、可循環,這款防護服讓志願者“拿命裸奔”成為歷史

市面上常見的防護服。它們並不適合志願者,一是“大材小用”;二是連衣連褲,不方便穿脫、活動;三是成本較高,即使是適於二線使用的非醫用防護服,成本也達到了50-60元一件。

據葛亮介紹,做好的志願者專用防護服有以下優點:第一就是衣褲分離,穿脫方便;第二防雨防水防飛沫滲透酒精噴灑消毒後翌日還能穿。在衣服外觀上,還增添了發光條,有利於交通安全;增添了志願者標誌,方便市民求助。

社區工作者嚴大姐興奮地評價:“這幾天武漢下雨,穿它完全不怕。我最喜歡前面的兩個大口袋,社區工作要帶紙筆、表格等,以前只能放在袖子裡,現在可以直接放在兜裡啦。”

防水、分體、可循環,這款防護服讓志願者“拿命裸奔”成為歷史

嚴女士及同事試穿分體式防護服

“因為社會志願者一般都比較分散,也沒有聯繫方式,從2月27日開始,我們還專門到醫院附近“蹲點”尋找這樣的志願者,向他們贈送防護服。”葛亮說,“之前提到的“善緣義助”的志願者們,拿到衣服時都捨不得穿,覺得是一種紀念,怕搬運物資時弄髒或損壞。我跟他們說明衣服的優勢之後,才興奮地穿上身。”

防水、分體、可循環,這款防護服讓志願者“拿命裸奔”成為歷史

志願者們試穿防護服,葛亮特意給每位勇士都拍了單人照

閒聊時,葛亮問志願者吃飯怎麼解決,志願者表示,因為現在便利店都關門了,大型超市很難進,只能從家裡帶點東西填肚子。每天中午就帶一瓶礦泉水、一個麵包或是壓縮餅乾,“隨便吃一下”,晚上一般要忙到八九點,要是錯過飯點,也就將就一下。

防水、分體、可循環,這款防護服讓志願者“拿命裸奔”成為歷史

葛亮與志願者代表商議解決吃飯問題

“我特別跟他們強調說,把聯盟的車輛和人員數量都搞清楚,我們會繼續募集資金,為他們提供防護用品。吃飯的問題也要想辦法解決,經過討論,我們決定提供自熱飯,更暖胃、更營養。”葛亮表示,會繼續幫助志願者們解決車輛維修和救援問題。

防水、分體、可循環,這款防護服讓志願者“拿命裸奔”成為歷史

聯盟志願者準備出發

現在,聯盟的志願服務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運行著。“參與日常工作的差不多有50幾個人,捐錢捐物開車送貨,一系列工作都在做;一些民主黨派幹部下沉到社區,白天負責守卡點、統計表格等,晚上幫助聯盟推進相關事宜。”葛亮說,“2月27日募集到的7萬多元,也已全部投入防護服和自熱飯的採購。”

防水、分體、可循環,這款防護服讓志願者“拿命裸奔”成為歷史

3月3日,第一批自熱飯(31盒)運往車隊

葛亮表示,自己現在只想好好給一線志願者做後勤。


中國家庭報評:

2000多年前,面對入侵者,秦人唱出“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修我戈矛,與子同仇”的慷慨戰歌,箇中的愛國熱情與同仇敵愾、不畏犧牲的勇氣,今時今日仍深深銘刻於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心中。

這首跨越千年的誓詞,在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戰役中仍舊鮮活如初。逆行者們從不孤獨,他們身後一直有國家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有14億同胞關愛的目光,有實實在在的“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武漢加油,我們不怕。請相信,春回大地時,櫻花紛飛處,是更美更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