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包粽子的粽葉是哪種植物的葉子?

老姚談植物


我國包粽子的粽葉一般分為四大種,分別是槲葉、竹葉、箬葉、葦葉。


先來看看這四種粽葉。

一:槲葉

槲樹主要分佈在長江以北丘陵地帶,是北方包粽子的第一選擇,近幾年由於槲樹的經濟效益不好,所以槲樹的栽植大大減少,不過山東等地包粽子還是以槲葉為主。

用槲葉包的粽子是味道最好的一種,與糯米相結合是最佳組合,有一股植物的香味。我吃過大江南北的粽子,槲葉包的粽子口感最佳。槲葉的藥用價值也很高,有利尿、止血等療效。



二箬葉:箬葉粽一般在安徽,廣東,浙江等地方常見。箬葉包的粽子口感比槲葉和竹葉就差點,只不過在這些地方取材方便,用處廣泛,利用價值較高。



三:葦葉

用葦葉包粽子的地區分佈大江南北,無它,方便而已。

四:竹葉

竹葉粽主要在川閩湘等地,竹葉粽的口感也很獨特,竹筒飯我相信很多人都吃過,清香可口,那股特殊的香味總會讓人唇齒留香,用竹葉包的粽子自然最佳。

注意一下細節,竹葉和箬葉還是有區別的。


我國植物眾多,南北跨度大,包粽子取材區別上主要是根據植物的在當地的普遍性。

比如海南人用椰樹葉子包的粽子也很有特色。

還有南方一些地方用芭蕉葉來包粽子,市面上很少見,主要家庭用,就是平時也包上米來蒸著吃。

還諸如荷葉、玉米葉、等植物的葉子都可以用來包粽子,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弄明白這些植物的葉子是否合適,有異味當然是不能用的。


老夢Meng


我吃過不同地區的粽子,發現其實包粽子用的材料不用的地方用的是不一樣的,我就說說我那邊一般是用什麼葉子包的吧。

我是湛江吳川的,我們那裡一般都是端午節前後吃粽子的人會多一點,可能是為了應節吧,雖然我家裡很少包粽子,但是端午節還是會有很多粽子吃的,因為鄰居們會給我家,我們那裡包粽子用的葉子最多的就3種:

第一種、香蕉葉

先把香蕉葉曬乾,等它變成棕色基本就可以了,所以我那邊有些人會在端午前一段時間就開始割香蕉葉來曬,為端午包粽子準備。但是也是有賣的,我媽媽之前就會進貨來賣,端午節前,也是賣得最好的,不過現在很少人買了。香蕉葉包粽子的前,會拿來浸水,可能第一個原因是為了洗乾淨吧,第二個原因應該是為了軟化香蕉葉,使它更有柔性,包起來就更加方便,也不會破裂。

第二種、竹葉

具體是什麼類型的竹葉我也不太清楚,應該是箬竹葉吧,很大片的,用來包粽子很方便,而且它也不容易破,現在很多人都是用它來包了,市場上也挺多賣的了。

第三種、荷葉

可能是因為近些年荷葉飯在我們那邊流行的原因,最近我那邊也很多人會用荷葉來包粽子,它大片容易操作應該是大家用它來包的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原因是人們說用荷葉來包粽子會有一種清香,所以也有人也用荷葉來包。

上面就是我家鄉經常用來包粽子的葉子,可能還會有其他的,例如玉米皮、蘆葦葉等等。


Calvin木子李


又到了吃粽子的節氣了,只是我是西北人我們家沒有包粽子的習俗,因此都是吃朋友包的粽子。有時候也想學,學幾下覺得太難了,遂放棄。前幾天嫂子給我打電話,說要包粽子啦,我說哪天包粽子我去給你拍視頻,我也學學包粽子。最後粽子沒有學會,視頻也忘記拍了,但是嫂子包的三角粽真的很好吃。是用蘆葦葉包的,淡淡的蘆葦葉香。網上有賣若竹葉子,嫂子說去年買了,包的粽子特別難吃。或許這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像我這種西北的北方人,真的就是吃不了南方的那種肉粽。鹹粽子,最愛吃的就是蘆葦葉包的蜜棗粽子。大棗帶皮,但是蜜棗就不帶。包到粽子裡面特別香甜可口。孩子們的最愛。這次嫂子還包了蠶豆粽子,給我帶了幾個,嫂子說小時候最愛吃蠶豆粽子,特別好吃。我帶回來孩子和我主要還是吃蜜棗粽子😬。蠶豆粽子最後還是我吃,帶著滿滿的糯米香,豆香。


六樓家主婦


提到粽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除了平時也能吃到外,每年的端午節,每家每戶都會買些粽子,或自己做點粽子。

相傳粽子是為了祭奠中國第一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而傳承下來的。戰國末期,屈原雖忠君愛國,可屢遭排擠,最後落得個被昏君頃襄王流放的結局,最終投汨(mì)羅江而亡。

隨著時代的變遷,到了晉代,粽子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傳至現在,粽子也由最初的糯米糰變得花樣百出,紅豆的、蜜棗的、火腿的、蛋黃的等等。口味主要有兩種:甜的、鹹的。


那麼包裹粽子用到的粽葉有哪些呢?因為地區的不同,選取的粽葉也不同。正常的有:菰葉(也是最早的)、柊(zhōng )葉、竹葉、蘆葦葉。我吃的粽子粽葉都是蘆葦的,有一種淡淡的粽葉香。

那如何包粽子呢,我簡單地說一下:

首先提前把糯米浸泡24小時,蘆葦葉洗淨用開水燙一下,選2—3片錯開摺疊成漏斗形狀,把泡好的糯米放進去,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一些其他的東西,然後把糯米用蘆葦完全包裹起來,用棉線纏上幾圈,打上活釦,鍋底放些粽葉,放鍋裡煮熟就可以了。



小車的日常生活


粽葉到底是哪一種葉子?

可以包粽子的葉子真是太多了。它們是哪些植物的真身呢?常見的箬竹粽就不提了,還有哪些好吃的粽子?

1、槲葉粽

槲葉粽是用槲樹Quercus dentata Thunb的葉做粽葉,傳統做法是用糯小米,黍或者高粱加入少量各色雜豆,還有幹板栗。現在也有用糯米做的。煮好之後,有種槲樹特有清香,撒上白糖,香甜可口。槲樹來自殼鬥科櫟屬Quercus,槲葉含蛋白質達14.9%,除了包粽子,還可飼柞蠶。這種粽子你吃過木有?

2、蕉葉粽

蕉葉粽是用芭蕉葉或香蕉葉的葉片來包的粽子。在雲南和東南亞熱帶地區都十分流行。當地人採集了芭蕉葉回家後,還會用開水泡煮,殺青、祛除蕉葉的苦味,再涼幹曬乾,於是保留了蕉葉特有的植物芬香味道。而且芭蕉葉很大,可以裁剪成數段使用。蕉葉不僅用來包粽子,還用來包燒各種美食。

3、粽葉蘆粽

粽葉蘆Thysanolaena latifolia是禾本科粽葉蘆屬的植物,它的名字就來自於它可以用來包粽子!!粽葉蘆是單種屬植物,它的稈高大堅實,可以造籬笆還可以造紙,花序用作掃帚,最重要的是它的葉可以裹粽子。

4、荷葉粽

用荷葉來包粽子可能是中國人最古老的美味之一了。荷葉清香撲鼻,還帶著一絲香甜,最無論是糯米加排骨還是糯米雞,都是讓人口水橫流的美食。荷花真的一身都是寶,就連它的葉也可以當茶的代用品喝,還能作包裝材料,煮荷葉稀飯,包美味的荷葉粽。

5、露兜粽

露兜粽,是用露兜樹Pandanus tectorius的葉子所包,露兜樹也叫林投,它的葉很有韌性,葉纖維可編制蓆、帽等工藝品。葉緣和背面中脈均有粗壯的銳刺。露兜粽是兩廣地區的特色粽子。打開煮熟的露兜粽,拆開外面的露兜葉,一股股香甜的氣息就會撲鼻而來,讓你垂涎欲滴,咬上一口那種滋味會一直追到你的骨頭裡去。

6、柊葉粽

柊葉Phrynium capitatum 是竹芋科柊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達1米,葉基生,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分佈在亞洲南部,在我國民間取葉裹米棕或包物用。在海南和廣西,當地人包粽子最喜歡用柊葉。壯家人還有“無粽不成年”的說法。


喵喵植物控


粽子是全國性的食物,從南到北都會做,但是包粽子的葉片就要就地取材了,各個區域的人民有不同的智慧選擇。南方多用箬葉竹,或者葦葉包成三角形的,在中原地區包粽子的葉子多為槲葉,包出來呈長方體。主要有有以下兩種種:

  • 箬葉竹

    葉片大,長10-35cm,寬2-5m,背面具微毛。邊緣具流蘇狀褐色毛。籜葉直立,長三角形或長圓形。頂端漸尖,基部圓形

    蘆葦葉

    北方地區用的最多。北方葦子葉葉子新鮮,做出的粽子香,北方的人們可就地取材,價格便宜,缺點是葉子較窄,包起粽子來難度稍大。

  • 芭蕉葉

  • 南方地區較多,特別是廣西、廣東、雲南的喜歡用芭蕉葉包粽子,葉片比較大,粽子也可以包得很大。缺點是沒有竹葉那麼堅韌,容易破。


新農人視野


端午節包粽子很多會買來箬竹葉,北方以蘆葦葉居多,包上浸泡好的糯米和大棗,味道清香軟糯,因為葉子的清香有種迴歸大自然的感覺,純天然綠色食品。

這包粽子的葉不光是我們知道的箬竹葉,買時注意葉子要選天然的,不要選顏色很青綠的 ,正常的粽葉經過高溫蒸煮會變灰綠色或者暗黃色,水呈淡黃色,如果是很青綠色的要注意,返青的煮後有硫磺味,對身體有害,清香不明顯不要購買。選傳統風乾的箬竹葉。

蘆葦葉葉子不如箬竹葉寬,要小一些

荷葉葉子很大,具有清熱解暑效果

槲樹葉也叫柞樹葉,有濃郁的香氣沁人心脾

芭蕉葉,海南那邊用的比較多,清熱解毒還是一味中藥

竹筍殼,四川地區保留這一習俗,筍殼粽子

玉米葉有玉米的香味

竹筒,竹子的清香濃郁

無論那種葉子,其實只要無毒清香的不易煮爛都是可以的。


跪射俑


端午節正是吃粽子的日子,你知道粽葉是什麼植物的葉片嗎,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方包粽子往往會使用不同的植物葉片。

箬竹葉

箬竹葉是禾本科箬竹屬植物箬葉竹的葉片,是南方地區包粽子最常見的原料之一。除此之外南方地區一些斗笠的內襯用的也是箬竹葉。


蘆葦葉

北方地區由於不產箬葉竹,北方常見的蘆葦便是包粽子的常用原料。蘆葦葉比較狹長,包粽子的難度較箬竹葉大。


冬葉

冬葉也叫粽粑葉,為竹芋科柊葉屬植物柊葉的葉片,這種葉片狀如芭蕉葉,適合包較大粽子,在廣東,廣西,海南等地較為常見。

芭蕉葉

廣西部分地區會使用芭蕉葉包粽子,國外越南包粽子也使用芭蕉葉。這種植物包出的粽子一般都比較大。


月桃葉

廣東部分客家人會使用月桃葉來包粽子,月桃葉是一種姜科植物的葉片,包粽子有著獨特的清香。

這是小編嘗過的粽子的粽葉種類,聽說荷葉,桂竹筍殼也可以包粽子,不過小編沒見過,你們那包粽子的粽葉是什麼了,歡迎評論分享。


養花家


答:粽葉一般用“蘆葦”的葉子,或者“箬(ruò)葉”的葉子!


在艾伯菌這裡,粽葉用的是箬葉!

箬(ruò)葉

也稱粽葉、一葉蘭、蜘蛛抱蛋等等,是竹子的一種,在中國南方廣有分佈,喜歡生長在小溪邊的懸崖上,因為葉子比較寬大,還可以製作成船篷和其他物品,用來遮風擋雨。



因為箬葉用開水煮過之後,有一股清香味,所以是包粽子的極好材料,而且包出的粽子,也會帶上這股清香;箸葉本身富含氨基酸、有機鋅等等有益於人體的元素,在本草綱目中還是一味藥物。


蘆葦

生長在水分充足的地方,比如沼澤地裡,廣泛分佈在世界各地。



蘆葦的專業分類為:植物界——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禾本目——禾本科——蘆葦屬——蘆葦。


除了以上兩種植物的葉子,用做粽葉外,在有些地方,還使用芭蕉葉、荷葉、麻竹葉等等。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答案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馬上就端午節了,你要親自動手包粽子嗎?

其實並沒有你想的那麼難哦~

而且粽子也有多種包法,

自己親手做的更有意思!

長粽

這種粽子多見廣西等地,一般用粽葉包裹,粽葉非常寬大,像芭蕉葉一般,這樣可以在其中放入豐富的餡心,之後用繩子捆綁,形狀雖然一般,但味道絕美。

包法:1、將粽葉平放在桌子上,折起一個邊,用手壓實。2、葉子兩端分別向中間折,用手壓實後,葉子呈長信封狀。3、將糯米放入摺好的粽葉當中。4、將另外一邊向下折,完全將糯米包裹住。5、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南方粽

南方四角粽主要是以鹹味粽為最大的特色,餡料相當豐富可以是醃肉、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海米、栗子等。

包法:1、取一片較大的粽葉,對摺。2、將雙層的下邊向上折,用手壓實。3、將粽葉打開,填入糯米,儘量將糯米填成一個長條形狀。4、將粽葉沒有米的部分折過來。5、隨即用手將葉子的兩側捏下去,之後的粽葉尖端向一側摺疊。6、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北方粽

北方四角粽在北方地區非常流行,個頭不是很大,為斜四角形,多以小棗、豆沙做餡,也可以適當放一些果脯蜜餞等。當然也可以蒸完全的白粽,蒸後可以直接蘸食白糖。

包法:1、取兩篇粽葉,搭在一起疊壓。2、將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狀。3、在圓錐狀的筒中裝入糯米。4、上部的粽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糯米為止。5、隨即用手將葉子的兩側捏下去,之後的粽葉尖端向一側摺疊。6、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三角粽

三角粽的形狀比較好看而且特別,可以製作成甜、鹹兩種口味,蛋黃、叉燒、蜜棗都是不錯的餡料。

包法:1、取一片寬大的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狀。2、在圓錐的筒中裝入糯米。3、上部的粽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開口為止。4、順著三角的邊將所有的粽葉都摺好。5、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塔型粽

寶塔粽子主要是廣東地區的特色粽子,體型龐大,可以說是粽子中的霸王粽,由於可以裝非常多的東西,因此也形成了甜和鹹兩種口味。甜餡主要是豆沙,而鹹餡則是用醃製好的雞肉或者豬肉來做。

包法:1、取兩片粽葉十字交叉,形成一個窩狀。2、將糯米填入其中。3、再取兩片粽葉分別加入左右兩邊,完全把糯米包裹住。4、再取一片粽葉,將頂部蓋住。5、之後將兩邊的粽葉,分別向中心折。6、再將另外兩邊的葉尖向內折,用手捏住將整個塔粽翻過來。7、用線繩將粽子對角纏好。

牛角粽

牛角粽在廣東的河源等地比較流行,尖尖的像極了牛角,粽子古代的時候叫做“角黍”,這可能是和古代粽子最相像的一個品種了。

包法:1、取一片寬大的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狀。2、用手在圓錐筒中旋轉一下,讓錐筒更加細長。3、在錐筒中填入糯米。4、將沒有米的那端,將粽葉的兩側分別向內折。5、之後順勢將粽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糯米口為止,多餘的粽葉反覆折收在口上。6、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