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我不要了,媽媽你別打了”,5歲女兒痛哭,失控的家長多可怕?

孩子的教育問題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為人父母如果不能夠給予孩子恰到好處的教育,那不僅是自身的遺憾,更是孩子都不幸。

中國式父母總是對孩子缺少一份該有的耐心,看到孩子弄髒了衣服訓斥打罵,看到孩子弄壞了玩具訓斥打罵,似乎只有打罵的方式才能夠讓孩子的錯誤行為得到糾正。

但是事實上訓斥打罵的方式不過是父母的情緒失控而已,根本談不上教育意義。

五歲女童當街被親媽暴打,孩子哭著說“媽媽求你別打了”路人紛紛側目

“我不要了,媽媽你別打了”,5歲女兒痛哭,失控的家長多可怕?

之前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小段視頻,一位寶媽領著女兒逛超市,一開始女童十分乖巧緊緊地跟在寶媽的身後,但是到了玩具區後,女童被琳琅滿目的芭比娃娃所吸引了,於是漸漸地和寶媽拉開了距離。

寶媽發現孩子沒有跟在自己身後有些不高興,於是提醒孩子快點走,不要被拉下。但是孩子顯然不情願跟媽媽快點離開,於是在玩具前有所猶豫。

終於女童鼓足勇氣對媽媽說“媽媽可以給我買一個芭比娃娃嗎?這個娃娃好好看呀!”寶媽看了一眼女童顯然沒有要給她買娃娃的意思,於是拉著女童的胳膊想要快速離開。

可能是女童實在是太想要這個娃娃了,於是僵持著不肯走,孩子的舉動激怒了這位寶媽。把那件女童沒有跟隨自己離開便大聲地罵了起來,孩子甚至鉚足了力氣甩給孩子一個巴掌。

“我不要了,媽媽你別打了”,5歲女兒痛哭,失控的家長多可怕?

​孩子被媽媽打蒙了愣了一會兒隨即大哭起來,而孩子的哭聲讓寶媽覺得更加惱怒,於是情緒失控的寶媽又接著甩給了孩子兩個巴掌。

孩子害怕極了,趕緊懇求媽媽,“我啥都不要了,求你別再打我了。”

這時候圍觀的路人越來越多紛紛指責寶媽太過暴躁,打孩子不能解決問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寶媽聽到眾人的指責後崩潰大哭起來。

“我也不想打她,但是她就是不聽話,我一個單身媽媽又能怎麼辦?”

顯然這套說辭並不陌生,很多家長在打罵孩子的時候都會感到很無力,一方面自己並不想對孩子如此暴躁,但是另一方面又無法掌控自己的情緒,於是作為孩子最親密的父母常常把孩子推入無助的深淵,成為自己情緒的犧牲品。

“我不要了,媽媽你別打了”,5歲女兒痛哭,失控的家長多可怕?

父母的情緒失控對孩子傷害有多深?聰明的父母懂得這樣教孩子。

​父母情緒失控有多可怕?

促使孩子形成自卑的消極性格。父母的情緒失控使得孩子承受著語言暴力以及肢體暴力,同時這些來自父母的否定,使得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卑的性格特點,孩子接收不到父母的愛,反而成為父母負面情緒的被動接受者。

影響親子間的情感關係。父母的情緒失控使得孩子遭受更多的詆譭和侮辱,孩子們傾向於認為父母不夠愛自己對自己不在乎,所以親子間的情感連接因此變得異常脆弱。

孩子身上有明顯的牴觸情緒,對待父母的態度也越發地糾結。

“我不要了,媽媽你別打了”,5歲女兒痛哭,失控的家長多可怕?

導致孩子也無法正確地掌控情緒。父母成為情緒的奴隸似使得孩子有樣學樣的無法掌握正確紓解消極情緒的方法。

孩子痛恨父母的情緒失控,但是在無形中也變得無法掌控情緒,當有負面情緒襲來時,孩子所有的抵抗都非常無力。

​聰明的家長怎樣教育孩子?

保持理智地和孩子溝通。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犯錯後,很容易失去理智進而負面情緒所掌控。無法理智地和孩子進行溝通使得自身的教育理念無法有效地給孩子接收到。

冷靜情緒的循循善誘才能夠讓孩子明白錯誤所在以及找到糾正的方法。

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當孩子自我意識開始形成後會越發地渴望自己的想法被尊重。這時候家長會發現孩子身上有很多逆反的行為表達。

“我不要了,媽媽你別打了”,5歲女兒痛哭,失控的家長多可怕?

​顯然,這與父母慣有的掌控欲有所衝突,這時候家長更加應該懂得適當的放手,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這樣才不至於使得親子間的矛盾被激化。

懂得和孩子講道理。很多家長並不相信和孩子講道理就能夠起到教育的意義,認為這是對孩子的縱容,但是事實上,懂得和孩子講道理的家長更加能夠收穫長期的教育成效,同時這也在潛移默化中向孩子傳遞正確的處理問題的方式。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更加要先掌控好自己的壞情緒,這樣才能夠帶領著孩子正確地看待問題,否則被情緒掌控的父母是無法教會孩子辨別是非的。

大家對於父母教育中的情緒失控是如何看待的呢?對此有哪些教育見解分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